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E是一种易与人体血液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B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写A或B),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③能解释②中反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反应②后的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④为化合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E在反应⑤中表现出的可用于冶金工业的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若在实验室进行实验⑤,需要先通气体E,将反应容器中的空气赶尽再加热,推测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化合物A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常温常压下,C为气体,X为液体,且C、X均为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3)反应④的现象是 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指出反应②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_______。 3.A-H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沼气的主要成分,G在B中燃烧火星四射,F是水垢的主要成分。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_____,D ______,H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在物质的鉴别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在实验室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
(1)若常温下,A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A的化学式 _________。
(2)若常温下,A、B、E、F为常见的无色气体,且A由两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3:1,D为无色液体,C为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_________,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A和F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3,E是一种红色金属,E的化学式 _______,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加入二氧化锰时能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已知二氧化锰在特定环境中加热,可转化为四氧化三锰并生成一种气态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_____;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成立。(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
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_________,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___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_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____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6.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粉末中铁、铜的存在。
资料在线: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
(2Al+2H2O+2NaOH=2NaAlO2+3H2↑),铁和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烧杯、大试管、量筒、滴管、燃烧匙、药匙、磁铁;稀硫酸、稀盐酸、Na0H溶液、氨水。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________。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Ⅱ、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基于假设1,不用化学试剂,证明金属铁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假设2,将混合金属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假设3,请你完成实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① 实验操作(说明仪器和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粉末放入大试管中,再用滴固体粉末__________,并有____仅除去铝 管滴加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___________。 后,静置,弃去清液得到固体。 再往大试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固体 ____________,溶液 ____证明含有_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_。 铁 将大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水,多次洗涤剩余固体。 证明含有铜 ② ③ Ⅲ、已知该金属粉末的组成为铝和铁、铝和铜两种情况。 (1)为测定混合金属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将5.6g的金属粉末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 g氢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粉末为Al、Fe时,a可能为0.2g B.当粉末为Al、Cu时,反应完全后,生成物的溶液里一定含有Al2(SO4)3和CuSO4 C.当粉末为Al、Cu时,若a为0.3g,则该种粉末中含铝的质量分数小于50% D.当粉末为Al、Fe时,所需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
(2)若5.6g粉末为铝和铜,加入97.6g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3g,求所得Al2(SO4)3溶液质量分数【Al2(SO4)3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要求有计算过程。
7.CuSO4 固体粉末中含有FeSO4 杂质。取该固体粉末 10g,全部溶于水中配成 100g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纯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 B,经测定沉淀B中只含两种金属单质。向沉淀B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沉淀C,沉淀C经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 3.2g。计算:
(1)原固体粉末中CuSO4 的质量:
(2)滤液 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8. 把CO通过6g加热的赤铁矿矿石的粉末,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4.56g,求该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9.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我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淡蓝色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式为: CuSO4(白色粉末)+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 [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2O、CO2和CO。
[实验探究]张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________________。 (3)D中红色粉末是 _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陈军认为:张亮不需要E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陈军的观点: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陈军还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数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g CO2和1.08g H2O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