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有遗传

2023-02-1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 育 有 遗 传

-----浅议教育的遗传

教育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其遗传伴随教育前进而前进、深入而深入。从人类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从改造自然到认识自己,从认识自己到改造自己,从改造自己到约束自己等依次是教育的开端、拓展、深入、秉承,既有个体的遗传表现,又有群体的遗传表现。教育有遗传除生物本能遗传和外力因素外,将从统计角度出发,着眼教育遗传的案由、表现、举措等进行浅述,表达一片认识。

一、教育遗传的案由

生命的遗传有基因、血型、相貌、健康、性别等,教育的遗传有性格、道德、潜能、表达、变异等。依次,从个体角度看主要有种瓜种豆遗传,其父其子遗传,上梁下梁遗传等等;从群体角度看主要有人文初始遗传,宗教信仰遗传,科学文化遗传等等。分别解读为:

1、种瓜种豆遗传。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到结果。出自《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在此主要

指孕者在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受自身或外力干扰时,持有什么心态、智力、情绪就遗传给胎儿什么样的心态、智力、情绪。良好的胎教,父为助手;不好的胎教,父为帮凶。

2、其父其子遗传。有其父必有其子指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出自《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比喻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极大,说明了启蒙教育与后天影响。而相应“有其母必有其女”指有什么样的母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女儿。出自《续

1

孽海花》:“万万做不得,莜亭的夫人脾气厉害是很有名的。做了他的女婿,将来必要受罪,况且有其母必有其女,这个媒人做了很不妥的,,,,,,”。又如我们常说,母亲个性有多强,则女儿个性就有多强势,儿子个性就有多怂。说明孕者在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很强势,也不是好事。诸如“老子做官儿做官,老子经商儿经商,老子放羊儿放羊”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孕者的个性好坏、强弱对子女的心态、智力、情绪影响很大。人会变是因为人的先天因素在后天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胎教时间虽短,影响的是一生的命运。

3、上梁下梁遗传。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上级或长辈行为不正,下级或晚辈也跟着做坏事。出自晋杨泉《物理理》:“是不正,下参差”。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即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以及人们的生活经验。对此解读为:一是孕者在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把负面的心态、智力、情绪有意无意地絮叨、灌输给胎儿。如别象你爸那样老实、苦干、死板;别象你爸那样清贫、无能、拼命等等,胎儿在吸收或接纳信号后会逐渐形成先天心态储备。二是上梁本来不正,偏又娶妻(嫁夫)不正,一起把诸多负面心态、智力、情绪灌输给胎儿。三是歪父在后天诣教中,以己私利关注、引导孩子向纯物质或负面方向发展,漠视他人,漠视群体。四是除父母亲人外,某些老师、领导把负面的心态、智力、情绪灌输给学生、职员,达到丑化教育,丑化人性的目的。如你学习(工作)再好,没有社会关系照样放羊(苦熬)。

4、人文始祖遗传。《尸子君治篇》记载:“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等等。“教育”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说文解字》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故有“性相近,习相远也”。遗传指父母性状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

2

现象。通过遗传,个体之间的差异可以积累并按自然选择达到物种进化。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掌握利用遗传特征驯化、繁殖常用动植物,并不断获得优化、改良知识,传递给后代。

5、宗教信仰遗传。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版衣,具有普遍性文化特征,神秘性神话色彩,阶级性精神表现,主观性本能天赋,客观性依存关系,超越性天地命运等的反映。纵观宗教教义,不外乎普度众生,救苦解难,教化民众,恩德共济等积极因素,是信仰者对神圣者生前功绩的怀念、感恩,对神圣者故后英灵的敬畏、传承。它既有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又有道德礼仪的行为约束;既有统治阶级的提倡主张,又有劳苦大众的精神依托等。通过一代代、一层层的教化与传承,最终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存在于普通群众或特定人群的生产生活习惯中,这就是宗教信仰遗传。如在中国,同样是信奉道教,北方人敬奉的是四方之神(家神),南方人敬奉的是天地君亲。又如在社会实践观察中,若从科学角度让人们少吃肉、多吃素,则人们依旧我行我素,效率不高。若从宗教角度让人们少吃肉、多吃素,则人们忌言忌行,效率甚高。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在人们言行中根深蒂固,遗传深远。虽目的、内容相同,但手段、效率不同。在做决定时,需要多方施政。

