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斗教论坛 青年与社会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乔光波【摘王娜李颖 廊坊065000) (燕京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要】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而目前辅导员职业倦怠呈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自身队 伍建设。针对这一现象,分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客观因素,并从社会认同、组织支持及 自身调节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来帮助高校辅导员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有相关的针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的调查 提出不正确和客观的评价,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女性的情绪化和个性化对 工作的不利影响要比男性严重;而工作时间越久就越容易有 倦怠情绪的出现,工作时间在6—8年的,情况最为严重。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不仅给辅导员自身发展造成了伤 害,降低其个体生命质量,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 着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及队伍状况 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 整体素质。职业倦怠的工作状态不仅会对工作者自身发展和 个体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因为工作的质量对大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造成消极影星啊。再者高校教育者自 身综合素质和队伍工作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素 质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素质, 加快建设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也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辅导员的职业特点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其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工作内容复杂化。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学生生 活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诸多细节方面,贯穿了学生 的整个大学生活过程。 第二,工作对象特殊化。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具有一定 思想、理性的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迥异、成长 方式各不相同,造成其对待事件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观点,个 性化非常强。 第三,工作时间特殊性。其工作时间点没有具体的界限, 基本是全天候待命。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只要是有学生的地 方就是辅导员的需要关注的地方,不论地点时间,学生的事 情都将牵动这辅导员。 二、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较多,可概括如下: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客观原因 1、工作负荷过大 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学生的一切事情最先 会找到的一定是辅导员。可见,辅导员是各部门工作的具体 落实者,只要有哪个部门有任务,辅导员就有更多的任务, 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部门同时有任务,这样繁重的工作任 务使得辅导员深感疲惫,导致工作热情减退。 2、社会期望与评价不对等 现实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感与社会价值降低,对 辅导员的工作体会不深,没困难的学生不会想到辅导员。一 旦学生出现问题,辅导员便成为最先被责备和调查的对象, 时间久了辅导员在高压之下产生不乐观的想法,认为自身社 会地位较低,开始对职业认同感有所改变。社会对于辅导员 工作的期望过高,对工作内容和性质不了解,从而对辅导员 3、职业认可度低 当前,有关政策虽肯定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但是很 难改变社会群体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多数人认为其工作 没有专业技术,是无足轻重的工作,一般人都能做好。再者, 辅导员由于工作的繁杂,没有相关科研成果的积累,职称低, 辅导员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 1、自我价值实现受阻 现实中,社会对教师职业期望高,要求教师是高素质的 模范公民,在各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但现实中思想政治工作 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行为表现以及价值 观念等方面的变化难以用量化指标体系来衡量。因此,与高 校其他从业人员相比,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难以 得到明显体现,当然得到社会认可度也不易。时间久了,期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心中难免出现失落感和挫败感,工作倦 怠边会渐渐产生。 2、社会归属感缺失 目前,辅导员工作的义务收到广泛监督和重视,而其权 利却无法得到实现和捍卫,同时,关于辅导员的考核、奖励、 保障制度均不够健全,辅导员自我价值得不到满足,工作的 社会归属感不清晰,大大降低期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内 心失衡的状态下,难免消极工作和倦怠。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职业倦怠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绊脚石,也使部分高 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不健康,和谐。积极探寻解决高校辅 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尤为必要 (一)社会认同、组织支持 1、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 一是角色定位,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力量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班级管理者和辅导咨询服务者。 二是岗位职责,分清工作主次,将主要精力放到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上,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和规律。三是 对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逐步建立与辅导员身份相匹配 的职责体制和工作制度,实现辅导员从泛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向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归。 2、树立社会归属感,提高职业认可度 全社会要共同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造有利环境,充分 认识到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努力 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疑难困惑,以便减轻过重的心理负 荷;同时,尊重辅导员的辛勤劳动,并在政策和待遇等方面 给予适当的倾斜。总之,要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真正提 高他们的职业满意感和工作乐趣感,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2013.V0L.525.N0.15・83・ 青年与社会 科教论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探讨 孥 (保山学院,云南朱红 保山678000)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它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从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出发,提出了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整合资源,凸显联动优势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发展观点 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7—24岁之间,是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容易导致 大学生在本阶段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引发剧烈的身心变化 健康教育工作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现实 的心理生活及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第二,大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仅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 还会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和普遍化等 特征,具体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 问题、情感问题、性爱问题、适应问题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 只要把握了这些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 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问题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 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各方力量应该积极吸取有益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 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开拓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一从众多文献和调查报告可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比较多,许多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方面已渐成体系,留 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调查报告和活动实践研究逐 渐深入,效果逐渐凸显;障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依然是 研究的主流和工作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载体、平台 和资源设施逐步完善,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条件和能力;社 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建康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认 可度和接受程度逐渐增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不 错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 使本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大学 生成才成长的客观需求。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经历准备阶段、稳定阶段和毕业 准备三个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产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有所区别。因而,在进行大学生的心理 和职业认同感。 3、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使大家共同明确辅导员的职责、 加强专业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 从容应对学生的各项问题,增强工作处理能力。 3、进行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技能。辅导员首先要树立 崇高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工作路线,塑造自己理想人格, 为自己的生涯发展明确方向;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包括广博的人文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组织协调能 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再次是及时进行职业角色转换,使其转 变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指导、服务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 人生发展的领路人、成长成才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权利和义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用合理的考核指标明确 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业绩评价机制,调动辅导员的工 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完善合理的辅导员考核评 定制度,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辅导员自身调节 1、认识自身能力,降低自我要求。辅导员要掌握自己 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树立合理的个人目标, 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各种压 力,培养坚强自信的性格,努力克服困难;遇事要保持理性 分析,冷静思考,认真解决,以求做到对学生要关爱,对工 作要精心、有耐心和热心;工作中对外部环境不过分苛求, 要合理调节情绪,经常保持健康心态,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以期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辅导员要以学促研, 以研促学,平时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充实自己,并潜心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转化于 实践中,认真总结自己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写出心得体会,并使之升华为理论,以此再用来指导学生工 作的实践,在不断的总结和经验中提高政治素养;同时,要 ・[1]郝德,左丽丽碱国国内工作倦怠研究评述Ⅱ】.管理纵横, 2009. [2]陈道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们.思想教 育研究,2007(2). [3]王娜,高彩云.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初探卟河北经 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106-108. [4]蒋丽琳,覃干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 析U】.教育与职业,2008(1):22—25. 作者简介:乔光波(1984.04-),男,河北邯郸人, 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84・2013.V0L.525.NO.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