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背景值的分析

2022-05-0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3、背景值分析结果的处理

背景值分析结果有很多数字,它们代表所在样点的成分含量。但作为整个区域的代表就需对数字进行统计处理,取其均值与标准差,作为代表性的背景值。

数据处理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元素浓度的概率分布类型。当数字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时,可采用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差作为代表;当数字偏离太大,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时,应采用几何平均值与几何标准差作为代表。

第二步是土壤背景值的计算,根据概率分布类型分别计算出表示其背景值范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环

境统计学)。

土壤元素浓度概率分布类型的确定采用拟合度检验的方法,即假定数字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正态分布或对数分布),然后采用某种拟合度检验法检验数字是否符合这种分布。检验方法有多种,如直方图法、概率纸图示法、偏度峰度法。

对于正态分布的元素,其背景值用算术平均值(X)和算术标准差(S)表示,其范围为:X+-S

对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其背景值用几何平均值(M)和几何标准差(D)表示,其范围为:M×÷D

样点数检验:

检验公式如下:

N=St/b

222

式中N为样点数,S2 为方差即某成分分析结果的标准差之平方;t为置信概率,通常取95%,对于大样本(N>30)其t 值可取2;b为允许误差,当某成分含量较高,允许误差较低(5%);含量很低时,其

允许误差可高到15%。在ppb级时允许分析误差可高达30%。

4.主要地区和土类的背景值

不论从区域差异还是从土类变化,背景值十分悬

殊。

由表4.6中看出,与世界土壤相比,我国土壤的砷、锌、铜高于世界均值;汞、锰、钴在世界范围值之中;镉、铬、镊低于世界均值。

5. 背景值的分级与制图

不同的含量水平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某个天然污染源的影响会形成某种程度的高背景值状况,其污染物背景就会表现出一定浓度的规律性分布,因此需要分级并制图。

6.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1) 土壤背景值既是指土壤没有污染时的土壤成

分的含量,因此,它就可以作为该地土壤是否污染的参比标准。如果有背景值作为基础,就可将高于背景值范围的土壤才进一步断定是否污染。因为背景值本身是一个 代表性的范围值,X表示均值,S表示其标准差,则X+3S为背景值的上限,它意味着有99%置信域的可靠性,超越此限是统计上的越限,已经不可能是正常浓度。所以X+3S作为污染的下限值是合理的。

(2) 土壤背景值与岩石、生物中相应成分的相关性可能作为环境生态状况是否恶化的一种象征。在非污染的系统中,岩石(母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背景值自然是紧密相关的。

(3) 根据背景值水平,可以发现污染物,追踪污染源。来自土壤的元素,其植株体内的分布根> 茎>叶;而来自大气的元素(如汞)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叶>茎>根。有了土壤汞背景值浓度及土壤汞与植物汞分布的相关性,再加上植株汞的分布状况,足以判断汞的污染来源于迁移渠道了。

(4) 从土壤背景值认识一定区域的地方病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5) 在认识土壤缺素与微量元素肥料的效益分区以及土壤地理方面都将是最基础的参考资料。 (6) 定时监测土壤背景值更是估计污染发展速度与发展进程不可缺少的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