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标准大英4课文翻译讲解

2024-09-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Unit 1

Active reading (1)大学毕业找工作的第一要义:别躺在沙发上做梦

今年夏天,超过65 万的大学生毕业离校,其中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父母的该如何激励他们?

七月,你看着21 岁英俊的儿子穿上学士袍,戴上四方帽,骄傲地握着优等学士学位证书,拍毕业照。这时,记忆中每年支付几千英镑,好让儿子吃好、能参加奇特聚会的印象开始消退。总算熬到头了。

等到暑假快要结束,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为新学期做准备的时候,你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还歪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只是偶尔走开去发短信,浏览社交网站Facebook,去酒吧喝酒。这位前“千禧一代”的后裔一夜之间变成了哼哼一代的成员。他能找到工作吗?

这就是成千上万家庭所面临的景象:今年夏天,超过65 万大学生毕业,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父母只会唠叨,而儿女们则毫无缘由地变成了叛逆者,他们知道自己该找份工作,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找。

来自米德尔塞克斯郡的杰克?古德温今年夏天从诺丁汉大学政治学系毕业,获得二级一等荣誉学士学位。他走进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又径直走了出来,因为他看见很多人在那里排长队。跟他一起住的另外5 个男孩也都跟他一样,进去又出来了。找工作的压力不大,虽然他所认识的大多数女生都有更清晰的计划。

他说:“我申请政治学研究工作,但被拒了。他们给的年薪是1 万8 千镑,交完房租

后所剩无几,也就够买一罐煮豆子,可他们还要有研究经历或硕士学位的人。然后我又申请了公务员速升计划,并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时,他们说我‘太冷漠’了,谈吐‘太像专家治国国论者’。我觉得自己不可能那样,但我显然就是那样的。”

打那以后他整个夏天都在“躲”。 他能够轻松复述《交通警察》中的若干片段,他白天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已经到了影响健康的地步。跟朋友谈自己漫无目标的日子时,他才发现他们的处境和自己的并没有两样。其中一位朋友在父母的逼迫下去超市摆货,其余的都是白天9 点到5 点“无所事事”,晚上去酒吧喝酒打发时间。要么,干脆就在酒吧工作?这样还可以挣些酒钱。“我不想在酒吧工作,我上的是综合性中学,我拼命读书才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到了大学,我又埋头苦读,才得到一个好学位。可现在我却跟那些没上过大学的朋友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整天给客人倒酒,干无聊的活。我觉得自己好像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他的母亲杰奎琳?古德温为他辩护。她坚持认为她的儿子已经尽力了,她自己中学毕业后一直都在工作,可是她和她的丈夫发现,建议儿子如何继续找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她说,“我一直都必须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因为如果你有了学位,学位就会为你提供新的机会,至少你自己会这么想。”

虽然现在她对儿子的态度还比较温和,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去南美度三星期的假之后,他的休假就结束了。他可能还得付房租,分担家庭开支。

她说,“在某个时候他们总该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帮了他们交了大学的学费,所以他们也该给我们一点点回报了。南美度假就是一个分水岭,他回来以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打圣诞节零工好了。”

心理治疗师盖尔?林登费尔德是《情感康复策略》的作者。她说古德温家长的说法是很恰当的,从上大学到工作的转换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很艰难,关键是他们要在支持理解孩子和不溺爱孩子之间取得平衡。

“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他们,如果他们教导孩子该如何做就会引起矛盾,”她说。“如果有熟人,一定要找他们想办法。但很多父母心太软了。必须限制孩子的零花钱,要求他们交房租,或分担日常生活或养宠物的花销。父母要过正常的生活,不要让孩子随便用你们的银行卡或者榨干你们的情感能量。”

为他们支付职业咨询费、面试交通费及书费是好事,但不能催得太紧。林登费尔德建议:虽说父母不能太宽容,但是如果孩子找工作遇到了挫折,父母应该体谅他们,宽容他们几天甚至几周——这要看他们受打击的程度来决定。等他们缓过来之后,父母就该坚决要求孩子继续求职。

男孩更容易困在家里。林登费尔德相信男人比母亲和姐妹更容易帮助他们的儿子、侄子、或朋友的儿子。她说,由于男人和女人处理挫折的方式不同,孩子们需要跟男人谈话,才能度过难关。

她强烈支持他们去酒吧工作:那是克服毕业冷漠症的一剂良方。这工作好不好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就是在酒吧打工的时候,林登费尔德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当航拍助手。她说在酒吧工作是拓展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肯定比赖在家里看电视更容易找到工作。

她说:“给超市上货也一样。如果干得好,你就会被人发现的。如果你聪明、活泼,对顾客彬彬有礼,你很快就会升职。所以,把它看作是机会,那些最终能成功的人士都有在超市上货的经历。”

你的儿子或女儿可能不会干好莱坞影星们干过的活,比如像乌比?戈德堡那样去停尸房给死人化妆,或者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在核电站当警卫,但即便是布拉德?皮特也曾经不得不穿上宽大的鸡套装站在墨西哥快餐连锁店El Pollo Loco 的门口招揽生意。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越来越穷。

Active reading (2)依我看

依我看,现实生活与人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上了12 年的中、小学,又上了3 年的大学,这期间老师们一直在没完没了地谈论在安宁的学生生活之外那个广阔天地里的各种机会,可我遇到的又是什么呢?

无论我怎么想保持心情愉快,麻烦事总是接踵而来:有时是跟人争吵(尤其是跟男孩,天哪!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但通常是为钱发愁。这个地方什么东西都很贵!人人都想从我身上拿点钱去:国税局要收个人所得税,银行经理要我偿清学生贷款,房东催我交房租、燃气费、水费、电费,手机账单也不断地寄来。所有这些还没算上吃饭的钱。更可气的是,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冷不丁地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买养老金。照这样下去,我连今年都活不过去了,更别提活到60 岁领养老金了。

我那时还不想出去工作。我的意思是,我并不是个中途辍学者,但我知道自己以后可能不得不退学。许多人认为“生活不是野餐”,“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既然我拿到了优等生文凭,我想我应该继__续攻读硕士学位。实际上,我已经瞄上了伦敦经济学院的课程,这是一所顶尖的学校,能给我的履历表增添一段光彩的经历。但当我跟妈妈谈起这件事时,她说她没法继续供我上学了。我大概能理解她的心情,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学的是经济学。15 年来,为了能让我上学,她含辛茹苦。这些年来,父亲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就算在家,他也没钱。他把钱都拿去赌狗、喝酒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向命运低下了头。

依我看,不管人们说什么,幸运的是世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麦克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学毕业时,我想如果我回家,妈妈会觉得她有责任照顾我。所以,我就收拾行李去伦敦找工作。我想找金融和投资方面的职位,因为你知道这样我就可以用上我的专业知识。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这样的工作了,我又不愿意做乏味的办公室工作,复印文件、端茶倒水什么的。

无论你走到伦敦的什么地方,你都能找到一个好酒吧。有一天,我意识到这个城里没有人会雇我,我走进位于特荷街的索尔兹伯里酒吧去喝一杯,顺便吃点东西。店主麦克正在店里,他一只手倒酒,一只手做三明治,同时还洗酒杯。他真的好像有三只手。他好像也认识所有的客人,叫得出常客的名字。他跟他们打招呼,帮他们调好酒后问一句:“今天还喝这个,是吧?”我觉得他看起来蛮酷的,他在做着他最擅长做的事情:为那些口渴的顾客服务,没人能比得上他。所以我就走上前去问他要不要雇人。

好吧,长话短说,某个周五的午餐时间我开始在那个酒吧打工。这份工作要求很高,但我喜欢干。顾客好像觉得我挺逗乐的,这也让我感觉好一些。有位穿西服的中年常客总要半品脱苦啤酒,一份火腿泡菜三明治,面包皮要消掉。他叫托尼。我一看见他进来,不等他开口就开始准备他的午餐,他也是那些好心人之一。

依我看,一个人没钱的时候花钱最容易。我开始琢磨怎么花第一个月的薪水了。我住的公寓房租很贵,我挣的钱刚够支付第一个月的大笔账单,但是我估计还能剩点钱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我想,何不买张CD 或买盆花草装点一下房间?

发工资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除了麦克和托尼,我在伦敦就没有别的朋友了。如果你知道我那时还没有男朋友,你就会理解我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自己了。我给自己定了些鲜花,让卖花的人附上一张卡片,上面写道:“给你我所有的爱。无名氏”。我生日那天最精

彩的瞬间就是送花人到达公寓时大惑不解的眼神。

那周晚些时候,托尼像往常一样来了,在酒吧里坐下。“你怎么了?今天怎么不见你笑啦?”我跟他聊了…… 嗯,差不多什么都跟他说了:钱、硕士学位、生日等等。他很同情我。

托尼离开搁脚凳和旁边几个人说话。记住:索尔兹伯里酒吧是在市中心,这里所有的顾客都在银行、保险或证券市场工作。第二天,他拿着几张价值共2 万英镑的支票来到酒吧,他对我说:“这是给你的创业贷款,你唯一的贷款担保是我对你的信任,相信有一天你赚了钱会把钱还给我们。如果你还不了钱,那就太糟了,金融生意就是这样。但是,我相信你还得了。”

我没说话,我怕我自己要哭了。世上这么好的人能有几个?

那些花怎么处理?我叫花店改送到妈妈那里去了,我生日那天鲜花正好送到她家。她最该得到这些鲜花,不是吗?

依我看,回顾这些年的经历,我发现人一辈子只需要一两次的转折就能成功。就算吃苦受累也不要紧,那还是值得的。

在索尔兹伯里酒吧干了一年之后,我去了伦敦经济学院深造。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我在一家投资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把那两万英镑投进了证券市场,在2008 年金融崩盘之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把托尼和其他投资者的钱还了,付给他们10% 的年息,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生意好得超乎意料,至今还红红火火。

托尼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出了车祸,现在不能走路了。我还给他的钱正好可以用来改造房子,房子改造后他就可以坐着轮椅在家里自由活动了。下面是他信里写的话:

“我从事银行业35 年来最好的投资就是给你的这笔贷款,你连本带利地偿还了贷款,我对你的信任和你的诚实都获得了百倍的回报。依我看,在人身上投资能带来你最希望看到的回报。”

依我看,他说得对。你说呢?

Unit 2

Active reading (1)危险!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刘易斯?卡罗尔书中的爱丽丝不小心掉到兔子洞里,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仙境。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时,我们也会像爱丽丝那样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能从一个年长人的角度,或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生活;我们可以周游世界,遍访现实生活中从没想过要访问的国家和文化;我们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有时令人不安,也许引人入胜;可能是不愉快的也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但无论如何都至少能把我们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

英国诗人威廉?考珀(1731–1800)说,“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虽然他没有说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样才能找到变化,但我们知道他说得对。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与差异的世界里,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人们过日子的方式不同,做不同工作,有不同信仰,持不同观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操不同语言。通常,我们不知道这些差异的大小,但一旦发生了不平常的事情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

种变化或差异与其说是机会,毋宁说是威胁。

读书让我们能够安全地享受和庆贺这种变化与差异,为我们提供成长的机会。在家里安详平和的环境中与他人的生活互动,这是阅读小说才享有的特权。我们甚至感觉到——哪怕只是在那一瞬间——我们和异文化读者的共同点要多于我们和家门口随便碰到的一个人的共同点。我们学会把目光移出我们周围的环境,投向天边,去领略一下异域山水。

如果我们怀疑读书是否能给我们力量的话,我们就应该麻烦自己去一趟当地的图书馆或书店,或者,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从家里的书架上取一本书来读一读。我们会惊奇于古今小说的标题所创造出来的壮观景象: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约翰?欧文的《第四只手》、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癌症病房》、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格雷厄姆?格林的《哈瓦那特派员》、奥黛丽?尼芬格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保罗?托迪的《到也门钓鲑鱼》。一旦开始阅读,我们就必须思考我们在书中读到的别样人生。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语言、方言、词汇和语法。我们不见得总能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句,但不管我们是痴迷其中,还是觉得被排除在外,我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尽管在地理上有一定的距离,但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未必就离我们那么遥远。在书里我们可能遇见生活在不同气候、有不同信仰、来自不同民族的人。即便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我们都有可能只在书上相识。

小时候,在我们刚刚能听讲的时候,书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父母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一直到成年后家中摆满书柜的客厅,书界定了我们的人生。英国作家E. M. 福斯特(1879–1970)暗示书对我们具有另一种更加神秘的支配力。他写道:“我认为能影响我们的书籍是那些我们已经准备要读的书,它们只是在我们已经选定的道路上走得比我们更远一些而已。” 合适的书好像自己就会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我们,出现在我们

面前,而不是我们去寻找那本书。

美国修士、牧师及作家托马斯?默顿(1915–1968)曾经被记者一连串地问了7 个问题:说出你最近读完的3 本书;你正在读的3 本书;你打算要读的书;对你有影响的书,并解释为什么;一本每人都要读的书,并解释为什么。关于对他有影响的书,他列出了《威廉?布莱克诗集》、古希腊思想家和作家写的各种戏剧以及一些宗教作品。当被问及这些书为何会影响他时,他回答说:“这些书——还有其他类似的书籍——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它们把我从生活的困惑和空虚中解脱出来。销售就是一切的文化培育了人的需求和被动,而那种生活就深陷其中。”

那么,你又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

1947 年,克里夫顿?费迪曼发明了“全垒打书籍”这个词。当一个棒球手打出一个全垒打时,因为击球有力、打得远,他有时间跑完整个棒球场内的四个垒,不仅自己得分,而且帮其他各个垒的跑垒者得分,这是棒球赛里最有趣和最开心的事情。同样,一本“全垒打书籍”指的不是儿童的第一次读书的经历,而是指他们第一次读到一本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的书、痴迷到手不释卷的经历。对世界上数以亿计的儿童来说,“全垒打书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在寻找自己的“全垒打书籍”,不是第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寻找。所有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的人都会记得那种令人期待的愉悦和满足感,并会焦急、固执、有时甚至疯狂地寻求重复体验这种感觉。我们想周游另一世界、会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经历别样人生并自我反省,我们无法遏制这样的渴求。

