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高一思想政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其在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建设成就,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的重任。
二、高一政治教学基本情况
第一,教学任务重。高一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联系的基本知识点较多。
第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由于中考不占分数,在初中阶段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学生上高中后,既不重视,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门课,学科基础知识薄弱。 三、高一政治教学的工用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及时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和学习观,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妨碍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给学生造成终身危害。因此,高一政治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排除各种障碍,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
1、因势利导,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 2、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3、疏通思想政治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4、结合社会热点重点焦点问题,上海市的经济建设成就,学生生活,巧设疑问,引发争辩。
(二)把教给学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到高一阶段,必须教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原理和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并以此指导,规范个人的经济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如《课改新课型》,《案例教学法》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理论修养。
2、坚持集体备课,备课重点为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的设计、情境设计、
教学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探索总结出适
合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质疑,思考,探究。强调政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5、积极参与学校对外展示课活动,校评优课活动。
6、积极参与校课题组活动,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新授课、练习讲评课的一般模式,
- 1 -
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案,完善情境设计和问题串设计。
四、高一政治教学进度 周 次 开学前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日 期 9/1--9/3 9/4--9/10 内 容 第一课 第一框 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课 第一框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第一课 第一框 社会生产过程的两种关系 第一课 第二框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 第一课 第二框 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课 复习 第二课 第一框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第二课 第一框 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诊断性测试 第二课 第二框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第二课 第二框 现阶段劳动就业的矛盾与机遇 第二课 第二框 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 第二课 第三框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 第三框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课复习 期中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复习 9/11--9/17 9/18--9/24 9/25—10/1 10/2--10/8 10/9--10/15 10/16--10/22 10/23—10/29 10/30--11/5 11/6--11/12 11/13--11/19 11/20--11/26 11/27--12/3 12/4--12/10 12/11--12/17 12/18--12/24 12/25--12/31 1/1--1/7 1/8--1/14 1/15--1/18 第三课 第一框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 第三课 第一框 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第三课 第二框 消费水平应当适度 第三课 第二框 消费行为力求理性 第三课 第三框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第三课 第三框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第三课复习 第四课 第一框 财政和财政收支 第四课 第一框 财政的重要作用 第四课 第二框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第四课 第二框 税收的主要作用 第四课 第三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 2 -
2016.9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