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兴全自动绕线
编程说明书
Version 1.0
©Copyright 2010 LeadCNC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版 权 说 明
本手册版权归东莞市再兴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再兴科技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翻印、翻译和抄袭本手册中的任何内容。
本手册中的信息资料仅供参考。由于改进设计和功能等原因,再兴公司保留对本资料的最终解释权,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调试机器要注意安全!用户必须在机器停机与机器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和维护,机器必须正常操作。否则所造成的损失,再兴科技没有义务或责任对此负责。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目 录
系统概述 .................................................................................................................................................. 3 一. 二. 三. 四. 五.
欢迎界面 .................................................................................................................................. 3 主界面 ...................................................................................................................................... 3 手动操作 .................................................................................................................................. 6 I/O测试 ................................................................................................................................... 7 参数设置 ................................................................................................................................ 10
5.1 速度参数设置 ......................................................................................................................... 11 5.2 补偿与限位设置 ..................................................................................................................... 12 5.3 工件零点 ................................................................................................................................. 13 5.4 示教设置 ................................................................................................................................. 14 5.5 其他设置 ................................................................................................................................. 14 5.6 密码设置 ................................................................................................................................. 14 5.7 厂商设置 ................................................................................................................................. 14 5.8 出厂设置 ................................................................................................................................. 15 六. 七.
文件管理 ................................................................................................................................ 16 程序编辑 ................................................................................................................................ 19
7.1 移动 ......................................................................................................................................... 20 7.2绕线 .......................................................................................................................................... 21 7.3 缠脚 ......................................................................................................................................... 23 7.4 等待输入 ................................................................................................................................. 25 7.5 输出 ......................................................................................................................................... 26 7.6 暂停 ......................................................................................................................................... 27 7.7 延时 ......................................................................................................................................... 28 7.8 主轴定位 ................................................................................................................................. 29 7.8 循环 ......................................................................................................................................... 30 八. 九.
报错 ........................................................................................................................................ 31 调机指导 ................................................................................................................................ 33
