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薏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3-05-0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上海农业科技 20l4—4 薏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邱星菊 (福建省宁化县安乐乡农技站 365409) 摘 要:通过多年田间观察调查,薏米栽培过程中常发病虫害有黑穗病、叶枯病、蚜虫、玉米螟等,对薏米生产 造成一定损失。现对薏米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薏米 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薏米俗称薏苡、薏苡仁,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去除外壳 和种皮的薏米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营养价值高,主要 含蛋白质、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维生素Bl、薏 苡仁酯等,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能,适用于脾虚泄泻、 水肿脚气、自带过多、风湿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症,亦 对胃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癌症以及多发性疣等有一定疗效。 宁化县种植的薏米单产达250~280 kg/667 m ,纯收 入2 000~2 800元/667 m ,种植薏米对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薏米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多种病 虫害发生危害,造成薏米产量下降,经济性状变差。为促进 薏米产业发展,通过多年的田问观察调查,将薏米主要病虫 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黑穗病 黑穗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薏米穗部,造成减产及 经济性状差,重发生年份病穗率达30%~50%,严重时颗粒 无收。 1.1为害症状 该病为害穗部,也可侵害叶片及叶鞘,病株苗期不表现 症状。l0张叶以后开始在上部嫩叶和叶鞘上出现单个或多个 成串的紫红色瘤状突起,严重时叶片扭曲,瘤状突起干瘪后 呈褐色,内有黑粉,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受害子房膨大,最 初呈紫红色,后变为暗褐色,比正常果实大,子房壁不易破 裂,内部充满黑粉。病株主茎及分裂茎的每个生长点都变成 一个黑粉病孢,颗粒变成菌瘿。 1.2发生规律 该病病菌为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害,以附着在种子表面或 在土壤及未腐熟堆肥中越冬,翌年春季土壤温度适宜时,病 菌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幼芽,以后随寄主生长而遍及全株,当 薏米抽穗时,侵染穗部,造成黑穗。病组织破裂后,病孢子 散出,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落人土壤中,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未腐熟堆肥中的病菌。也可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春季 播种时,若种子不处理及施用带菌肥料,则发病严重。 1.3防治方法 建立无病留种田,并经常到田间查看,发现病株,立即 拔除。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轮作,对主发病地块,实 行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用25%粉锈宁或50%多菌灵按种 收稿日期:2014-03—1 2 子重量0.5%拌种,也可用l:1:100波尔多液浸种24 h或 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5 rain,也可将种子按1:4的 温水(70℃)浸种后,让水温自然降至室温,或用60℃温水 浸种30 rain,晾干后播种。扬花期用40%苯醚甲环唑(或 30%爱苗)2 000倍液喷雾2~3次,每7~10 d喷1次。 2叶枯病 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发 病率5%~10%,严重年份病叶率高达40%~60%,造成薏米 产量下降,品质劣变。 2.1症状 受害叶片上病斑呈椭圆形、棱形或长条形,浅褐色,其 边缘颜色较深,后期病部产生黑色霉层。通常下部老叶先发 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叶片病斑多时可连结,导致叶片 枯死。 2.2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病叶 及秸秆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直接 或从气孑L侵入寄生,有潜育期,通常在10~1 5 d。病叶上的 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7~8月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为发病 盛期,连作地发病严重。 2.3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应将病残株消除并集中烧掉,选 用抗病、矮秆优良品种。种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 理施用氮肥,抽穗期及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7月下 旬视田间发病情况,可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苯 醚甲环唑(或30%爱苗)2 000倍液喷雾2~3次,每7~l0 d喷1次。 3玉米螟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薏米的主要虫害,一年发生3代, 在宁化县主要以第二代为害较为严重,常年株被害率为3.6%~ 8.2%,严重年份高达l7.5%以上,造成整株折断枯死,严重 影响产量。 