危险!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Active reading (2)它们是活生生的,它们在跟我说话

我坐在一间小屋子里,屋子的一面摆满了书。这是我头一次有闲功夫和一堆书这样的东西打交道。所有的书加起来最多不超过500 本,但大多数是我自己挑的。自打我开始写作生涯以来,我这是第一次坐拥我一直渴望拥有的这么多书籍。事实上,我过去的大多数工作都不依靠图书馆,我把这看成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与读书产生联想的头一件事就是我为获取图书展开的斗争。请注意,不是拥有它们,而是要把它们搞到手。一旦对书产生了激情,我就要面对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里我要借的书总是被借出去了,当然,我又总是没钱买书。我那时只有十八、九岁,要想得到社区图书馆的批准借阅类似斯特林堡写的《痴人的忏悔》这样的“不道德”的书是不可能的。在那个年代,年轻人禁读的书都根据官方认定的违背道德的程度被贴上了星星—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我猜想,这种做法至今依然存在。我也希望如此,因为我知道,没有任何别的方法比这种愚蠢的分类和禁止更能吊起读者的胃口。

是什么让一本书有了生命力?这个问题经常从我脑子里冒出来!我觉得答案很简单:一本书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读者满怀激情地推荐它。这是人的基本冲动,什么都阻挡不了。不管愤世嫉俗者和人类厌恶者持何种观点,我相信人们总是会尽力分享自己感触最深的经验。

书是人类最为珍爱的几样东西之一。人越好,就越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珍藏。躺在书架上无人翻阅的书就像是废弃的弹药。书和钱一样要流通起来,要最大限度地借书、借钱!尤其要多借书,因为书所代表的东西比钱要多得多。书不仅是朋友,它还可以帮你交朋友。当你在精神上、心灵上拥有一本书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变得丰富多彩。当你把书传给别人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倍加丰富。

说到这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让我向大家提出一条无偿的忠告。那就是:尽量读得少而精,不是越多越好!哎,我也着实羡慕那些在书堆里埋头读书的人。我私下里也确实想尽力读完所有内心里一直想读的书。但是,我知道这并不重要,我知道我读过的书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我需要读的。人生中最难办到的事情莫过于学会只做有益于自己的康乐、对自己的康乐至关重要的事情。

我是经过慎重考虑才提出这个宝贵的忠告的,有一个高招可以核实它的对错。当你碰到一本你想读或觉得该读的书的时候,先把书搁下,放几天再说。但你要使劲琢磨这本书,仔细琢磨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想想如果让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写些什么。认真地问自己是否有必要把这本书纳入自己的知识库或娱乐储备。尽力想象一下,放弃这份额外的乐趣或启迪对你将意味着什么?之后,如果你觉得__你必须读这本书,那么观察一下你在“啃”这本书的时候是否表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同时你也观察一下:即便这本书很诱人,它也许并没有给你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只要坦诚对己,你就会发现:只要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你的境界就提高了。

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数书都互相重复,在文体或内容上让人感到具有独创性的书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整个文学库藏中,或许只有极少数作品——不到50 本——是独具一格的。在最近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中,布莱斯?桑德拉尔指出,雷米?德?古尔蒙之所以能够选择并通读文学领域中一切值得读的书籍,就是因为他知识渊博,了解书的这种重复性。没有人会怀疑桑德拉尔本人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阅读了大部分独具个性的作家的作品。不仅如此,一旦他喜欢上一个作家,就会阅读这个人写的每一本书,包括他的书信以及所有有关他的书籍。我猜想,在当今世上,像他这样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他不仅读得广,读得深,而且本人还著述颇丰。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因为从本质上讲,他是一个十足的行动家,一个四处跋涉的冒险家和探险家,一个懂得如何大量“浪费”时间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文学届的凯撒大帝。

Unit 3时装潮流50年

1960 至2010 年间的时装史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或不可低估的不变因素:一是无处不在的牛仔裤,二是女装裙摆的升降。

牛仔裤是用粗斜纹布做的,早在16 世纪末法国就有了这种布料。直到19 世纪中叶,李维?施特劳斯发现在加州淘金热中劳动的矿工很需要用这种耐用布料做成的牛仔裤,他还用铆钉来加固裤子。直到1950 年代,蓝色粗斜纹布做的牛仔裤一直只是流行的工装,但是后来牛仔裤变成了青春、新思想、反叛及个性的标志。1950 年代末,李维?施特劳斯公司开始向欧亚出口蓝色牛仔裤。年轻人趋之若鹜,视其为美国活力四射的、随意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裙摆在这一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时常会注意到,女人的裙摆和经济之间存在一种颇为精确的关联性,且鲜有例外。股市升时裙摆也跟着上升;股市跌时裙摆就跟着下降。在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女性到底为什么要多暴露或少暴露双腿至今仍然是个迷。但总的趋势是必定是这样的:每当经济前景不明朗时,男人和女人都倾向于穿比较保守的衣服。

1960 年代时装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英国时装设计师玛丽?匡特发明的超短裙。由于匡特在“摇摆伦敦”的中心地带工作,超短裙很快就风行全球。当法国杰出的时装设计师库雷热把超短裙变成一件高级时装时,超短裙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尊敬。但是,如果只有长筒袜而没有发明裤袜的话,超短裙是不可能在全球流行的,因为裙摆的上升会让人看见长筒袜的袜口。

60 年代中、70 年代初的嬉皮士运动影响了牛仔裤的设计,牛仔裤的裤腿发展成了扩张的“喇叭形”。到了70 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恶化,裙摆降低到了小腿中部和脚踝部,

而牛仔裤则不再是清一色的蓝色了。

牛仔裤在朋克时期依然很时髦,裤腿通常有撕裂的口子,并配有铁链及打着装饰钉的皮带。这种样式的牛仔裤延续了几年,但流行的范围越来越小,仅限于内城区的少数年轻人群体,对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影响不大。

作为对朋克无政府主义的一种抗拒,新浪漫派是一个主要出现在英国夜总会的时装潮流。这种时装大胆创新、魅力十足:衬衫以皱褶和奢侈为特征,牛仔裤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80 年代中期兴起了几种风格各异的服装。“权威装”以雅致的套装为特色,带肩垫的上衣配及膝短裙,受到新近得势的女士的欢迎。毫不奇怪,当经济不稳定的时候,人们不想在穿着上太冒险。男士则流行以电视剧 “迈阿密风云”命名的“迈阿密风云”式样的时装,名牌短外套配时髦的T 恤,留着有型的短胡子——长三、四天的样子。和往常一样,粗斜纹布仍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尤其是重金属音乐迷,爱穿漂白的、撕开裂口的牛仔裤及牛仔衫。

在1987 年全球股市崩盘之前,裙摆也开始逐渐地上升起来。 美国在80 年代末兴起了一种较为保守的风格,称为“学院风”。男士穿拉尔夫?劳伦和布鲁克斯兄弟品牌的经典服装,衣领带纽扣的衬衫、斜纹棉布裤、平底便鞋,脖子上随意系着一件毛衣。他们也穿牛仔裤,但是必须是新的,或者是干净、熨平的牛仔裤,完全不是李维?施特劳斯最初所设想的那种牛仔裤。

90 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再次复苏,年轻人的时装也变得更加大胆起来了。靴子、匡威或耐克运动鞋都很流行,但是流行颜色变成了橄榄绿和米灰色。头发要么留得很长,要

么是染成蓝色、绿色或红色的短刺头。帽衫、棒球帽及松垮型牛仔裤在街上随处可见。松垮型牛仔裤往往穿得很低,松松垮__垮地挂在臀部上。

2000 年1 月纽约的科技股市崩盘。和往常一样,裙摆也下降了,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循规蹈矩、一本正经的式样开始流行了,裙摆必须过膝。” 但仅仅过了一年,股市开始复苏,超短迷你裙又回来了,裙摆比多年以来的都要高。这段时间,除非在工作时,人们通常不穿正式的服装。名牌牛仔裤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用传统的粗斜纹布制作,可能还加了点莱卡。由著名服装品牌,如阿玛尼、胡戈?伯斯士及莫斯奇诺剪裁、销售。这些品牌公司以前都只做最优雅的时装。紧身牛仔裤在英国及欧洲大部分地区很流行。裙子的长度不太确定,范围从超短到“理性”——即及膝或刚刚过膝。

有时候,所谓的裙摆标志甚至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早早地预告股票牛市和熊市的更替。2007 年9月的纽约时装展展示了2008 年春季流行式样,潮流转向了长衣、长裙,裙摆降至小腿中线,甚至到了脚踝。有人觉得这表明裙摆标志靠不住了,要不就是服装设计师已经丧失了对时装的主宰权。2008年9 月,在伦敦和纽约时装展中,裙摆继续下降。果然,2008 年秋天金融危机袭击美欧,波及全球,股指急剧下跌。这时,裙摆不再被动地追随股市升跌,而是引领潮流,预示未来的经济趋势了。

在整个这段时期内,时装的风格多种多样,它们的诞生往往起因于人们希望归属于某种亚文化、与之认同的愿望。但是,这个时期不变因素是粗斜纹布和裙摆。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9 世纪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服装制造商以及1960 年代工作在“摇摆伦敦”的一位年轻的时装设计师。

Active reading (2)生态珠宝:海洋玻璃

虽然海洋玻璃正在逐渐消失,珠宝设计师吉娜?考恩仍在搜寻这种难觅的珍宝。珠宝设计师吉娜?考恩说,在海滩上搜寻海洋玻璃时,她看起来像人形螃蟹:她低头弯腰,侧着身子随着白色浪花的起伏,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牛津的她的工作室里,她边吃午饭,边告诉我:“我每次都希望能找到比上次更好的海洋玻璃。几小时后,我会抬起头来,这时才发现偌大的海滩已经空无一人,我的肩膀被晒伤了。”

见过被海水打磨过的玻璃的人都明白,这种玻璃在海里呆上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奇迹般地由一块普通玻璃变成一颗耀眼的珍宝。把它们拿在手里,你会发现它们每一快都折射出不同的光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没有什么硬性的的规定说明玻璃碎块要在海水中放多长时间才能被正式称为海洋玻璃,但可以肯定的是,年代越久远,玻璃就越光滑、越奇特。50 岁的考恩解释说:“完美的海洋玻璃没有棱角。它们的棱角经海水多年的拍打已经磨平了,它们也从大块玻璃变成了小巧精美的宝石。玻璃的颜色也能道出它们的年龄,如果你发现红色或琥珀色的海洋玻璃,你找到的可能就是几百年前的玻璃——我们已经不再生产这种玻璃了。”

要制造玻璃珠宝,考恩得先把她找到的海洋玻璃放在磨石滚筒里抛光,除掉玻璃表面的霜花。她把其中一些抛光的玻璃镶在银器上,剩下的或串成珠链,或用金刚钻打眼后用细丝串在一起。

90 年代末,她设计的产品在伦敦的利博提百货店出售。如今,你可能在美术馆里看到她的作品,但是她主要做订单产品,她设计的产品从脚链到订婚戒指无所不包。

在立志成为珠宝商之前,考恩从20 岁到40 岁都从事新闻报道及音乐管理工作。她在祖国南非开普敦的砂砾海滩散步时偶然发现几颗海洋玻璃,并注意到它们在海水的塑造

下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她从此开始收集海洋玻璃,把它们存放在一个大玻璃柜里,放在工作室显眼的位置。尽管她的收藏包括来自遥远的斐济和马略卡岛的珍品,但最令人惊叹的是她在英国沙滩上找到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海洋__玻璃藏品。

她最喜欢的寻宝地——也是许多收藏者的寻宝地——是英国达勒姆县的锡厄姆海滩。那儿是维多利亚玻璃厂的所在地,该厂于1921 年关闭。有成千上万公吨的玻璃撒落到海上,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被海浪打磨抛光,为考恩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海洋玻璃的产生是废物再生的一种形式,不仅如此,它也是大自然补救人类愚蠢行为的一个例子。

考恩说,“人的过失行为被转变成积极的东西,这真是太好了。”

虽然在19 世纪没有人思考过向大海倾倒玻璃的后果,但这件事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完美的过程:玻璃最终破碎了,变成了沙子。如今,对玻璃废料的负责任的态度是尽量重新利用废旧玻璃,这确实有很大的好处,但却宣告了海洋玻璃时代的终结。考恩说,“这是一个机遇:海洋玻璃资源最终会枯竭,将来有一天,它们会比钻石还珍贵。”

供货的减少加上需求的增加使海洋玻璃生意非常兴隆。以前人们曾经免费向珠宝商提供自己的收藏,现在它们在EBay 上能卖到成百上千英镑。就连年轻的收藏者也深知它们潜在的价值。最近一位15 岁的女孩把她的收藏卖给考恩,想挣点钱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考恩说:“我付给她的钱比它的实际价值高多了,她把它拍得很漂亮。”

当人们开始对珠宝的来源提出质疑时,海洋玻璃的生态优点让它们更具吸引力。黄金的提炼会给环境带来损害,它的坏名声以及钻石业的糟糕人权记录给选择变废为宝的珠宝

设计者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海洋玻璃的减少似乎让人觉得应该恢复(往海里)倾倒玻璃的旧习,但考恩绝不宽恕这样的做法。“有人跟我说‘为什么不往海里倒玻璃以保证未来原材料的供应,或打磨新玻璃让它看上去像旧玻璃?’这可不是我干的事。这样做会失去神秘感。我喜欢的是。每块海洋玻璃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你可以想象它曾经的样子,它走过的地方以及它的年龄。每个人都会在同一块玻璃上看到不同的故事。”

50 年后,塑料可能是被海浪冲上岸的唯一的东西了,但考恩坚信艺术家会想办法给它们派上用场。她说,“已经有珠宝商开始使用熔化塑料了,人们会找到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来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

同时,孩子们会继续抓取海洋战利品,不管它们是否有价值。毕竟它们都是免费的珍宝,就算在傍晚时分你把它放回到海滩上,任海浪把它冲走,也值得去搜寻。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英国沙滩的话,你可以照着考恩的样子做:站在海滩上,摆出螃蟹的姿势,去搜寻那些闪闪发光的鹅卵石,别让它们从你的眼前溜走。

Unit 4

Active reading (1)信用卡陷阱

有一件事我得坦白。几年前,我排队为家人取戏票时,我的朋友也在为她的家人取票。我拿到了戏票,用信用卡付了帐,对这种非现金交易的便利感到很满意。然后就轮到她付款了,整个交易进行得和我的一样顺利,但我的高兴劲儿很快就变成了莫大的羞耻:我的

信用卡太寒酸了,是不显示身份地位的黑蓝色,而她的信用卡则是高级的金卡。

她是怎样弄到金卡的?怎么会这样呢?我知道我挣的比她多,我的车比她的车新,我的家比她的家漂亮,她怎么看起来显得比我光鲜呢?

