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协会黑带考试模拟试题B卷 (10.18.2009)
一、单选题部分:
1. 选择团队成员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流程分析 B. 因果分析
C. 项目相关方分析 D. 矩阵分析
2. 协助倡导者、企业高层领导筛选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六西格玛项目,选择合适的人员,并在项目进行中培训 和指导,主要是下述哪个角色的职责: A. 绿带(GB) B. 黑带(BB) C. 资深黑带(MBB) D. 业务负责人
3. 对某项目实行风险分析,琳决定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并得到以下四种不相交的可能结果: 结果A显示有34,000元的收益,并有0.25的发生概率 结果B显示有120,000元的收益,并有0.40的发生概率 结果C显示有40,000元的损失,并有0.10的发生概率 结果D显示有100,000元的收益,并有0.25的发生概率 则预期的收益(或损失)是: A. 130,000元 B. 520,000元 C. 85,500元 D. 77,500元
4. 在选定了六西格玛项目后,要编写项目特许任务书,一个特许项目任务书不应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 项目问题描述 B. 改进机会描述 C. 改进目标
D. 问题主要原因
5. 在六西格玛改进DMAIC过程中,确定当前水平(基线)是那个阶段的活动要点 A. 界定 B. 测量 C. 分析 D. 控制
6. 某零件有2个关键特性,经检验在500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出现了50个缺陷,其中, 有20个产品经返修消 除了35个缺陷,则该生产过程的移动产出率(RTY)是: A. 90% B. 95% C. 97% D. 99%
- 1 -
PS. 1) DPU=D/U
2) FTY = e 3) p = 1 - e
–DPU –DPU
7. 生产某产品有4道工序, 初检合格率FTY为80%,产品在该工序的缺陷机会数为400, 求该工序的DPMO: A. 128.81 DPMO B. 269.52 DPMO C. 432.43 DPMO D. 577.86 DPMO
PS. 1) DPU=D/U
2) FTY = e 3) p = 1 - e
–DPU –DPU
8. 某电话分局最近一个月(30天)内共发生接错电话事故4次, 试以日为单位计算电话接现错误不良率: A. 13.3% B. 12.5% C. 11.0% D. 10.9%
9. 收集了500 个关于比萨饼配送的数据,发现有25 个迟到, 10 个太冷, 7 个损失, 8 个有错误的成分,请计算DPMO
值: A. 5% B. 0.1 C. 100000 D. 25000
10. 一个过程由三个工作步骤构成(如图所示),每个步骤相互独立,每个步骤的一次合格率FTY 分别是: FTY1 = 93% ;FTY2 = 95%;FTY3 = 97%。则整个过程的流通合格率为
A. 92.2% B. 99.0% C. 96.8% D. 85.7%
11. 据统计某打字员每页的平均差错数为2个,假定差错的出现是随机的。现从该打字员打印的文件任抽一页文件, 发现该页有4个错字的机率是多少? A. 7% B. 8% C. 9% D. 10%
- 2 -
12. 某纺织厂的抽样计划是从一卷纱线中随机选取10个不同区段分别进行检测是否有缺陷,每个区段长2米,如 果发现任何一个缺陷则10个区段都判退。现有一卷纱料,假定平均每100米有1个缺陷,且缺陷的出现是完全 随机的,缺陷出现的概率与纱线长度成正比,请问该批产品被拒收的概率是: A. 0.20 B. 0.15 C. 0.80 D. 0.18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界定阶段包括界定项目范围、组成团队
B. 测量阶段主要是测量过程的绩效,即Y,在测量前要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找到并确认影响Y 的关键原 因
C. 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Y 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并验证关键原因
D. 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关键原因X 寻找改进措施,并验证改进措施
14. 香港民政部门宣布,2008年第二季度全港居民个人收入的中位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1.6%,对于香港统计居民 个人收入时不使用“平均值"而使用“中位数"作为指标,正确的评论应该是:
A. 任何情况下,“中位数"都不如“平均值"更有代表性和更容易理解,这样做并不好,还是使用平均数更好 B. 居民个人收入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位数"与“平均值"基本上相等,用哪一个都差不多,这与其它城 市使用平均值效果相同 C. 中位数"比“平均值"计算简单且统计误差要小,因为这样做的优点主要是统计结果更准确了,香港的做法 值得学习和推广。 D. 对于严重偏斜或异常值较多的分布,“中位数"比“平均值"更有代表性,香港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15. 假如已知某总体的标准差为2. 从这个总体中抽样,样本数为4, 那么样本平均值分布的标准差为: A. 4 B. 2 C. 1 D. 0.5
16. “平衡记分卡”是由下述哪几个维度构成的:
A. 业绩考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流程 B. 评价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系统
C. 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 D. 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7. 百分比通常被描述为: I 可测量的 II 离散的 III 连续的 IV 属性的
A. I and II only B . II and IV only C . I, III and IV D . I, II, III and IV
- 3 -
18. 设随机变量 X~N(1,4),则P (0< X ≤ 2 ) 为: A. 1-2Φ(0.5) B. 2Φ(0.5)-1
C. Φ(0.5)-1 D. 1-Φ(0.5)
19. 李先生用同样的方法扔10次硬币,硬币正面出现了10次. 按照统计方法计算, 扔正常的硬币10次时正面出现 10次的可能性是 0.001(即 P-值=0.001 当α=0.05时,这时我们怎样判断上面事件: A. 硬币不正常; B. 硬币正常;
C. 根据上面事件判断不了硬币是否正常 D. 该种结果很可能发生
20. 黑带王先生在本车间建立了控制用的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这是在分析了本车间生产状况,认为生产已经达到 稳定后进行的。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抽取的样本数为100个,所有点都满足8项判异准则,生产也一直在正常 运作。后来,他又仔细分析这100个数据,发现落在中心限之上者有69点,落在中心限之下者只有31点,他 想对此进行验证。请帮助他分析:若将落在中心限之上的点数记为X,又知过程数据既正态且受控,则X的 分布近似是: A . 落在(40,60)上的均匀分布 B . 落在(30,70)上的均匀分布 C . 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 D . 均值为50,标准差为5的正态分布
21. 对离散型测量系统研究时,可以对名义值数据进行属性一致性分析,通常采用Kappa系数来表征结果的一致性, 请问Kappa=0表明了什么?
