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1期 187 150例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 李光菊 (云南弥渡县中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5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以保证母婴的安全。 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50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妇引起高危因 素的原因为轻度贫血、胎位不正、年龄<18岁或 35岁、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骨盆异常、肝病等。结论孕前健 康教育、妊娠期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是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点工作,并做好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 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分析;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8.issn.1671.3141.2013.01.116 0引言 高危妊娠是指本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 3讨论 3.1影响高危妊娠的因素 性,可能导致难产或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妊娠;有高危妊娠 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对于高危妊娠患者的监测及管 理是围生期母婴儿的安全最核心问题,因其直接危害母亲及 因高危妊娠直接危害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 随着高危妊娠率的不断上升,影响高危的因素有:年龄小于l6 岁或大于35岁、异常生育史、妊娠合并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骨盆狭小或畸形等异常情况;孕期曾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 物,接触过有害物质或放射线及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 。本组 150例高危妊娠产妇居前6位依次为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妊娠 期高血压、人工流产≥3次、瘢痕子宫、骨盆异常等。 3.2高危妊娠产妇妊娠期的对症处理及治疗 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成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 原因 】。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可以预防妊娠期疾病,对出现的 异常状况可以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是降低产妇及围产儿 死亡率的关键。本文笔者现将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在 我院建册的150例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3.2.1休息 卧床休息可改善子宫胎盘的血循环,取左侧卧位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较好;孕妇在孕期要保证有午休。 3.2.2增加营养孕妇的营养状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 要,嘱其不要挑食、偏食,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应加强孕 妇的营养补充。若孕妇贫血要积极查找病因,及时改善贫血, 本组150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最小l7岁,最大46岁,平 均年龄31.5岁。 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 3.2-3 间歇吸氧吸氧可以改善胎盘功能减退,对于高危妊娠 孕妇很重要,吸氧2次/日,30mi ̄次。 3.2.4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可提高 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尤其是对于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 其中初产妇81例、经产妇69例;顺产57例、剖宫产93例。 1.2分析方法 对150例高危妊娠产妇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主 要观察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及可能影响孕产妇和 围生儿安全的其他因素【2]。从早孕开始在妇产科门诊开始建卡, 更有利。具体用法:10%葡萄糖500毫升加维生素c 2g,静脉 缓慢滴注,1次/日,5—7天为一疗程。这有助于增加胎儿肝 并详细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若发现妊娠 禁忌症及严重合并症者应及时处理;使高危因素得到及时处理 和缓解。本文笔者对150例高危妊娠产妇实行专案管理、随访、 监护,对高危孕产妇及其胎儿,新生儿进行全程监护管理至产 糖原储备或补偿其消耗,增强对缺氧的代偿能力。 3.2.5预防早产一旦出现早产先兆,如下腹阵痛、阴道少量 流血,应立即卧床休息,并给予抑制宫缩的药物。 3.3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后28天结束。通过监护管理,使高危转为低危,低危转为正常; 当高危因素解除后,仍继续监护到分娩直至产后28天 ]。 (1)医护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高危孕妇,使 2结果 本组150例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依次为宫内窘迫38例 (占25.3%)、胎位异常27例(占18%)、妊娠期高血压25例(占 16.7%)、人工流产≥3次16(占10.7%)、瘢痕子宫12例(占8%)、 骨盆异常10例(占6.7%)、贫血7例(占4.7%)、其他15例(占 lO%) 其消除恐惧和疑虑,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高危因素,积极配 合治疗,定期复诊。(2)为高危产妇创造良好的环境,了解产妇 担心的问题及心理状态,并给予正确的疏导。(3)帮助高危产 妇分析可能引起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发育、死亡的各种因素,以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要使高危孕妇了解有病不治亦可 影响胎儿。(4)对产妇的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指导,因家属的言 (下转第1 91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年第13卷第1期 法,值得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l91 费伟,李铮,等.