我有一份跟那时候任何工作相比还算安定的工作——即不太安定的工作,不过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是通过按揭贷款买的房子,可那会儿谁买房不贷款呢?我每个月底都付清信用卡欠款。所以,虽然从技术上讲我欠过信用卡公司的钱,但只是欠几个星期而已。所以我认为我的信用等级应该很高。

你可以说我肤浅,我也不感到自豪。但就在当时当地我突然非常嫉妒那位朋友,我决定不要蓝色信用卡了,我要一张金卡。金卡突然变得不可或缺,它让我自我感觉良好,让别人觉得我更有魅力。

于是,我去信用卡公司申请最特别、最耀眼的金卡。

可是,我的申请被拒了。

过了几秒钟,我才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我问为什么。显然,因为我每次都按时全额付清信用卡欠债,所以我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金卡客户,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随时有购物刷卡的冲动,有潜在信用风险,经不住诱惑超支消费,经常延期还款的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收取更多的利息,挣更多的钱,这就是他们的经营之道。

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信用卡公司会用超低利率诱惑像我们家孩子那样的贫穷大学生吗?

三个星期前,我的二女儿回家过周末。她在读大一第二学期。和她的大多数朋友一样,

她借了三千英镑的学生贷款,并从她可怜的妈妈(哈!)那里得到小小的一笔生活费,用于支付交通、书本及其他生活费用。她穿的衣服是从当地的慈善二手店买来的,平时很少出门。她拥抱了我( 以前从不这样做),然后说:“妈妈,我有事要跟您商量。”

“亲爱的,什么事啊?都说出来让我听听。”。

“我申请了一张信用卡,需要保证人,我可以填您的名字吗? 非常感谢,妈妈,我得赶快走啦,再见。”

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从外面拽了回来。原来她的银行来信告诉她说:她可以申请一张三个月试用期内低息贷款的信用卡,只要合适……云云。她的银行!我才不相信他们!他们甚至比我更清楚她一贫如洗。

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准确地说这种卡应该叫欠债卡,他们为什么要称它们为信用卡?

还有一个故事更严重。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凯丽在大学攻读现代语言,其中有一年要到国外交流。在出国交流那一年的某段时间,由于程序上的变动,凯丽的银行切断了她在英国之外访问帐户资金的权限。通过书信同银行交涉的时间相当长,未能即时访问帐户资金使得她欠了银行的债,欠款额超过了透支额度(1500 英镑)200 多英镑。

凯丽回国后,银行因为她超支扣了她100 英镑,并坚持要她每月支付30 英镑,以使她的超支数额回到透支额度之内。但他们没有告诉她,每月支付30 英镑并不是偿清欠款,而是支付超额支出的巨额利息。

因此凯丽不得不求助于信用卡,在这之前她对信用卡的使用一直非常小心谨慎。由于她是学生,又因为她很少使用信用卡,自然她的信用额度就比较低。

毫不奇怪,她甚至无法偿还信用卡账单里的最小还款数。所以她不仅欠银行手续费,而且还欠信用卡的债务及利息。当然,她因此被银行登记为信用风险高的人。

事情越来越糟。大学最后一年刚过几个月,银行通知她:她的透支额度由1500 英镑减少到1000英镑,他们让她申请学生贷款来填补缺口。可是,贷款公司检查她的银行信用时发现了她的信用卡债务。

猜猜怎么着?她没有申请到学生贷款。

凯丽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消费节制有度,生活节俭。她并没有疯狂刷卡买鞋,也没有把信用卡当成时髦玩意儿(不像我),她只是用信用卡购买生存所必需的食品。

结果怎样呢?结果是:她不得不退学。

我希望凯丽的故事会有个好的结果,也许会有好结果。现在,她在当地的一家超市工作,等她还清债务后可能会继续完成大学学业。

这就是银行的所作所为。他们常常利用我们的虚荣和贪婪,有时也利用我们生存的基本需求给我们设下陷阱。等我们掉进陷阱时,他们会大喊:“抓住你啦!你当初没想到这是个陷阱吧?”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随着世界经济一落千丈,我们都处在信贷危机之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邪恶的银行家通过大量广告推销他们压根就不存在的贷款来吸引我们,设圈

套让我们钻。现在真相大白了:他们也在用自己手中金光闪闪的金卡借钱!

我有一个破解信用卡圈套的办法,各位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要你们把所有的信用卡拿来排成一排,拿一把大剪子把它们剪成碎片,然后把碎片装进信封寄回银行,附上一封信,上面(或多或少地)写上:“我信任你,可你却欺骗了我。你让全世界的人都钻进了这个荒谬的信用卡圈套。我把你的卡剪成了两半,除掉你从像我这样的老实人身上骗钱的潜力,也许也该让你来体验一下身无分文的滋味了。”

至于我本人,我再也不用信用卡了,再也不要身份的象征了,再也不用费心思去炫耀我比别人优越多少了。我再也不会渴望我无力购买或我无法得到的东西了。

Active reading (2)婚姻幸福的奥秘是什么?金钱是关键

假如你询问已婚人士婚姻成功的奥秘在哪里,他们可能不会说那是因为找到了持相同金钱观的知己。

但如果他们幸运的话,他们一定是找到了这样的知己。和金钱观相同的人结婚很可能就是一辈子最聪明的财务决策。事实上,就财务而言,婚姻可能是你最有价值的资产——或者最大的一笔债务。

为爱而结婚是一个相对较近的现象。数世纪以来,婚姻都是包办的,家庭的联姻或出于经济、政治目的,或是便于家境不好的人集资。

如今,尽管我们大多数人是因相爱而结婚,婚姻从根本上讲仍然是金钱上的结合。不管是选择工作的努力程度,还是决定消费多少或储蓄多少,我们生活中想要得到的——或

不想得到的——许多东西归根结底都跟钱有关。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周工作80 小时来支付第三套房的房款和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费;对另一些人来说,意味着缩短上班时间,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有关钱的许多争论都事关生活方式的原则问题,而生活方式的许多选择则与如何花钱密切相关。”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商业及公共政策助理教授贝齐?史蒂文森如是说,他研究婚姻和离婚经济学。

专家们说,夫妻一起共同做出这些选择是维护婚姻资产及婚姻关系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当然,如果夫妻双方一开始就在钱的问题上看法相似,或者至少能够在钱的问题上相互妥协,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联姻的经济效益很可观,但离婚的代价却是灾难性的,尤其是有了小孩之后。毫不奇怪,金钱也造成了许多夫妻的不和。

新泽西州秀特山市的离婚律师苏珊?里奇?温特斯说:“大多数人认为婚姻破裂是因为性或孩子的问题。这些的确是问题,但金钱也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金钱观一致的伴侣,当然找不到也不一定就成问题。在金钱的问题上,有几种方法能让你和你的另一半保持协调,共同富裕。

下面这些指导原则是由婚姻成功人士以及心理学、离婚和理财专家共同编写的:

互相交流,确定共同目标 步入婚姻殿堂之前,男女双方要聊聊各自的财务状态及目标。他们要互相问对方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谁来照看孩子?要送

他们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我们想过怎样的生活?我们什么时候退休?

理财规划人卡伦?阿尔特费斯特与她的丈夫刘易斯在纽约经营L.J. 阿尔特费斯特财务管理公司,她说:“在我为夫妇设计的理想方案中,夫妇双方每周都要碰头讨论家庭的财务问题。这样,他们才能保持目标一致。”

一起制订目标 杰里?巴拉德今年58 岁,曾在休斯敦担任过保险总监。他说他和结婚36 年的同龄妻子苏珊之所以能够避免理财方面的矛盾,是因为他们都坚守了存款信条。他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绝不中断存款。”他补充说,他们每年把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工资存起来。只要持之以恒,他们在花销方面的矛盾就会减少。

马里兰州欧文斯?米尔斯市的埃里克?冈拉克今年53 岁,已结婚29 年。他说他和他的妻子安米歇尔“开诚布公地披露各自的期望。”这些期望包括:送儿子去私立学校读书;有重大的人生体验,如外出旅游,而不是购物。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家庭 制定收支预算,记录收入、支出及债务。夫妻双方应该像合伙人一样管理家庭财务,做较大的财务决定和制定目标时,双方互相协商。摩根大通集团私人财富管理部的国家理财顾问玛丽?安?西斯科说:“夫妇双方一起参与决策时,他们都是决策的制订者,要共同承担决策的结果。即使结果是负面的,他们也能更好地共渡难关。”分担责任 虽然通常是夫妇中的一方负责理财,婚姻顾问还是建议他们轮流负责。在一段时间内,一方可以负责投资,另一方则负责付帐;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可以轮换角色,并重复这样的更替。

支持对方的职业 一位支持你的伴侣可以帮助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也会一点一滴地增加你们的银行存款。冈拉克先生说:“和合适的人结婚,能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有助于

双方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这种支持只能从夫妻间互相扶持的亲密关系中得到。”他的夫人在他做了22 年的人力资源经理之后支持他改行自己开业做管理咨询。

在合理的范围内享受 要有一定的现金储备,你的生活方式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已经破产的对冲基金或像贝尔斯登这样的金融公司工作过的许多人现在正在接受这方面的教训。摩根大通集团的西斯科女士说:一些年轻顾客由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经济衰退,他们以为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她说她正在给一对30 出头、育有两个幼儿的夫妇作咨询。就在丈夫丢掉华尔街的工作之前,他们刚刚订购了价值3 万5 千美元的窗帘。之后,他们不得不搬到曼哈顿的一个套小小的公寓里居住,连度假别墅也卖掉了。

使用调停人 也许你们双方在投资问题上意见不一,而且都很强硬。或者说也许你希望多储蓄,而你的配偶宁可花一大笔钱买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的股票。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无论是理财师还是心理治疗师都可以帮你们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德克萨斯州贝莱尔市轴心点咨询公司的理财规划师马克?B. 辛德勒最近就为一位抱怨妻子每月花一千美元买衣服的顾客解决了难题。辛德勒先生联系到他的妻子,她抱怨丈夫每月花同样多的钱跟朋友吃饭。那位丈夫要辛德勒先生计算一下,如果他们把她一年花在衣服上的一万两千美元用来投资他们能攒多少钱。 辛德勒先生写了一份题为“衣服,吃饭,还是投资?”的报告,他在报告的题目上颇费了一番心思。经过分析,他得出了如下结论:假设回报率为9% 的话,这对夫妻在28 年后将得到一百六十万美元的收入。他说:“他们会尽量妥协。”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汇集资源固然重要,但保持一定程度的财务独立性也很重要。要

留出一些钱来满足夫妻双方各自的需求。当需要缩减消费时,双方都要做出牺牲,这一点很重要。

为婚姻投资 夫妻双方要互相陪伴,一起消费。他们应继续约会,“这样做能使婚姻的基础更加牢靠,是对夫妻关系的情感投资。”一位专攻理财问题的芝加哥治疗师加里?S. 尚克这样说。

你可以把这个看作是定期定额投资婚姻的事业,你只需坚持长期做小额投资就行了。如果你等到退休才做这件事,也许就来不及了。

Unit 5

Active reading (1)英国人说闲话规则的性别差异

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和女人一样爱说闲话。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两个性别的人对诸如人际关系这类的社会话题所花的时间一样多,大约是65%;另一项研究则表明:两性差异很小,男人谈话时有55% 的时间在说闲话,女人说闲话的时间是67%。由于体育和休闲大约占10% 的说话时间,所以很可能是谈论足球的时间导致了这种性别的差异。

男人谈论政治、职业、艺术及文化事务等“重要”或“高雅”话题的可能性并不比女人高,除非女人在场(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女人不在场的时候,男人也说闲话,他们谈论职业和政治等社会问题的时间不会超过5%。男女都在场时,为了引起女人的注意,男人谈论“高雅”话题的时间会大大增加,达到15% 至20%。

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说闲话在内容上只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男人会花更多的时间谈论自己。在谈论社会关系的总时间中,男人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谈论自己的关系,而女人谈论自己的时间则只占三分之一。

即便如此,那个关于男人讨论“解决世界上问题”而女人只是躲在厨房里闲言碎语的神话仍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在男人堆里。在我所调查的人群及面谈中,大多数英国男性刚开始时都声称他们不说闲话,而大多数女性都坦承自己说闲话。在接下来的提问中,我发现两者的差别只在于语义层面而非实践层面:女性通常称为“说闲话”的活动在男性那里被定义为“信息交流”。