A. 观测到的评价结果一致性很好
B. 观测到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可能与随机猜测的一致性相同 C. 观测到的评价结果比随机猜测的一致性耍稍好些 D. 观测到的评价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具有一致性
22. H车间质量监督部门负责测量芯片镀膜厚度,其生产规格是500±50μ(微米)。测厚仪在05 年2 月10 日曾由上 级主管部门进行过校准。为了监测此测厚系统的性能,从3 月1 日开始,每天早晨正式工作前,先对一个厚度 为500μ的标准片连续测量5 次,坚持检测30 天,记录测量的偏差值,共得到150 个数据。从数据上看,这 30 天的状况是受控的,所有的点都落入控制限范围内。计算后得知,这150 个偏差值数据的平均值X=0.94μ, 标准差为S=1.42μ,经单样本T 检验,未发现偏差值之均值与0 有显着差异。 总之,整个测量系统的准 确性(Accuracy)、精确性(Precision)及稳定性(Stability)都是合格的。这里“此测量系统的准确性(Accuracy)是合格 的”指的是:
A. 这30 天所有的数据点都落入控制限范围内。
B. X=0.94μ这个结果与公差限范围±50μ相比,小于10%,满足%GR&R(P/TV) 要求。 C. S=1.42μ这个结果与公差限范围±50μ相比,小于10%,满足P/T 要求。 D. 对于150 个数据进行单样本T 检验,未发现偏差值之均值与0 有显着差异。
23. 在某MSA分析中发现其P/T比为60%,不满足MSA要求,黑带考虑利用重复测量降低MSA误差,以继 续使用原测量系统。请问,要将P/T比降低到20%,最少要重复测量多少次: A. 6次 B. 7次 C. 8次 D. 9次
- 4 -
24. 在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中, 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连续性数据不可测量两次
B. 每个测量系统必须使用数字显示的计量器量测 C. 操作员和零件间可能有交互作用
D. 测量系统误差会影响被测量物的真实值
25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P/T比率 A. 不可在P值小于0.05时使用 B. 不可在P值小于α时使用
C. 表示流程改进活动的测量系统的接受能力
D. 表示针对规格标准检验产品的测量系统的接受程度
26.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再现性占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中的贡献值为98% A. 表示假如独立分类小于5个就可接受 B. 表示一个能力很差的测量系统 C. 表示数据在98%的情况下可重复
D. 表示由于再现性引起的测量误差是98%
27. 在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中,零件对零件的变异影响 A. 操作员导致的测量系统误差 B. 总体变异
C.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D. 分析需要的操作员的最小数量
28. 己知过程能力指数Cp =1.5 , Cpk =1.4, Ppk =0.8,首先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调整过程均值,使其接近公差中心 B. 调整公差限,使公差范围增大
C. 因Cp与Cpk近似相等,且都大于1.33,无需采取任何措施
D. 判定过程稳定性有问题,找出影响稳定的因素并消除。保持稳定过程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29. 过程的Ppk=1.0,那么过程的缺陷比例至少为: A. 1350ppm B. 0.99865 C. 0.1452 D. 0.9032
30. 某企业拟购买一部关键设备,现有两个供应商(甲、乙)均可提供相同型号的设备,为了检验设备的质量,质 量工程师对甲、乙两台设备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结果发现,甲设备:Cp=1.8,Cpk=1.3,乙设备:Cp=1.31,Cpk=1.3。 假定甲乙设备价格相同,其它安装和服务也基本相同。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判定: A. 甲设备和乙设备一样,因为甲设备和乙设备的Cpk相同; B. 甲设备比乙设备好一些,因为甲设备的Cp更高一些;
C. 乙设备要比甲设备好一些,因为乙设备的Cp与Cpk接近,表明目标中心与分布中心基本重合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31. 为了检验一种新研制出的降压药是否有效,选定了不同年龄的男女病人共48人。先记录了他们服药前的收缩 血压值(下称第一组数据),然后让他们连续服药一周,再记录了他们服药后的收缩血压值(下称第二组数据)。 经计算后得到每人服药后的降低值(对应的第一组数据减去第二组数据,称之为第三组数据)。经讨论,决定 进行配对t检验。为此应考虑验证下列条件:
- 5 -
