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 赵 霞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一、“一核四步”实施模式凸显学生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的主动探究
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它是具有实践性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解决具有现的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实意义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包括七个基本项目服务、制作、体验中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也设计要素:挑战性问题、持续调查、真实的任是动态开放性的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务、学生的选择、行动反思、批判和修正、公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众产品。
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达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我们的研究形成成活动目标。
“一核四步”的活动基本实施模式,即以一个关在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我键性驱动任务(或问题)为核心+“信息筛选—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与项目式学习自主探究—设计实践—公开成果”四步。
(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理念不谋1. 一个核心
而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一个核心指活动伊始,必须提出一项既有现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实意义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任务或问题。这个任技能的发展。
务应该是开放式的,有价值的,可以引发学生的
NEW CAMPUS课堂内外
思考。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好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多维度的探索空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为学生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比如:校园中,美食社团配备的烘焙专用手套,学生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制作儿童烘焙手套”这一核心任务应运而生。学生调研烘焙手套的特点,设计草案,制作成品,投入使用,开展儿童烘焙手套商品发布会。
2. 信息筛选
围绕核心任务或问题,学生首先要学会掌握相关联动信息。往往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信息搜索和筛选。
3. 自主探究
活动中尝试采用分拆、观察、试验、调研、访谈、比较、质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多渠道地利用相关信息,调动自身学习的内驱力,使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并掌握发现问题和思考感悟的方法。
4. 设计实践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最初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和认识,就有了强烈的亲自尝试的愿望,设计实践就满足了这一愿望。
5. 公开成果
作品成果化也是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我区学生作品成果可以呈现四类:书面类,如调查报告、创意书、宣传海报等;传媒类,如访谈链接、微视频等;展示类,如演讲辩论、情景再现、汇报展示等;技术产品类,如模型作品、手工制作等。
在“一核四步”整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作品成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课时实施的小微项目。以“吸管飞行器探秘”为主题,可以围绕核
心任务,为学生设计三项挑战内容:研究制作吸管飞行器;形成吸管飞行研究报告;开展吸管飞行器试飞比赛。
另一类是多课时联动的综合项目。比如,“让济南老商埠区繁华再现”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学生通过实地访谈、信息搜索等,调查了解老商埠区著名的场馆和古老的店铺,将沉淀着历史气息的商埠区绘成了生机勃勃的商埠地图。“我是鲁菜宣传员”活动中,学生学习制作鲁菜,采访、宣传,为鲁菜的传承和发展尽一分力。“为什么老商埠区繁华不再?”学生设计问卷调研,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济南老商埠靠近铁路,铁路交通不再一方独大;济南经济中心的转移;老商埠固有的经营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等。对老商埠发展可行性进行分析,学生广泛调研,思考深刻,效果很好。
二、搭建思维“脚手架”,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
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深刻有趣,而非粗糙浅薄?通过研究,我们聚焦学生的高阶认知行为表现,通过搭建思维“脚手架”,力图实现学生的深度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 聚焦高阶认知反映的行动表现
马扎诺认为,有意义地运用知识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的高阶认知能力:决策、问题解决、创见、实验探究、调研和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这六种高阶认知能力可以更好地推进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层次的思考。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反思和修正,重点关注四个高阶认知表现:问题解决、调查探究、系统分析、决策创见。以上高阶认知活动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实践活动的质量。如果活动中,连一
83
新校园84
2021年第2期
个高阶认知表现都找不到,那这个实践活动质量是有问题的。
围绕“课余时间远离电子游戏怎么玩更有意义?”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开展了“传统玩具总动员”系列活动。在调查探究中,帮助学生了解有哪些传统的玩具;之后系统分析可以继承哪些玩具,哪些玩具又适合进行二次研发。综合安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多种因素,学生组成了“自制竹节人”“小小鸡毛毽”“改装动力小车”“自创机械手玩具”研发组,他们研发、制作、使用、推介,不亦乐乎。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从探究到分析、从分析到创见,思维逐步走向深刻,实现了深度体验。
2. 搭建思维“脚手架”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状态,明确活动目标,找到两者的差距,在两者之间搭建“脚手架”,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活动中的深度思考,推进高阶认知的活动表现。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脚手架”可以是一张任务流程图、一份重点技能说明、一个链接资源包或一个关键能力指导等。
探究“上(放)学拥堵”时,“脚手架”是思维导图使用策略,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思路的梳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出关键词,系统思考和分析。在“制定家庭垃圾分类公约”的实践活动中,“脚手架”是城市垃圾分类基本方法介绍;“我的班徽我设计”活动中,“脚手架”是各种徽章标志的资源包……总之,“脚手架”不是替代学生的活动或者告之结果,而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意图、聚焦于任务、重要的支持。
三、聚焦实践理念,呈现课程新样态
1. 坚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让课程目标“有童趣”
小学教育文化是儿童的文化、童年的文化,其本质就是唤醒、激发、协助、发展、奠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尊重儿童,选取对学生来说有意思、有意义的驱动任务。我们希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借助他人及资源的帮助,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2. 坚持问题解决价值取向,让课程实施“有故事”
“怎样的停车场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为流浪猫建一个温暖的家”等包容性强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他们的探究欲望。实践活动最终的成果是要把实践变成可视化的作品,这也让学生更具探究的动力。教师不需要做取而代之的僭越者,而应提供资源包、任务单、流程图等,让学生能够继续追问、深度体验,从而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向思维的远方。
3. 重视资源开发,让课程育人“有延展”
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立体、真实的实践中全面发展。我们利用公交枢纽、派出所、银行等实践场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利用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和幼儿园等实践场地,让学生践行敬老孝亲、关爱弱小;利用传统工匠坊、博物馆等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样一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更大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