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乳腺癌筛查中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乳腺有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常规检查配合超声探头的方式,依据乳腺癌危险因素评分及体检评分高低,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乳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的150例患者中,经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共确认乳腺恶性肿瘤7例,使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共检查出乳腺癌患者6例,3例为乳腺癌早期,其准确率为85.3%。结论:体检联合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乳腺癌,相对于其他诊断方式而言,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负担小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这种方式对于相关技术设备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标签: 体检; 超声检查; 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报道显示,乳腺癌的的发病几率占其余各类肿瘤发病率的8%~10%左右,严重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幸福[1]。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乳腺癌的检查方式十分重要。不同的检查方式,其准确率也不一样,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乡镇医院中,技术设备得不到保证,筛查难度很大。为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的诊断方式,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乳腺有肿块的患者为对象,探讨常规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乳腺有肿块的患者中,年龄28~72岁,平均(43.0±3.5)岁;患者均为笔者医院所在地的乡镇农村户籍,经过前期常规触诊发现乳房有肿块;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出现肿块,排除有乳腺癌病史患者,经过超声检查、B超与钼靶检查及手术确认,良性肿瘤143例,恶性肿瘤7例。

1.2 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登记,采用分开检查的方式,先由1位医师进行临床体检,再由1位超声医师进行超声检查。临床体检采用触诊的方式,主要检查肿块大小,肿块位置,肿块特征等,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超声检查方式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乳,用直接检查法在乳腺各方位做纵横扫查和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扫查,选择病灶最大切面测量其前后径与横径,并观察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并注意有无浸润,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肿块内部

及周边的血流情况,根据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多少,参照Adler的血流分级标准将肿瘤内血流丰富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四级。

1.3 观察指标

对乳腺肿块患者的肿块大小、病灶部位、血流分级等进行统计,比较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在检查乳腺癌上的准确性,判定肿瘤性质。

1.4 评价标准

体检结果参考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为:阴性;良性改变;考虑为良性病灶(恶性可能≤2%);有可能为恶性病灶(3%≤恶性可能≤94%);考虑为恶性病灶(恶性可能≥95%)。参考国内多学科肿瘤专家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提出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评价指标[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中,经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共确认乳腺恶性肿瘤7例,使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共检查出乳腺癌患者6例,3例为乳腺癌早期,其准确率为85.3%,与患者早期常规触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发展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关于乳腺癌的治疗,临床医学认为,早期的乳腺癌是可以实现治愈的,并且这种技术已相当成熟,而中晚期的乳腺癌则不可能实现治愈,只有采用乳房切除和化疗进行治疗[3]。因此,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十分重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国对乳腺癌的治疗工作由来已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情况来看,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乳腺癌检查这一块,存在着较大空缺。相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我国广大城区乳腺癌的患者的治愈率普遍较高,众多乳腺癌患者在早期被发现,通过治疗实现了痊愈。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同时鉴于农村地区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不足的现实,许多乳腺癌患者不能及时被筛查出来,错过了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4]。

关于乳腺癌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常规触诊、B超与钼靶检查、热图像检查、

CT和MRI检查等等,不同的检查方式效果不同[5]。常规触诊是一种最便捷的检查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询问,触摸等形式判定患者的反应情况从而推断病情,这种方式费用最低,但不能判断肿瘤的性质,容易误诊;B超与钼靶检查是检查乳腺癌的最佳方式,有着精确度高、速度快的特点,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型医院中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技术设备的要求高,在一些乡镇卫生院难以普及;热图像检查是应用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快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CT和MRI有助于小乳腺癌检出,还可用于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但检查费用较贵,不利于常规筛查。本研究设计的150例患者均是由笔者所在医院转至上级医院,最终由上级医院采用B超与钼靶检查和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乳腺癌的具体情况进行最终确认。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经济适用、安全性好的检查方式,对任何年龄段、任何乳腺类型的女性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这种检查方式无扫查盲区,更有利于诊断的精确性。超声检查是一种实时的动态检查,它以动态显像的方式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很多乳腺手术中,需要超声对手术进行动态的引导,如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旋切术、乳腺隐匿性病灶细针穿刺定位切除等[6]。

对乳腺癌筛查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多,众学者从多个方面加以论述,本研究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加以论述。许娟等[7]初步探讨了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检查乳腺癌筛查模式,对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这种检查模式进行了具体探讨,认为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在检查乳腺癌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邱建民等[8]则探讨了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冯卫连等[9]研究了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杨术华等[10]则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这些都为本研究作了大量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

6月-2014年6月转诊上级医院的150例患者乳腺有肿块的患者为对象,考虑到笔者所在医院的相关技术设备的不足和乡镇居民收入情况以及能够承担的检查费用,遂采用体检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并以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为参照标准,通过对150例患者的检查发现,共有7例患者被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其中有6例是通过体检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检查出来的,其准确率为85.7%。并且这种检查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性好,经济实用。

综上所述,体检联合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发现乳腺癌,相对于其他诊断方式而言,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负担小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这种方式对于相关技术设备不发达的乡镇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海宁,王金环,刘威,等.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2):38.

[2]何洁,龚渭冰,李颖嘉,等.超声与钼靶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09,32(10):1995-1998.

[3]许光中,李凯,封国生.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3):193-195.

[4]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中国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703-707.

[5]程映雪,范怀周.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0):100-101.

[6]黄源,庞轶,王琼,等.超声在亚洲女性中筛查乳腺癌准确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1296-1299.

[7]许娟,王颀,马宏民,等.体检联合超声补充X射线钼靶检查乳腺癌筛查模式初步应用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7):1295-1297.

[8]邱建民,胡菊珍,朱斌,等.超声BI-RADS分级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341-2343.

[9]冯卫连,李智贤,曾健,等.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探讨[J].广西医学,2011,40(2):312-314.

[10]杨术华,陈妮,谭礼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1):104-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