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本培训经验汇报材料

2023-03-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发展

东昌区胜利小学

学校是造就人的场所,要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必须造就锐意进取、教艺精湛、底蕴深厚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是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要促使教师素质的提升,又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的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主动的、持续性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求新、求实的校本培训是必由之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将校本培训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发展之源,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校本培训模式, 有效促进教师师德、师能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培训氛围,提升教师素质。 (一)提高培训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校立足校本,努力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培训者与受训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诊断、评价与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培训。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校领导要做到以身垂范,随时进入课堂进行专业指导,定期开展学习专题讲座活动。同时,以各项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刻反思,强化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再领悟、再实践,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

(二)更新培训理念,确立自我发展意识。

我校的培训理念:向培训要素质,向培训要质量,向培训要成效,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总结我校这几年校本培训的经验,将其归纳为 “五性”和“六结合”。

“五性”:

一是全员性,包括培训对象的全体性,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1

二是主体性,即培训对象——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主体意识;

三是开放性,培训时间、主题,培训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为教师个性的发展和才能的发挥留下足够的空间;

四是实践性,在教师获取间接经验的基础上,促使教师努力探究实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是前瞻性,放眼未来,拓宽视野。 “六结合”:

即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自我研习与拜师学艺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构建学习校园,营造校本培训氛围。

我校一直努力营造浸润人心的校园文化,结合教师的实际,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多变的方式,如:会议、讲座、宣传板报、研讨课、演讲、读书沙龙、教学反思等形式,营造校本培训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创造机会,使教师成为培训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重视校本培训,促使教师主动发展。

(一)健全校本培训机制,努力保证教师有序发展; 我校成立以校长、教学校长为组长,教研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在校本培训中将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学校还需要专家的引领。如我校就聘请了各学科的教研员来我校指导课堂教学。由教师个人、教研组、教导处、专家组组成的“四位一体”校本培训组织体系,将保障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

校本培训作为学校重头工作,我们制订了细致的校本培训目标和计划,在目标指导下,再通过制度建设、氛围营造、计划落

2

实、资源开发四方面完善组织保障,通过反思学习、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上级指导四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教育科研、课程开发、激励机制、榜样示范四方面加强日常管理,操作机制的健全,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有序、有效实施。

(二)创新校本培训形式,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培训工作历来以教师的需求为本,从问题入手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的体验中不断提高。

1.在学中培

要求教师要向书本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龙活动,通过交流心得体会,学习感悟,让教师体验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自发的需求。

2.在课中培

①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我校本学期的同课异构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科学操作平台”,通过组级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对“科学合理地搭建平台”重要性的理解,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搭建平台的能力。参与此项活动的教师是教研组全体教师,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具体负责,采用的方式是个人独立备课、研课,组内教师参与听课、评课,通过教研把问题呈现出来,以自我反思、同伴交流诊断的模式操作。“以同一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不同课堂”的思想,形成“同课异构、一课二上、优化平台”的局面。”

②开展“亮点展示课”活动

本学期,为激发有效教育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推行上报亮点展示课制度,结合自己在有效教育研究中掌握比较熟练的课型,重点落在“如何放主动权”和“科学操作平台”两项研究上,结合相应的教学进度,上报授课的教学内

3

容,教导排出时间,保证每周有一位骨干教师展示亮点。通过展示,提高了骨干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其他教师对课型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熟练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服务,使有效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③开展“校级联动课”活动

总校教师和分校教师,我校教师和兄弟学校教师之间展开互动式交流,从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设计与开发,课堂调控与管理,师生沟通与对话,练习设计与批改,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互动学习,利用区里组织的“阳光教学开放周”活动参观学习。

3.在研中培

我校一直以来的校本培训思路是在研究中培训。

如:抓案例——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抓思辩——“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抓特色——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抓课题——提高层次的专题式研讨;抓综合——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抓信息——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教师们在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在不同意见的相互交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构建新课程思想,生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如,我校在有效教育研讨活动中,就针对“如何科学合理地搭建平台”进行培训,然后研讨,最后老师形成一个“搭建平台”案例集,促进教师对平台互动课型的深入理解。

4.在写中培

为了让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学校通过案例、论文征集,写读书札记和教学随感,写阶段总结和课改故事,写研

4

究报告等形式,促进教师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如我们学校今年寒假,就组织教师自学一本教育名著,然后开学组织大家围绕教学思想进行交流,很多教师不仅通过阅读收获了教学思想,而且撰写出高质量的读书随感,对有效促进进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三、强化全员培训,凸显学校培训特色。 (一)基本功训练经常化、制度化

为深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反思)。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专项训练是我校多年来一项常抓不懈的培训工作。

(二)集体备课规范化、制度化

我校落实了每周三小时的集体备课时间,校领导深入集备,加强引领。要求每位教师每单元的教学必须在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后方能实施,集体备课坚持主备、自备、讨论、施教、反思五个环节进行。通过校领导参与集备、抽查集备组活动情况、活动记录等形式,力求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使“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得到了保证。每位老师都能按计划负责设计一堂自己认为较难上好的课的教案,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三)专题研究日常化

我校倡导老师们从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确实做到以研究问题为“龙头”,推进、带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让老师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既提高教学实绩又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1.课题研究日常化

5

积极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研究的支持作用—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校本研究。指导帮助教师从研究教学小现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入手,使问题清晰明确、归因全面准确、措施针对性强。大部分老师都能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关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积极研究。

例如:我们学校的校本研究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在这个主题下,各年组结合有效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了本年组的教研主题,小而实,便于教师研究。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数学) 五年级(语文) 组级教研主题 调集多要素,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调集多要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明确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品词析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围绕关键知识点构建多向度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抓住文章主线,搭设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校本教研组级主题

6

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语文) 巧妙搭设平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抓住文章主线,搭设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2.课题研究规范化。

目前,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正按要求在积极推进着,按照研究计划,在方案、内容、队伍、分工、实验、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学校以课题实验为突破口,用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推动校本培训的开展,力争在理论上及实践上取得一定突破,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各教研组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教师们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发现研究资源,支持真正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深入下去。经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课研中的问题探讨,并且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交流课,从中归纳,反思,提炼,升华,为学段老师导航,促进学段老师的专业成长,让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得益彰。

(四)校本课程特色化。

校本课程使学生受益、教师提高、学校发展。我校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围绕学校的关怀教育办学理念,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校本课程建设,获得了一些启示。我校确定了以“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时代内涵,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利用民族文化教育教材的丰富性、灵活性,使教师尽快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

7

我校编写了一套教材,并总结出一系列值得推敲和推广的研究成果。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