显然,在英国男性眼里说闲话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条不成文的规则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就算一个人真的在说闲话,他也会把它说成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听起来像是在说别的事。在研究中我发现男女说闲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女人说闲话听起来更像闲言碎语。这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音调规则、细节规则和反馈规则。

语调规则

我面谈过的英国女人都认为只有某种特别的语调适合于说闲话。说闲话的语调有时很高、语速很快,有时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轻轻说,但总是活灵活现的。一位妇女这样解释:“闲话总是以语速快、调门高、口气激动的话语开始的:‘哎,你猜猜怎么着?你知道吗?’或者,‘嗨,听我说,听我说(语速快、急切,像舞台上清晰的低语),你猜我听到了什么?’”另一位女士告诉我:“即使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必须让它听起来像令人吃惊的事或者像丑闻。虽然那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你可以说:‘哎,你可别告诉别人,我听说……’”

这些妇女中有许多人抱怨男人在说闲话时没有使用正确的语调。像交流任何其他信息

一样,他们总是用平缓、冷静的语调说闲话。一位妇女对此嗤之以鼻:“你简直搞不清他们是不是在说闲话。”但这正是男人要的效果。

细节规则

女人强调说闲话时细节的重要性,她们悲叹男人在这方面的缺陷,声称男人“从不了解细节。”

一位被调查者告诉我:“男人从不引述别人的话。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别人说了什么,那有什么意思呢?”另一位被调查者说:“女人比男人更倾向于推测……她们谈及某某为什么会做某事,并追溯整个事情的历史。”对女人而言,详细推测动机和原因与详细推测可能的后果一样是闲话的关键因素,它要求对“过去的历史”进行详尽的梳理。英国男人认为:所有这些细节都很乏味、无关紧要,当然,讲出来也就有伤男子气概。

反馈规则

在英国妇女中存在一种共识:好的“闲话”除了语调生动、关注细节之外,还要有好的听众。所谓好的听众是指欣赏闲话并给予大量恰当的反馈的听众。女性的闲话反馈规则要求听众至少应该和说话者一样生动活泼、充满热情。她们的道理好像是:这样才足够礼貌,因为说话人要把事情讲得出人意外,讲得像丑闻,还是颇费心力的。因此听众至少要表现出适度的吃惊才能回报说话人的努力。据我的女性被调查者说,英国男人好像完全没有掌握这条规则。他们不知道“你应该说‘不会吧!真的吗?’及‘噢,我的上帝!’”

不过,我的女性被调查者也同意,那些以女性方式做出反应的男人听起来像小女孩,或者被认为女里女气,让人感觉不舒服。我面谈过的一位男同性恋也觉得“不会吧!真的

吗?”这类反应会被认为是十足的“娘娘腔”。英国闲话礼仪的不成文规则的确允许男人在听到特别有趣的闲话时感到震惊或吃惊,但大家都明白:一句恰到好处的脏话也能表达同样的诧异,这种方式更能被男人接受。

Active reading (2)带标记的职业女性

“带标记的”这个术语是语言学理论的一个主要概念,它是指文字通过添加一个成分来强调词的基本含义的一种方式,这种语言学上小小的添加成分并没有独立的语义。以“不带标记”形式出现的词,它的语义是不言自明的,就是在你没有想到任何特殊事情时所想到的语义。

英语“不带标记”的动词时态是现在时,如visit。要表达过去的动作和行为,你必须在动词后面加上ed,这样就可以生成visit 这个词的过去式visited;要表达将来的动作和行为,你要加一个词:will visit。 名词的原形是单数的,带上标记则变成复数名词。为了表达“多于一个”的概念,我们必定要加点什么,通常是s 或es,visit(一次访问)的复数形式变成了visits(多次访问),一道菜(dish)加上复数标记就变成了dishes。

大多数英语词的“不带标记”形式所表达的是“男性”的意思,男性代表不带标记的情形。英语有些后缀,如ess 和ette,是用来标示女性的。令人遗憾的是,被标示成女性的词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无足轻重”。你如果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一位doctorette(女见习医生)的手上会有安全感吗?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碰巧是女性的诗人和演员反对被称为poetess(女诗人) 和 actress(女演员)。一位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演员阿尔弗雷? 沃达德认为自己是一位actor( 演员),因为actress(女演员)太关注自己的眼睫毛和身上的赘肉了,而作为actors 的女人则只关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任何带标记的形式都很容易产生超出该标记含义的额外含义。性别标记所表达的额外含义反映了对女性的传统联

想:即不太严肃,而且通常与性有关。

我能够分辨出参加会议的妇女的着装风格和类型,因为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要选择发型、衣服、化妆品和饰品,而每一个选择都有含义,每一种可供我们选择的着装风格都是带标记的。当然,参加会议的男人也要选择,但他们的选择所带的含义要少得多。男人有可能会选择带标记的着装,但是他们还有别的选择,事实上,我们这群人中没有一个人选择了带标记的着装。和女人不同,他们有选择不带标记的自由。

我注意到男人的着装。他们本可以穿带碟形领结的牛仔衬衫、三件套的西服或带项链穿牛仔裤的嬉皮士装,但这些都没有出现。在座的8 位男士都穿棕色或蓝色的休闲裤及标准的浅色衬衫。

没有一个男人穿拖鞋或皮靴,他们的皮鞋都是黑色、满帮、舒适、平跟的。总之,都是不带标记的。

虽然男人不化妆,但男人不化妆的含义和女人不化妆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对男人而言,不化妆是不带标记的。

我曾经问过自己,我们女人是否能像男人那样选择不带标记的着装风格呢?回答是:不可能。不存在不带标记的女人。

女人的发型没有一种能被称为是“标准”的,没有哪一种发型不透露一个女人的心思。女人发型的数量多得惊人,但是如果一个女人的头发没什么特别的式样,这本身就说明她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这个信息就足以使她失去担任许多职务的资格。

女人选择鞋子时必须在舒适和吸引人这两种类型中做抉择。有一次,我们这群人出乎意料地走了一段长路,穿平跟系带鞋的女人最先到达了目的地,最后到的是一位穿细高跟鞋的女人,她手里提着鞋,傍边有好几个男人扶着她。

如果一个女人穿紧身衣服或者坦胸露背(也就是说很“性感”),她所传达的信息是: 她有意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她也可能在无意间表露了自己是单身、想找男人的意思。如果她穿的衣服不性感,那也传达了另一种信息:即让人知道她本来可以穿得更性感的。莫娜? 哈林顿在《女律师》一书中提到过一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女士。有一次,她突然接到电话,要求她马上出庭。虽然她是该事务所的合伙人,但她发现自己无意间犯了一个错误。她正准备出门时,一位年轻的( 男) 同事对她说:“你是不是该扣上衬衣的纽扣啊?”这个问题让她感到惊讶。她告诉哈林顿,“我平时衬衣的胸口开得并不低啊,而且他还不是一个特别守旧的人,但他觉得上法庭必须再扣上一个纽扣。”这就难办了:“我开始琢磨是不是少扣一个纽扣就会让我失去权威。”

穿着鲜艳的女人引人瞩目,但如果她避免穿鲜艳的衣服,她也就(像我在这个句子中选用的动词所暗示的那样)避开了某些事情。如果有人想让自己更有魅力,她就化浓妆吸引别人的眼球。淡妆使人既俏丽又不妖媚。化妆产品成千上万,必须选择使用,而涂脂抹粉的方法也不尽其数。但不施粉黛绝非不带标记,甚至有些男人会把这当成敌意,即不肯取悦他们。平时不施粉黛的女士会对自己化妆后容貌的改变感到吃惊。在《面貌价值》一书中,我的同事罗宾? 洛克夫说,当她没卸妆从电视台出来时,她吸引了更多男人的注意。

女人一填表就会暴露自己的个人经历。现在大多数的申请表会给出4 种称谓选择,男人只有一种选择,即“先生”,他们的选择除了表明他们是男性之外没有其他的含义。但女人要从3 种称谓中选一个,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带标记的。如果勾选 “太太”(Mrs.)或者“小姐”(Miss)的方框,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婚姻状况,而且表明她在称谓上很保守,

而且在价值观方面可能也很保守。如果选“女士”(Ms.),说明她拒绝透露自己的婚姻状况(而男人选“先生”时则没有拒绝透露任何事情,因为他本来就没有被要求透露婚姻信息)。另外,在表格中勾选“女士”的人会被标记为“解放者”或“叛逆者”,这就要看评判她的人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了。

我有时填上“博士”头衔,以避开这几种带标记的称谓选项。这么做又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标明自己要么骄傲自大(于是乎招来讥讽的反应,比如“拜托!”),要么是一个读书读过头的人(那么对方的反应就是祝贺式的惊奇,比如“真行!”)。

所有已婚妇女的姓都是带标记的。如果一个女人用了丈夫的姓,她向全世界宣布她已经结婚了,而且,对某些旁观者来说她的价值观很传统。对另一些人来说,这表明她自我意识较弱,更愿意以丈夫的身份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果她不用丈夫的姓,这也带标记,会被认为是一件值得议论的事情:她一定是“做”了什么;她“保留了自己的姓”。虽然男人可以做完全相同的事——他们总是这样做——但他永远都不会被认为“保留了自己的姓”,因为一开始就没有人觉得他会放弃自己的姓。对他——而不是她——而言,使用自己的姓是不带标记的。

一个希望两全其美的已婚妇女可以用自己的姓加上丈夫的姓,但这样也同样是宣布她已经结婚,还常常会带来一串长得叫人说不清的名字,让那些必须叫她名字的人倍感煎熬。在一串名字中(如Harvey O’Donovan, Jonathon Feldman, Stephanie Woodbury McGillicutty),女性的复合姓会很突出,它也是带标记的。

Unit 6

Active reading (1)温斯顿?丘吉尔

1940 年夏天,英国面临外敌入侵,孤立无援。在这危急时刻,有一个人——温斯顿?丘吉尔——挺身而出,显示了英国人的英雄本色。我们英国人喜欢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宽容而坚忍的民族。但是丘吉尔以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光辉的榜样让我们看到,当我们所珍视的一切——我们的民主、我们的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会展示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会说我们的政策就是在海、陆、空全面开战。竭尽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战斗,和黑暗的、可悲的人类罪恶史上最穷凶极恶的暴政作战。你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战胜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漫长、多么艰辛,一定要夺取胜利。”

在这样一个时刻,英国必须显示出她最伟大的一面。而在丘吉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最伟大的英国人。

1874 年温斯顿?丘吉尔出生于英国一个极为显赫的家庭。丘吉尔家族世代为国王和国家出生入死,征战沙场。温斯顿年轻的时候一直相信他会继承父业。但是他一直能够保持自信却与他的家庭无关,他的家人并没有给他多少支持。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1849-1895)和母亲珍妮(1854-1921)都是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他们把温斯顿送到了哈罗公学。他既不英俊又不聪明;他体弱多病,说话口齿不清,还结巴。他是那种在学校里注定要被人欺负的学生——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温斯顿的父亲不仅没有给他支持和帮助,还预测他的儿子将来会“沦落到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抑郁而终的地步”。

离开学校之后,经过三次努力他进入了位于桑赫斯特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从桑赫斯特毕业之后,他就找地方打仗去——什么地方都行。他自费兼任战地记者。他在报道

中把自己宣传成布尔战争的英雄。1900 年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名满天下,为当选国会议员铺平了道路。

同年,他代表奥德姆市当选为保守党国会议员。他一度转投自由党,后来又重回保守党。他从来不是一个热衷于党派斗争的人。他只关心英国的前途和命运。他理想中的英国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但同时他又非常看重法律和社会秩序。尽管他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但他对妇女参政论者、工团主义者以及任何想要挑战现行体制的人冷酷无情,他首先想到的手段就是动用军队镇压。

但是他一直想做一个将军。这种理想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学校放假的时候,他就在布伦海姆宫的走廊里、在他那些战功卓著的祖先的织锦画像下玩玩具士兵,那时候他就萌生了这种理想。1911 年,被任命为海军大臣的时候,他一定非常高兴;1915 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有机会制定加利波利重大攻势计划的时候,他更是欣喜万分。

但是加利波利战役以惨败收场,让温斯顿丢掉了饭碗,也使他几乎精神崩溃。丘吉尔第一次犯严重的抑郁症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他把这个让他痛苦不堪的疾病称为他的“黑狗”(沮丧)。值得庆幸的是,此时他已经娶妻成家。他的妻子克莱门泰因帮他度过了难关。她比他小11 岁,美丽、聪明、忠贞不渝。她让他振作起来,但最终丘吉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出了抑郁。为弥补他的过失,他奔赴法国战场,在战壕中浴血奋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概没有几个士兵会像他那样从战场上写信回家说他“感觉到了几个月来没有过的幸福和满足”。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当丘吉尔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成就了丰功伟业。他曾是一名成功的记者,他曾为国家浴血奋战,他曾经身居高位。在20 世纪20 年代他再次官居要职,担任财务大臣。但是到了1930 年,工党开始执政,而他只是一名后座议员,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

个过气的政客。3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他的乡间别墅查特威尔庄园里闲坐度日。

1938 年9 月,时任首相的内维尔? 张伯伦(1869-1940)公开挥舞着他和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签订的和平协议,宣告他已经确保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你甚至都可以听到人们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但是丘吉尔并不这么认为。他预测到了——比任何人都要早地预测到——德国的民族主义会走向何方。事态的发展证明他是对的。战争爆发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1895-1952)知道“要组建一个能赢得全国信任的政府,我只能去请一个人,那就是温斯顿。”

任命下来的时候,丘吉尔已经65 岁了。为这一天他等了很久,但上天最终还是把大任降到了他的身上。

人们经常会说起1066 年的诺曼征服,说起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壮举,提到特拉法尔加战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其实1940 年才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德国空袭英国都发生在这一年。在这一年,每一个英国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士兵,都发现自己处于战争之中。英国似乎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但是温斯顿用400 年前阿金库尔战役中那个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告诉我们我们能够取得胜利。

丘吉尔是一个直觉敏锐、大胆、常常令人恼火的战争领袖。他对部下粗鲁,令人厌恶。他工作起来不要命,喝起酒来也不要命,这让他的部下疲于应付。但同时他也鼓舞了无数人。1945 年5 月8 日,欧洲最终宣布战争胜利,英国随即举行了大选。许多告示牌上写着“为丘吉尔喝彩,给工党投票”,后来人们的确是这么做的。这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丘吉尔随时准备誓死保卫的民主国家知道和平时代的需求和战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1965 年,丘吉尔去世,刚刚进入摇滚乐时代的英国举国皆哀。如果要用一个人来代

表英国的怪僻、坚强的个性、宽大的胸怀,那就是丘吉尔。丘吉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正是因为有了他,英国才得以存活下来。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业绩呢?

