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资源论证
本工程以原油联合集输接转站生活、消防及注水补充用水为供水对象,规划取水规模为——m
/d,取水类别为地下水,项目所在区水资源相对缺乏,该区域现有水井4口,
,从地下水开发利用
日出水量——立方米,日用水量约240立方米,年取水8.76万m
程度方面看,在项目区域内,没有大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只有零星的民用井分布,属尚有潜力区,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守则(试行)(孔322—2005)中有关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确定方法,确定本工程水资源论证等级为三级。
根据——采油厂上报的取水许可申请,申请开采的4口水源井分别位于——县的四个政村,在麻子沟、朱家沟、水河之间的黄土梁峁上,取水点相距不是太远,取水量小。因此本次把涉及——乡的四个政村的4口水源井作为一个区块进行论证,结合项目区所在位置,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取水合理性分析的需要,确定双河项目区29.13 km分析范围。 根据站井的取水规模和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确定该项目论证范围:29.13km
,目标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华池组、洛河组裂隙孔隙承压水岩层。
本项目区位于——县境内,属——流域,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晚第三纪的红土层所构成的古地形上覆盖了一层很厚的黄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海拨1100米~1600米,相对高差在500米左右。地域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深,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壑密度2.26km/km29.13kmkm
。 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为
,区内涉及——乡四个政村,人口574人,大家畜68头,人口密度为19人/
,总耕地面积344
3.1.2、气候特征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风大,冬季雨雪稀少,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5.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3小时,最多可达2692小时,最少可为1949小时,年均无霜期15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24.5mm,其中汛期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以上,最大年降雨量785.9mm,具有汛期雨水量大而集中、冬季降水量小的特点,极易造成夏季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其它季节的干旱缺水。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严重影响着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表3—1 流域水文气象特征表 气温℃ ≥10℃积温 年日照时数h 无霜期d 大风日数d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次数(次/年) 年最高 年最低 多年平均 最大 最小 多年平均 37.4 —25.4 7.8 2871 2313.1 154 11 785.9 324.4 511.8 8
3.2.1.1.1、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面积29.13 km2,根据地表径流模数图,查得该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35
毫米,由此可算得该区年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为:1000×35×29.13=101.955万m3
3.2.1.1.2、地下水资源
按照七二四部队1976年出版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地下径流模数的分区,该区域的径流模数为64.8m3×64.8×365= 688982.76 m3m3
/d. km2
。因此,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为: 29.13
通过以上计算得知: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为170.8532万
3.2.1.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24.5mm,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6~10月份降水量占
全年降水量70 %以上,具有汛期降水量大而集中,冬季降水少的特点。地表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
与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为相似,6~9月地表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 %以上,由于降水集中,暴雨次数多,造成水资源大量以洪水下泄,宝贵的水资源不但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反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该区域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潜水和下白垩系潜水及承压水,白垩系洛河组承压水富水,钻孔涌水量一般为5~10升/秒,含水层厚,且水质好,均为淡水。论证区内就广范分布着白垩系洛河组承压水,地下水的开发潜力也比较大。
3.2.2、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源
3.2.2.1、地表水水质
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乱排滥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表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2.2.2、地下水水质 区域内地下水属弱碱性微硬水,PH值在7.1—8.1之间,总硬度7—22.6mol/L,矿化度0.196—1.34克/升,基本金属小于1克/升的淡水,酸、氢、钾、氯等有毒物含量甚微或无色无味透明。绝大多数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
