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2.0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木讷(nà) 疏忽(shū) 泮宫(pàn) 谩骂(màn) ....B.自刎(wěn) 无稽(jī) 校订(xiào) 狡黠 (xiá) ....C.召唤(zhāo) 归省(xǐng) 诓骗(kuāng) 韶华 (sháo) ....D.犷野(guǎng) 分娩( miǎn ) 妖娆(ráo) 澎湃 (pài) ...2.(2.00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玲珑剔透 奄奄一息 锲而不舍 彬彬有礼 B..麟次栉比 死心塌地 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C..潜心贯注 冥思暇想 泌人心脾 惴惴不安 D..萎靡不振 叱咤风云 浮想连翩 揠苗助长 3.(2.00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

B.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C.老师批评小明写文章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 ....4.(2.00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宁泽涛在泳坛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的空调 D.《水浒传》生动地讲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5.(2.00分)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回拂去我们眼角的泪;友情是 ,会温暖我们 孤冷的心房;友情是一场及时的春雨, 。 6.(2.00分)综合性学习。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

第1页(共28页)

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

7.(3.00分)走进名著。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终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名人传》中三个天才巨人分别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

C.《格列夫游记》记述了格列夫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马国的离奇的旅行的遭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长篇巨作的创作

8.(15.00分)古诗文填空。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8)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10)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 , 。

(11)《过零丁洋》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抒发国破家亡悲伤之情的句子是 , 。

(12)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 ,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

第2页(共28页)

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二、阅读(满分60分)

9.(10.0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非驷马之追也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3页(共28页)

10.(22.0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第二十六次鼓励

李均

(1)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惟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的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2)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3)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O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4)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5)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6)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

第4页(共28页)

励电话 。”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8)闲暇时,他突然就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

(9)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你呢?”“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10)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11)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将“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 →感激→

(2)“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

第5页(共28页)

一句中“冰冷”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第六段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 (4)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11.(15.00分)阅读回答问题,回答各题。

时间的价值

艾敏(埃及)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第6页(共28页)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3)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12.(13.00分)阅读回答问题,回答各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1)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2)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3)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

第7页(共28页)

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5)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3)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三、写作(满分60分)

13.(60.00分)请以“让 走近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2)不得抄袭、套作;(3)500字左右。

第8页(共28页)

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2.0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木讷(nà) 疏忽(shū) 泮宫(pàn) 谩骂(màn) ....B.自刎(wěn) 无稽(jī) 校订(xiào) 狡黠 (xiá) ....C.召唤(zhāo) 归省(xǐng) 诓骗(kuāng) 韶华 (sháo) ....D.犷野(guǎng) 分娩( miǎn ) 妖娆(ráo) 澎湃 (pài) ...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有误,“木讷”应读作“mù nè”; B.有误,“校订”应读作“jiào dìng”; C.有误,“召唤”应读作“zhào huàn”;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2.00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玲珑剔透 奄奄一息 锲而不舍 彬彬有礼 B..麟次栉比 死心塌地 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C..潜心贯注 冥思暇想 泌人心脾 惴惴不安 D..萎靡不振 叱咤风云 浮想连翩 揠苗助长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A.正确;

B.有误,“麟次栉比”应写作“鳞次栉比”,“死心塌地”应写作“死心蹋地”; C.有误,“冥思暇想”应写作“冥思遐想”,“泌人心脾”应写作“沁人心脾”;

第9页(共28页)

D.有误,“浮想连翩”应写作“浮想联翩”。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2.00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

B.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C.老师批评小明写文章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 ....

【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A.使用正确,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B.使用有误,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C.使用有误,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指的是不加标点符号,该成语使用不当。 D.使用有误,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句中的意思是人很渺小,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

4.(2.00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宁泽涛在泳坛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的空调

第10页(共28页)

D.《水浒传》生动地讲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语义不当,去掉“正在”; B.语序颠倒,将“辉煌”放到“战绩”前即可; C.正确;

D.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故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2.00分)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回拂去我们眼角的泪;友情是 一轮和煦的太阳 ,会温暖我们

孤冷的心房;友情是一场及时的春雨, 会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

【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解答】要注意补写句子要根据已经给出来的提示。第一空,横线后为“会温暖我们孤冷的心房”,所选事物应该是太阳、火炉等。第二空已经有提示语“友情是一场及时的春雨”,春雨能滋润干涸的心田。 答案示例:

一轮和煦的太阳;会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点评】仿写要注意前后语境的提示,要符合事物的特点。

6.(2.00分)综合性学习。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

第11页(共28页)

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掌握。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大家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名著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所以作答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名著,要围绕这部名著的优点和对自己的影响来表述。据此可作答。 答案示例:

我最喜欢的一部书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毎每读到《绿色蝈蝈》我看到蝈蝈在吃完甜食后慵懶的躺下休息时,感到动物世界是如此的有趣。我仿佛置身在昆虫的世界中,当我在夜晚听到治蛐蛐的叫声时,再也不烦嫌了,我觉得那是非常动听的音乐。(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名著的考查是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种题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时时阅读,会对答题有帮助。

7.(3.00分)走进名著。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终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名人传》中三个天才巨人分别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

C.《格列夫游记》记述了格列夫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马国的离奇的旅行的遭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长篇巨作的创作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解答】B中“法国雕塑家米开朗琪罗”错误。《名人传》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基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第12页(共28页)

故选:B。

【点评】语文文学常识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②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④现行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8.(15.00分)古诗文填空。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8)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10)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11)《过零丁洋》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抒发国破家亡悲伤之情的句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12)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对于直接性默写:1.反复诵读;2.注意生僻难写字;3.意同音异义字;4.注意同义异形字;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辨明名句特征,抓住复习重点;

第13页(共28页)

对于运用性默写:1.归纳积累;2.造句积累。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都有对作者及篇名的提示,答题时一定要细看作者与篇名,据此回想相应的古诗文,并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正确填写相应的名句。填写时要慎重,不能错、漏一个字。 答案:(1)风正一帆悬(2)似曾相识燕归来(3)欲辨已忘言(4)晓镜但愁云鬓改(5)烟笼寒水月笼沙(6)出淤泥而不染(7)西北望 射天狼(8)八百里分麾下炙(9)浩荡离愁白日斜(10)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11)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1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

二、阅读(满分60分)

9.(10.0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第14页(共28页)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非驷马之追也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析】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第15页(共28页)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缺

②句意: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之:不译,主谓之间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绝:消失

句意: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②重点词有:凿:凿子

句意: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

(3)此题考查的是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言外之意是三峡的水流速度快。根据【乙】文具体内容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文章的描写角度,描写角度有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加以判断。

答案:(1)①通“缺”,断缺。②不译,主谓之间

(2)①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②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入岩石。

(3)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点评】“以”的用法:

①无从致书以观(以:表目的,来)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以:凭借) ③计日以还(以:表修饰)

第16页(共28页)

④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 ⑤以刀劈狼首(以:用)

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认为)

10.(22.0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第二十六次鼓励

李均

(1)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惟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的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2)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3)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O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4)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5)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

第17页(共28页)

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6)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 。”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8)闲暇时,他突然就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

(9)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你呢?”“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10)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11)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

第18页(共28页)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将“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仇恨 → 挂念 →感激→ 愧疚

(2)“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一句中“冰冷”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第六段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 (4)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文先写了父亲举报我后我被抓,对父亲产生仇恨;又写了我第27次投出简历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7年后,当我功成名就时,其他同犯纷纷落网,我对父亲有了点牵挂;真相大白后我对父亲有了感激之情;当得知父亲已经去世,内心感到无比愧疚。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感情的把握,通读全文,明确本文先写了父亲举报我后我被抓,对父亲产生仇恨;又写了我第27次投出简历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7年后,当我功成名就时,其他同犯纷纷落网,我对父亲有了点牵挂;真相大白后我对父亲有了感激之情;当得知父亲已经去世,内心感到无比愧疚。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写出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即可。 (3)本题考查嵌入式补写,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连贯。明确话语的内容是对他的鼓励,所以语言委婉地对他鼓励,让他再接再厉即可。

(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分析。首先体会第九段的内容,本段是交代了招聘被拒绝之后却有人给他打电话鼓励的原因,然后分析对父亲的描写和自己的情感变化所起的作用即可。

(5)本题考查作品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开始对父亲的不理解,明确他是倔强的人;根据自己26次的坚持应聘,明确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根据真相大白后自己的反悔,明确他是一个 知错能改的人。

(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明确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句子作用。

第19页(共28页)

答案:

(1)仇恨 挂念 愧疚

(2)“冰冷”一词准确生动第写出了他当时对待父亲的冷漠态度,写出了他对父亲的仇恨心里。

(3)示例: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4)交代了招聘被拒绝之后却有人给他打电话鼓励的原因,从侧面表现父亲对他的爱。也为后文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蓄势。 (5)倔强、坚强、知错能改

(6)反复 强烈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举报自己的不懈和仇恨;为下文父亲感情的变化做铺垫,同时 还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首先通读小说,根据小说结构明确小说主要内容,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11.(15.00分)阅读回答问题,回答各题。

时间的价值

艾敏(埃及)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第20页(共28页)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3)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分析】这篇议论文首先把时间的价值与金钱的价值进行类比,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接着阐述了如何有效使用时间,然后深化论点,提醒人们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

第21页(共28页)

