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蔡荣生,王 勇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100822 )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进而带来国

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

导。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文化创

意产业在当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后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政

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最后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相 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9753 (2009) 08 - 0077 - 08

Research on Fore ign and Domestic Polic ies in Develop ing Cultura l Crea tive Industr ies CA I Rong - sheng, WANG Yong

(B usiness School, 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 B 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peop le’s living level, the demands for cultural goods from the consumer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is, in turn, p romoted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2 dustry. However, as a new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So, based on the p revious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concep t and character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2

dustry,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it p lay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ystem. Then, by summarizing the successive experience in develop i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p roposes an overall policy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ments to develop their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this article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mp rove their develop ing policies.

Key words: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文化产品是一种非必需品,随着国民收入的 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近些年来,在美国、英国、以及日本、韩国等经济较 为发达的国家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 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全球经济 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 全球领先者,其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 传统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支柱。

收稿日期: 2009 - 02 - 17 修回日期: 2009 - 05 - 22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Z07090801330701)

作者简介:蔡荣生(1965 - ) ,男,吉林长春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市场营销、台湾经济。 77

科技与管理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 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 发展,到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 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 别下降到40%和50%以下,居民消费也开始由温

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因此我国消费者对于 文化类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文 化类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带来了我国文化创意 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 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北 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 模,并建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和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 企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 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扶植和引导。纵观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以及我国国 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几个城市,政府所制 定的产业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创意产业 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都制定了本国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例如英 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7年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 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 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

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组,对英国文 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跨部门协调,并分 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对英国文 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技术和教育潜能、出口、税收和 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行政策扶持。而在亚洲的 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 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 权国。为了振兴日本的文化产业,日本政府制定 了大量的扶植政策,比如政府支援地区文化活动, 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 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 制定长期规划,对具 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综合援助;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联手举办全国规模的文化节等。 而在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北京、 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当地政府也很早就认识到了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 政策。例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在其《城 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明确定位为国家首 都、国际城市和文化名城,为了促进北京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先后挂牌了21个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 上海和深圳,也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在

“十一五”期间,都为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 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纲要。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要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 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政府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政府制定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近些年来学 者们以及各个政府部门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本 文的研究中,我们将对国内外发展自身文化创意 产业政策的各种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 提出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理论框 架,进而为我国各地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当地 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性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相关的理 论研究也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使对于文化创 意产业的概念与特性,学者们也尚未达成一致的 意见。目前,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出了各 自不同的界定和分析(凯夫斯, 2004) 。 1947年,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最先 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并将文化工业定义为 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消费文 化产品的工业体系(霍克海默、阿道尔诺, 2003) 。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之后,众多学者开始对文 化产业的概念展开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 文化产业概念和特性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加纳姆( Gamham Nicho2 las, 1983)指出,文化产业是指那些使用工业化大 企业的组织和生产模式,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 78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机构。日本学者日下公人 (1989)提出,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 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而芬兰学 者芮佳莉娜·罗马(2002)从“金字塔模型”来解释 文化产业的构成,他认为文化产业有双重含义:文 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在金字塔模型中, 文化产业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处于塔底的是由经 济、技术和艺术组成的三角,这个三角共同支撑了 文化产业(林拓等, 2004)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产业分类中,从工业分类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 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 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以艺术创造表

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活动和产出①。 从以上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文 化产业本身并不和创造性直接关联。因此,在随 后针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学者进一 步开始关注文化产业中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并逐 渐演化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 ITF, 2000)首次给创意产业一个明确定义,他们指出,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 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 财富和就业的潜力。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坎 宁安(2004)通过考察文化产业概念的历史演变, 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之 间的关联性,并强调了创意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 所包含的创意特征。学者Howkins (2001)对创意 产业进行了一个十分宽泛但令人耳目一新的定 义。他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 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 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 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 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

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 李向民和王晨 (2006)认为,文化产业是将“纯精神产品”向“准精 神产品”转化的产业,创意产业是将“准精神产品” 向“泛精神产品”转化的产业。邓晓辉( 2006)提 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资源 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来生产、复制和传 播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商品与服务的营利组织的 集合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城市的发展 经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这些国家和城市的整体 经济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促进经济 的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的增加。 (一)促进经济增长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经济发展到较高 的水平之后,居民对于文化创意类产品的需求将 大量增加。由此,也就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 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在国 内外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创意 产业都在快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传统部门,成为 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 1977 - 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的产值增

长率达到6. 3% ,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的年增长率( 2. 7% ) 。同样, 1997年以来,英国文 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9% ,也大大超过传统工业 2. 8%的增长率。在对外出口方面,美国的版权产 业1997年从国外销售和出口中创利668. 5 亿美 元,超过了包括农业、汽车、汽车配件和飞机制造 在内的所有主要产业。而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 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 59亿美元,是 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 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文化创意 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当地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例如,上海市2006年文化产业总产 出达到2349. 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 9%;占全市 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 61% ,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长沙市2006年文化创意 产业总产值360 亿元,增加值170 亿元,占全市 GDP的10% ,文化创意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 上的增速,成为长沙的一大支柱产业。