步骤 ................................................................................................................................................ 33 9.1第四步:参数设置 .................................................................................................................. 33 9.2第八步:程序编辑 .................................................................................................................. 34
十.
注意事项 ................................................................................................................................ 35
10.1 复位 ....................................................................................................................................... 35 10.2 反干扰报警 ........................................................................................................................... 35 10.3 特定指令 ............................................................................................................................... 35 10.4 产品效果 ............................................................................................................................... 35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系统概述
本全自动绕线机适用于电感绕线、变压器绕线。
一. 欢迎界面
上电后自动进入欢迎界面,见图1.1。触摸界面的任何位置进入主界面。
图1.1
二. 主界面
进入到触摸屏主界面,见图2.1 ,主界面用于自动加工时的界面显示以及待机模式下文件的操作和设备的调试。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2.1
1, :格式为 当前文件号/总文件数,当前文件号 表示正在执行的文件,总文件数 表示系统中存在的总的文件个数。当前文件号 可以直接输入选择文件。
2, 3,
:此文件名为当前文件号 的程序文件名,选:格式为 当前步序/总步序,当前步序 为当前
择当前文件号 后文件名 自动更新显示。
文件的正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步序,总步序 为当前文件总的步序。当前步序 可以直接输入选择,当按 执行。
按键时。程序从当前步序 开始
4, 5,
循环当前产量 累加个数为
:对应当前步序 的步序类型。
:产品加工时实时显示当前的产量。每个
。当当前产量 大于或等于设定产量 时,设备自动停机。
6, :为目标产量。当设定产量 为0时,目标
产量为无限个。当设定产量 不为0时,则当当前产量 大于或等于设定产量 时,设备自动停机。
7,
:用于实时显示机器的状态。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8, 9, 10,
:用于实时显示四轴的工件坐标。
:实时显示主轴的转速。
:实时显示绕线时主轴的总圈数。当暂停 后
绕线圈数 计数停止,再启动,绕线圈数 继续累加。当停止 后绕线圈数 计数停止并清零,再启动,绕线圈数 重新计数。
11,
执行多次,次数由
:预约按钮。当
和
点亮,启动 后连续
决
定。。当灯灭,启动 后执行一次循环后停止。
12,
动的头数,
,表示机器一次循环加工的个数,即设备主轴带
为单次循环执行的时间。
13, :点击该按键,设备回机械原点。开机后必须复位,否则
无法启动,无法回零,无法进入 文件管理。
14, 15, 16,
:点亮该按钮为手动模式,按启动键一次,执行一个步序。 :点击该按键,设备运行程序。 :点击该按键,运行程序时暂停,当再次按
按键时,设备接着暂停前的程序自动继续运行。
17, 18,
:点击该按键,设备停止运行。 :点击该按键,设备回工件零点。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19, 右上角:点击平面右上角,进入欢迎界面。
20,
制
:点击该按键,进入手动操作界面。用于轴的手动控
21, 22,
数和设备参数
:点击该按键,进入IO测试界面。用于测试输出功能。 :点击该按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用于设置运动参
23,
注意:
:点击该按键,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为便于给客户展示,在复位后按两次停止按键,可以解除复位,进行
其他操作(文件编辑、启动、回零等)
复位的过程中可以进入手动测试、IO测试、文件编辑界面,启动、
暂停、停止、回零时无法进入。
三. 手动操作
主要用于装机调试或故障排除过程中,以帮助确认各轴运动功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能。如图3.1
图3.1
示教速度:手动时各轴的运行速度,可以单击进行(高速/中速/
低速)自动切换。
X/Y/Z/U坐标为工件坐标的实时显示。
X-/X+、Y-/Y+、Z-/Z+、U-/U+:各轴点动 指定位置:直接输入指定的位置, 定位:点击定位按键,运动到指定位置 停止:在定位运动过程中,可以按停止按键停止
四. I/O测试
主要用于输出气缸的测试。如图4.1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2.1
I/O总开关:当该总开关为蓝色灯时,IO按键无法操作,
此时为IO状态的显示。当该开关为红灯时,可以控制IO按键进行IO功能的测试。
:进入输入状态界面,当检测到输入时,对应图标点
亮。如图2.2。 红灯表示打开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2.2
绿灯点亮,表示输入信号有效(低电平有效)。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五.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界面见图5.1主要涉及速度,工件零点,限位补偿,厂
、
受密码保护。
商设置等参数。其中
、
图5.1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5.1 速度参数设置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5.2
图5.2
最高速度:运行时的加工速度参考,在编程时按百分比来设置。 回零速度:回机械原点和工件零点的速度。 加速度:运行时的加速度。 减速度:运行时的减速度。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5.2 补偿与限位设置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5.3
图5.3
反间隙补偿: 反向转动时的机械间歇补偿。
软件正/负限位: 在软件上设置一个限位位置。可设置X、Y、Z、U轴
软件限位的范围,同时可设置软限位开关的使能。
限位开关: 绿灯亮使能限位功能;红灯亮,关闭软限位功能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5.3 工件零点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5.4
图5.4
停止: 当点击定位时,想停止各轴的运动,按该按钮。 定位: 直接输入工件零点后,按该按钮各轴运动至工件零点。 载入: 将机械坐标直接拷贝到工件零点。 保存: 将工件零点的坐标保存为工件零点。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5.4 示教设置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5.5。
图5.5
5.5 其他设置
待开发
5.6 密码设置
密码保护,用于修改密码。
5.7 厂商设置
密码保护,待开发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5.8 出厂设置
密码保护,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5.6。
图5.6