1)第一组、第二组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 2)第三组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 3)第一组、第二组的方差相等性。 正确的要求是: A. 只用2)
B. 应验证1)2) C. 应验证1)2)3) D. 应验证1)3)
32. 关于假设检验,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 在5%的显着水平下,当P=0.4时,说明H0是正确的 B. 原假设与对立假设是互补的假设 C. 无罪不等于清白
D. 原假设中必须包含等号
33. 黑带约翰要比较改善前后某产品的计量型特性且离散程度近似,数据为正态分布。为了比较改善前后的中心位 置是否相同,假设两者方差不相等, 该使用什么假设检验? A. 2-T B. ANOVA C. 卡方检验 D. A和B都可以
34. 对于连续数据的测量系统,P/T,%PV/T(%Study Var)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情况下,必须不大于30%
B. 在使用上完全等价,只要一个符合要求就可以,如出厂检验 C. 任何情况下,两者都必须同时符合要求 D. 都能表示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35. 作出接收H0的决定,则可能的风险为: A. α 风险; B. β 风险; C. 第一类风险; D. 无风险。
36. 某公司在某天共生产了60K 的金属冲压件,要知道所有这些产品的直径的均值是否等于5.900\随机抽取n=20 的样本, 请问应用哪种假说检验方法?(σ 未知) A. 1-Sample Z 检验 B. 1-Sample t 检验 C. 2-Sample Z 检验 D. 2-Sample t 检验 37. 假如P值是0.075, 那么 A. 以95%的置信度接受零假设 B. 无法以95%的置信度拒绝零假设 C. 以95%的置信度拒绝零假设 D. 无法以10%的置信度拒绝零假设
- 6 -
38. 那一种工具通常是需要和因果矩阵配合运用: A . 散点图 B . 亲和图 C . 脑力风暴法 D . 流程图
39. 使用Mood's中位数检验时,选择应用的条件和假设
A. 正态/非正态数据、方差相等、分布外形相同,检验中位数的相等性
B. 正态/非正态数据、方差相等/不相等、分布外形相同,检验中位数的相等性 C. 正态数据、方差相等、分布外形相同,检验中位数的相等性
D. 正态/非正态数据、方差相等/不相等、分布外形相同/不相同,检验中位数的相等性
40. 当你对一个样本的数据和标准值50进行比较,数据集的均值是52,标准差是2.0,样本数量为30,计算T统计 量 A. 1.96 B. 3.52 C. 5.48 D. 2.46
41. 当实施单尾T-检验时,下列哪个可能是原假设(H0假设)? A. 样本1的均值等于样本2的均值
B. 样本1的均值大于或等于样本2的均值 C. 样本1的中位数等于样本2的中位数 D. 样本1的均值小于样本2的均值
42. 起重设备厂用冲床生产垫片,其关键指标是垫片的厚度。冲床在冲压过程中,冲压速度是决定厚度的关键条件 之一。为了减小厚度的波动,先要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垫片厚度变异过大。为此,随机选定了车间内的4 个工人,让他们分别使用自己的自动冲床,按3种不同的冲压速度(8米/秒、10米/秒及12米/秒)各生产5片垫 片。对于每片垫片,测量其中心部位及边缘部位的厚度值。这样就得到了共120个数据。为了分析垫片厚度变 异产生的原因,应该:
A. 将工人及冲压速度作为两个因子,进行两种方式分组的方差分析 (Two-Way ANOVA), 分别计算出两个因子 的显着性,并根据其显着性所显示的P值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B. 将工人及冲压速度作为两个因子,按两个因子交叉(Crossed)的模型,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计 算出两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C. 将工人、冲压速度和部件作为3个因子,按三因子嵌套(Nested)结构,用全嵌套模型 (Fully Nested ANOVA) 计算出三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因做出判断。
D. 将工人、冲压速度和部件作为3个因子,按三因子先交叉(Crossed)后嵌套 (Nested)结构,用一般线性模型 (General Linear Model)计算出三个因子的方差分量及误差的方差分量,并根据这些方差分量的大小对变异原 因做出判断。
43. 关于方差分析,下述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方差分析要求各因子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 方差分析要求各因子的数据符合方差齐性(等方差)的要求 C. 方差分析要求各因子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D. 方差分析要求各因子的数据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 7 -