6、科学文化遗传。指以客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发展趋势,服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科学与文化知识的发明,创造,总结,沉淀。科学文化遗传分为文化知识遗传和科学技术遗传。文化知识遗传是从人类产生至今往后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与传承。科学技术遗传是从人类产生开始,经过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到认识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一级技术和次级技术和的技术学习与传承。我们主张的科学文化遗传应是科学的、持续的、绿色的、生态的、红色的、革命的遗传。建设教育强国应该从孕妇抓起,建设人才强国应从胎儿抓起。

3

由此,教育遗传指动物或人们利用生命敷衍信息,将自然、社会、思维、行为等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传授给子孙后代,从心态、智力、情绪、环境到关注、引导、约束、养成等不断传承、发展,文明进步的一系列方法、制度。如在动物世界,动物将自己识别的天敌、食物、猎杀等生存本能传授给幼崽,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又如人类社会中,大人们把自己的道德、智慧、知识、技能传授给子孙后代,并立下规矩,只能传承、发展,不能破坏、废弃等。

二、教育遗传的表现

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它不仅是龙王生了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品性、嗜好不同,更应是:同父异母,异母物种不同,形体不同;异母特性不同,心智不同;九子形体不同,心智不同;纵是同父同母,同母在各妊娠期内心智不同,则子女心智不同;纵是异父同母,同母在各妊娠期内心智异同,则子女心智异同。在一个家庭中,常有父强母强,父弱母弱,父强母弱,父弱母强等现象,或父正母正,父邪母邪,父正母邪,父邪母正等现象,其心态、思维会产生邪心、良心表现。在胎教中,父母是孩子的先天导师,父母的任何思想、言行都会影响孩子先天发展,特别是孕者,在配偶在或不在身边,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从源头上孕育出高素质孩子。据此,结合教育遗传的案由,社会历史实践,认为教育遗传集中归纳表现为:A,善良、勇敢、勤劳;B,忠诚、干净、担当;C,邪恶、畏缩、懒惰;D,叛逆、肮脏、推诿;E,任性、耍赖、享乐;F,粗暴、自私、茫然。其中A是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础;B,是要求,是人民英雄的铁血丹心、灵魂;C是失德,是少数好逸恶劳、蛮横狡诈;D是违法,是贪婪跋扈、粗暴自私;E、F是附加在A,B,C,D上的惯性行为、调味。现分别解读之。

A、善良 勇敢 勤劳

4

1、善良。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某老实、善良,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指忠厚诚实,循规蹈矩,顺从,服从,安分守己;厚道指待人诚恳,能容忍、不刻薄;善良指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在此认为善良应当把老实和厚道结合起来,既要忠厚诚实、安分守己,又要待人诚恳、能容忍、不刻薄,才能体现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的人性。在现实中,人们最大优点是顺从、安分,最大弱点是幼稚、轻信,最大缺点是个性缺失、没有原则。为此,善良在不同阶级、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立场、意志。面对好人、生活、工作、科学等等,人们老实对待;面对坏人、艰难、险阻、困惑等等,人们攻克对待,而不是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这是对善良的综合诠释,善良不代表傻,厚道不代表笨,老实不代表亏。

2、勇敢。指不怕危险困难,有胆量,不退缩。其重要含义是不怕危险,果断向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庄子·徐无鬼》有:“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其随无知、愤怒、经验、希望、信仰、荣誉而表现,面对各种事物变化必然学会勇敢,而不鲁莽。勇敢者若自天生,则带鲁莽、无畏;勇敢者若自努力,则显珍贵、稳重。在后天里练就“无所畏惧,勇担责任,充满魄力,果断行动,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是真的勇敢者。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需要勇气,人们认识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社会需要勇气。现实中,人们由于自卑、胆怯、智滞往往产生退缩,徘徊;由于自信、胆壮、智通常常产生勇敢、冲动。面对任何艰难困苦,人们一是勇敢面对,调动积极因素;二是勇敢挑战,找寻主要矛盾;三是勇敢带动,集结必胜力量;四是勇敢治理,制定法纪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表现,也是每个勇者的思想表达