电机每转脉冲数: 电机每转一圈需要的脉冲数 传动比: 电机转一转,终端走多少毫米。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六.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界面可对文件的进行操作,比如新建、复制、删除等,详细内容见图6.1。
图6.1
当前文件:格式:当前文件/总文件数。当前文件可以直接输入选择 文件名:当前文件对应的文件名。 上移:向上移动红色光标选择文件。 下移:向上移动红色光标选择文件。 上页:上一页。 下页:下一页。
新建:新建文件,需输入文件名。 删除:删除当前文件
复制:复制当前文件的步序,不复制文件名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粘贴:将复制的文件步序粘贴到当前文件。 浏览:进入文件的浏览界面,如图6.2。 返回:返回主界面界面。
文件传输:返回U盘文件传输界面,如图6.3。
图6.2
编辑:进入文件的编辑界面 返回: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6.3 文件传输界面
返回: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上传:将U盘中的当前文件拷贝到内部flash 下载:将内部flash的当前文件拷贝到U盘 上移:选择内部flash的上一个文件 下移:选择内部flash的下一个文件 上页:浏览内部flash的上一页文件 下页:浏览内部flash的下一页文件 连接:连接U盘 断开:关闭U盘
读取U盘当前ID文件:从U盘中读取文件 U盘状态:显示U盘是否连接
文件ID:下载或读取U盘时文件的文件名 步序数:下载或读取U盘时当前文件的总步序数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七. 程序编辑
编辑文件触摸屏界面见图7.1 ,该界面主要对文件步序的编辑。
图7.1
行号:格式:当前编辑行号/总行号。 当前文件:显示文件的ID
文件名:当前文件对应的文件名,可以修改编辑。 上一行:当前编辑行号减一,显示上一行步序。 下一行:当前编辑行号加一,显示下一行步序。 插入:在当前编辑行号前插入一行步序。 删除:删除当前步序。
新建:新建步序类型,修改当前步序类型时也是新建一个新类型来替
换当前步序。
类型:加*号的为未开放的功能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7.1 移动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2
图7.2
设定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于工件坐标。 工件坐标:实时显示当前的工件坐标。 保存:保存移动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移动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载入:将当前工件坐标复制至设定位置。 试运行:从当前位置运动至设定位置。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帮助:显示移动指令的帮助界面,如图7.3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7.3 帮助
7.2绕线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4
图7.4
总圈数:绕线时主轴旋转的总圈数。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线径:线的直径。
停止角度:排绕动作完后,主轴附加旋转的角度(绝对角度,以主轴
原点为参考位置)。
主轴转速:排绕时主轴的转速。 绕线方向:设定主轴的正转还是反转。
绕线方式:绕线方式分为幅宽优先、同数叠绕、异数叠绕。 幅宽/圈数:幅宽优先的方式下为绕幅,同数/异数叠绕方式下为圈数。
加速时间:主轴启动至设定速度的时间。 减速时间:主轴从设定速度至停止的时间。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试运行:试运行该绕线指令。 停止:停止各轴的运动。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帮助:绕线指令帮助界面,如图7.5。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7.5 帮助
7.3 缠脚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6
图7.6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圈数:需要缠的圈数。 间隔:圈与圈之间的距离。
角度:缠脚动作完后,附加缠脚的角度(绝对角度,以x轴正方向为
参考)。
缠脚方向:设定缠脚的平面及缠脚的方向。 圆心:缠脚圆心的坐标。 定位:移动至圆心坐标位置处。 载入:将当前工件坐标拷贝至圆心坐标。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试运行:试运行该缠脚指令。 停止:停止各轴的运动。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帮助:进入缠脚指令的帮助界面,如图7.7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图7.7 帮助
7.4 等待输入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8
图7.8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7.5 输出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9
图7.9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延时:设定输出后自动延时时间。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7.6 暂停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10
图7.10
在程序中加入该指令,当运行到该指令时自动暂停,需按启动按钮继续运行之后的指令。当需要手工操作时需加入该指令。 绿灯表示使能暂停功能。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7.7 延时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11
图7.11
在程序中加入该指令,当运行到该指令时自动延时,时间到后继续运行之后的指令。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7.8 主轴定位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12
图7.12
主轴-U轴:相对角度。 速度:主轴转速。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7.8 循环
点击进入下面界面,见图7.13
图7.13
循环标识:循环开始/循环结束。
循环次数:在循环标识设置为循环结束时,弹出循环次数的设置。 保存:保存本步序的参数。 清零:清零本步序的参数。 取消:取消已经修改过的参数。
返回:自动保存当前文件并返回文件管理界面。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八. 报错
输入信号未到位信号报错
当出现信号未到位时,弹出该界面,此时可以手动将该输入信号输入,且同时按排除按钮即可解除报警。
当信号未到位时,按排除按钮不能解除报警。 也可以按跳过按钮直接跳过该信号检测解除 绿灯点亮表示信号未到位 软限位报错
出现软限位报警后,点击对应按键进入手动界面,解除报警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伺服出错报警
按下急停(手柄上急停,关伺服ON)按钮(非主界面的停止按钮)后,伺服ON关闭,轴处于自由状态,出现报警。将急停按钮拔出,报警解除,进入主界面。 此时,必须重新复位,回机械原点,才能进行启动、文件管理、以及回零操作。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九. 调机指导
步骤
第一步:阅读界面说明书 第二步:按硬件接线图接线 第三步:打开电源开机
第四步:设置参数(第一次开机) 第五步:手动测试 第六步:IO测试 第七步:复位
第八步:程序编辑
第九步:设定产量、头数、文件号 第十步:单步/预约/启动
部分步骤详解:
9.1第四步:参数设置
出厂设置指导: 举例:
1、 传送带(主轴)
假设⊿θ°=0.1°: 每个脉冲相当于旋转0.1° 减速比n(伺服电机和传送轴)为3:1 每转对应的角度为θ
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脉冲/转)Pt为131072
(Pt需参考伺服电机编码器,这里三菱电机HC-KF系列为例) 则电子齿轮比为:
⊿θ°*(Pt/⊿θ)=0.1*131072/3*360=131072/10800 约分后为8192/675
(电子齿轮比的设置需参考伺服,这里三菱伺服MR-J2S系列为例) CMX/CDV=8192/675
A.伺服设置:CMX设置:P03 = 8192 CDV设置:P04=675
此时可以得出传送轴转一圈,相当于要发脉冲10800,而减速比为3:以主轴电机转一圈脉冲为10800/3=3600.