44. 为了减少某种钢材淬火后的弯曲变形,对四种不同的材质(记为B1~B4)分别用五种不同的淬火温度(800,820, 840,860,880,记为A1~A5)进行试验,测得其淬火后试件的延展率数据如下表,在假定不同条件下延展率分 别服从同方差的正态分布时,分别分析不同材质及不同淬火温度对延展率均值有无显着影响,以下叙述何者正 确:
A温度 B材质 B1 B2 B3 B4 A1:800 4.4 5.2 4.3 4.9 A2:820 5.3 5.0 5.1 4.7 A3:840 5.8 5.5 4.8 4.9 A4:860 6.6 6.9 6.6 7.3 A5:880 8.4 8.3 8.5 7.9
A. 温度是显著因子 B. 材质是显著因子
C. 模型可以解释93.25%的延展率变异 D. 最佳水平设置与温度无关
45. 关于相关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X和Y相关系数等于0.95,说明YX互为因果 B. 随着X的增加或减少,Y增加或减少 C. 皮尔森相关系数等于0说明没有相关关系 D. 散点图不能表示相关关系
46. 关于回归,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因果关系的变量才能进行回归分析;
B. X的数据范围为5.2到15.7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后,可以预测X=23.6的Y的数值; C. 回归分析一定要进行残差分析;
D. 对于好的回归模型,残差应该是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47. 在回归中,在95%的统计置信度下,显着的回归模型的特征描述正确的为: A. 只要P值<0.05就说明Y与X之间的回归关系显着,与其它统计量无关 B. 决定系数R2的含义是回归方程模型所代表的Y的变异的百分比; C. 决定系数的大小与回归是否显着无关;
D. Minitab中,表示回归方程是否适合的Lack-of-fit 的P值越小越好
- 8 -
48. 何时卡方是用于检验关联的适当检验方法 A. 离散X 离散Y B. 离散X、连续Y C. 连续X、离散Y D. 连续X、连续Y
49. 下列对于残差的叙述, 何者正确?
A. 残差值应该是正态分布,但不必加总的结果为0 B. 残差应该是正态分布且加总的结果为0 C. 只要它们加总为0,残差不必是正态分布的 D. 残差是在使用模型分析前的误差项
50. 研究不同汽车速度和每升汽油行驶公里数关系, 得到相关系数为0.35, 以后发现速度表示不准确, 每小时快了5 公里, 请问相关系数将变为: A. 0.30 B. 0.40 C. 0.35 D. 0.45
51.某六西格玛团队在改进阶段需进行一次试验设计,现有四个因子A,B,C,D,均为连续变量,分析认为除 AB、AC二阶交互作用可能显着外,其余二阶交互作用不可能显着,三阶及以上交互作用也都可忽略,但不清
楚因子与响应输出之间是否一定线性。下列哪种试验安排最合适:
A.2
4-1
部分因子试验附加了3个中心点
B.2全因子试验附加3个中心点 C.2
4-14
4
部分因子试验无中心点
D.2全因子试验无中心点
52.某工程师欲对7个因子的工程问题进行筛选试验设计,目的在于找出关键的影响因子,不必考虑因子之间的交 互作用,希望试验次数尽量少,则应采用哪种设计: A. 2 B. 2 C. 2
D. 2
53. 某工程师拟对两因子的问题进行23全因子试验设计。他拟合的模型为y=b0十b1x1+b2x2+b1x1x2 后来有人提醒 他需要增加几个中心点的试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曲性。于是他又补做了三次中心点的试验,然后重新拟合
模型。我们可以推断,重新拟合的模型: A.参数估计b0、b1、b2、b12均不变
B.参数估计b0不变,但b1、b2、b12均可能有变化 C.参数估计b0可能有变化,但b1、b2、b12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57-47-37-2
- 9 -
54. 3因子的全因子试验设计共进行11次试验,是这样安排的:
因子A为温度,低水平是80度,高水平是90度,因子B为压力,低水平是700公斤,高水平是800公斤;因 子C为时间,低水平是20分钟,高水平是26分钟。获得试验数据后,在分析中发现ANOVA表中模型的总效 应是显着的,但是明显地有弯曲(Curvature)。为此准备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但压力不可能超过800公斤,可是 原来的试验结果还希望继续使用。这时应采用下列哪种响应曲面设计? A.CCC设计(中心复合序贯设计) B.CCI设计(中心复合有界设计) C.CCF设计(中心复合表面设计) D.BB设计(Box-Behnken设计)
55. 在一个试验设计的分析问题中,建立响应变量与各因子及交互效应的回归方程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对各因 子的代码值(Coded Units)建立回归方程;另一种是直接对各因子的原始值(Uncoded Units)建立回归方程。在判 断各因子或交互效应是否影响显着时,要进行对各因子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时,可以使用这两种方程中的哪 一种?