3、勤劳。指辛勤劳作,努力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出自《书·金腾》:“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勤子勤,母懒子懒,是根据孕者在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心态、智力、情绪表现而传之。

5

善良、勇敢、勤劳是每个母亲(民族)的基本心态,殷切期望,实践努力,伴随文明进步在田间,地头,桌前,车厢。可谓‘勤劳知时节,勇敢生汗滴。善良敬天地,肝胆照人间’。

B、忠诚 干净 担当

1、忠诚。指尽心竭力,忠诚无私。出自《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解读为对党对国对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与品质,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诚信,尽职,服从。

2、干净。指没有尘土、杂质。比喻说话、做事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无论古今,人们都愿:为民者不生邪念,安于本分;为商者不思暴利,取之有道;为师者不懒勤教,倾情相授;为官者不滋贪心,不伸污手。故干净者,四季循环有序,春夏秋冬不怠,东南西北和风,探索更上层楼,追求无染尽尚。

3、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出自《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担当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具有不同表达。如“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率直快意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誓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智”是有志者身处困境自我担当的袒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领袖、文豪担负民族大义,忧国忧民的胸怀壮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致力国际担当的庄严承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执著,还要有独辟蹊径的创新。

忠诚,干净,担当是每个共产党员(组织)的奋斗初心,使命要求,言行表帅,伴随舆情冲锋在1998特大洪涝灾害,2003广州非典疫情肺炎,2008汶川地震灾害与北京奥

6

运,2020武汉新冠病毒肺炎,,,,,,

C、邪恶 畏缩 懒惰

1、邪恶。指一个人性情、行为怀有坏意、过分等不正且凶恶的思想。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夫天道尚善而刑淫,天工人其代之,故立王者,将以诛邪恶而养正善”。邪恶者,十里八村总有,唯小人与邪女同酬难养。

2、畏缩。指害怕而不敢向前,畏怯退缩。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时治党籍方苛峻,虽监司郡守,得其牒,辄畏缩,解纵乃已”。巴金《还魂草》:“寒气渐渐地穿透了我的衣服,,,,,,但是我仍然毫不畏缩地向前走去”。怪也,纵艰难险阻,天寒地冻,亦有事不关己,畏缩不起;事若关己,急忙乍起者也。

3、懒惰。指偷懒,不喜欢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四肢不勤快,好逸恶劳,凡事依赖或指使他人代之。出自晋陶潜《责子》诗:“阿野已二八,懒惰故无匹”。清孙枝蔚《忆儿行赠韩叔夜》:“良朋盛会无几日,相寻那许更懒惰”。一个懒惰者,既难自尊自爱,也累亲累友。

D、叛逆 肮脏 推诿

1、叛逆。指有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轻则为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或认同。如孩子3岁时的执拗期,10岁时的准大人期,13岁时的青春叛逆期等等。重则为有故意背叛思想、行为的人,仇视他人,仇视社会,仇视国家政权组织并付之敌视行为,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文化目的。如对正面宣传的负面思考,对先进模范的无端否定,对不良倾

7

向的情感认同,对道德法纪的明抵暗触等等。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对晋王笺》:“东诛叛逆,全军独尅”。《南史·江淹传》:“奉天子而伐叛逆”。

2、肮脏。比喻卑鄙、丑恶。出自元好问《古意》诗:“楩楠千岁姿,肮脏空谷中”。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如有阴暗的思想,污秽的语言,肮脏的交易等等。褒为外污,贬为内腐。

3、推诿。指推卸责任,缺乏责任心,对事物具有消极表现。常将个人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人或事,以摆脱内疚的方式,纵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事实也令人伤神。清顾炎武《上国馨叔书》:“千里投到,不惜以一篑障江河,乃其中别有隐情,上下推诿,不能即审”。在一般或大是大非目前,有利可图则择之,无利可图则推之,逍遥在外。