3.1为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为主,可造成薏米枯心,也可造成折 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 钻蛀薏米茎秆,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薏穗 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 (下转第1 54页) 14l一 上海农业科技 率明显高于单品种果树种植区。据7月20日调查,早熟品种 “翠冠梨”混栽区虫果率为13.24%,而单栽区为6.98%;8月 22日调查,晚熟品种“日本丰水梨”,同样2个种植区采集不 2014-4 好的实际效果。2013年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始盛期(即3月 中、下旬)至一代成虫盛发期(5月中、下旬),应用2次信 息索迷向技术,加之节次用药防治,可有效控制和减轻危害, 套袋的梨果,带回室内5 d后调查,混栽区虫果率为81.82%, 而单栽区虫果率为40%。 3结果与讨论 使桃树前期枯梢率防效达75%~85%,后期虫果率危害减轻 50%~65%;梨树梨小食心虫的虫果率防治效果达65%~ 75%,可明显减少用药次数。因此,一般年份应用信息索迷 向技术2次十节次用药的防治模式,即使在不套袋情况下,也 可明显减轻或基本控制危害;而示范应用信息素迷向2次+ 3.1 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作为预 测田间虫情发生的有效测报手段。应用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 捕技术,能够明显监测到田间成虫的消长发生时期,尤其是 监测越冬代和三代成虫高峰特别明显,从而可分析田间各代 节次用药+套袋的防治模式,在虫害发生偏重年份也能有效 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和损失,从而为农户提供了节本省 工、减轻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促进田间生态平衡的综 合防治技术,也是一种绿色、安全、生态的防治模式,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虫的盛发期和高峰期,且各代成虫的盛发期和高峰期与田 间虫果率发生和增长高峰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即在前代成虫 高峰后15~18 d,田问出现虫果率增长高峰,从而为科学制 定药剂防治适期提供技术依据,可作为预测预报的新型有效 手段之一。同时田间调查发现,梨小食心虫危害的虫果率有 次生增长现象,即采收时正常的果实,隔5~7 d后,虫果 率仍有lO%~l5%的增长。 3.2梨小食心虫信息索迷向技术对防治梨小食心虫具有较 3.3从田间调查中看出,桃、梨、杏多种果树}昆栽且田间 杂草丛生的生态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发生和危害明显偏重。 因此,积极采取连片种植,防止多种果树混栽,采用地膜覆 盖控草,也是有效减轻梨小食心虫发生基数和控制其危害的 农业措施。 注:当年每个农村劳动力价格5 0元/d,4 2%蓝膜控释肥价格1 6 0元/5 0 kg,4 2%复混肥价格1 4 0元/5 0 kg,玉米种子价格2 0 元/kg,玉米籽粒价格2.1 2元/kg,玉米播种费用30元/6 67 m 2,种肥同播费用4 0元/6 6 7 m 2,玉米机械收获90元/66 7 m 2。 3.3在2013年玉米生长前,中期雨量较多,田间出现渍涝 产效果,进一步表明蓝膜控释肥确实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 的情况下。经排涝后玉米仍表现良好的生长性状和明显的增 (上接第141页) 和瘪粒,减产较大。 3.2发生规律 缓释控释效果较突出的特点。 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一般在5月下 旬开始诱杀,7月末结束,傍晚太阳落下开灯、早晨太阳出 来闭灯,同时能诱杀其他趋光性害虫。(3)灭虫卵,利用赤 眼蜂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内,吸收其营养,以消灭玉米螟虫 通常以老熟幼虫在惹米茎秆、穗轴内或植物秸秆中越 冬,翌年5~6月羽化。成虫夜间活动 飞翔力强。有趋光性, 喜欢在较茂盛的薏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平均每头雌虫产 卵400粒左右,每卵块2O一50粒不等。幼虫孵出后,先聚集 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 卵来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4)灭田间幼虫,可用自制颗 粒剂投撤薏米心叶内杀死幼虫,还可按5O%辛硫磷乳油1 kg 拌50~75 kg过筛细沙的标准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 杀死幼虫,用量1.5~2 kg/hm 即可。 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在幼嫩的植株上 迁移频繁。抽穗后大部分幼虫群集到穗部危害。幼虫多为5 4蚜虫 薏米苗期蚜虫为害较为严重,常年有蚜株率9.4%~22.3%, 严重的年份高达60.3%~79.8%,影响薏米前期生长。 4.1为害特点 龄,3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和花丝上活动取食,即 呈现许多横排小孑L,4龄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危害。 3.3防治方法 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薏米叶背及嫩茎上为害,剌吸 4.2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螟 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植株萎蔫甚至枯死。 生长的各个时期采取对应的有效防治方法。(1)灭越冬幼虫, 在玉米螟越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将病残株消除并集中烧掉。 (2)灭成虫,玉米螟成虫在夜间活动时有很强的趋光性,可 一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时,采用20% 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5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