①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http: / /www. unesco. org/ culture / industries/。 79

科技与管理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1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二)增加就业人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因此,文化创意产 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 发展也就带来了就业的不断增加。

例如, 1977 - 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的就业人 口翻了一番,占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 9% ,平均 年增长率达到4. 8%。而同期美国整体就业人口 的平均年增长率则只有1. 6%。到2005 年,美国 全部版权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132. 56万 人。另外,美国版权产业的平均薪酬也大大高于 全国平均工资,版权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比美国一 般从业人员要多得到40%的薪酬。在英国, 1997 - 2006 年, 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达 2% , 2005 - 2006 年则高达4% , 2006 年文化创意 产业的就业人数达200万人,并成为英国创造就业 人数最多的产业。

三、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些经济较发 达城市的文化创意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制

定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地方政府考虑当地的经济发 展水平、文化物质资源、制度环境以及市场化开 发、文化园区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扶植等许多方面 的因素。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 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具体见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合理的政策发展 一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发展基础和开发 手段两大方面。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包括当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物质资源基 础,以及制度环境3个方面;而开发手段则包括对 当地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区的建设,以及政策扶植3个方面。只有在当地有 利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文化创意 产业开发手段,才能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 康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1. 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前提 在欧美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典和芬兰也都是经济十 分发达的国家。而在亚洲地区文化创意发展水平

较高的国家也主要是发达国家日本,以及新兴工 业化国家韩国和新加坡。在我国,文化创意发展 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长沙、深圳等,其经济 发展水平也都相对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 展,只有当本地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 能出现,本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的前提,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创造了市场。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对于消费者 而言往往是一些奢侈品,而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图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80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1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此,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们往往只会购买 那些必需品来满足生活,而很少购买文化类产品。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 要得到满足后,才开始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 需求,此时,对于文化创意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才开

始大量增加。

其次,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 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和 优秀人才投入。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 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水 平后,积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同时培养大 量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才能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

2. 本地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依 托 纵观国内外各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城市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定位都各不相同,都是依托本 地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 发展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

例如,美国所大力发展的版权产业中,处于 核心地位的分别是音像业、电影业、软件业以及 出版业,正是依托于美国自身所具备的雄厚的知 识出版、大量的创意人才以及全球最先进的信息 技术等条件。再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的上海市,其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研发设计创 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

和时尚消费创意这五大类。其依据也正是由于 上海自身所具备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 史建筑资源;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处,所拥有的 雄厚的文化底蕴;所聚集的全国范围内大量优秀 的创意人才。

3. 有利的制度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保障

(1)政府的合理规划

首先,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本地文化创意产 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就要求各的政府明确文化创 意产业的战略地位。例如, 1997年,英国工党再次 执政时就察觉到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并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日 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 明确提出10 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 国, 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我国国内,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和深圳,当地政府 也很早就明确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 用,并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 其次,政府在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上,进一步结合自身条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 合理的规划。例如对于我国国内的上海、长沙和

深圳,在“十一五”期间,都为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纲要。 (2)知识产权保护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力度对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 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 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并产生属于开发者的知识产权。政府对于知识产 权的保护,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人获得 投资收益, 进而促进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 极性。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国政府为了促进 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也都是从加强本 地的知识产权保护着手的。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最 大文化创意产品输出国,非常重视基本层面上的 技术引导和相关立法,通过多年积累,美国已经建 立了全球最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 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 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

我国上海为了保证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 发展,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 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为那

些有创意的个人和团体提供知识产权的咨询与 保护。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手段 1. 政府的扶植 (1)资金的扶植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为了 促进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产业 81

科技与管理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1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发展初期,个人和企业都缺乏动力进行大量投 资,此时就需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资金 扶植。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在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初期,政府的资金扶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例如,英国为了促进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其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 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此外,英国政府与行业共 同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了政府、银行和行业 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为英

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最近几年,我国的上海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创 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 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投入1500万元建立了上海大剧 院艺术发展基金, 扶持上海市文艺院团的改革。 另外,基金会又连续两年投入了6000万元,在张江 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发展专项基金。 为促进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资金 动力。

(2)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发 展还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投入,而目前优秀的创 意人才资源还相对比较稀缺,因此要发展本地的 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优惠 政策,不断培养和引进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 目前,在美国、英国的很多高校里都开设了文 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为本国的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现在,英 国影视业的66%和多媒体行业的24%的人达到研 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 在我国上海, 2005年发布了《上海市重点领域 人才开发目录》,其中文化产业招揽人才计划首当

其冲。根据《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上 海将在今后3至5年内在海内外招揽30多类文化 人才。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产业集聚区作 为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 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 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 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 并健康成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也特别适合当前处于新兴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 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手段。从1980年到 2001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从12个迅速 发展到了900个以上。在我国国内,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长沙、深圳等地,也都纷纷 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基础,建设了大量的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园区。

3.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而言,政府的扶植只是一种前期的促进手段, 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能够进入市场并为 市场所接受。因此,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