如上,一村有甲、乙、丙三个青年一同去杭州打工。其中甲踏实能干,收支结余;乙懒散好吃,收支持平;丙手脚不净,年里受刑。可见,三个侧面、三种心态、三堂教育。四类十二种人性表现或单列或组合,存在于教育遗传中,周而复始。于是有如下假设:

(1)孕者在同一胎次的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心态、智力、情绪各项基本相似(方向一致),则子女相应情况相似;

(2)孕者在同一胎次的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心态、智力、情绪各项互不相似(方向异同),则子女相应情况异同;

(3)孕者在不同胎次的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心态、智力、情绪各项之间互不相似(方向异同),则子女相应情况互不相似(方向异同);

8

(4)孕者在不同胎次的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心态、智力、情绪各项之间至少有一项相似(方向一致)时,则子女相应情况也至少有一项相似(方向一致)。

推而广之,教育在同心态、同智力、同情绪、同环境人群间自然遗传,在异心态、异智力、异情绪、异环境人群间选择遗传;

教育在同民族、同语言、同文化、同地区人群间自然遗传,在异民族、异语言、异文化、异地区人群间选择遗传。

人生是一个功效函数,总有一个下限(不满意值)和一个上限(满意值)。倘若先天不足,后天亦有遗憾;倘若先天正常,后天总有善局。和睦者,各取所长;不和者,争取阳光。单亲者,双肩多挑;无亲者,百花齐放。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先天不正,后天校准。

人生难以遇上心态、智力、情绪、健康都满意,努力未必如意,否则势必流水。情绪高涨时,智力必下降;智力高涨时,情绪必下级。健康不佳时,情绪定或不佳。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并非人皆遇之,人皆驭之,人皆予之,格局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好学与厌学,不仅指某一阶段的情绪因素,且指某一学科的启蒙引导。实践上有一时受挫而落后,进而厌学、滞后的现象。天意除却外力,便是父母之缘。

三、教育遗传的举措

在自然界,万物有喜阴喜阳、阴阳调和适者生存的特性;有生生不息的延续;有水多涝死,肥多烧死的教诲;有物种灭绝的可能;有季节、温差的影响等等。相应地在教育上,有喜正喜邪,正邪调和,谐者昌顺的特性;有铮铮铁骨的世袭;有溺多叛道,严多惧道的教诲;有英才断裂的可能;有制度、文化的影响等等。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9

乐而乐的教育预警。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指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其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雏形;从7岁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其中年以后的成就与功业。所以,身为家长要把握好5岁黄金期,耐心引导,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或改变先天不良倾向,根本扭转潜伏的危害。这是先天因素在3岁孩子身上的初次表现,到了7岁时可以基本确定孩子的人生道路和努力成就。或许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印象或感受,前人的经验,我们感悟了多少。在现实中,同样个性强的人,有的阳光,有的阴暗;有的嚣张跋扈、有的温和谦让。同样个性弱的人,有的自信,有的自卑;有的自强不息,有的放任自流。因此,将从胎教和诣教着手解读对教育遗传的措施与量化控制。

(一)胎教阶段

胎教指在妊娠期间给孕者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孕育环境,促使胎儿正常发育和优生,以提高入口先天素质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孕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需要欢悦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文化的熏陶,以利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夫妻关系融洽,生活内容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则胎儿在孕腹中会受到良好的陶冶,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先天素质就越好;在后天如再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则会成为高素质的人口。

胎教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当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者必须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者情绪、言行同化,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良好影响,名为胎教。《大戴礼记·保傅》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刘向《烈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詈言,能以胎教’”。贾谊《新书胎教》记载:“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中国古代诸多讲述胎儿正常发育和对孕者身心健康的指导,为后

10

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外象内感”,“因感而变”的独特中医理论,其实质是让孕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以“外感而内应”。中国古代胎教始于宫廷,效于属僚,崇于百姓。历有记载,历有创新,历有规范。范者代代传承,茫者或或有无。要求用严格的礼教来约束、规范自己,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便有‘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笑而不喧,处而不倨,怒而不詈’,是孕者基本之境界。