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7例应用体会[J]. [5] 沈志浩,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17(2):168,169. 参考文献 [1】王浩,唐友盛.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 志,2009,19(6):44O一443. [6】 苏荣.下颌骨骨折61例临床诊治总结叨.中外医疗,2011,(8): 11. [7] 单国萍.微型钢板在颌骨骨折固定术应用fJ].口腔医学,1995,15 (2):8.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78. [8 8】郭建村,刘明叶.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65例临床分析 [3]汪湛,何--Ji J,陈文君,等.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J】.口腔颌 面外科杂志,2008,18(2):113—116. 『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4). [91 张善钰.坚固内固定与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下颌骨 骨折的对比研究fJ1_口腔医学研究,2008(1). [4】蒋子超.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 (上接第1 87页) 行会直接影响孕妇的情绪及治疗,家人尤其是丈夫应对产妇多 些关爱,做到产前检查主动陪同,并一起接受孕期指导,使其保 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理才有利于母婴的身心健康。 预防【J】.当代护士,2008(3):33—34. 曹鑫.对256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著・临床论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3(273):78. 沈雅华.高危孕产妇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国妇 幼保健,2007,22(24):3469. 向朝静.223例高危妊娠的管理与分析【Jj_中国当代医药,2011,4 _ 寸综上所述,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可以显著降低高危妊娠的风 险,适当的临床诊疗、处理及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期产妇的并 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率及出生质量旧。因此,早期筛选高危 p 孕产妇,重点管理监护,及时处理,是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 (14):182,183. 和减低母婴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陈海萍,肖素梅,刘黎.宫内转诊在高危妊娠救治的应用体会叭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7):119. 参考文献 f1]周利均.韩建梅.朱锦士.1058例重度高危妊娠相关因素分析与 笪玉静.定期产检对高危妊娠筛查的意义fJ1.中外医学研究,9 (21):169—170. (上接第1 88页) 物等,可明确出血原因,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病变阳性率最高 的手段之【6】。本组310例官腔病变中有均在官腔镜检查的同时 行子宫内膜活检、诊刮、息肉刮除、粘膜下肌瘤摘除、节育环及 子宫腔内疾病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志权,陈伟良.亚临床血友病(甲)患者腭裂整复术后继发大出 血1例叨.广东牙病防治,2003,(3):. [2 刘灶娣,2】邓彩素,曾华霞.宫腔镜检查316例l腼床分析[J】.中国民 族民间医药,2010,19(14):132. 【3]杨静,高显兰.宫腔镜检查5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 学专业),2012,13(24):24,25. 141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 其残留物取出等手术,达到一次性即诊断又治疗的效果,避免 了患者延误诊断和二次手术的痛苦。 官腔镜检查操作简单,时间短,副反应少,其主要并发症为 子宫穿孔、出血、感染、水中毒、气体栓寒等【 。官腔镜检查后一 般有少量阴道出血,大多一周内停止,本组无检查后大量出血 病例。术后预防感染主要是严格掌握禁忌症,避免在急性生殖 器炎症时检查,无菌操作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本组未发 生因检查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水中毒主要发生在宫腔镜手术 时间长的病例,本组检查时间为5—20分钟,平均12.5分,无一 例水中毒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宫腔镜检查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可在门诊进行,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较高 【5]方一.宫腔镜检查及治疗[J】.健康,2009,30(12):73. [6]陈妙英.阴道B超和官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L『】. 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66—467. 【7]李秀平,糜若然.官腔镜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6,12(5):309—311. 的价值,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有力手段,与病检结合是诊断 (上接第1 89页) 组有效率为76.2%,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用[J】_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9):539—541. 性意义(P<0.05)。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支原 体感染有其独特疗效。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支原体感染有较好 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卢秀娟,石庆荣.子宫颈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732例分 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03. [33】 李艳军,段明,杨祥开.体外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lJ1_南 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2):135—137.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213. 参考文献 【1】周自,从林,沙玉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 【5】苏中式,乔传早.生物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