3.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采油厂提供,该区域野山油区现有水井4口。 项目区域主要供水工程2006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3
)
区域 合计 地下水 机电井 泉水 项目区域
小计
8.76 8.76 8.76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根据《——油田野山油区地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站按14人班次全天三班倒和120升每天用水计算生活用水量,其它三个接转站按12人班次全天三班倒和120升每天用水计算生活用水量,日用水18方,年用水6270方,消防用水消防用水按1具3000 m着火、2具3000 m
罐
罐相邻设计,灭火时间40秒,灭火延续时间4小时,一次来火冷
,所以消防水罐500 m3
2具,
却水流量43.29升每秒,一次火所总需总水量726 m
按10天补充500方水计算,日用水50方,年用水18250方,注水设计,注水井单井配注40m/d, 即每吨原油耗水3m
,日水572 m
,注水项目从取水到注水全部采用自动化
控制,水质按《延长油矿注水水质标准》处理达标后,注入1000m以下油层,注水全过程不形成废污水,也无退水,用水合理。 论证区白垩系洛河组水资源开采后,地下水径流变的活跃,主要依靠区外侧向径流排泄两种途径来达到水量均衡,按项目设计需水量,在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范围内,不会引起区域水位大幅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4.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 通过分析双河油田取水合理性所知,虽然油矿用水总体上基本合理,但作为新建水源井,应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利用好现有水源井,在符合国内石油炼制业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采取先进的用水工业和生产装置,充分挖掘节水潜力。 该项目注水采用单干管、小支线,活动洗井注水工艺技术,粗过滤及精细滤水处理工艺技术;注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压力变化来选择电机的转速,大大降少电能损耗,注水工艺上实现了零回流;环氧煤沥青加强级外防腐和EP改性环氧重防腐涂料内防腐工艺技术,采用高标准设计,实施后采用远程自动控制,现代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水资源浪费,无退水现象,也不会因退水引起环境破坏。 注水处理方案:采用一级纤维球粗过滤,二级烧结管精细过滤器。水源来水经粗过滤及精细
过滤处理后,进入清水罐,供给注水用水。水处理的同时还应投加杀菌剂、阻垢剂、除氧剂等,药品的使用要充分考虑与水源及地层水的配伍性,提高生产用水循环率和回水率,达到节水目的。 加强推进现代化自动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战略,提高工艺节水水平,加强化工工业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更新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发展经济生产规模以及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及单位产品取水量。 注水提高原油产量,吨原油耗水3m随着注水时间延长,通过进一步挖潜,可以将吨原油耗水降低到2m区域年节约水量至少6.956万m经济效益。
,
以下。则双河项目
,可有效保护和节约地下水资源,降低原油成本,提高
孔隙含水为主导的基岩裂隙孔隙承压水,承压含水层的顶板盖板层,洛河组承压含水层是洛河组,华池组承压含水层即为华池组。因此,基岩承压水的分布与华池组的潜水的分布范围相当,即在志丹周河以西广大地区。白垩系洛河组和华池组普遍赋予承压水,由于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和岩性因因素的不同,洛河组承压水含苞欲放水岩层是本区最主要的,钻孔涌水量一般达5~10升/秒的富水岩层,华池组次之,钻孔涌水量一般为1~5升/秒的中等富水岩层。
区内各基岩潜水含水岩层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基本上是降水或地表水通进基岩出露区及黄土层的渗漏补给。
1)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全区地下水可分成浅层潜水及深层承压水形成比较复杂且恢复时间比较长,受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浅层潜水形成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全区浅层潜水储量261500.46mD=65860.02m
/ d (其中调节储量T=154101.34m
/d,可动用静储量
/d,地下水天然流量L=41539.10m /d ),相当于95447667.9m
,可获得降
/ a,气象资料全区年平均降水量524.5mm,全区地表面积S=6600Km
水量3.46×109 /a,论证区降水入渗参数0.022,大气降水一项对地下水补给量335966m
/ a,可达到潜水的80%,另外还有地表径流及区外侧向地下径流补给。根据地下水储量、大气降水补给量、可供开采量、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的用水量计算分析,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是有保证的。 ——县区域面积为——km流域面积——Km
,地下水储量3606.2×104m
,境内主要河流:——河
,地下
;——河流域面积708Km
水储量1331×104m;境内地下水总储量4937.2×104m。气象资料全年平均降雨量
524.5mm,该区可获降水量1.98×109m可获补给量4350×104m
,——河流域降雨入渗系数——,大气降水
,达到地下水总储量的88%,另外还有地表径流补给及区外侧
向地下径流补给。 论证区属于非完整地质单元,按国家水资源分区编号为按照七二四部队1976年出版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地下径流模数的分区,该区域的径流模数为64.8m
/d. km
。因此,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为: 29.13×64.8×365=688982m
