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诊断新发现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期23

·综述·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诊断新发现

高鹏翀,甘青

(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非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其他脏器无遗传性损害,耳聋为发病个体唯一的遗传性疾病。是遗传性聋分类中的

一种。根据近年来国际上耳聋基因诊断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人群对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认识。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诊断;耳聋基因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02.012

本文引用格式:高鹏翀,甘青.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诊断新发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2):23-24.

New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of Non-Syndromic Deafness Gene

GAO Peng-chong, GAN Qing

(Qinghai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Non-syndromic deafness refers to the absence of hereditary damage in other organs, and deafness is the only hereditary disease in the affected individual. It is a kind of hereditary ticks. According to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deafness gene diagno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s understanding of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KEY WORDS:Non-syndromic deafness; Genetic diagnosis; Deafness gene

0 引言

先天性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神经系统缺陷,其发病率为0.1%-0.3%。在先天性耳聋中,50%以上为遗传性聋。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和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两种。NSHI是指无其他脏器遗传性损害,只表现为听力受损,大多数患者在出生时即有耳聋,且多为重度及极重度聋,少数出生时听力正常,于生后某一年龄阶段开始出现听力下降。调查表明,70%遗传性聋的新生儿为NSHI[2]。非综合性耳聋引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1]

合DFNA遗传特点的大型德国家庭的子代测序(NGS),学者们分析了66个已知的耳聋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同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耳蜗中Osbpl2的表达。通过指定一个新的ADNSHL位点—DFNA67到染色体20q13.2-q13.33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共分离杂合子转移突变c.141_142delTG(p.Arg50Alafs*103),该突变编码了一种与DFNA1蛋白相互作用的已知蛋白DIAPH1[4]。在小鼠中,OSBPL2在耳蜗内外毛细胞的静纤毛中明显表现[4]。OSBPL2突变与ADNSHL的结合表明了脂质代谢在毛细胞功项研究,实验对象是一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的中国家庭,引起其家族成员耳聋的基因被排除在已知基因以外。研究者运用上述方法,发现了另一个共分离杂合子转移突变c.153_154delCT(p.Gln53Argfs*100),该突变会导致OSBPL2蛋白过早截断[5],进一步证实了OSBPL2缺失或位点突变可致聋的理论。

1.2.2 CEACAM16:在哺乳动物耳蜗中,基底膜(BM)的声音振动模式被毛细胞感知和传导,这些毛细胞被分为内毛细胞(IHC)或外毛细胞(OHC) 。OHC参与了一个机械反馈回路,他们最高的立体纤毛被牢固地附着在顶盖膜 (TM)上,在没有OHC反馈的情况下,哺乳动物的听力损失是50-60分贝。研究人员在OHC中发现了有一种分泌蛋白,它是一种癌胚抗原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CEACAM)家族的粘附蛋白。CEACAM16mRNA在OHC中表达的蛋白质产物恰恰定位于最高的立体纤毛和TM之间,也就是说当CEACAM16发生突变时,可导致连接中断以至于听力丧失。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常染色体显性听力丧失(DFNA4)位点上,CEACAM16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聋(ADNSHL) 。总之,CEACAM16作为一种附着在TM中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发生突变时,在DFNA4位点上可产生ADNSHL。c.1094T>G(p.Leu365Arg),作为与学语后聋息息相关的新型CEACAM16突变—de novo突变,近两年也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起的听力障碍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身心上的伤痛,而且给家庭、能中的作用,定义了另一种涉及听力损失的功能类别。另有一

1 基因诊断

1.1 基因诊断必要性。在基因诊断时代来临之前,医师很难提供准确的信息来进行遗传质询及预测未来的生育情况。耳聋基因的诊断不仅明确了遗传性聋的病因,提高耳聋干预的依从性,还能早期发现迟发性耳聋,达到早期干预和预防听力下降的目的[3];耳聋基因的诊断还可以发现药物性耳聋易感人群,预防耳聋发生的同时进行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真正实现耳聋一级预防。

1.2 基因诊断新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耳聋的遗传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展,至今已有120余个耳聋基因被克隆或鉴定,但仍有很多耳聋表型的致病基因不清楚。除了被我们熟知的中国人群最常见致聋基因—GJB2、国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的罪魁祸首—SLC26A4外,我国学者还克隆了两个致聋基因(GJB3和DSPP),鉴定了三个致聋基因(PRPS1、SMAC和ATP6V1B2),首次提出并证明了Y连锁遗传在遗传性耳聋中的存在,首次发现了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易感性新突变位点(线粒体12SrRNA 1494C>T),定位了数十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近几年,国际学者同样发现多个新型致聋基因及位点。

1.2.1 OSBPL2:OSBPL2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听力损失(ADNSHL)的候选基因。在通过对一个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4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

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2,269(7):1733-45.[2] Michael P, Maria B G. Republished: Genetic investigations

in childhood deafness[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15,100(3):271.

