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题申报模板1845-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以“环境艺术鉴赏”为例

2021-03-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高校美冇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一一以'‘环境艺术鉴赏”为例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左、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2015年9月末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各类 学校要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鼓励各院校针对本校开展有特色的美育课程。早在1986年4 月国家“七五”计划就把美育列入教冇方针,经过30年的历程,美育教冇经历了复苏、发 展、提高阶段,美育在国家教冇方针中的地位。:1997年,仇春霖先生主编出版了《大学美 冇》、《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

配套美疗教材,对大学美冇课程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美冇是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唯独对环境艺术这一当代艺术门类在所有美 育课程中的却没有提及,作者以为这是需要在未来美弃推进实践中加以补充的。

环境艺术是指一门以环境的艺术为要旨,由雕塑、建筑、城市规划以及行为科学、文化 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艺术学科。

目前,有多方研究者认泄环境艺术是门综合的艺术学科,因此,环境艺术美育的价值不 仅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而且具有环境教育、文化教育等多方而的价值。从培养未来 公民的意义上讲,环境美冇不仅能够培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者,而且,更有意义的 是还可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审美设计的建设者。人是环境艺术研究的主体, 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冇功能,但较少有高校将之作为美冇课程。本课题基于此,旨在研究其是 否能将苴作为普通本科髙校的一门鉴赏课程的可能性,以达到补充和提髙普通高校非艺术类 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和解读能力的目的。 课题界定:

“环境艺术”:用各种物质技术手段使包围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时空具有某种气氛 和意境,给人以美感的整合艺术。

“髙校美育”:培养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冇,也称美感教冇或审美 教冇,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在一泄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 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环境艺术因苴属于环境美学的范畴,又涵盖了建筑艺术、景观艺术、室内环境设计等方 向,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对其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做了相关论述,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

在环境美学方面,N.费希尔(美)的《从美育到环境美学》中提到:在人文科学的环境研究 中,美学和环境价值哲学,以及具体文艺作品的批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 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的王礼在《我国的环境美学教育浅析一一试论大学和中小学的环境美 冇》一文中认为:强化美学教育,尤其是环境美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们的生态观的一种重要 手段和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们的环境道徳伦理的重要措施。

在建筑艺术、景观艺术、室内环境设il•等方向,《美冇论》的作者杜卫在《景观美育论》 中提岀:(景观美疗)更有意义的是还可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审美设计的 建设者。因此,景观美冇作为一种美育的形态是应该加以重视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 筑评论》“两刊”总编辑金磊在《学校的美育教育该始于建筑》中指出了建筑艺术在美育中 的重要性:2015年9月末国办印发《关于全而加强和改进学校美弃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氫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处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尤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各类学校要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而唯独对建筑这一当代所有美冇集中的载体却没有提 及,我以为这是需要在未来美育推进实践中加以补充的,我们的美冇教疗尚起不到提升未来 国民审美能力与素质的作用。

鉴于以上论述,本课题将建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克服较少研究资料可供借鉴的难 题,自主开拓,制定深入可行的调研方案。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本课题是面向培养本科院校非环境艺术设讣专业的美育教育所进行的,具有 极强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将填补美育教冇中对于三维及空间感知的美感教育、建筑景观 与文化的联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加强等薄弱环节,更有可能从美感提升的角度去影响 未来的建设者或决策者,有利于未来整个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对于湖北省髙校的美冇课程系 统起到完善和补充的作用,也希望对本科院校美育教学理论发展作岀有益的探索,对于非设 计专业美冇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一定推动和促进作用。

研究价值:通过课题研究,寻求环境艺术对非专业高校学生的美育方式和方法,研究具 体课程的开设方式和具体内容指泄,填补目前美育课程的空白和不足。通过调查研究,寻找 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路径: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标准的制左,培养学生 学习相应的审美形式构成原理,把握人文景观的视觉形式以及蕴涵于视觉形式中的审美意 味。为实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目标作出有益的探索。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

(1) 政策理论指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的发展规划纲要要求:2010- -2020年,

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 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普通髙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弃课程。

(2) 现代教学理论指岀:环境艺术美育不仅能够培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者,而且, 更有意

义的是还可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审美设计的建设者。因此,环境艺 术美育作为一种美冇的形态是应该加以重视的。尤其是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意识需 要加强的今天,环境艺术美冇有着貝他美育形态所没有的特殊意义。

鉴于以上两点,对于环境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目的是培养健全髙尚的人格, 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而环境艺术教疗既不断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 也用美的规律塑造学生的美学感知。 研究目标:

(1) 建立完善的基于髙校美育基础教冇中的“环境艺术鉴赏”课程教材体系方案,使之更 全面的

补充环境艺术在美冇教育的空白和不足。

(2) 形成契合教冇规律的环境艺术鉴赏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环境艺术鉴赏教学体 系。 (3) 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环境艺术鉴赏教学考评体系。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 对本省本科院校的美冇课程开设现状进行调研、访谈,根据调研数据与访谈内容,了 解当前

省内髙校开展环境艺术美育课程的现状,分析省内院校在美冇实践教学中的所存在的 问题,针对现状与问题制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对开展课程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2) 《环境艺术鉴赏》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案制左,通过对实践课程的设宜、实施与评价标 准的制

定。 研究假设:

课题研究假设“环境艺术鉴赏”课程根据课题结果在髙校美冇课程中实施:

(1) 填补目前环境艺术在美冇教育的空白和不足,为英他院校开设同类课程提供借鉴 和促进作

用。

(2) 使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更加全面,是当前美育教冇的重要补充。

创新之处:

在美冇观念、教学机制、课程制左、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都有创新。扩展现有的美冇观念, 制泄有效的教学机制,在课程制疋上会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在评价机制上根据现有的美育 课程评价机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合环境艺术的专业特殊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研究重点是《环境艺术鉴赏》作为普通髙校美冇课程的课程体系研究:难点是课程及教 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及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是实践人员,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通过不 断地研究

改进优化实施策略和研究成果。

(2) 实验法,建立实验班,通过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案。

(3)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別,整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的基础支撑和研究 的方向,

确保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路线:

(1) 确左研究目标。査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对国内教ff政策进行解读, 并向专

家学者咨询获得相关方而权威信息。

(2) 制左研究讣划。检索、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分类,并实地考察、统计分析、访谈反馈, 制定具体

的研究计划。

(3) 具体研究过程。通过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研究 计划。 (4) 研究结果及反馈。撰写研究报告,并上交上级管理部门,收集各类反馈意见,与时俱进, 不断

完善研究成果。 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五步:

(1) 准备阶段(时间:2016. 12-2017.3)

资料的收集与调研的开展,深入本省高校开展调研,收集与整理调研数据,分析实践课程教 学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2) 方案制定阶段(时间:2017. 3-2017.6)

对湖北第二师范非艺术类部分学生进行调研,对现有美育课程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 总结归纳,完成阶段性论文。

(3) 初步实践阶段(时间:2017. 6—2017. 12)

初步制左出环境艺术鉴赏课程体系方案,进行讨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阶段性论文。

(4) 完善实践阶段(时间:2017. 12-2018.4)

进一步深化环境艺术鉴赏课程体系,完善已有的环境艺术鉴赏课程体系方案:

(5) 结题总结阶段(时间:2018. 4-2018.5 )

整理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