Active reading (2)历史学家与他的史实

什么是史实?我们要稍稍进一步深入地审视这个关键的问题。按照一般的常识判断,确定的基本史实对所有历史学家都是一样的,可以说,它们构成了历史的基石——比如黑斯廷斯战役发生在1066 年。但是有必要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两点评论意见。首先,历史学家首先关注的并不是这样的史实。当然,了解这样一个史实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即那场伟大的战役发生在1066 年,而不是1065年或1067 年,发生在黑斯廷斯而不是在伊斯特本或是布赖顿。历史学家不能弄错这样的史实。但是当人们提出这样的看法时,我想起了豪斯曼说过的话“准确是本分,而并非美德”。赞扬一位历史学家所采用的史料准确,就像称赞一个建筑师盖房子的时候用的木材干燥,混凝土调配得当一样。准确是他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他的基本职能。正是在这类事情上,历史学家可以依靠像考古学、铭文学、钱币学、年代学等等这些被称为历史“辅助科学”的学科。历史学家不需要掌握特殊的技能去确定陶瓷或大理石残片的起源与断代、解读一段意义隐晦的铭文的含义、或是为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而进行繁复的天文计算。这些所谓的基本事实对所有的历史学家来说都是一样的,它们是历史学家可用的原始素材,而非历史本身。我要说的第二点是,之所以有必要确定这些基本的事实并不取决于事实的可靠性,而是取决于历史学家事先做出的判断。尽管C.P. 司各特的那句箴言深入人心(注:司各特的箴言comments are free, but facts are sacred.“事实不可歪曲,评述大可自由”),但是现在每一名新闻记者都知道要影响大众舆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特定的事实进行选择和剪接。人们以前常说事实不言自明。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历史事实只是在历史学家用到时才会不言自明。哪些事实可以现身说法,以及这些事实以什么样的顺序或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出现都是由历史学家来决定的。我记得皮兰德娄笔下的一个人物曾经说过:事实就像一个麻袋——不塞点东西进去就

立不起来。我们之所以对1066 年发生在黑斯廷斯的战役感兴趣的唯一原因就是历史学家把这一战役看作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学家们依照自己的推断,认为凯撒穿越那条小河——卢比孔河——是一个史实,但没有人对在他之前或是之后几百万其他人穿过这条河的举动感兴趣。你半个小时之前或徒步、或骑车或开车来到这幢大楼,这件事和当年凯撒渡过卢比孔河一样都是一个关于过去的客观事实。但是历史学家不太可能会去注意你到达这座大楼这件事。塔尔科特?帕森斯教授曾经把科学称为“对现实认知取向的一种选择性体系”。这一点或许可以用更简单的话来表述。但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选择性。历史学家必然要选择史实。有人坚信史实是确实存在的,是客观的,不为历史家的阐释而左右。这种见解非常荒谬,但却难以根除。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关于过去的事实是怎样变成史实的。1850 年,在斯泰利布里奇的守护神节那天,一个卖姜饼的小贩因为一点小事儿与人发生口角,被一群愤怒的暴民故意活活踢死。这是一个史实吗?要是在一年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不是”。这件事被一个目击者记载在了一本鲜为人知的回忆录上,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位历史学家提及此事。但是在一年前,基特森?克拉克博士在牛津大学的福特系列讲座上提到了这个事件。这样它就变成史实了吗?我想还没有。我认为,在这个对入会标准有严格规定的史实俱乐部里,这个事件现在的地位相当于候选会员。它现在正在等待附议者和担保人。也许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会看到这个事实首先出现在关于19 世纪英国的文章和书籍的脚注当中,然后可能会出现在文本中。过二三十年,它也许就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史实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再也没人提起这件事。这样它就会重新被湮没在关于过去的那些非历史的事实堆中而被人遗忘,基特森?克拉克博士拯救它的英勇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这两种可能性哪一种

会发生呢?又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这取决于其他历史学家是否认为基特森?克拉克博士引用这个事件来证明的论点或者阐释言之有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这个事件作为史实

的地位取决于历史学家的阐释。而任何一个史实都会含有阐释的成分。

Unit 7

Active reading (1)美好的回忆

虽然这个房子已经换了许多户人家了,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筑墙、盖屋顶的工人。当时马路对过那座庄园大宅的主人需要建一个小屋给他的园丁住。他在这片连绵不断的巨大的丘陵果园中找到了一片空地,他派工人到本地的采石场运来金黄色的石头,工人花了三个月时间在园子里建起了这两座农家小屋。

我只从侧面看到过我的旁边的那座房子,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正面。 但是我知道,尽管我们在结构和外观上是一摸一样的,我们的朝向正好相反,这真是不可思议。我的前门朝东,隔壁房子的前门是朝西的。我的卧室在房子的后部,在隔壁那所房子里,这个位置正好是厨房的上面。我的厨房在房子的前部,在隔壁的那个房子里,这个位置是在卧室的下方。我觉得我比它幸运,因为每天早上,我这边的石头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园丁精心地照料庄园周围的果园和花园,所以到了秋天,树上总是果实累累,结满了苹果和梨。

当白天越来越短的时候,这四周的土地上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帮工们采摘水果,把摘下的水果送到庄园去或是沿着那条路运到镇上的市场去卖。

除了秋天,其他时候这里非常安静。园丁的生活好像很孤独,后来有一天,他带了一个年轻女子回家。我这个房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饭菜的香味。园丁外出干活的时候,

他的妻子会照看我周围的花园,种玫瑰、水仙和郁金香,还有夏季植物和菊花。从早春的鲜花到深秋的深深的金黄色叶子,花园里真是五彩缤纷。能照看这样一对夫妇,我感觉很幸福。

没过多久,又有孩子要照看了。头一个孩子是女孩,她常常高兴得咯咯笑,睡得也很沉。后来又添了一个男孩,他哭起来嗓门很大,让我们大家都不得安宁。但是他们都很快乐,也很听话。他们会静静地在屋里或花园里一起玩耍。渐渐地,他们长大了,也长高了。最让我感到愉快的一个记忆是:在一个温暖的夏日,我看到男孩高高地坐在苹果树的枝干上,读着他最喜爱的那本书。

我的窗户是我的眼睛,它们对着绿树和田野。窗外的风景被低矮的丘陵围绕着,仿佛一切都栖息在它温暖的怀抱里。远处是尖塔林立的城市,平日里静悄悄的,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才会响起钟声。

在这些日子里,园丁和他的家人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外出,几个小时之后才回来。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先是女儿不见了,回来的时候胳膊上竟挽着一个年轻人。儿子也离开了家。

有一天,我看到邮递员拿着一摞信来到门口,递给园丁和他的妻子一封电报。他们读完电报,妻子大叫一声,晕倒在地。在这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们常常坐在我的门廊下相拥而泣。

过了一年又一年,园丁夫妇的年纪越来越大了,突然有一天这房子人去楼空。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可是我连跟他们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

一户新的人家住了进来,是一个聪明的男人和他的妻子, 还有两个孩子。他一大早就拎着公文包出去上班,晚上才回来。孩子们白天上学,他们经常带朋友回家到花园里玩、爬树、踢足球。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窗外的景色开始发生变化了,这儿不再只有我和我旁边的房子了,对面有人在盖新房子。它们是用砖砌的,比我们高、比我们窄。我觉得和我的漂亮石头相比它们看起来比较粗糙。

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附近居住,街道上人们熙来攘往,似乎没有人会在家里呆上太长的时间。

年复一年,又有新的家庭住进来。两个中年妇女在我这儿住了几年,我很喜欢她们,因为她们精心照料我的房间和花园。处处干净整洁,她们把房间布置得如同我当初刚建成的时候的样子。她们还装了电——我以前不知道电灯有这么亮,也没意识到我的房间以前是多么的幽暗。后来,她们觉得外面的洗手间不能满足她们的需要了,我就只好放弃一个卧室,这样她们就可以在室内装一个浴缸和马桶。前门边的那个老井也被改造了,改造后水就可以通过地下管道直接流进房内。慢慢地她们安装了各种各样的电器,比如炉具和洗衣机。我们都很干净、暖和。虽然房子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但是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不久,周围建起了更多的房子,越来越多的人住了进来。送牛奶的驾着马车来送奶,收破烂的坐在车上喊话,问我们有没有不要的旧衣服和金属废品,对这些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后来,一种不需要马拉的车开始从门前开过。一开始差不多是每隔一个小时,能听到一阵金属声从门前响过。 但是过了几年,马路上变得越来越热闹,很快就有了好几条公交线路,很多小汽车在十字路口排队等绿灯。

在家里,我又开始照看另一个家庭。这家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早上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离开我,步行下山或去等公共汽车。他们的孩子放学回来之后,自己用钥匙开门进屋,然后

看上几个小时的电视,直到他们的父母回来。他们养了一只宠物狗,它整天坐在外面,时不时地狂吠、嚎叫,还在我的花园里刨坑挖土,说实话,我很讨厌它这么干。

我喜欢住在我这儿的最后一个人。约瑟夫在家里干活,他的工作是组装家具。所以我整天都能看到他,我们互相做伴。他已经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便,走路非常慢,要用双手扶着桌椅什么的才不会摔倒,有时候还要停下来喘口气。

当然,我也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我的地板开始嘎吱作响,整个晚上屋子里都在出怪声,好像闹鬼一样。每一个在我这里住过的人都留下了痕迹:墙上的记号,刻在楼梯扶栏上的姓名的首字母,关不紧的门。当然这些都是我美好的回忆,但是我看上去已经有点破败了,我自己也感觉到了。

约瑟夫已经有一阵子没在这儿住了,房子里静悄悄的。花园里到处是腐烂的苹果和枯叶。今年没有人来摘苹果、清理树叶。前门已经从铰链上脱落了,有人在房子侧面的石墙上喷涂了几个字。我不敢承认房子里面甚至积满了污垢,有的地方都长霉了。甚至附近的街区也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一到晚上到处是嘈杂的音乐和喊叫声。说实话,街上喧闹的车流已经让人无法忍受了。

今天,外面突然出现一阵骚动。一辆卡车在房子前面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群工人,他们每人都拿着口袋和其他设备。也许他们是来和我一起住的。但是从拐角传来一阵巨大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声音离我越来越近。实际上,这声音听起来挺吓人的。一个装了铁球和铁链一类东西的起重机从路的拐弯处开了过来。我真希望这个东西不要靠近我。

Active reading (2)家的遐想

噢,给我一个家,那里野牛徜徉,

那里小鹿和羚羊奔跳嬉戏;

那里听不到令人丧气的话,

那里不是整天阴云蔽日。

噢,给我一个家,那里闪亮的金刚沙

在溪水里缓缓流淌;

那里优雅的白天鹅在空中飞翔

如同梦幻仙女下凡。

家,牧场是我家

那里鹿和羚羊奔跳嬉戏;

那里听不到令人丧气的话,

那里不是整天阴云蔽日。

——《牧场是我家》

《牧场是我家》是一首传统的牛仔歌曲。当时有很多歌曲表现了美国西部荒原的拓荒者在他们的新家体验到的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归属感,《牧场是我家》是其中最有名的歌曲之一。当20 世纪的拓荒者——美国的宇航员——率先在40 年前从太空拍下这些让人惊叹的地球照片时,我们看到了一些我们曾经在地图和图画上见过的东西。但是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这个巨大的行星的整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照片令人震撼,这个蓝白相间的巨大星球在太空中旋转着,既熟悉又非同寻常。这就是我们生活了千百万年的地方吗?这就是我们的家,人类的大本营吗?

可是这些照片里还是少了些东西。人们试图把家和地球变得舒适宜人,尽管从太空看地球,我们感觉人类已经征服了地球,我们现在是这个星球的主宰,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并非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为那么多人减少痛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让我们的寿命增加一倍。而另一方面,地球的疆域是有限的。我们知道人口的增长已经失控,这给我们的资源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压力,降低我们的家居环境质量。不错,我们提高了生活水准,已经梦想成真,但是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我们在许多方面和许多人共享我们各自的家园——我们大家的家园,从澳大利亚到赞比亚,人们都戴棒球帽,看好莱坞电影。在摩洛哥的市场上可以买到新加坡产的收音机。我们都看电视,喜欢看同一类节目。人们是必须这样做,还是就喜欢这样做呢?