运作机制,是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从国 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地政府也都十分重视文 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培育和建设。 首先,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市场体系的 建设,例如,瑞典政府的文化政策并不刻意强调文 化的产业化,而是提供政策工具使文化创意的生 产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意,使文化创意产品更容 易的被消费者接受,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市 场交易。在我国上海,建立了两大类相互关联而 各有侧重的文化市场门类,即文化产品、服务市场 和文化要素市场,使上海主要的文化产品、文化服 务和文化要素,可以通过文化市场获得广泛的交 易和有效的配置,并逐步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的 联动关系,扩大了上海文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 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在美国,政府对文化的直接 投入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减少,而通过立法鼓励 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文化进行捐赠和投资目 前美国的一些文化活动,私人、企业的投资额已经 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投入。

最后,各国政府都在努力为本国的文化创意 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例如,日本经产省与文部省

联手促成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 82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2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机构”,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 易与维权活动。英国政府也为自身的文化创意产 业制定了长期出口策略,并以驻世界各地的大使 馆为推广媒介,使创意产业能透过英国大使馆人 员推广出去。在美国版权产业界的积极推动下, 美国也开始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 动国际版权保护加强合作,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 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四、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对于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 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言,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时机已经日益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一 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企业;另一 方面,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正处于幼稚时

期,在技术水平,经营主体规模、经验、资金实力, 以及国家财政投入等方面与其他文化产业强国相 比,仍具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 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为我国 政府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以下几条主要 政策建议。

(一)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 通过总结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 验,本文所提出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政策框 架,进一步为我国政府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提供了一个大体思路。我国各地方政府在规 划本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相应产业政策的 过程中,可以考虑参考这一框架,从发展基础和开 发手段两个方面着手,在当地有利的文化创意产 业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手段, 进而实现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1. 充分依托当地的优势文化资源 国内外的 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的重要依托。一个地区在历史、人文、教育、景

观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当地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人才和技术基础,进而帮助 形成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而对于我 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在各个地方都 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我国的 各个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 过程中,就应当充分依托本地的优势文化资源。 一方面,需要充分保护、挖掘和开发本地的优势文 化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对当地的优势文化资源进 行不断整合和重点开发,形成该城市或地区文化 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2. 优化当地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文化创意产 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府对于知识产 权保护力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当文化创意企业的知识 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企业的投入回报才 能得到保障,各个文化创意企业也才能具有不断 开发和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多 种措施,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加大对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的监督 和打击力度。

(三)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手段

1.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引导 文化创意产 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其前期的发展过程中, 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扶植,但是一个产业的真正 成熟,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离不开市场化的开 发。因此,我国政府在规划和扶植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及时转换自身的功能和角色, 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由“政府经营”转向 “政府服务”,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引导,一 方面,应当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和文化创 意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当不断规范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环境,使我国的文化 创意企业在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 的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

2.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建设 当前, 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身 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随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 83

科技与管理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2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必然受到自身资源、信

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风险较大。而由政 府进行规划和组织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 则是将同一类型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整合,充分 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整个文化创 意产业的规模实力和经营效率。一方面,在文化 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可 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共享资源,进而形成整体创 新网络,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 另一方面,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区可以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 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主体联合起来,更加有效地 促进各个主体之间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交流,提 高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效率。 3. 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植 根 据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文化创 意产业的崛起,较之其他经济产业有更多的困难。 因为文化产品有很大的外部性,以往都是作为公 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来提供。现在要把文化创意 作为一个产业来追求经济利润,政府需要解决该 产业的外部性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通过直接 的产业融资和技术支持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 措施,一是可以设立直接的文化创意政府基金,对 资金不足但有明显价值的创意给予资金赞助。二

是要求银行或其他金融组织,向文化创意产业提 供优惠贷款,或在合理范围内放宽贷款资格限制。 三是政府出面组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培训,帮 助培养出优秀的产业人才。四是政府出资介入文 化创意产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研究和开发 投入小的问题。

4.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资源中,不仅仅包含资金和技术等物质资源,同 时还包括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市场人员等人力 资源。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人才培养与 引进,是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 础。对于我国的各个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应 当加强文化创意相关人才的培养,在院校中开设 文化创意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中,同时注重对人才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当 制定一系列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优 秀文化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 1 ]Gamham Nicholas. Public Service Versus the Market[ J ]. Screen, 1983, 24 (1) : 314 - 329.

[ 2 ]Howkins.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 le Make from

Ideas[M ].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2001. [ 3 ]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于技 术、组织与消费的三维视角[D ]. 2006.

[ 4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M ].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 2003.

[ 5 ]凯夫斯. 创意产业经济学[M ]. 北京: 新华出版 社, 2004.

[ 6 ]坎宁安.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 涵义[ R ].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 2003 - 2004) , 2004: 134 - 144.

[ 7 ]李向民,王 晨. 创意、文化产业与精神经济[ R ]. 中国 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6.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06.

[ 8 ]林 拓,等.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 R ]. 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184 - 191.

[ 9 ]日下公人. 新文化产业论[M ]. 东方出版社, 1989: 38 - 39.

[ 10 ]芮佳莉娜·罗马. 以盎格鲁—萨克逊方式解读文化产 业[C ]. 2002年第二届文化政策研究国际会议, 2002. (本文责编:海 洋) 84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