根据孕者实践体验与相关跟踪拍摄,孕者在第17周至第20周间,胎儿长约19.1厘米,重约240克。其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等五觉已进入快速发育时期。胎儿已能听到孕者的心跳声与外界的嘈杂声,特别害怕高分贝噪音,比如KTV,迪厅,工地等噪音。有了记忆力,能够分辨出孕者的声音等等。可见,从第17周起至分娩前,胎教特别重要,孕者应高度把持自己的心态、智力、情绪、环境等思想与言行。所谓半年胎教,终生诣教便由此分离出来。胎教虽短,影响终生。其量化措施解读如下:

1、孕者心态合格率。指在整个妊娠期特别是从第21周起,孕者除进行合理膳食教育和食物摄入外,积极心态(心态阳光、思想端正、言行稳重等)和值(绝对值和)情况占全部妊娠期各种心态绝对值和的比例,比例越大,说明孕者心态越好,传递或转移给胎儿第心态越好,为后天奠定良好心态基础。反之,若孕者在妊娠期间心态消极、邪恶、淫威等,则传导给胎儿的或多或少亦是如此。常说第先天注定就是除外力因素外,从胎教上影响了后天的发展。心态决定一切是也。

2、孕者智力合格率。指孕者在整个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心智完好,思路清晰,言语工整,表达流畅,机敏果敢,无矛盾,无循环,无怨詈,无俗相等情况值占其全及表现情况值的比例,说明孕者心智正常情况占全部(正常与非正常)表现情况值的多少,比例越大,孕者心智越好,传递给胎儿的后天智力越好。反之亦然。

11

关于智力遗传,根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何慧仪(微博)(2018年12月20日)说:“约50%的婴儿智商是由父母的遗传决定的。母亲的智力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20%是由孩子居住的家庭条件决定的;30%与子宫环境、学校生活及教育等外部影响有关”。孕者应从音乐、阅读、思考、沟通等方式以阳光、积极的态度感应给胎儿。

3、孕者情绪合格率。指孕者在整个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无论是否遇到问题,其修身、律己、处事、格局等积极表现情况值占其全及情况(积极与消极)表现和值的比例。说明孕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发火、不偏激、不妄语,懂得忍耐,时刻礼貌待人,教养暖人,学识示人,格局容人。并将之通过言行潜移默化传递给胎儿,助其健康和谐成长。其比例越大,孕者情绪越稳定向好,胎儿后天情绪也越稳定向好。反之亦然

4、孕者环境合格率。指孕者在整个妊娠期特别是胎教期内,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安全、舒适、便捷、温馨等情况向好和值占整个期间内所有自然与人文环境(好与不好)和值所占的比例。其比例越多越好,反之越差。说明孕者在整个妊娠期内应远离黄色、赌博、毒品、黑帮等场所与人物,远离粗俗、庸俗、媚俗、恶俗等场所与人物,远离工地、迪厅、喧哗、吼叫等场所与人物,靠拢有安全、舒适、便捷、温馨等场所与人物,靠拢赋予自己生命、养育、恩爱、陪伴等场所与人物。无论环境贫困或富裕,对曾经或将要栖身的环境与人物,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离弃、不背弃,始终怀有感恩之心,并将之传递给成长中的胎儿,形成先天效应。

心态、智力、情绪、环境在整个妊娠期或整个人生旅程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无论胎教或诣教阶段,四者必然协调统一,统筹推进。心态对智力、情绪、环境具有决定作用,智力对心态、情绪、环境具有调节作用,情绪对心态、智力、环境具有扬抑作用,环境对心态、智力、情绪具有锤炼作用。纵然农耕、放牧也深知其特性、共性、规律之发展态势,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类教育遗传奇迹!由是,心态好还,由世界观、人生

12

观、价值观可证;智力好坏,由感识、学识、见识可证;情绪好坏,由脸气、口气、士气可证;环境好坏,由居心、舒心、安心可证。或是或否,或多或少,表现了“孕不教,母之错”的教诲。母亲之所以伟大,在于胎教、诣教的及时与英明,而不在于任性、糊涂。

一般地,影响人口先天素质的重要因素指孕者在妊娠期间持有的心态、智力、情绪、环境等,其中环境不是指城乡、贫富、冷热等问题,而是安全、关爱、和谐等问题。某些先天潜伏或隐藏的意识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将在后天各个阶段(时期)、环节随着外部因素刺激而爆发出来,如性情、行为,又如失德、犯罪等等。