虽然我们已经学会了(或被教会了)喜欢或追求同样的东西,但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意识到我们身上有一种个人主义的特质,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当世上的生活变得令人无法承受的时候,人们就退隐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退隐到他们的家中。

“家”这个词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保护美国人不受恐怖攻击的那个部门名叫“国

土安全部”,这种称谓是经过仔细推敲的。 “家”在很多语言中都被译成“房子”或“住宅”,但它不仅仅意味着砖头和灰浆。家是我们可以放松休息的地方,在家里我们脱下鞋子,忘掉外面那个纷扰的世界。家是一个让我们转向内心的地方,到了家我们就感到安全。通过挂在墙上的照片、我们最喜欢的椅子、外出旅游时带回来的纪念品,家显示出我们个性的方面,我们的取舍。这些东西每天一成不变地放在那里,象征着这个变幻不定的世界中片刻的停顿。

在那些寒冷的国家,家是热源。火在壁炉里,而壁炉和家是同义词,而hearth and home( 壁炉和家)这类词语的意思就是“家庭生活”。过去,客厅里所有的椅子都是朝向壁炉的,壁炉是大家注意力的中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的客厅椅子都朝向电视,它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

许多年来,家一直是女性的领地。为家人创造一个温馨的家,相夫教子,让社会继续发展是她们的责任。但是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女性的传统职责显然已经被席卷而去,她们现在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在行使她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那么,我们所熟悉的家庭模式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有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承担每天维护它的责任。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女性在这方面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我们必须承认男性的角色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至少变化没有那么大。

但是我们的选择越多,我们所受到的限制也越多。过去,如果我们的家园不能提供让我们满意的舒适和安全感,我们可以收拾家当,另外去找一个地方住。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英国忍受了多年的宗教仇恨,终于在17 世纪逃到了北美。我们现在依然把美国称为“勇敢者的家园,自由者的国土”。 但是今天,世界各地可以居住的地方都已经有人居住,如果你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可选择的余地已经非常小了。在发达工

业国家,空地已经所剩无几。那儿的房子都住着人,每一个家庭和社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需求。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的希望和需求能都能够得到满足,那是愚蠢的想法。 但是如果你要阻止人们去实现这些梦想、满足这些需求,那是非常不道德的。要让人们安居乐业,就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投入极大的心思。

那么再过30 或40 年,我们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呢?在很多社会中,父母工作,祖父母照看孩子和家,这样传统的大家庭会一直保持不变吗?会继续成为家庭的主流模式吗?西方的(更具体地说应该是盎格鲁? 撒克逊式的)核心家庭会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生活模式产生影响吗?如果会产生影响的话,是不是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里?缺少来自父亲角色的影响,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会惹上更多的麻烦?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少女怀孕?家的概念在任何方面发生改变,都会对我们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构成巨大的影响。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现在是我们重回太空拍摄地球的时候了。 但是这次我们是要给我们的家园拍一些照片,然后置身世外,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思考一下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跟谁一起生活,我们从那里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舒适和爱。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终有一天,地球这颗行星将变得面目全非。

Unit 8

Active reading 1埃菲尔铁塔——象征性建筑

19 世纪下半叶建筑学上出现了大量的结构创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建筑物正是创新的产物。用铁制结构建成的水晶宫,是专门为1851 年的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

1883 年竣工的全钢结构的布鲁克林大桥是当时跨度最大的桥。1887 年开工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全钢结构,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前两个建筑物都有实际的用途。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不仅在世博会上大展用途,因为是可拆卸的,在世博会之后它被移到西德纳姆,用来办雕塑、绘画和建筑的展览,举办音乐会。1936 年11 月水晶宫毁于一场大火,它是一个失落了的代表幸福和博爱的象征物。建造布鲁克林大桥是为了把纽约城的两个大区连接起来,此举反映了纽约市政府想要提升布鲁克林区房地产价格的愿望。而埃菲尔铁塔的情况则不同。它是为1889 年的巴黎世博会建造的,它的用途似乎也不过是让人们一睹巴黎的美景。埃菲尔先生极力赞美此塔的功用,认为它可用作军事瞭望塔,在塔顶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健康,在塔上还可以进行风和重力方面的实验。但建造埃菲尔铁塔的真正内在动机是要向世界表明,在法国大革命200 年之后,法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

够实现建造300 米(差不多有1000 英尺)高巨塔的梦想。埃菲尔铁塔比当时的最高建筑华盛顿纪念碑高一倍。但是不管建造它的动机是什么,从实用的角度来讲,这座塔本身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毫无用处”的。

如果我们撇开撒拉森人在地中海沿岸建造的防御塔和中世纪法国、意大利在那些有城墙护卫的城镇所建的类似的防御性塔楼不谈的话,古代其他所有的高塔几乎都是为了某种精神上的寄托而建的。

它们矗立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堂旁边,高耸于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之上,用钟声告诉信众祷告时间已到。伊斯兰教的宣礼塔提醒穆斯林信徒按时做祷告,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作为公民骄傲的标志,塔也被建在市政厅的上方或旁边。如果它们可以用来预告外敌的入侵,或通知市民参加重大集会,那就更好了。它们都非常高:200、300 英尺,或者更高,都是用石头、砖石或砖头建成的。

埃菲尔铁塔既没那么崇高也没那么实用。从一开始它就好像是一只巨大的云雀,一个铁制的玩具,让巴黎人可以在上面欣赏他们城市的美景。按1889 年的价格,它的造价是150 万美元。当然它遭到了法国传统美学捍卫者严厉的批评。学院派画家布格罗、加尼叶歌剧院的建筑师加尼叶、小说家小仲马、作曲家古诺、诗人勒贡特?德列尔、散文家普吕多姆、小说家莫泊桑都在一封写给公共工程部长的振振有词、义愤填膺的抗议信上签了名,试图要阻止“这个可怕的怪物”出现在巴黎。莫泊桑在这件事情上从不妥协,他尽可能多地去埃菲尔铁塔上吃饭,这样他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了。他这么做有他的道理,因为铁塔高高地傲然耸立在巴黎,除了在铁塔内的饭店里,你在任何地方都会看到它。

如果说铁塔对“颓废阶层”的代表人物来说是一种侮辱的话,普通民众对它可谓是一见钟情。在建成后的第一年里,200 万人蜂拥而至竟相参观铁塔。其中超过半数的人登上了塔顶。电梯向公众开放之前,几千人爬了1671 级台阶登到了塔顶。即使在博览会结束之后很久,参观的人还是与日俱增。

慢慢但实实在在地,参观埃菲尔铁塔具有了新的意义。参观者不仅是去看埃菲尔铁塔,也是要从塔上俯瞰整个巴黎;他们不仅要看它的内部结构,看它的钢架工艺,也要在塔上指出他们城市其他的名胜古迹。它成了巴黎的象征,所有旅游者心中的圣地,参观它的人比参观巴黎圣母院和圣心教堂的人要多得多。后来,它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法国的象征。法国的旅游宣传海报上除了它就没有别的东西。“新一代”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对它的形状、它的轻盈、不断扩大的重要性大唱赞歌。德劳内,这位破碎视觉意象的先导者,以埃菲尔铁塔为主题创作了51 幅画作。他同时从上到下, 从右到左描绘这座铁塔。希特勒曾发誓要把它夷为平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纳粹的黑豹装甲师和美国的坦克还在巴黎街头激战的时候,法国抵抗组织的战士把三色旗挂到了铁塔的顶部。阿尔及利亚的反叛者曾计划用炸药把它炸毁,他们的对手,法国右翼军事组织也有类似的计划,但是他们都没能得逞。到了那个时候,铁塔好像已经变成了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过去不倒,将来

也不会倒。没有它,巴黎就不成其为巴黎。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现代高塔、烟囱、天线、摩天大楼都比它高,但它还是塔中之王。我们可以说在所有的人造建筑物中,没有一个能够像它那样超越了科技,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类象征。

Active reading 2建筑的意义

建筑是介于设计和某种空间组织形式(建造一个建筑物或是布置一个公园)之间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筑艺术可以被视作一种交流的媒介或者一种语言形式。 并且和语言一样,建筑艺术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比如,建筑艺术的产物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花园小棚,其功能可以说就是用来遮风避雨和储藏物品。 即使存在着一些地方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阐释(英国的花园小棚和美国的休憩室是不一样的),这种建筑语言也是非常简单的,相对来说意义比较清晰。

但是,建筑艺术和语言一样,同样可以有深刻的含义。就像一首诗中,不同的形式互相叠加一样,不同的建筑形式也会在同一个空间互相重叠,这样它的意义就变得复杂而深刻。 比如,我们看到西欧和中欧的哥特式大教堂时都会惊叹不已,我们意识到那高耸入云的墙上一层又一层不同的图案、材料、形状和质地充满了丰富的意义,几乎让人目不暇接。 这样的设计效果就是要让在地上的人抬头仰望,遥想苍穹。

然而,作为一种工业流程和手段,建筑艺术还有其他的意义。 就算不一定能做到,那么多的建筑艺术还是一心一意要给人创造愉悦感或满足感。 这种愉悦感可能是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那种适度的愉悦。 里约热内卢和孟买的棚户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有机建筑,它们没有总体布局,没有既定的规划,也没有什么明显的逻辑,但它们可以为居民遮风挡雨,为他们提供安身之所。如果没有这些棚屋,他们就得露宿街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或许20世纪60、70年代那些为被战火摧残的英国城市设计公寓塔楼的建筑师们也想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同时保障入住居民的利益,并给他们带来居住的愉悦感。 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他们过于乐观,以为可以简单地在空间和居住者之间强行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 最终,让这种现代主义建筑备受批评和蔑视的并不是风格和材料上的新野性主义——用强化混凝土浇铸的方形建筑,选址几乎不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二三十层拔地而起,直插英国阴云密布的天空,而是因为这种建筑没有花园,没有商店,没有社区的感觉,正是这一点使得那些建筑师重新定义都市生活的理想主义尝试遭遇挑战,并最终彻底失败。

但是当形式和功能以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被压缩到一个单一的空间时,就会激发我们的智能与审美力。 由诺曼 ? 福斯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的设计师)设计的法国米洛大桥是连接法国北部和南部高速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环。 这个建筑物本身的壮美把另一种交通媒介——道路桥梁——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大桥的悬索塔耸立在晨雾中,与天相接,见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座桥的建筑语言很简单:“桥”这个字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其他各种语言。 但这是多么宏伟壮观的一座桥啊! 语言无法确切地表达它给观者所带来的震撼。

世界各地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人造建筑。 圆顶冰屋——格陵兰岛上用冰雪建成的圆顶房屋——是世界上最简单但又最具独创性的建筑之一。它表明功能性建筑也可以富有吸引力。 与之相比,圣彼得堡的凯萨琳宫美得动人心魄,它完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巴洛克式建筑,色彩斑斓华丽、气势宏伟,它所采用的建筑语言对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来说都一目了然。

好的建筑艺术所产生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力量。 摩天大楼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又一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 工程技术上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如钢架结构、电力、钢筋混凝土、快速可靠的电梯等等,使人们可以挑战上帝对天空的绝对主导权。 纽约的特色就是

摩天大楼,而洛克菲勒中心是所有摩天大楼的典范。 洛克菲勒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盖起了第一个高层的城市综合发展工程项目。洛克菲勒中心有办公室、商店、餐馆和酒吧,当然还有那个在电影中频繁出现的著名的溜冰场。 最为重要的是,洛克菲勒采用的是装饰派艺术和爵士时代的建筑语言,传达出那个时代令人激动的情绪:只要你有强烈的愿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但是,让我们回到我们先前的那个类比。在洛克菲勒中心入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伟大的建筑师——上帝——的画像,这意味着这个高楼不只是推崇财富的场所,而且也是彰显伦理和道德的地方。

最后一点,建筑艺术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人间天堂。 在气势恢弘的内华达山脉的映衬下,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汗布拉宫的花园、庭院和回廊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造的建筑元素与大自然相得益彰的和谐。 圣凯瑟琳修道院位于埃及的西奈,在这个摩西接过《十诫》的地方,我们可以回想神的律法是如何从其创立者交到凡人手中的。 在中国的山西省有个群山环绕的悬空寺。通过悬空寺,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是如何突破重力的束缚,人类是如何依自然之道而生存的。

的确,建筑艺术是用来建屋盖楼的。 但是它包含的范围比这要大得多,内容极其广泛。 它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种交流方式,而不仅仅是形式和功能。 只要你去阐释这种语言,你就可以像读一本书,像读散文或诗歌那样去阅读建筑。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要求我们既要付出努力,还要有学习的意愿。

Reading across cultures新墨西哥州的圣菲

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不仅仅是美国最古老的州首府,而且可以说是风景最秀丽的城市。它有着非常独特的美国西南部的建筑风格。 饭店、学校、加油站、商店以及住宅都是用粘土和泥浆做的土胚和灰泥建成的,用的是沙漠的褐土色系:棕色、红色、橙色和黄

褐色。 屋顶平台上还有暴露在外的木制承重梁和粘土瓦片。

16世纪后期,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这片原本属于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土地,把它变成了殖民地。 当然,他们为这个新城市选择了西班牙式的建筑布局,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狭窄的街道从广场延伸而出。 除了原有的普韦布洛式的建筑,他们还增加了传统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

后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到这个城市定居,于是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后来,圣菲和美国西部的其他城镇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1912年,为了吸引游客,挣他们的钱,圣菲市开始强制实行一种官方的建筑风格,叫做“西班牙印第安复兴风格”。

1958年,圣菲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法律,允许圣菲市建筑风格向多样化发展,但是所有的建筑外表上仍然必须是美国西南部的风格,要和过去的印第安和西班牙建筑风格相似,不允许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现代主义建筑。 哪怕是像星巴克和麦当劳这样的知名连锁店也必须遵守这项建筑规范。

今天,圣菲的居民对他们城市的容貌怀着复杂的心情。 对有些人来说,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格让圣菲看起来与众不同,“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我感到很骄傲,因为它和美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一样,”经营着一家墨西哥餐厅的48岁的米拉贝尔 ? 桑多瓦尔说。 “我在美国其他州旅行的时候,我根本分辨不出这是克利夫兰还是匹兹堡。 我们这儿却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我靠游客谋生,我知道他们之所以到这儿来旅游,就是因为我们这儿风景独特。”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

“当然了,游客来这儿是因为圣菲有独特的风景。”在广场边上开了一家高档珠宝店的劳尔 ? 特鲁希略抱怨说:“但是他们看到的不是城市,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博物馆。 他们走进我的商店,浏览一圈,但是什么都不买,他们以为他们是在逛迪斯尼乐园或其他此类的场所。” 还有些居民则对这项建筑规范在现代是否还有意义提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要保护新墨西哥州脆弱的沙漠环境,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至关重要,而且建一些高层建筑能够让城市更为集中。

圣菲市已经制定了计划,要把铁路延伸到市区,还要建一个机场。 圣菲是要保持它过去那种独特的风貌,还是设法把现代科技和传统风格融合在一起,圣菲的市民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

Unit9

Active reading 1汉语学习须知

有最新消息说美国正在策划一项新的在学校推广汉语的活动,而且最近的一则报道称,在英国估计有500多所学校在教授汉语。为了便于在北京工作,我已经花了好几年时间学习汉语。上面这两则消息使我想告诉你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太想听的话:汉语真的特别、特别难学。

到2010年,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预计将会增加三倍,所以英国政府要求英国的每一所小学、职业学校和大学都要和中国相应的教学机构结成伙伴关系。 在接下来的40年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主导地位是注定要衰落的。所以,伴随着英语的衰落,人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高涨。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中国的哲学、艺术、饮食和文学既显示出精妙的艺术,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但是我要说一句。如果我们把学习汉语比作一段旅程的话,那么有的时候你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目的地上,因为在通向熟练掌握汉语的路上,有太多的东西让你分心,让你走走停停。

你听说过万里长征吗? 和学汉语相比,那简直就是在公园里漫步,不值一提。

那么,既然13亿中国人在学汉语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像我这样的笨老外会觉得汉语这么难学呢?