A. 两种方程检验效果一样,用哪种都可以
B. 只有用代码值(Coded Units)回归方程才准确;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回归方程有时判断不准确 C. 只有用原始值(Uncoded Units)回归方程才准确;用代码值(Coded Units)回归方程有时判断不准确 D. 根本用不着回归方程,ANOVA表中结果信息已经足够进行判断
56. 在一个实验设计中,选择多少个因子的水平用于典型的筛选实验? A. 2 B. 3 C. 1
D. 最好留给团队决定
57. 两个或更多因子的组合影响超过或者超出任何单个因子的单独影响,被认为是 A. 主效应 B. 交互作用 C. 混乱 D. K-路反射
58. 响应曲面方法使用什么统计技术分析收集来的数据 A. 方差分析 B. 回归 C. 卡方 D. T-检验
59. 在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改造项目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对8个因子安排因子试验,以确认哪些因子的效应是显 着的,每因子只取高、低两水平,所有交互作用暂时可以先不考虑,由于经费特别紧张,试验次数要尽可能的 少。下列哪个试验次数是可行试验中试验次数最少的? A. 8 B. 12 C. 16 D. 32
- 10 -
60. 为了监测钢铁厂区域内的二氧化硫指标是否合乎环保要求,在全部厂区内设立了10 个监测站,每小时记录一 次各点处二氧化硫浓度。这时应使用的控制图是: A. Xbar-R B. Xbar-S C. X-MR D. np
61. 对于具有3σ控制限的Xbar-R图来说,原来子组样本含量为3,后来重新设计控制图,子组样本量为5,将会 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A. 增加第I类错误风险,同时降低第II类错误风险 B. 增加第II类错误风险,同时降低第I类错误风险 C. 降低第II类错误风险,第I类错误风险不变 D. 降低第I类错误风险,第II类错误风险不变
62.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产品有缺陷就报废,为了分析生产过程状况是否真正达到稳定,在连续20 天内, 每 天统计报废的产品个数,且由于面向订单生产,每天产量有较大波动,这时候,应该使用下列哪种控制图? A. 使用p 图或np 图都可以。 B. 只能使用p 图
C. 使用c 图与u 图都可以 D. 只能使用np 图
63. 芯片镀膜生产车间每小时抽5片芯片测量其镀膜的厚度,共检测了48小时,获得240个数据。经趋势图分析发 现,各小时5片镀膜厚度之均值大体是稳定的,数据也服从正态分布。但发现各小时内的差异较小,但各小时 间差异较大。六西格玛团队对如何进行SPC(统计过程分析)发生了分歧。正确的意见是: A. 变异来源不仅包含随机误差。此时,必须等待清除组间变异变大的情况后,才能使用SPC
B. 其实只要将每小时芯片镀膜厚度之均值求出,对48个数据绘制单值一移动极差(I-MR)控制图即可
C. 求出各小时芯片镀膜厚度之均值,对之绘制单值一移动极差(X-MR)控制图外, 再绘制各小时的极差(R) 控制图,三张控制图同时使用即可控制过程 D. 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使用EWMA控制图
64. 自动车床生产的螺纹钢直径之规格限为22±0.4mm,对于直径之数据需要监控。获得本车间60个小时的记录后, 绘制出的单值控制图,其上限为22.5mm,下限为21.3mm,且60个点皆落入控制限内。为此可用断定: A. 控制图范围比公差限宽,说明生产不稳定;
B. 控制图内控制限的中心为21.9mm,与目标22mm有偏离,说明生产改进的首要目标是缩小平均值与目标之间 的偏移
C. 生产基本上是稳定的,生产状况也很好
D. 生产基本是上稳定的,但生产状况较差,螺纹钢直径波动太大
65. 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绘制控制图,已知当子组样本含量为2时,其下控制限LCL=70,上控制限UCL=82, 问:当子组样本含量增加到8时, 控制图的控制限应该变为: A. LCL=75,UCL=77 B. LCL=74,UCL=78 C. LCL=73,UCL=79 D. LCL=70,UCL=82
- 11 -
66.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EWMA)适用于下列哪种场合: A. 探测均值持续的较小漂移 B. 探测均值较大的漂移 C. 自相关过程
D. 探测均值较大的偏移和平滑数据
67. 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使用中定义了8个检验模式。假设每种检验模式的虚发警报概率都是0.27%。且各种 虚发报警是独立的。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同时使用8个检验模式,则虚发警报的概率就会增加到大约: A. 0.5% B. 1% C. 2% D. 3%
68. 有关Xbar . R 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bar 图只能检测出均值的波动 B. R 图只能检测出均值的波动
C. Xbar 图主要检测出均值的波动,也可以检测方差的波动,但检出力很低 D. 以上都不对
69. 下列哪一个关于统计流程控制的陈述是错的
A. 当流程不受特殊原因影响时,一个流程是在统计控制之下
B. 当所有数据点都落在控制限内并围绕均值随机散布时,一个流程是在统计控制之下 C. 当控制限落在客户规格限内时,一个流程是在统计控制下
D. 当流程仅受一般原因变异的影响时,一个流程是在统计控制之下
70. 某条生产线产品取样做管制图, 每次取一个产品。在一个产品上横竖各取3点共9点检测,请问必须使用哪一 种管制图: A. Xbar-R B. Xbar-S C. Xbar-MR D. P Chart
71. 在六西格玛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成员对另一些成员提出的想法表 示异议,由此大家争论了起来。这时,作为团队负责人,你应该: A. 保持沉默,让大家继续争论
B. 请团队中的权威人士发言,就大家的争论做出评判 C. 制止争论,将各方的想法记录下来
D. 采用投票法,按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
- 12 -
72. 某一产品规格为 0.40 +/- 0.02, 平均值是 0.36 和 标准差 0.015, 请算出超出上下规格线的百分比?
