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作者:徐劲子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大大小小4000万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主要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着重分析、阐述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居民就业几个方面的贡献,以此使当局有关部门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难题给予帮助、解决。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重大贡献 国民经济 一、中小企业的概述
中小企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历了34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私人企业(大部分就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乡村企业、农家乐组织异军突起,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不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这个特殊群体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还有一种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趋势。大部分国家从两个方面划定中小企业的定义,分别是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质的方面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而量的方面则包括员工数目、收入盈利、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与质的指标相比,数据选取较为容易,从表面上看来更加直观、具体。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美国和中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分别是:
1.美国:
质的规定:注册资金少;经理独自管理;企业独立经营。
量的指标:
(1)零售业:年销售收入在$188000及以下 (包括$188000) (2)批发业:年销售收入在$800000以下
(3)制造业:从业人员在250人及以下(包括250人) (4)建筑业:从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下(包括30) 2.中国:
质的规定:市场份额小;个人独资创办; 量的指标: (1)零售业:
中型企业:1.从业人员:350人以下 2.营业收入:18000万元以下; 小型企业:1.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
2.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
微小型企业:1.从业人员10人以下
2.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2)批发业:
中型企业:1.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
2.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
小型企业:1.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
2.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微小型企业:1.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2.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
(3)制造业:
中型型企业:1.从业人员在3000人以下
2.营业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下。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
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微小型企业。
(4)建筑业:
中型企业:1.从业人员在4000人以下
2.营业收入在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
小型企业:1.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
2.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
微小型企业:1.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
2.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
二、中小企业的数目和市场份额
对于中小企业的数目,有很多种说法,并且各执一词,使我们在统计起来遇到了很多麻烦。不过,在众多的数据中,版本最新、最有说服力的数目统计便是国家经贸中小企业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统计的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达4580万户。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经济的复苏,中小企业的数量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涨趋势。
另外,还有一个统计数据库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三个单位联合调查、审计得出的。三部门调查得出,截至2010年12月末,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中小企业的数目为4239万个。对于这个数目,就有个别媒体说:“在中国工商总局备忘录里注册登记的全国企业总数中,有不低于98%的比重都是中小企业”。
国家统计局企业发展司司长李志刚说:“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发展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截止目前,全国有资产总值大于2000万的中小企业4000万家,其中,资产总值大于2500万的是3000万家。这一数据更加合理,因为它的来源比较可靠,也更为专业,是有专门的企业发展司的研究人员统计、研究得出的。还有,国家统计局企业发展司对划分标准的明确性,它不是一概而论的指出中小企业的数目,而是在资产总值的前提之下指出,在一定的资产总值范围内,中小企业的数目。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更多的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
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经济市场的半壁江山,比起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来,中小企业在国民发展、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来非比寻常的贡献。尽管如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有些特殊的方面,却遭遇了不平等的对待。
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创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鸿明应邀到广州日报北京网直播室做特约嘉宾,黄董事长现场与网友交流了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中小企业在企业升级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黄鸿铭先生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领路羊,是中国社会主义大跃进的风向标,其占有了66%的市场份额,上缴国家各种税收占了56%,就是这样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特殊群体,却解决了80%的居民就业率。”对于多年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专家和学者来说,中小企业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之大,令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中小企业的份额竟然达到了75%,其前提条件就是中小企业占用了仅仅30%的自然资源。也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中小企业占据了新发明专利的68%,占据研发品种的81%,完全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三、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08年之前,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经济的强大主要取决于大公司、大集团,由于大公司、大集团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大公司、大集团发展好了,经济环境自然也就好了。不过,多事的2008年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金融危机。危机过后的今天,经济学界就有了这么一个普遍的观点:中小企业才是中国国名经济的救世主。当危机来袭的时候,一部分大公司、大集团倒闭了,无法再为国家财政税收贡献力量;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小企业挺身而出,他为当时的中国政府解决了77%的失业人口的工作问题。
1.中小企业在居民就业中的地位
居民就业问题,是困扰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社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国民能否安居乐业;在居民都能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社会才能进步,国家经济才能发展。近期,美国的华尔街游行活动、叙利亚的向政府示威活动等,都是普通群众没有一个好的就业岗位、工作环境所引起的恶性事件。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密度大的农业大国,合理安排居民就业、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是国家稳定、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有关部门统计得出,在相同的工资水平下,同时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投入100万元,国有企业能吸收150个劳动力就业,而国有控股企业吸收23个劳动力,那么中小企业呢???中小企业吸收、解决了600个劳动力就业。同样的投入,却有着4倍的大差距。
2.中小企业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
国家要发展,税收是关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取决于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和见效。只要有了强大的税收支撑,国家在执行财政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完善共有设施方面才能做到底气十足,才能有备无患。
据国家统计局和税务局的报表显示,我国的省级、地级市、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有82%的比重来自于中小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龙头大哥大。在有些地区,中小企业的数目,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和机关建设的好坏、以及当地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就是说,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多,那里的财政收入就相对充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比其他地区要好很多。人民富裕了,政府投资增加了,税收减少了,这样才能给中小企业带来一个良性循环,使其早日步入国际中小企业发展的轨
道。
3.中小企业在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转化为高效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华的中坚力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要想壮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采众家之所长、举民族之大旗。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是把科技合理转化为生产力的生力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善的环境下,大力倡导大强尖、优快稳。特别是在与国家中小企业的产品竞争发面,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拥有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民族企业荣誉感。其中的代表是:青岛海尔、春兰集团、美邦服饰、李宁运动。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全是中小企业;广州考核的96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之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的比重。
参考文献:
1.郑明琪 《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11月 2.杨 旭 《对中小企业的研究》 民营科技 2011年11月
3.熊云生 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和对策》 财贸研究 2006年第1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