首先,学习几千个汉字就是一件苦差事,除了把它们牢记在心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甚至在查字典的时候也会碰到一堆问题。 比如说,你怎么才能在字典里查到一个字的意思呢? 为此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首先我要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然后在我的汉英词典中的部首表里找到这个部首,然后再按照偏旁部首找到标有拼音(罗马字母)的这个字,然后再查找字典的词条找那个字,把那些意思不对的统统排除,直到找到那个正确的字为止。 这个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会让人灰心丧气。说起来很丢人,我自己查汉字的速度每小时还不到20个字。

据语言专家估计,你“只”需要掌握5,000个汉字就能读写汉语了。 (我太喜欢这个“只”字了!) 他们还说要记住一个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最好要在不同的语境下看到并温习这个字大概7次。

要花多少时间,你自己算吧。

学习汉语已经够难的了,可是如果碰上一个不合格的老师,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在我们的第一堂汉语课上,我们学了第一个汉字“家”。 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人能够在这个字里看到它原来所代表的含义。 她把这个字写在白板上。 这个字的意思是“家”。 没问题。 然后她解释说这个字象征着屋顶下的一头猪。 这也没问题。 然后她问:“你们能看到猪吗?”

看不到?

“就在这里,你们看不到吗?”

我没看见猪。

“那么,你们能看到屋顶吗?”

嗯,如果我近视、有阅读障碍或者喝得酩酊大醉的话,没准我能看到。 但是为了取悦我的老师,我说我看到了,我能看见屋顶,就是有点模糊,没别的。

“猪在屋顶下面,那就意味着家!”我的老师得意洋洋地说,就好像她第一次成功地教我们学会了汉语。

其实,她根本没成功。

我要说的坏消息都说完了吗?

还没呢。 汉语是有音调的,这意味着一个字的意思会随着音调的变化而变化。 你一不小心就会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如果你在中国各地游玩,情况会更糟糕,因为你会发现

每一个省的音调都不一样。

那么我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吗?

好吧,我得承认汉语的语法比很多欧洲语言的语法要简单。 汉语没有什么动词时态,没有单复数,也没有关系从句。 (令人费解的是,汉语中“他”和“她”的发音居然是一样的。 我觉得这应该是语言里最基本的区别。但也许是我太挑剔了。)

再回到课堂上,我注意到单词表中的每个单词旁都标注了词性,比如名词、形容词、动词。 再看看我的单词笔记,我发现有些词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还有些像“过”、“吧”、“了”这样的词被称为虚词。不管“虚词”是什么意思,我们无法用我们描述语言的术语来描述虚词的功能。 汉语中的这些虚词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些词,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但是用一套原本用来分析欧洲语言的体系来分析汉语似乎有点奇怪。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么一套有局限性的体系来分析汉语呢?

然后,我就开始想:中国人是如何表达复杂概念的呢? 以任何一个汉字为例,这个字会有它的字面意思,你可以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字面意思。 把这个汉字和另外一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你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把这两个字与更多的汉字组合,你就可以进一步扩展这个概念。

这和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吗? 对,是有很大不同,因为到了这个阶段,你需要先分析这些字的组合,然后才能理解其含义。 而要弄清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字的意思,不能把每个字的字面意思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要综合领会那些字的内涵。

但是所有使用汉语的人需要就每个汉字的内涵达成共识,否则就会导致理解偏差。 那

么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表达复杂而精确的概念的呢?

学习汉语就像下国际象棋或者是玩填字游戏,让人不由自主地全心投入、神魂颠倒,反正我是乐在其中——用“乐在其中”来形容可能并不准确,可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了。 学习汉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习得的渐进过程,它也让我不停地去思考交流的意义和语言的力量。 汉语学习是一个极其美妙、极其鼓舞人心、引人深思的挑战。 我必须不断前进,因为这段旅程本身和到达目的地同样让我着迷。

但是完成这段旅程要花多少时间呢?

有统计数据表明,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为母语的人需要花1,300小时才能达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的汉语水平。但如果是学法语或西班牙语的话,要达到同等语言水平只需要480小时。 也有人认为1,300小时还不够,要差不多2,200小时。

这得上不少课。

麦克尔 ? 菲尔普斯,这位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游泳冠军也在学习汉语。 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他的一番评价令人印象深刻:“在奥运会上拿8块金牌比学汉语要容易。”

这并非夸张。 他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Active reading2保留最奇怪的英语拼写,还是进行拼写改革

我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一方面作为一个群体,我们人类几乎无所不能;但是作为个体,我们几乎一无所能。 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我们)可以解开最复杂的数学

题,可我们的孩子连乘法表都记不住。 既然他们可以用计算器算出6乘7等于多少,还用得着记住乘法表吗? 另外,在几个小时内我们就可以从纽约飞到斯德哥尔摩,但是你要问瑞典在哪儿,成千上万的人会先叹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他们中学的时候没有上过地理课,反正瑞典肯定是在地图上的某个地方。 我们没必要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有必要的软件,聪明的机器会替我们做完所有的工作,这样我们尽可以玩电子游戏,谈网恋。 那些最为悲观的反乌托邦作品也未预料到在群体的无所不知和个人的一无所知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在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愚钝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几百年来,英语国家的人一直想让英语拼写变得规则一些。 这些努力现在都已付之东流。 如今大多数孩子和成年人的拼写都糟糕透顶,不过没关系,拼写检查软件能够更正他们的错误。 虽然拼写检查软件不知道principle和principal之间的区别,不理解lose和loose / choose、descendent和descendant、affect和effect有多么容易混淆,但是它不会让拼写者写syllabus这个词时候漏写一个字母l, 也不会让他们在拼写definitely这个词时将n后面的字母写成a(sylabus和definately可是各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最容易拼错的两个词)。 拼写改革这个想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拼写检查软件已经把它彻底埋葬了。 我们将永远无法准确地区分deign 和disdain、proceed和 precede、read(不定式)、read(过去式)和 red(红色)、lead(铅)和 lead-led-led(动词),以及till和until。 英语单词几乎和汉语的象形文字一样:每个单词的构词都不尽相同,都是一张通向文化世界的通行证,比如cough、tough、through、thorough、brought、doughty等等(译者注:这些词中字母组合ough的发音不同,这是拼写改革派认为应该改革的地方)。 就像人们常说“我在高中没有学过地理”一样,人们也常常说“我拼写很差。” 拼写差实在是太正常了,大家都这样。 千万别做那遭人唾弃的精英! 所以呢,我在这里讲拼写改革的历史其实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跟大家交流一点信息而已。

大家往往会问: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英语的拼写是否是最不规则的? 事实确实是这

样的。 法语、丹麦语、俄语、捷克语和匈牙利语的拼写都很不规则(捷克语和匈牙利语是因为它们的变音符号),但是和英语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德语有的时候很复杂,但还可以忍受。而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瑞典语,尤其是芬兰语,这些语言的拼写简单得让人感激涕零。 所有人在拼写的时候都希望读音和字母之间有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英语是不可能实现人们的这种愿望的,因为英语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即使进行最激进的改革,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对于母语是英语的有些人来说,merry、marry和Mary这三个词的读音是有区别的,而有些人就不区分,读成同一个音。 在美国英语中,tutor和Tudor差不多是同音词;而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它们的读音就不同,就像foot和food的读音差别一样。 那些把yet读作yit的人肯定不能接受有人把它读作yet。 任何约定俗成的拼写都会侵犯某些人的“权利”。 拼写与读音也不应该永远是一致的。 字母i在divine和divinity这两个单词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但是保留这两个词书写形式上的统一性却是合理的做法。 人们甚至可以说benign看起来比benine要顺眼些,因为benign和benignant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出于历史原因,那些专有名词和地名的拼写应该保持不变。 尽管Thames读作Temz,但是现在要改变约定俗成的拼法已为时太晚了。 就让Tom和Thomas保留不同的拼法吧,就像在美国英语中Tony和Anthony的区别一样。就让Wild先生、Wilde先生和Wyld先生各自以不同的面貌示人吧。(我电脑里的拼写检查软件不知道英国有个语言学家叫Henry Cecil Wyld,但是我知道。) 所以我坚决反对那些拼写改革人士把England写成Ingland,把English写成Inglish的主张。

拼写改革运动当时在大西洋两岸势头很强劲,得到了不少知名政治家和作家的支持,很多著作和杂志都积极推广这项运动。(在这里我就提两本书:1909年出版的托马斯 ? 劳恩斯伯里的《英语拼写和拼写改革》和1959年出版的阿谢尔 ? 维克的《标准化英语》。)那些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人知道了这些肯定会很吃惊。 所有反对改革的观点都很容易被推翻。 反对拼写改革的人士为此感到很震惊。 如果sea和see的拼写一样的话,我们怎么知道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呢? 当我们听到读音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别人说的是哪一个

词呢? 想想看我们会因此遇到多少麻烦。 但是其他无数的同形异义词好像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麻烦。 为反驳这一观点,主张拼写改革的人编造了这样一个笑话——当他走进大厅的时候,乐手们正在bowing(bowing到底是指“正在拉琴”还是“音乐会后谢幕”呢?)。 类似的还有“牛津是一个整体(whole),所以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whole)来对待”(据说这句话被人恶意地曲解,将whole理解为hole)。 听觉和视觉上的双关可以让生活变得更丰富,而不是更痛苦,但是whole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母w在这个单词中根本不发音,这是对人们智力的一种侮辱(译者注:拼写改革派主张拼写和发音要一致)。 对拼写持保守立场的人对此感到惊骇。 如果我们改变传统的拼写规则,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与历史的联系。 但是在拼写中谁需要这些联系呢? 与哪一段历史联系呢? 伊丽莎白时代?中古英语时代?古英语时代?原始日耳曼语时代?或是更早的原始印欧语系时代? one和five这两个词的原始形式差不多可以读作oinos和penkwe。 那么我们现在数数的时候,是否还要从oinos数到penkwe? 阿尔弗雷德国王时代对我们来说够古老吗? 那我们就从ahn数到feev(或者feef) 吧。 各就各位,预备,数! 可以肯定(译者注:拼写改革人士提倡把sure的拼写改为shure)的是,如果把telephone写成telefone(可以比较一下phantom和fantasy这种愚蠢的情况),把six换成siks,把quick改成kwi(c)k,那天可就塌了。

其他国家有过成功的拼写改革,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改革(比如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的文字改革,当然这个计划在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 其实拼写改革的最大阻碍只有一个:那些不愿意适应新情况的人的态度。 他们花了好多年去学习(译者注:拼写改革人士主张把acquiring写成akwiring)一种毫无用处的技能(改革人士把skill 写成skil),他们宁死也不愿意丢掉这种技能。 你可以想象一下“早饭吃鸡蛋,在茶里放糖”这句话写成having an eg for brekfast and shuger in wun's tee!会是什么样子。 不行,说什么也不行。 我们还是喜欢Give us an omelet and coffee for lunch(午餐给我们来个煎蛋外加一杯咖啡)这样正常的句子。 虽然我们常常期望变化,并给每

个人、每件事提供一个变革的机会,必要的时候,甚至会提供第二次机会,但有些事情是不允许做的,我们不允许拼写改革。 那么英语拼写改革的前途如何呢? 改革没有前途。 拼写检查程序万岁!