A. 9.12% B. 1.69% C. 90.88% D. 84.27%
73. 规划成立质量体系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 或是针对供货商管理活动费用是属于哪一类型的质量成本:A. 预防成本 B. 鉴定成本
C.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D.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74. 用来表示一个业务流程或产品(服务)实现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或子过程, 帮助项目团队界定过程的范围和过程的 关键因素, 确定关键输入变量(KPIV)和关键输出变量(KPOV)。该工具是:
A. 树图 B. 亲和图 C. 矩阵图 D. SIPOC
75. 温度、电位差…该类尺度称为:
A. 定类(名义)测量尺度 B. 定序测量尺度 C. 定距测量尺度 D. 定比测量尺度
76. 一组右偏的数据, 其平均值与中位数间的关系为:
A. 平均数>中位数 B. 平均数<中位数 C. 平均数=中位数 D. 无法判断
77. 某供应商送来一批零件,批量很大,假定该批零件的不良率为5%,今从中随机抽取20 件,若发现2 个或2 个 以上的不良品就退货,问接受这批货的概率是多少?
A. 74% B. 81% C. 89% D. 95%
78. 有一个产品是由三个零件组合而成, 零件规格如下:
零件一 零件二 零件三
平均值 1.2 3.2 5.4
标准差 0.20 0.05 0.10
请问组合后整体产品平均值与标准差为何: A. μ= 9.8, σ=0.35 B. μ= 9.8, σ=0.23 C. μ= 9.8, σ=0.05 D. μ= 9.8, σ=0.25
- 13 -
79. 用硬聚氯乙烯型材料加工塑料门窗。当材料的拉伸强度低于31MPa时, 门窗就会断裂, 此时造成的损失 A0 =500元, 因材料不合格, 工厂报废处理损失A=120元, 试求聚氯乙烯材料拉伸强度容差:
A. ≧51MPa, B. ≧55MPa, C. ≧63MPa, D. ≧71MPa
80. 下列有关QFD叙述, 何者错误:
A. QFD是以客户需求导向产品开发的体现
B. 为完整的体现出客户需求, 列出的客户需求项次越多越好 C. QFD必须完成市场竞争能力评估及技术能力评估
D. 四阶段质量屋必须按并行工程, 于产品初步设计结束时完成
81. 在起重设备厂中, 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垫片厚度很敏感。垫片厚度的公差限要求为12 毫米±1 毫米。供应商对他
们本月生产状况的报告中只提供给出 Cp=1.67, Cpk=1.33 这两个数据。这时可以对于垫片生产过程得出结论说: A. 平均值偏离目标值大约 0.20 毫米 B. 平均值偏离目标值大约 0.40 毫米 C. 平均值偏离目标值大约 0.60 毫米 D. 以上结果都不对
82. 为了研究轧钢过程中的延伸量控制问题,在经过2 水平的4 个因子的全因子试验后,得到了回归方程。其中, 因子A 代表轧压长度,低水平是40cm,高水平为100cm。响应变量Y 为延伸量(单位为cm)。在代码化后的
回归方程中, A 因子的回归系数是3 。问,换算为原始变量(未代码化前)的方程时,此回归系数应该是多少? A. 40 B. 4 C. 0.3 D. 0.1
83. 实验设计随机化时,中心点要怎么处理: A. 先将角点随机,最后再设置3个中心点
B. 先将角点随机后中心点分三次设置在实验的前中后 C. 角点随机,中心点只要1次就够了
D. 角点随机,为了避免有异常,试验开始先做3个中心点
二、多选题部分:
84. 对生产的螺钉直径加以监控,可以得知过程是稳定的,螺钉直径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给定的公差限是双侧的, 计算后得知Cpl=0.8,Cpu=1.4.这时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过程的平均值高于公差中心 B. 过程的平均值低于公差中心 C. Cp值是1.1 D. Cpk值是0.8
85. 某实验考虑温度与压力两个因子, 响应变量为产品抗拉强度, 结果如下图所示。请问下列何者错误: A. A主效果 = -20 B. B主效果 = 10 C. AB交互作用 = 30
D. AB间没有交互作用
- 14 -
A - - + +
B - + - +
Y 120 100 60 100
86. 在一个试验设计问题中,共需要考查6个因子A、B、C、D、E及F,但经费所限最多只能进行20次试验(中心 点在内)。要求除6个因子的主效应必须估计之外,还必须估计出AB、AC、AE、BF及CE共5个二阶交互效应。 问:下列哪个生成元的选择是可行的? A. E=ABC,F=ABD B. E=ACD,F=ABC C. E=BCD,F=ACD D. E=ABD,F=ACD
87. A公司职员的出差费用的资料按部门整理了资料。欲想检验多个部门的出差费用的分布是否一致。选择哪 种数据分析方式比较好: A. ANOVA 方差分析 B. Test for Equal Variances(方差的一致性检验) C. 单比列检验 D. 成对t检验
88. 下列何者是全面生产维护(TPM)的指标: A. 时间开动率 B. 性能开动率 C. 合格品率 D. 稼动率