B.出厂设置:见图9.1中U轴(主轴)的设置 电机每转脉冲数(p/r)=3600
,所1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转动比(mm/r)=1 (注:对于主轴,该值必须设置为1)
2、 齿轮传动(X/Y/Z轴) 以Y轴为例,
假设⊿S为每个脉冲相当于进给量为1um, 滚珠丝杠进给量Pb为5mm, 丝杠减速比n为1:1, 每转对应的进给量为S,
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脉冲/转)Pt为131072,
(Pt需参考伺服电机编码器,这里三菱电机HC-KF系列为例) 则电子齿轮比为
⊿S*( Pt/S)= ⊿S*( Pt/n*Pb)=0.001*131072/1*5=131072/5000, 约分为16384/625,
(电子齿轮比的设置需参考伺服,这里三菱伺服MR-J2S系列为例) CMX/CDV=16384/625 A. 伺服设置:CMX设置:P03 = 16384 CDV设置:P04=625
此时可以得出传送轴转一圈,相当于要发脉冲5000,而减速比为1:1,所以X轴电机转一圈脉冲为5000.
B.出厂设置:见图9.1中Y轴的设置 电机每转脉冲数(p/r)=5000 转动比(mm/r)=5
9.2第八步:程序编辑
举例:
下面以做一个绕5层的变压器线圈,线径0.11mm,幅宽5.72mm,圈数为265圈为列。
1、首先新建一个文件名为T1的文件,然后点击浏览进入文件,点击编辑进入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文件编辑。
2、点击新建,选择移动指令,设定主轴方向:逆时针,速度:50%,示教速度为低速,按手柄上X,Y,Z,U按钮移动各轴至起绕点位置,比如为X:-9.000,Y:19.600,Z:-26.338,U:30度,然后点载入,即可将起绕点位置值载入到设定位置值,点击试运行(注:这里是插补运动,注意撞到骨架),导针将回到起绕点。 3、点击下一行,点击新建,选择绕线指令,设定总圈数:265圈,线径:0.11mm,停止角度:-1度,主轴转速:100%,绕线方向:逆时针,绕线方式:幅宽优先,幅宽:-5.72mm,加速时间:1秒,减速时间:1秒.输入完后点保存。 点击试运行,进行绕线。
它将会完成5层的变压器线圈,线径0.11mm,幅宽5.72mm,圈数为265圈。
十. 注意事项
10.1 复位
复位顺序及方向已经固化,需要修改的客户请联系厂商 复位顺序为:Z轴(上下轴)先复位,X/Y/U轴同时复位。
10.2 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可以通过修改硬件接线(dir)来调整
10.3 反干扰报警
反干扰报警指的是:防止IO(气缸)动作打架。 此功能需联系厂商定制。
10.4 特定指令
需要添加专用指令的客户需联系厂商定制
10.5 产品效果
决定产品效果(绕线、缠脚、加工时间等)的因素有:
1、 绕线效果
因素1:起绕点
推荐:线与线嘴的夹角小于45度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因素2:幅宽 因素3:线径
推荐:设置时,应约大于线径0.01mm左右,根据机型调整。 因素4:张力器
推荐:在张力器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工作时张力杆在警戒线以下 因素5:起始/结束时的加减速时间 2、 缠脚效果
因素1:缠脚半径
推荐:半径不宜太小,根据缠脚起点和缠脚圆心可以算出,
缠脚圆心不一定非要在针脚上,可以偏离,以设定合适的半径 因素2:缠脚速度 3、 加工时间
因素1:IO延时 因素2:绕线速度 因素3:绕线加减速 因素4:缠脚速度 因素5:移动速度
10.6 全自动绕线机的安全事项说明
1.绕线机运行时严禁接触运动部件,在操作绕线机不能留长发,有长头发的必需扎好头发,绕线机的主轴运转速度可达10000转/分甚至以上,无保护的接触会导致人身伤害。 2.非设备维护工程师严禁拆卸绕线机上的任意部件(包括各运动部位的紧固件,机器内部的电气部件等),动动部件的松动会使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严重可能导致零件高速甩出伤人,电气部件的松动轻则机器工作不良,重则有触电火灾的危险。
3.严格按照绕线机操作章程使用机器,挂线、装卸骨架夹具时禁止启动机器,编制的绕线程若设定了的倒计时,应尽量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延长读秒时间,以免发生机器读秒完开始自启动,而员工还没有操作完毕这类危险的情况发生。
四轴全自动绕线数控系统说明书V1.0
4.安装全自动绕线机的夹具时,应保证拧紧螺钉,顶针到位,防止松脱;安装骨架时,保证贴合到位,挂线时保证引出线不干扰后续的绕线动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