(二)诣教阶段

诣教指通过后天各个阶段学习教育,使受教育者道德、学识、技术客观积极正向发展,并努力达到某种程度、目的、境界的教育活动。其中诣的本意指前往、去到;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个地方去看望尊敬的人;学业(学术)所达到的程度;造诣则指在学术或某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在诣教阶段(后天),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道德、学识、技术目标,可通过启蒙、表达、纠偏等教导给人群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知识、言行。

在后天里,有“两年学会说话,终身学会闭嘴”的说法,目的就是传播正能量,禁止坏德行。期间要经历亲人与朋友的教育,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单位与领导的教育,实践与自修的教育等。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它指出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与管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空虚乏力,经历艰难困苦,成为能遇之,能受之,能驭之,能予之的人,克之无为(人对主、客观世界的临界心态与作为),取之有为(人对主、客观世界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显著贡献)。让善良、勇敢、勤劳成为占人口90%及其以

13

上的国民素质基础,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占人口7%及其以上的先锋模范作用,遏制邪恶、畏缩、懒惰不良习性,打击叛逆、肮脏、推诿犯罪行为。

根据生物学特征,教育遗传在胎教阶段具有隐性,存在潜伏、转移现象;在诣教阶段具有显性,存在等待、爆发现象,必须跟踪、引导、纠偏,因为先天因素将在后天因素中按照时间、事件、需求而发生作用(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养分、蔬解。在诣教阶段,人生成长需要良好关注(学情、民情、社情),良好引导

(家庭、学校、社会),良好约束(思想、言论、行为),良好养成(品德、学识、能力)等,才能人欲其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站在各个岗位,守在各个行业,成在各个领域。故在诣教阶段,主要从关注、引导、约束、养成等措施与量化方法解读,克服“养不教,父之过”的困境。

1、关注率。指一个人从生到老(从小到大)的每个时期(阶段),应受到来自家长、老师、领导、社会的关注,对其在每个时期(阶段)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正能量给于肯定,支持;对其在每个时期(阶段)表现出的消极性、抵触性、破坏性等负能量给于否定、遏制,使之健康阳光成长。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由于人的心态不同,产生的关注方向不同,有正面的、沉默的、负面的。因此,一般地认为,关注率指在报告期(人生成长的某一时期内)所接受(给予)的正面教育关注情况值在对应时期所接受(给予)的正面与非正面教育关注情况值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说明人员接受(给予)的正面教育关注越好。否则越差。如在你的生活圈中有10个人表示关注你,其中8人关注你的正面动态,希望你康宁进步;2人关注你的负面动态,希望你消极颓废,则你的关注率为8/10*100%=80%.又如在你的交际圈中有10人表示关注你,其中6人正面关注,2

14

人沉默,2人负面关注,此时你的关注率为6/(6+2+2)*100%=60%。若对相应动态赋值,即正面值为1,沉默值为0,负面值为—1.根据相关统计知识,其关注率等于正面关注标志绝对值与正面及非正面标志绝对值和的比率。以此类推,正面关注量指报告期内正面关注你的人次,总关注量指报告期内正面与非正面关注你的总人次。

2、引导。指在报告期内(人生成长的某一时期·阶段),由家长、老师、领导、社会按照公序良德,教育宗旨,科学技术,综合趋势等对全体成员进行培育、疏导,使之既连续实现每一阶段的教育义务、立德树人,又累积实现人生全程的教育目标、人才强国的办法。其量化指标主要体现为:(1)引导量,指报告期内,作为家长、老师、领导所产生的有效被引导者数量,如家长引导孩子,老师引导学生,领导引导职员等等。(2)引导率,指在报告期内,按照一国(地区)教育法律法规标准培养出德智体美合格及其以上成员数量,扣除相应中途因失德、违纪、犯罪等被处置的成员数量,加上改过自新,正常做人的成员数量之和与一国(地区)教育入口总量的比例作为有效引导。(3)引导时效量,指报告期内的有效引导量与其作用时间长度的乘积(人小时、人日、人月、人年等)。说明一个人被正确引导1人次时(日、月、年)所能达到的时间效应。一般地,我们常见的引导普遍存在于商场、车站、课堂、活动场所。而作为教育引导,根据管理工作实践,表现有随机引导,定期引导;人工引导,智能引导;阶段引导,终身引导;个别引导,集中引导等,是一个有点有面,有纵有横,有正有负,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措施、办法。对于经反复引导,强化引导仍无转变,甚至背道而驰的视为无效引导,引导者和被引导者应分别被问询、追责。