89. 无锡去年房价平均5000元/每平米, 在今年新推出的建案中有36个建案超过5000元/每平米, 有24个建案低于 5000元/每坪米, 还有两个建案刚好等于5000元/每平米, 请问以下何者是错的:
A. H0分布平均值为30个建案 B. H0分布标准差为3.87个建案
C. 超过5000元/平米建案的Z值为1.03
D. 结论为拒绝H0, 今年房价中位数不等于5000元/平米
90. 有关2 Sample t与 Paired t检定, 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 Paired t数据必须成对
B. Paired t数据数据个数必须一样多 C. 能用2 Sample t的场合就不用Paired t D. 2 Sample t比较容易犯α错误
91. 有关田口稳健参数设计, 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 分为静态参数设计及动态参数设计
B. 在田口实验过程当中, 必须控制噪音因子的水平 C. S/N比越小越好
D. 一般而言, 设定参数水平时先考虑调整输出均值, 再调整输出变异
- 15 -
92. 针对项目目标的描述, 以下何者是正确的: A. 具体的
B. 可量测的 C. 可行的
D. 有时间限制的
93. 请问下列何者是因果关系矩阵在六标准差项目中的应用:
A. 寻找合适的项目题目(Y) B. 寻找可能的流程指针(y) C. 寻找可能因子(Possible x) D. 寻找合适的因应措施
94. 界定阶段(Define)是六西格玛DMAIC 项目过程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包括:
A. 更新和完善项目特许任务书 B. 确定项目度量指标 C. 明确问题的主要原因 D. 评价最优方案
95. 下列那些是常见六标准差项目度量指标:
A. DPMO B. RTY C. DPPM D. Sigma水平
96. 下列那些随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泊松分布来表示:
A. 一段时间内系统故障数 B. 一平方米玻璃上的气泡数 C. 电子组件寿命估算
D. 一批产品中不良产品数
97. 以下是针对某陶瓷组件烧结时间, 原料种类对于最终产品强度的多变量图(Multi-vari chart), 请问下列描述何者 正确:
A. 主要影响因子是原料种类 B. 主要因子是烧结温度
C. 原料种类与烧及温度间有交互作用
D. 我们可以利用原料种类来降低烧结所需温度 Multi-Vari Chart for Strength by SinterTime - MetalType242322Strength212019181712MetalType3SinterTime100150200
- 16 -
98. 调查三个城市对于工商企业申请营业执照是否及时的调查, Minitab输出如后:
请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P-Value=0.01 显示三个城市的执照申请实时率没有显着差异
B. 对卡方统计量贡献最大的是城市2不及时户数及城市3不及时户数
C. 城市2不及时户数预期为134户, 但事实上只有113户, 显示实时率较好 D. 城市3不及时户数预期为75户, 实际上为90户显示城市三实时率较差
99. 在某次市长选举的民意调查中, 询问了200位有投票权的市民。其中有72人表示支持甲候选人, 有103人表示 支持乙候选人, 还有25人弃权, 我们想知道两个候选人的支持度是否有差异。请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H0分布的平均值为87.5人 B. H0分布的标准差是5.6
C. 如果以甲候选人支持人数对应H0的Z值应为-2.35 D. 低于临界Z值1.96表示甲候选人支持人数显着偏低
100. 关于调优操作(EVOP),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EVOP 通常是具有中心点二水平全因子实验
B. EVOP 可以在实验的同时,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产品 C. EVOP 是长期改进的有效工具
D. 一般来看,EVOP 找到最佳操作参数的效率要比响应表面设计方法低一些
101. 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对于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下述哪些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A. FMEA用于评估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概率以及检测失效的能力,进而计算其RPN B. 通过FMEA分析,可以将RPN较高的失效模式筛选掉,以减少可能因子X的数量 C. 失效模式越是容易探测,则探测度分数越高
D. 严重性不容易改变, 一般是要经过产品设计才能改善
102. 进行FMEA 分析时对于风险度大的故障模式必须:
A. 提供备件以便在出现该故障模式时更换 B. 规定在出现该故障模式时安排抢修