Reading across cultures保护冰岛语 冰岛语是冰岛的国语,有大约30万人讲这种语言。 冰岛语是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演化而来的,与挪威语和法罗语的联系最为密切,并且与丹麦语和瑞典语也有一定的渊源。 到16世纪,冰岛语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

也许是因为冰岛在地理上远离其他国家,很少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今天的冰岛语比其他斯堪的纳维亚语言更接近古斯堪的纳维亚语。 尽管在19世纪冰岛语的字母表被标准化,但是说冰岛语的人宣称他们可以读懂几百年前的文本,这说明他们的语言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

许多语言都借用外来词来表达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法国人度周末,“周末”(weekend)这个词来自英语。日本的天气预报警告人们有“台风”登陆,“台风”来自汉语。美国人喝“咖啡”(coffee),“咖啡”来自阿拉伯语。 但是,冰岛人不想让他们的语言受到这些外来词的影响。

1965年,冰岛的教育、科学与文化部建立了一个冰岛语委员会来监管涉及语言纯洁性的问题。 一开始,这个委员会只有三个人,后来增加到五个人。 但是,要处理整个国家的语言问题,五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于是在1984年成立了冰岛语言学院。到1990年,语言学院的成员最终增加到了15人。 虽然这个学院会针对各种语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它的职能之一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创造用来表达现代概念的新词汇——以冰岛特有的方式。

他们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赋予已有的词以新的意义。 比如两个电线塔之间的电话线看上去像是拿在两手之间的羊毛纱线,于是他们就用“羊毛纱线”这个词(woollen yarn)来指代电话线。

从现有的词中取一部分来创造新词。 比如“发动机”(hreyfill)这个词是从hreyfa(意思为“移动”)这个词转化而来的。

把两个已有的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词。 如果你把表示“光”的名词和“写”这个动词组合在一起,你就创造出light-write这个新词,意思是“影印机”。

但是不可避免地,外来词还是通过日常用语慢慢地渗透到了冰岛语中。比如冰岛的年轻人喝咖啡(冰岛语拼写为kaffi),也会住旅馆(冰岛语拼写为hótel)。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具有一套专门的、国际通用词汇的电脑技术的兴起,对这个总人口不超过30万的国家的民族语言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冰岛语还能在何种程度上保持纯洁,这个问题要留待未来的历史学家来解答。

Unit10

Active reading 1经度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有个星期三我们外出远足,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带珠子的金属线球,我很喜欢。 只要用手轻轻一碰,我就可以把球折成一个扁平的线圈,放在手掌之间;也可以一下子把它打开,把它变成空心球。 如果撑圆了,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地球,

因为上面的用铰链连接在一起的金属丝构成了一系列交叉的圆圈,跟我在教室里见到的地球仪上的那些圆圈——那些细细的黑色的经线和纬线——是同样的形状。 几个彩色的珠子在圆球的金属丝上随意滑动,就像船在公海上航行一样。

那个时候我的父亲会把我扛在肩上,迈着大步从第五大道走到洛克菲勒中心。我们会停下来凝视那个顶着天空、举着地球的阿特拉斯雕塑。

阿特拉斯手中高举的那个青铜球和我手中的那个玩具一样,是空心的,一些想象中的线勾勒出其轮廓:赤道、黄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本初子午线。 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也能意识到,地球仪上的那些像绘图纸格子似的格子线是地球上所有真实存在的陆地和水域的强有力的象征。

今天,经度和纬度更加具有权威性,这是我在40多年前无法想象的。因为尽管世界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大陆在变得越来越宽的大洋上不停地漂移,战争与和平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界定国土疆界——但是经度和纬度依然保持不变。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如何区别经线和纬线。 纬线总是平行的,它们从赤道到两极一圈又一圈地环绕地球,是一连串越来越小的同心圆。 经线则不同:它们从北极绕到南极,再从南极到北极,形成同样大小的大圆圈,所以所有的经线都在地球的两极会集。

在古代,至少在公元前300年,经线和纬线就开始影响我们的世界观。 到了公元150年,地图绘制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他绘制的第一本世界地图册中的27幅地图上都标上了经线和纬线。 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图册上,托勒密把所有的地名按字母顺序列在一个索引中,并注明了每个地方的经度和纬度——有些是他从那些旅行者的游记中大致推

测出来的。 托勒密本人对广阔世界的知识大多是通过阅读等间接获得的。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是赤道以南的地区天气太热,所以生活在那里的人都会变成畸形。

对托勒密来说,赤道标志着零度纬线。 他并不是随意选择零度纬线的位置,而是采纳那些更具权威的天文学先辈的意见。这些先辈们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从大自然中得到答案。 因为在赤道上,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几乎都是从我们头顶的正上方经过。 另外两条著名的纬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也是依照太阳的位置来确定的。 它们标志着太阳在一年中运动轨迹的南北界限。

但是,托勒密可以随意决定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的位置。 他当时界定的本初子午线穿过位于非洲西北海岸附近的幸运群岛(即现在的加那利与马德拉群岛)。 而后来的地图绘制者又先后将本初子午线移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得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许多地方。本初子午线最终落户伦敦。 其实随着地球的转动,任何一条通过两极之间的经线都可以作为起始参照经线,子午线的位置纯粹是一个政治决定。

除了连孩子都能看出来的方向上的不同之外,经线和纬线实际的核心区别在于:零度纬线是由自然规律确立的,而零度经线就像流逝的时光一样变化不定。 这种差别让确定纬度像儿戏一样简单,而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确定经度——特别是在大海上——成了让人们抓耳挠腮的难题。世界上那些最聪明的人都对此束手无策。

任何一个称职的水手都可以通过白昼的长短、太阳的高度和天空中已知的那些导航星而足够精确地推测出纬度。 在1492年的那次航行中,克里斯托夫 ? 哥伦布就是沿着“与纬线平行的方向航行”,直线跨越大西洋。要不是半路杀出个美洲大陆的话,这种航海技术

无疑能让他航行到东印度。

相比之下,经线的测量则受时间的影响。 在海上,要想知道自己所在位置的经度,你首先要知道船上的时间,同时要知道起航港或者另外一个已知经度的地方的时间——两个地点在同一时刻的时间。 两个不同的时间能够让航行者把两个地方的时差转化成地理上的距离。 因为地球每24小时完成一次360度的旋转,那么一个小时就是1/24圈,或者是15度,所以船上的时间和起航港的时间每差一个小时,就意味着船向东或向西航行了15度。 在海上,每天正午领航员在太阳到达天空最高点时把船上的钟调到本地时间12点,然后再对照起航港的时间,每差一个小时就意味着船跨越了15度的经度。

与此类似,15度的经度也对应一定的航行距离。 在赤道,地球的周长最长,15度的经度代表长达1,000英里的航行距离。 但是在赤道以北或赤道以南,经度每增加1度,就意味着航行的距离就相应地缩短一点。 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就时间而言,1度的经度相当于4分钟,但就距离而言,1度的经度所对应的距离是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逐渐递减的。在赤道上,1度的经度相当于68英里的航行距离,但在两极,其对应的距离几乎为零。

现在任何便宜的腕表都可以精确地告诉人们两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地点在同一时刻的时间,这是计算经度的先决条件。但这在人类使用摆钟以及之前的时代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一艘颠簸的船上,这样的摆钟会走慢或走快,或者干脆就停了。 船只在从一个寒冷的国家出发开往一个热带信风区的途中,气温的任何正常变化都会使钟表的润滑油变稀或者变稠,并且导致金属零件膨胀或收缩,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气压的升降,或者从一个纬度到另一纬度地球重力的细微变化,都会使钟表走快或者走慢。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尽管有当时最好的航线图和罗盘,但由于缺乏比较实用的确定经

度的方法,每一位杰出的船长都曾在海上迷过路。 从瓦斯科 ? 达伽马到瓦斯科 ? 努涅斯 ? 德 ? 巴尔博亚,从费尔迪南德 ? 麦哲伦到弗朗西斯 ? 德雷克爵士——他们都好像是命中注定似的,靠运气或上帝的恩典到达了目的地。

Active reading 2风暴

风? 以我这辈子的经验,我绝对想不到风会刮得那么猛,猛得根本无法形容。 我们该怎样描绘噩梦呢? 那场风就像一场噩梦。 它把衣服从我们的身上撕掉。 我说“撕掉”,那可是千真万确的。 我并不是要求你们相信我的话。 我只是告诉你们我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相信。 我亲身经历过,那就足够了。 经历过那种狂风的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 那风真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它刮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想象一下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吨的沙子席卷而来,想象一下这些沙子以每小时90、100、120英里或者是任何你想象得到的速度狂卷而来。 再想象一下,这些沙子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沙子的重量和密度。 这么一想,你就会对那种狂风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可能用沙子来比喻也不确切。 那么把它想象成泥,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泥一样重。 不,比泥还要重,把空气的每一个分子都想象成一个泥滩。 然后想象一下无数个泥滩加起来的巨大冲击力。 不,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语言或许能够描述生活中的一般情况,但却根本无法描述这样一场让天地变色的大风。 我本来并不想去描述它,如果我当初坚持这个想法就好了。

我就说这么多:一开始大海波涛汹涌,后来被狂风压倒了。 还有:风就像一个无底洞,似乎将整个海洋都吸了起来,狂扯猛拽着,充斥了先前被空气占据的整个空间。

当然,我们的帆早已不知去向。 但是奥德奥斯船长在“小吉尼号”上配备了一个我以前在其他南海纵帆船上从未见过的东西——海锚。 它是一个锥形的帆布包,包口由一个巨大的铁圈固定,一直张开着。 控制海锚就像控制风筝顺应风势一样,要让海锚直插水底。但海锚和风筝还是有点区别。 海锚一直以垂直的角度沉在水下,一根长线把它和纵帆船连在一起。 所以,“小吉尼号”船头向前顶着风,向大海驶去。

如果没有进入风暴区,我们的情况可能就不会那么糟糕。 是的,风把我们的帆从束帆索上吹落了,拔出了我们的中桅,还把我们的传动装置变成了一堆废铁,但是要不是撞上了迎面袭来的风暴中心,我们本来是能够躲过这一劫的。 就是风暴中心让我们彻底完了。 因为一直在抵挡风暴的冲击,我处在一种晕头转向、全身麻木、四肢僵硬的崩溃状态,并且当风暴中心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想我正准备放弃抵抗,一死了之。 但我们受到的冲击却是一种绝对的平静。 一丝风都没有。 这种感觉真让人恶心。

要记住,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抵抗着狂风可怕的压力。 然后,突然间,冲击力消失了。 我感觉到我的身体好像要胀开来,裂成碎片,飞向四面八方。 似乎我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在互相排斥,马上就要分崩离析,飞向空中,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它们。 但这只持续了一小会儿。 我们马上就大难临头了。

没有风和风的压力,大海开始波涛翻滚。 海水跳跃着,涌动着,掀起冲天巨浪。 记住,之前让人无法想象的风从四面八方朝我们这个平静的中心吹来。 结果海水从四面八方涌起。 没有风阻止它们。 它们就像一桶水的底部突然被拔了塞子一样涌了上来,毫无规律,不停地翻腾着。 它们是疯狂的卷浪,至少有80英尺那么高。 它们根本不是浪,没有人见过这样的海浪。

它们是巨浪,可怕的巨浪——就是这样。 80英尺高的巨浪,80英尺! 不,不只80

英尺,它们高过我们的桅顶。 它们是海水在喷射和爆炸。 它们就像醉汉一样,到处胡乱喷溅。 它们互相推搡,互相碰撞。 它们冲撞在一起,撞成碎沫,或顷刻间又犹如一千个瀑布从天而降。 没有人想象过这样的大海,这样的风暴中心。 真是比混乱还要混乱,真是混乱至极,海水就像地狱一样疯狂。

“小吉尼号”呢? 我不知道。 异教徒后来告诉我,他也不知道。 船真的被撕裂了,被撕成了碎片,被粉碎成一团糊状物,被撕扯成小柴棍,彻底毁了。 我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漂在水中,下意识地游着,身体有三分之二在水下。 我想不起来我是怎么到水里的。 我记得在被风浪击打得失去意识的那一刹那,亲眼看到“小吉尼号”四分五裂。 那个时候我在水里,除了竭力保命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也没有看到多少希望。 风又开始刮了,但海浪大大减弱了,也没有那么凶猛了,我知道我已经穿过了风暴中心。

Reading across cultures“阿波罗13号”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三名宇航员首次在月球表面行走,这可能是意义最深远的一次登月之旅。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1970年的“阿波罗13号”登月行动更惊心动魄。

“阿波罗13号”上的三名宇航员,即机长詹姆斯 ? A. 洛弗尔、指令舱驾驶员约翰 ? L.杰克 ? 斯威格特、登月舱驾驶员弗莱德 ? W. 海斯,也计划登陆月球,为进一步研究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并探索月球表面。

然而,这次登月行动在“阿波罗13号”发射前就遇到了挫折。 这三名宇航员并不是原先确定的人选,在最后关键时刻有几次人员变动。 在预定发射的前三天就出了岔子, 一名后备宇航员的孩子得了风疹。 因为指令舱驾驶员肯 ? 马丁利当时也接触到风疹病

毒,而且他小时候没有得过风疹,因此他也有得风疹的危险,所以在最后一刻他被斯威格特取代。

问题还不止这些。飞船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两天之后,一个电路故障使飞船的主体——指令舱——发生了爆炸。 两个氧气罐在爆炸中被毁,指令舱也失去了电力供应。 很显然,飞船上已经没有足够的氧气或电力支持登月行动了,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项使命。 但令人更为担忧的是,宇航员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安全返回地球。

这几个人决定把登月舱当成救生艇。 登月舱上的水和食物够两个人维持两天,这是他们原先计划要探索月球表面的时间。 但是现在这些供给要让三个人维持四天。 再加上极度寒冷和氧气不足,宇航员的处境异常艰难。 当飞船接近地球大气层时,他们重新爬回指令舱,把登月舱投弃在太空里,让指令舱带着他们在太平洋上着陆。

指令舱在东萨摩亚群岛附近成功着陆,距离来接他们的宇航器回收船所在的地点只有6.5公里。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但是由于在指令舱着陆之前无线电传输已经中断了,所以船员们在打开指令舱舱门之前并不知道宇航员是生是死。 幸运的是,三个人都安然无恙,只是海斯由于缺水而身体不适。

1995年,“阿波罗13号”的故事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讲述这个“成功的失败”的故事。这次太空之行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是最终所有的机组成员都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地球。 由于登月行动带给宇航员的风险太大,所以又进行了四次载人太空飞行之后,阿波罗登月计划宣告终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