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文章题目是“时间的价值”,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明确,前三段把时间的价值与金钱的价值进行类比,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2)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根据第五段“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第六段“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第八段“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据此找出关键词进行提炼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语句的理解,结合句中的“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理解为错过了时间就不能挽回。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五段将没有目标的人和有目标人的行为和收获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解答: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5)这道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特别是所给句子的意思,分析解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

(1)时间的价值就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2分)

把时间的价值与金钱的价值进行类比,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答到关键词“类比”即可得分,1分)

(2)①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忠于奋斗目标③正确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时间失去了就无法挽回。(2分)

(4)对比论证(2分) 确定奋斗目标的必要性(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评分说明:答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不给分。

(5)略 评分说明:有具体的生活实例,能够证明题干中所引文句的观点即可得

第22页(共28页)

(3分);无具体实例,表达空泛,但能基本证明观点,可得(1分)。

【点评】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12.(13.00分)阅读回答问题,回答各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1)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2)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3)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第23页(共28页)

(5)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3)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分析】这篇文章开篇点明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然后介绍了汉字的优势,最后指出汉字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解答】(1)该题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文章的第二、三段,扣住“复杂难学”“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作答即可,原文中的中心句(概括句),说明了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但要注意不要照抄与中心话题无关的冗余信息。即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2)该句是用汉字与英语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结论的。因此该句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量(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回答该题时不能只答“不能”,要结合文意正向、反向说明才行。因此答案是:“往往”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4)该题结合链接材料或文意说明。“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

第24页(共28页)

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量高。 答案:

(1)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2)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3)①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4)“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量高。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

第25页(共28页)

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三、写作(满分60分)

13.(60.00分)请以“让 走近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2)不得抄袭、套作;(3)500字左右。

【分析】这道作文题,在风格上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依然保持了考试公正公平的原则,给每个学生一样的思考空间。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理解他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思想内涵没有改变。从现实角度看,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模拟考试、成绩升降、师长企盼等因素使很多同学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另外,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邻里冰冷的铁门也使人们禁闭心门,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我们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走进自己的心灵,这便是考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三是考题的文学性依然得到了延续,即作文题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人文精神”,还很好地关注了考题的“文学性”,不仅命题方向科学,而且考题拟制得很精美。

【审题立意】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和“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根本,是归宿,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下笔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入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 【思路点拨】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否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展示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间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的心迹。不过,无论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都是很重要的。

第26页(共28页)

【创新指导】写情感类文章,不少考生往往只重视心理刻画,而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加底蕴,等等,做到了这些,你的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 【解答】【例文】

让快乐走进心灵

我是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拥有美丽的幻想,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的源泉。我用我的心感受大海的宽广,我用我的心感受高山的瑰丽,我用我的心窥探天空的深远。我虽微小,但充满活力的世界却把我点缀得绚丽多姿。

荡舟湖边,我时常想象,我是那湖边的一棵小小的芦苇。我虽然没有杨柳舞动飞絮时的柔美与缠绵,没有雪白的云彩飘动时的洒脱与纯情,也没有艳丽的鲜花所散发的醉人香味,但我很快乐。看着太阳羞涩地将脸庞悄悄藏入地平线,听着快乐的黄莺喃喃私语,我仿佛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我会庆幸自己拥有美丽的静湖,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快乐地享受。

漫步山野,我时常想象,我是大树下的一朵小小的野菊花。我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与多姿,没有玫瑰的娇美与典雅,但我很快乐。看着调皮的小星星围着月儿眨着眼,听着那涓涓细流奏出的动听乐章,我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私给予,我庆幸自己成长在落叶飘零的秋天。

放眼天空,我时常想象,我就是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我虽然没有雄鹰的大翅,没有大雁的豪情,但我很快乐。我在阳光里嬉戏,在白云间掠过,黄昏来临时还有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我为自己能自由地活着而快乐。

手捧清泉,我时常想象,我就是山间小溪里的一条小鱼。我不羡慕鲸鱼的大气,不羡慕大河的源远,因为我可以与山林为伴,可以与细浪为友;可以在清澈的溪水里看蓝天,可以在鹅卵石间自由地游跃。

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

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像我一样,拥有无边的快乐与幸福。 【点评】【例文点评】当作者将眼光放到自然身上的时候,也许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成功,因为无论是自然之景还是自然之物,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同的快

第27页(共28页)

乐。自然的魅力来自何处呢?一是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作者先用一幅画面总起景物描写的内容,接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我是一棵小小的芦苇”、“我是一朵小小的野菊”、“我是天空中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的快乐感受。为了将景物写美,作者用了精美的片断描写,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读来让人赏心悦目。二是自然之物蕴含哲理。如果仅仅写景,文章就少了些生气,作者继而写到了自然之物,说“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是山间小溪里的一条小鱼”,表面上看,只是在内容上与上文并列,其实落脚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文章由情入理,着重从物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快乐的原因,让主题得到了升华,也让快乐的理由变得更为高远。

第28页(共2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