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水田园诗复习教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四、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 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 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

①工笔 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 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 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表现手法:

① 写景:衬托(动静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人

②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五、知人论世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点 面结合 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 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七、鉴赏示例

1、真题展示

(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

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①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

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 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②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 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

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 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 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实战演练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②、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①、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②、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比喻友情 [3]长河:指银河

提问: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

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七、课后作业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两首诗题目相同,但格调意境迥异,请结合两诗意象的不同特点, 析两诗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分析王维诗尾句中“湿”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

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 由此可知这

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山中》

(1) 王勃诗中,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意象枯涩凄凉,表现了诗人羁旅之 悲,思乡之苦;王维诗中,溪流婉转,红叶鲜明,翠色浓郁,富有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真诚喜爱。

(2)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翠色甚浓, 浓得几乎可以溢出水,使人感觉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 《如梦令》

(1)“人在武陵微醉”—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

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道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3) 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

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