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及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 虎门销烟 1、 背景 中国 英国 政治 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缓慢 迅速发展 外交 闭关锁国 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概况 日益衰落 不断强盛 2、 中英两国的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1)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其
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满足资本主3、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 目的: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2) 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中国市场。 2、 过程
(2) 危害:使中国白银外流、军队战斗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
力下降、政治更加腐败、人民身心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健康受到摧残。 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4、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众销毁。 ——清政府屈辱求和 二、 鸦片战争 3、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 原因 等不平等条约。 (1)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之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使中国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攫(3)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转变
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进入旧民主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主义革命时期。 权。 三、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3)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1、 原因
约》 (1)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
4、 影响 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要进一步(1) 中国的社会性质从独立自主的封建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2) 直接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
(2)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
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中华民取武力解决问题。 族与外来侵略、封建主义与人民大2、 过程 众两对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1) 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要的矛盾。 ——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攻
1
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年,英法联军占领舟山、大沽、天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津——侵入背景,火烧圆明园——
(2) 第二阶段:1859年6月,英法联军《北京条约》签订。
进攻大沽,再次挑起战争——1860
3、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内容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增开天津为商埠 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割地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其他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相同点 1、 都涉及赔款问题;都开放通商口岸 4、 影响 (3) 中国革命:面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1) 领土主权: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镇压
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4) 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 中国政局: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的程度加深了。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四、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续 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结果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缺的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扩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发动,美俄帮凶 大 侵略时间 两年多 达四年之久 危害和开放口岸开五口,割香港岛 开11口,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影响 和割地 占中国大片领土 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社会 五、 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影响 1、 原因
(1)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
(2) 具体原因,清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伍,军事力量和装置落伍;清政府战和不
定,军事指挥欠妥。
2、 影响
(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近代企业出现。(3)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革命任务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转变为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斗争。(5)阶级结构变化:首先在外商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6)
思想影响: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
第三单元 复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比较
类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法律依据 立法权 行政权 元首及产生方式 政府首脑产生方式 体制特点 元首与议会关系
3
第三单元 复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比较
类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法律依据 立法权 行政权 元首及产生方式 政府首脑产生方式 体制特点 元首与议会关系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