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的赏析
物理112班
林静
京剧艺术从开始形成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吸收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也摈弃了一些陈腐不堪的东西,总的来说,京剧艺术史日臻完善的,它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京剧艺术也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先进成分,做到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红灯记》就是京剧艺术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写照,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革命现代戏,是一部红色经典巨著。由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来,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与热血青年,也让年逾古稀的老一辈重新回忆了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年纪念演出中,它的演出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特别是青年观众,争相观看,不惜为购一票而出重金。这种现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是少见的。
《红灯记》是在
当时提出京剧改革,主要就是如何进一步搞好京剧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历史、社会和大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红灯记》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某地,中国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一位沉稳干练的地下工作者,他家祖孙三代——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是在“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成的一个革命战斗集体。李玉和接受共产党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王连举的出卖而被捕。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软硬兼施逼他交出密电码。李玉和大智若愚、坚贞不屈,在敌人的酒席间,在刑场上,斗得鸠山焦头烂额。残暴的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前赴后继,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上柏山,胜利完成任务。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革命先烈的优秀代表;李奶奶是革命群众中的典型代表,她为革命做出了牺牲;李铁梅是革命后代的优秀代表,她继承了先烈的遗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红灯记》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戏经典名剧。无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同时又是现代戏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我们这一代青年演员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所以很难找到剧中李奶奶那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李玉和与李铁梅的无私大爱、对未来新中国充满希望的感觉。要演好剧中角色,演员们看了十几遍剧本,把剧中所有人的台词都熟记于心,并认真分析演员台词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及她们的内心世界、行动轨迹、情绪变化、感情所在、矛盾冲突等;还要多次观看京剧《红灯记》的录像资料;仔细聆听豫剧大师常香玉、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华翰蕊的录音资料;查阅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等等。经过演员们的精心准备和多次的讨论,最后的舞台表演是异常成功的。它呈现了尊重经典作品的原创路子,根据时代审美情趣的变化与拉近观众欣赏革命戏剧心理距离的需要而有所调整。在化妆、表演上,基本按照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留下来的固有模式去做;在内在情感的把控和外在情绪的宣泄上,基本遵守固有模式,但也加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情流露,力求把人物演得更真实一些、更生活一些;在唱腔和念白的处理上,继承了老一代的唱腔旋律。总的原则就是以现代经典戏的高度程式化为主,适当加入一些现代老年人真实生活的影子,将角色的艺术形象完美地塑造出来。
《红灯记》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演员们的表演都形象生动,入木三分。无论从衣着打扮、情态动作,还是人物神态都非常真实,更逼真,贴近生活,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需要,也让京剧艺术更加接近广大老百姓。
我对李奶奶的
认识是:她年龄在六十出头,饱经风霜,历经了军阀混战和日寇入侵,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资本家的剥削;她失去了亲人,与徒弟李玉和、徒弟的遗骨李铁梅相依为命并组建了一个革命的家庭;她对新中国的未来满怀着希望,对李玉和、李铁梅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无私的爱,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阀、资本家,尤其是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她对亲人是那么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关怀备至,与敌人的斗争是那么坚决彻底,为革命又是那么坦然面对牺牲。她就是一个可亲、可敬、和蔼、有情、有爱、有恨的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群众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性人物。
这部戏共有十场,李奶奶的戏主要集中在第二场“接受任务”、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第七场“群众帮助”、第八场“刑场斗争”。
第二场戏是李奶奶的第一次出场。演员的处理是:虽然李奶奶年过花甲,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但她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贫困而幸福的革命集体性质的小家庭,她协助儿子李玉和做掩护地下党的工作,是一个积极乐观的革命群众,她的精神面貌很好,总好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北风呼啸,四壁昏暗,她浑身是劲、满怀期盼在捻着油灯,然后目光深邃地、神情坚定地配以程式化的表演唱道:“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革命的火焰一定
要大放光芒。”初次出场的四句唱词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舞台上初步确立了李奶奶革命群众的艺术形象。当李奶奶看到心爱的孙女小铁梅挎货篮回家后,她饱含深情地、亲亲热热地回应了一句:“铁梅!”把李奶奶对亲人和蔼可亲的一面表现了出来。又如她急切切自言自语道:“表叔马上要来了!”这主要表现出李奶奶是一个积极的革命群众,她在协助儿子李玉和做地下党的联络工作,同时也传达出她对革命同志的深情厚意。当铁梅问道:“奶奶,我怎么有那么多表叔哇?”她顺着话音搪塞了一句:“哦,咱们家的老姑奶奶多,你表叔就多呗。”这主要表现出李奶奶对革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极强的应变能力,她怕铁梅年纪小而走漏了风声。她赶紧缝补起了衣服,一是怕铁梅再继续问下去,二是表现李奶奶勤快持家的劳动人民的本色。当李铁梅对奶奶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她很是欣慰地看着她,心里想:小孙女长大成人了,她真懂事,是一个革命的接班人。李玉和身背受伤的交通员进屋后,她在儿子的示意下试探地举起煤油灯照看交通员,当明白交通员正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后,她示意孙女提货篮出门巡风。当警车响起,李玉和机智果断地示意她吹灯躲避。这场戏,演员通过唱腔、表演、细节表现出了李奶奶在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下的生活与情感的几个方面,人物形象很是丰富多彩。
“痛说革命家
史”是李奶奶的第二次出场,这一场既是全剧的重点场次,也是精心刻画和塑造李奶奶典型革命群众艺术形象的最为重要的一场戏。这场戏,唱、念、做三并重,内心戏很丰富。演员需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观众。因为当今的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不了解,所以演员要是完全按照老一代表演艺术家表演的路子去演,只能塑造出李奶奶高大的英雄母亲的形象,远离了当今的观众,那么也就难以产生共鸣。基于此,演员从人性的角度去演绎李奶奶,去表现她的情感世界,塑造出了栩栩如生、鲜活真实的艺术形象,这样就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李奶奶在台上声泪俱下,观众在台下泣不成声,台上台下形成了互动,演员与观众心心相通,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念到最后一句“那个时候,我……我就把你紧紧地抱在怀里”时,演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双手交叉放在双肩,声音完全放开,眼泪也随着落了下来,把李奶奶与李铁梅患难之中建立的祖孙之情真实再现了出来,观众眼含热泪,全场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段戏唱得荡气回肠、激情澎湃,主要就是为了表现出李奶奶教导李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与敌人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
演员饱含满腔热情,运用明亮、激昂、深沉、沧桑的唱腔,以程式虚拟化为主、生活
真实化为辅,注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韵白,将内心戏与外在戏紧密结合,终于塑造出了革命群众李奶奶平凡而伟大的艺术形象。
值得一提的
是,《红灯记》中的打斗场面非常壮观,让观众大饱眼福,表演者武艺高超,身手不凡,虽没有真枪实弹,但是观众却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无论是舞台布置还是灯光都配合的天衣无缝,炉火纯青,即发扬了传统京剧的优点,又弥补了它的不足。
总而言之,《红灯记》是不可超越的经典巨作,至今为止还吸引者广大戏迷前仆后继的不断进行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