3、约束。指在报告期内,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言论、行动等进行的一系列道德、法纪治理方法。从腐败犯罪角度看,人们的约束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侥幸、从众、虚荣、攀比、补偿等心理因素。由于其在消极方面的影响比较突出,从而产生了诸多的负面言论、行为。从心态决定一切角度看,思想是心态的最深沉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思想好坏可以

15

通过言论、行为好坏具体表现出来,只是选择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不同。约束的方法既有道德、文化、能力、纪律、法治等,也有“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其量化指标主要为约束率,指报告期内,一个自然人(法人单位)的言行规范值占其全部言行表现值的多少,来表明自然人(法人单位)在道德、文化、能力、纪律、法治等方面的约束表现情况。如设全部言行表现分值为100%(1),若其言行规范值达到60%及其以上,则说明是合格的、规范的、优秀的。否则是不合格、不规范的。其言行规范值可以采用百分值倒扣法进行计算,即在报告期内,一个自然人(法人单位)每违反1人次规则扣除1分(1%),累计违规多少人次则倒扣多少分,剩余分值即为言行约束规范值。依次类推。

纵观人生约束,有生命约束(生命长度的约束,说明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需要人们珍惜、把握),心态约束(心态受时间、区间、空间范围约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容纳和承受的最佳状况与最差状况之间的距离大小,以此距离为半径形成的空间容量,决定了人生的发挥水平与能量贡献),人为约束(指在社会生活工作中,要遵守道德、纪律、法规的约束,不能肆意妄为,破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秩序)。

人生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不能自律时,靠他律约束自己;在尚能自律时,主要靠自律约束自己。根据人生不同阶段表现,认为0--14周岁时为不能自律阶段,需要他律(家长、老师)约束自己;在15--64周岁时为尚能自律阶段,需要自律约束自己;在65周岁及其以上年龄阶段时,需要自律附加他律约束自己。能自理则能自律,不能自理则不能自律,至少不能全面自律。自律和他律是人生约束的两个主要方面。人无自律,必有他律,两者此多彼少,相辅相成。

4、养成。指在报告期内,一国(地区)教育者(家长、老师、领导)通过关注、引导、约束等实践把被教育者(子女、学生、职员)培养成为服务于社会、国家、人民的各行各业人才特别是中高尖端人才的教育工作方法。其量化指标主要为养成率,即在报告期内,

16

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中高尖端人才数量占其全部教育人口总量的比例。认为小于5%时为欠发展国家(地区),大于等于5%时,表明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大于20%时为发达国家(地区)。关于中高尖端人才,认为应满足以下条件:(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2)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3)具有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在经济社会工作中贡献显著及其以上的人员。

由此,诣教虽长,本性难移;纵有变故,或为潜伏,大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可能。无论胎教与诣教,心态为要领。便有:若家长、老师、领导心态正向一致,则孩子心态正向发展;若家长、老师、领导心态负向一致,则孩子心态负向发展;若家长、老师、领导心态至少两方一致,则孩子心态偏向两方发展;若家长、老师、领导心态互不相同,则孩子心态取其所好发展;若家长、老师、领导任何一方内部心态不同,则孩子心态选择有利一方或综合发展等之假设存在。

综上所述,教育不仅是立国之本,且还是一笔财富,走向未来的钥匙。从古至今,从个体到群体,有由来,有表现,有对策,说明教育是有遗传的,对不良性状是可以进行纠偏、校正、转变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不仅是从诣教抓起,而且要从胎教抓起,从源头抓起!

拉萨公交: 王诚

2020年3月31日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