[3] 黄丽辉,韩德民.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质控体系建立[J].中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2):60-62.

[4] Thoenes M, Zimmermann U, Ebermann I, et al. OSBPL2 encodes

a protein of inner and outer hair cell stereocilia and is mutated in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loss (DFNA67)[J].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2015,10(1):15.

[5] Xing G, Yao J, Wu B,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OSBPL2 as

a novel candidate gene for progr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J]. Genetics in Medicine, 2015, 17(3):210-218.

[6] Hofrichter M A H, Nanda I, Gräf J, et al. A Novel de novo

Mutation in CEACAM16 Associated with Postlingual Hearing Impairment[J]. Molecular Syndromology,2015,6(4):156.[7] Behlouli A, Bonnet C, Abdi S, et al. EPS8, encoding

an actin-binding protein of cochlear hair cell stereocilia, is a new causal gene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profound deafness[J].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2014,9(1):1-6.

[8] Furness D N, Johnson S L, Manor U, et al. Progressive

hearing loss and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sensory hair bundles in the ears of mice lacking the actin-binding protein Eps8L2[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34):13898-903.

逐渐进入新致聋基因突变类型的舞台[6]。

1.2.3 EPS8:大约90%的严重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传播模式(DFNB形式)。国际上报告了两对兄弟姐妹的研究,他们的父母是阿尔及利亚的近亲,并且患有孤立的、严重的先天性耳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但未能识别经常涉及的DFNB基因的突变。随后,研究人员在EPS8中发现一个双等位无义突变,c.88C> T(p.Gln30*),该突变编码了一种与肌动蛋白动力学有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底物[7],可致蛋白失去活性。而除了EPS8的过表达与一些人类癌症有关外,EPS8家族中EPS8L2缺乏的小鼠更容易发生进行性听力损失

[8]

。因此该突变在功能上

相当于敲除小鼠中EPS8的同源基因,进而得出结论:编码耳蜗毛细胞体纤毛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EPS8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深度耳聋的一个新的致病基因。

[7]

2 小结

通过对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遗传特性的了解及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通过鉴定更多的耳聋相关基因,完善专属国人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谱和突变谱,加强专业人员培育,开展规范化群体筛查,构建全国性耳聋防控体系等策略,必将能实现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一级预防。

[8]

参考文献

[1] Mahboubi H, Dwabe S, Fradkin M, et al. Genetics of hearing

loss: where are we standing now?[J].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 (EUFOS) : affiliated with the German Society for Oto-Rhino-

重磅!卫健委发新规,医院考核指标大变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的通知》,以期指导各地做好改善医疗服务效果评估考核工作。据悉,考核指标主要围绕改善医疗服务新三年重点任务制定,其中,针对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总分数为100分,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考核分数为50分。

  据了解,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落在医联体内,除了在三级医院主战场继续抓,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县医院也将作为主要领域。

  另外,改善医疗服务新三年最大的一个特点将是走出医院围墙,体现全流程、全周期的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这些都通过考核指标进行了明确,比如为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提供远程服务,如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等,每提供一项得1分,直至满分;提供基层卫生机构护理服务延伸服务,如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慢病管理的护理指导或培训进修等,提供3种以上得满分。

  在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中,连续医疗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比如《通知》指出,区域内信息化平台具备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得满分,建立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的连续医疗服务及质控体系得满分等。

  整个考核指标中,针对医疗机构的有39个具体指标,包括预约诊疗率、远程服务、临床路径完成率、临床路径管理内容情况、医务社工配备情况等。其中,智慧医院分数占比较大,达14%,考核指标包括大数据利用情况、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等。

  在药学服务方面,《通知》指出,临床药师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合理用药指导得3分,仅门诊或仅住院患者指导得1.8分;在此基础上,临床药师为签约慢性病用药指导得1分。

  另外,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指标包括平台预约功能、检查结果互认、平台院前急救信息共享功能、一卡通使用范围、与医改同步推进情况等15个具体指标。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