。
通过以上计算得知: 则本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68.90×104m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择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择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提供的参数, 单井影响半径110.22m,水力坡度0.0035,地下水天然流量45663.46m
/d。 5.4.2、地下水可开采
的区域作为
量计算 根据供水井的设计取水规模及水文地质情况,划定项目区29.13km
供水水源的评价区。 评价区地下水的补给项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侧向补给。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按下式计算: Q总补= Q降+ Q侧补 1、侧向补给量。计算参数由搜集的水文地质参数成果确定。含水层渗透系数K为1.12m/d,含水层厚度400m,水力坡度0.0035,剖面长度L取1000m。计算得评价区域侧向补给量为1568 m约合57.23万m
/d,
/年。 2、降水入渗补给量。由《——实用水文手册》查的评价区的降
水入渗补给率为2.2%,年平均降水量为524mm,经计算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3.58万m/年,约合920m万m
/年。、
/d。 经计算,现状评价区总补给量共计6366.2m
/d,约合232.36
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 通过以上水资源评价得出:评价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488m/d。年开采量为32.12万m
,相当于日开采量为880 m
/d。远小于补给量2488m
/d。可见,评价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小,就局部区域而言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项目取水水资源是有保证的,可以满足建设项目水资源的要求。
5.5、地下水水质分析
区域内地下水属弱碱性微硬水,PH值在7.1—8.1之间,总硬度7—22.6H°,矿化度0.196—1.34克/升,水化学类型HCO3—Na·Ca、HCO3·SO4——Ca·Na,基本金属小于1克/升的淡水,酸、氢、钾、氯(6价)等有毒物含量甚微或无色无味透明。绝大多数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5.6、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论证区——系下统含水岩层水资源中等偏高,单井日出水量大于200m
/d,而该注水井取水量为160m
/d,在机井布置井距
大于1000m的情况下可满足项目需水量。原油集输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符合地企合作精神,也符合延安市环境保护要求。因此,该项目取地下水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6、建设项目取水影响分析 6.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论证区地下水的退水影响区和取水量影响区差别不大,可以划定在一个区域内,取水对河流生态影响轻微,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轻微,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程度一般;论证区不存在敏感生态问题,工业无退水量也无污染物排放,取退水影响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 建设项目取水后使用水区内地下水势能变大,径流速度加快,传递至上游区外,引起一定范围水位下降,在局部补给地段可获得激发补给量(主要是沟谷渗漏段),在论证区外这种水位下降是小幅的,其量值与区域水位年振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区限量的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不大。 论证区工业注水项目无退水,均注入1000m以下地层,不会对地表环境生产污染,但注水站建成以后
厂区生活污水的排放需要加强管理,各水源井均建于黄土梁峁区,生态
环境比较脆弱,黄土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各水源井建成后需修建排水渠,进行绿化,恢复破坏植被。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统一排放,以免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第二节 取水对其它用户的影响 论证区涉及4个行政村,109户、574人,大家畜68头,所有村庄中均无固定供水设施,村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油区机井及自有水井供应。项目区共有水井4口,日出水量800方,日用水量240方,按人畜饮用水标准每天可供1246l/d,远大于陕西省城镇生活用水定额126 l/d的标准,所以项目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是有保证的,加上井与井之距离远大于1000米,所以论证区内地下水的开采不会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影响补偿建设 9.1、补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建设项目取、退水对其它用水户的补偿分析研究应在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前提下进行,针对项目取水、排水导致第三者用水成本增加、用水紧张局面加剧、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相关的补偿建议。 9.2、补偿方案(措施)建议 本工程取水主要用于生产,取水仅对降水补给和侧向补给的地下水进行开采,是可循环重复利用的,并在工程建设前已利用机井免费供应当地用户生产生活用水,水量充足,新打水源井距较远,取水不会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取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在站内统一回收进行集中处理,也不会对当地水源造成污染。因此,本工程不考虑取、退水对当地农民的影响补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