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十六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温馨提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共15分) 1、细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huǐ 恨,也不因lù lù 无为而羞kuì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2)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的主人公是 (1分) (3)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具有怎样精神和品质? (2分) 2、古诗词名句默写(5分)
(1)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4) 杜甫的《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写“莲”的诗句,请你写一连续两句与“莲”有关的诗句。 , 。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
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古典名著《永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
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
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 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二、 综合性学习(10分) 5、仿写诗句。(3分)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 ,但你可以_______________。
6、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6分)
材料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否关注低碳是生活 肯定关注 一定程度上关注 不太关注 人数 28 42 6 比例(%) 33 50 7 不关注 8 10 ——来自中国低碳网 (1)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2分)
主要信息: (2)请你将活动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题目:比拼环保创意 ,
(3)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请你提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两点)。(3分)
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14题
(一)在冬夜里歌唱的鱼(10分)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温暖的南方,火烧云沉到山的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颤抖。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夜色中,他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催促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舌舔着灶口。母亲的影子贴在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还在沉默独坐,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挡住锅与盖间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好让鱼骨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她拨弄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眼爷爷的冰冷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辣。同样是在一个冬夜,瞎眼爷爷孤单地走了。临终时,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季,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其中的“歌唱”是指导“我们”内心在歌唱,“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 B、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C、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D、结尾“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与开头“我们”在山冈上等待父亲的情景首尾呼应。 8、根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2分) 人物 具体表现 心理状态 大姐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二姐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我和妹妹 绕着灶台打架 父亲 沉默独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9、语言品味(2分)
第6段“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之中“贪婪”运用了 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 的意思。
10、文中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两点)(2分)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一哲理的理解。(40字左右)(2分)
(二)天赐良“源” (10分)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
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2. 请在文章的A处撰写一个适当的小标题。(2分) 14.写出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作用。 (2分)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1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 (11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念: (2)但:
17.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18.《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1)“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2)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二)老马识途(8分)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9、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2分) 从桓公伐孤竹 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
13.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遂得道 不亦过乎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21、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五、作文(任选一篇)(40分) 22、(1)一丝惬意心中来。
(2)剩饭、笔套、塑料袋、洗衣水、包装箱、旧家什``````我们一直在制造垃圾,然后迫不及待地要扔掉他们。其实
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利用。生活中,很多表面上看似无用的东西,也存在着很大的价值善加利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或收获。
请以“——是有用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请以“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为写作理念,任意选择一题写作。可以叙述故事,发表观
点,抒发感情;可以改编经典,创写小说,科幻想象,编写童话等。文章体裁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1、(1)悔 碌碌 愧 (2)保尔·柯察金
(3)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2、略 3、B 4、C 二、综合性学习
5、如: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等等。
6、(1)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意思对即给分)
(2)选择低碳生活 探索低碳未来 树立低碳理念等。
(3)减少空调的使用;乘坐公交出行;采用发条式闹钟取代电子钟;使用再生纸;使用节能灯;少吃口香糖、使用环
保袋、自觉调高空调制冷温度、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三、现代文阅读(一)
7、 A
8、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或“伏在灶台上做作业”“在灶台上做作业”); 目光随着蒸汽升高,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 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9、拟人(比拟), 我们几个孩子抢着吃鱼的情景。 10、(1)勤劳;(2)慈爱;(3)忘我或克已;(4)主动关怀他人。(对二点即可,每点1分)
11、要点一:人们遭受这样那样的灾难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支持;要点二:他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获取别人帮助的幸福”;要点三:为“并会主动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对二点即可,每点1分) (二)
12.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 13.列数字或作比较(写出一种即可)。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14、“几乎”表示程度,说明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很少,但不代表没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15. 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文言文阅读 (一)
16.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18.B
17.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18.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二)
19、遂:于是 伐:攻打 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 过:过错 20、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21、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五、22、作文(略) 难度说明: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紧扣教材和课标,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用、课内外阅读的能力、写作的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语文、感受文学、学习语言的能力。这份考卷既面向全体同学,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情感价值的升华!考卷难度由易到难,呈梯度上升。 (二)具体分析: 1.考试内容分布
知识积累与运用占15% 综合性学习占10% 现代文阅读占20%
文言文阅读占15分 写作占40%
2.试题难度分布(8:1:1)
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