C. 采取设计和工艺的改进措施消除该故障模式或降低其风险度 D. 采取措施降低该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发生频率和检测难度
- 17 -
103. 下列那些实验设计具有序惯性: A. CCI
B. CCC C. CCF
D. Box-Behnken
104. 为了保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应该针对哪些过程建立控制用控制图 A. 所有的制程关键参数 B. 过程能力很强Cpk≥2 C. 过程能力很差 Cpk≤0.5 D. 偶发质量问题的关键过程
105. 有关质量屋结构描述, 下列何者正确? A. 左墙描述顾客需求及重要性 B. 天花板描述设计要求或质量特性 C. 屋顶评估设计要求间的相关性 D. 右墙评估技术竞争能力
106. 以下对于过程能力(Cp, Cpk)估算所使用的批内标准差估算描述, 何者正确: A. 使用的是批样本的标准差而非批母体标准差 B. 可用R bar法求出批内标准差 C. 可用 S-bar法求出批内标准差
D. 可用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求出批内标准差
107. 有关DOE实验策略的叙述, 下列何者正确:
A. 一开始因为可能因子较多, 使用多因子加中心点的筛选式实验筛选显着因子 B. 筛选性实验因子可使用二水平或三水平
C. 如果曲率(Curvature)不显着则使用最速上升法, 找出输出值的最优区域 D. 万一曲率(Curvature)显着时, 使用RSM优化输出值最优区域
108. 有关精益生产与六标准差的比较, 以下何者正确:
A. 精益生产聚焦生产浪费 B. 六标准差聚焦产品变异
C. 最终目的皆为维持企业利润及竞争优势
D. 精益生产与六标准差在工具及方法论上皆相同
109. 下列何者不是精益生产中有关标准化作业内容:
A. 标准周期时间 B. 标准作业顺序 C. 标准在制品存量 D. 标准工时
110. 哪个是精益理念中的一种浪费形式?
A. 因错误需要返工
B. 没有及时与顾客沟通, 导致库存增加 C. 不必要的过程步骤 D. 操作人员等待
- 18 -
111. 下列何者是实验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原则: A. 重复实验 B. 随机化 C. 代码化 D. 区组化
112. 下列对于随机化的描述, 何者错误:
A. 随机化的目的是防止未知因子可能会对输出变量产生影响 B. 可以用来估算实验误差项 C. 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D. 不会增加实验次数, 但可能增加实验操作难度
113. 下列何者是回归方程式代码化的好处: A. 减少实验误差
B. 系数间效果可以直接比较
C. 各系数间各自独立, 不会受到其它系数改变所影响 D. 截距相等于实验中心点的输出预测值
114. 田口稳健设计必须配置外直交表, 请问下列那些是外直交表可以考虑的噪音因子: A. 环境温湿度的波动 B. 设备参数的波动
C. 产品在制程设备中不同位置的变化 D. 设备参数
115. 以下是膜厚测量仪与显微镜切片量测膜厚的回归方程式, 请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Fitted Line Plot切片 = 4.691 + 0.9523 膜厚測量儀130Regression95% CI95% PISR-SqR-Sq(adj)1.2684498.0%97.9%
120切片1101009090100 A. 因为R-Sq=97.9%, 所以膜厚测量仪所量测出的厚度与切片厚度无相关 B. 两因子相关与否看R-Sq便可知道与样本数无关
C . 膜厚量测仪所量得110μm时, 相对应 95%切片厚度置信区间大约为109.44±2.49 D. 除了膜厚量测仪量值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是2.1%
116. 使用哪种控制图来监控发票中的缺陷数 A. C图 B. P 图 C. NP 图 D. U 图
110膜厚測量儀120130 - 19 -
117. 下列何者是倡导者(Champion)的职责:
A. 分配资源, 提供必要支持 B. 决定项目 C. 决定目标 D. 指导工具
118. 有关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假设, 下列描述何者正确: A. 各水平方差相等
B. 各水平必须为正态分布
C. 各水平必须稳定没有失控点 D. 各水平数据必须一样多
119. 某一制程, 其Cp=1.60 Cpk =0.65, 请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制程标准差可以接受 B. 制程均值偏移严重
C. 改善重点为减小制程偏移 D. 改善重点在于缩小标准差
120. 以下是某量测系统用ANOVA法分析GR&R的结果, 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该量测系统%GR&R(P/TV) > 30%, 因此判定该量测系统不合格 B. 该量测系统分辨力 = 1
C. 该量测系统最大变异来源源自于人员间的变异 D. 该量测系统分辨力足够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