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及答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8·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C.人才

B.政策 D.市场

解析: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答案:C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答案:B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C.高效益的综合

B.工业化 D.不平衡的加速

解析: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因而确定其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A

4.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解析:作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以及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均发生在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因而从事农业人口的比重最大。

答案:A

(2018·上海)根据“上海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与第一产业有关数据图”,回答5~6题。

农业人口(万人) 耕地(万公顷) 农业产值(亿元) 种植业(亿元) 牧业(亿元) 渔业(亿元) 农业服务业(亿元) 2000年 25.40 28.59 216.50 61.84 80.75 36.53 2008年 12.50 20.50 280.35 106.07 63.50 55.23 8.20 2009年 11.70 20.23 283.15 114.29 60.04 51.39 8.49 5.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答案:A

6.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使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

答案:B

(2018·湖北五校3月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答案:B

8.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答案:C

下表示意大庆工业内部结构历史演变情况。据此回答9~10题。 年份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石油工业增加值(亿元) 38.8 109.4 305.0 790.7 963.4 非石油工业增加值(亿元) 13.1 24.9 59.7 107.0 208.0 结构比(%)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工业内部看,石油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B.非石油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C.应鼓励和促进非石油工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是该区域的优势产业

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业在该地区属于优势产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是大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答案:D

10.为促进大庆市可持续发展,下列提议不可行的是( ) A.重视利用石油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C.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业

D.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提高石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解析: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提高石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利于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D

(2018·上海)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读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11~12题。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2000年 83.43% 16.23% 0.34% 2004年 86.51% 13.23% 0.26% 2008年 89.99% 9.84% 0.17% 1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比重降低的幅度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反而增强。

答案:C

1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解析: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

答案:D

下面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 A.a、b

B.b、c

C.a、c D.b、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小,后来不断增加,应该为服务业;b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也较小,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一定阶段又减小,应该为工业;c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大,后来不断减小,应该为农业。

答案:A

14.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最大,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次之,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最小,且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增大,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减小。

答案:B

二、综合题(共22分)

15.(11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读“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和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GE公司将设计的电器产品选择在中国组织生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阶段Ⅱ和阶段I相比,对GE公司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各投入要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来看,现阶段中国电器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密集型产业,以后必须向________密集型产业升级。

(4)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中国劳动力质优价廉,在中国组织生产,产品成本低,有竞争优势。把研发中心迁至中国,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但会与中国同类企业形成人才上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自主品牌研发,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品牌效益。

答案:(1)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2)缩短商品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竞争能力 与中国企业争夺优秀科研人才 (3)劳动 资金或技术

(4)①加大产品开发研究的投入;②注重市场开发;③树立品牌意识。

16.(11分)“攀枝花—西昌—六盘水”区域(简称“攀西—六盘水”)地处我国横断山区。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该资源富集区成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集约开发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9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钢铁产业 化工产业 能源产业 钒钛产业 工业 2019年产值(亿元) 456.32 72.58 236.76 66.54 969.33 比上年增长(%) 23.1 41.7 32.5 46.7 34.0 材料三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________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________产业;________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能源不足,该区域发展中应优先开发的能源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材料三可知,________和________是资源型区域中后期发展的主要阻力。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的自然背景、存在问题、区域开发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省界、资源类型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该区域处于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地表崎岖,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繁。第(3)题,由材料二表中信息可知,产值最高的是钢铁产业,增长最快的是钒钛产业。第(4)题,该区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气候湿润,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并且水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第(5)题,资源型区域中后期发展的主要阻力可直接从材料三图中提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是利用现代科技,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答案:(1)三 煤炭 水能 (2)滑坡或泥石流 水土流失 (3)钢铁 钒钛 原料 (4)水能 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5)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多样化的能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