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坛 CA 1U 200晦第4期总第149期 革业与畜牧 倔妒窜原 裔 翰 但避宙 寄毯 可菏鳗爨屈 李芙蓉 ,李有福z,马玉寿 (1.青海省果洛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玛沁814000;2.青海省果洛州草原工作站,青海玛沁814000; 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其天然草地面积 要来自畜牧业收入[41。由此可见,畜牧业在全省农牧 3.644×107 hm ,其中:草地可利用面积3.161 03× 业和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畜牧业生产直 107 hm2,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四大河流的发 接影响着全省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受历史和 源地,其中江河源地区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 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青海牧区人口增长过快、人类 游关键区,是欧亚大陆上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活动对草地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 对各江河流域起着水文初始循环的作用,被誉为“中 发展速度缓慢,牧民经济收入增幅小,而贫困人口呈 华水塔”『1~。境内黄河地表水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水量 增长趋势。据统计,全省农牧区贫困人口达123.45 的近一半,长江、澜沧江出境径流量也分别占到其总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达N-55%,且贫困人 量的25%和15%左右。据不完全统计,青海有维管 口主要分布在青海南部高寒牧区。仅三江源地区16 束植物113科,陆地野生动物466种,其中华福花、 个县中就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个省扶贫开 星叶草、藏荠、藏蒿、青藏苔草、藏野驴、野牦牛、 发重点县,贫困县数量占全省贫困县的56%;贫困 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雪豹等为青藏高原特有物 人口达4.9万户25.4万人,占当地农牧民人口的 种,且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等高原湖泊是国际重 63%。贫困与脆弱失调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经济贫 要湿地,是候鸟的乐园。因此,青海独特的生态区位 困与生态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着这些地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区牧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 由于青海地区草原的过度利用和不科学的管理,导致 2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恶化成因分析 了青海省草原呈现严重的退化现状。保护该地区草地 2.1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资源,加快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是当地经济和社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其他自然 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可持 因子和人为因子的影响,使原生草地生态环境日益 续发展的需要 。 恶化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经济现状 2.1.1草地植被盖度降低,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草地是青海省牧区牧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 能力减弱: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34 X 107 hm2,占 资料,而草地畜牧业是地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 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其中境内长江、黄河流域 业。青海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是少数民族聚居 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066 X 107 hm2和7.33 X 106hm2。 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工业、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青海境内长江、黄河年平均输 农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经济结构单 沙量达1.139 5 X 10st。仅黄河上游的甘德、玛沁、称 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地区经济发 多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4.6 X 105 hm2,其中因草地 展十分缓慢。2004年牧业总产值为46.50亿元(当年 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86%。因 现行价),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3.66%。占全省国民 草地植被遭到破坏,其截持降雨、减少雨滴激溅、降 经济总产值的10%。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004元,主 低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泥沙等功能大大降低,造成了 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地表径流溶解和携带了大量的 收稿日期:2007—04—22 营养物质从高海拔地区流人低海拔地区,导致土壤肥力 52 通讯作者 降低。因此,草地退化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2草地鼠虫害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据统计,青 海鼠害发生总面积9.33×10 hmz,其严重危害面积 8×10 hm2;虫害发生总面积2.4×10 hmz,虫害严重 气温增幅为0.03~0.06 ̄C/10 a)。如三江源区20世纪 80年代10 a平均气温比50年代高0.09~0.12 ̄C,平 均升温0.44 ̄C,明显比全国同期升温0.2 ̄C高出一倍, 危害面积为1.93×10 hm2;鼠虫害面积占草地总面积 的32%。受草原鼠虫的危害,全省草地每年约损失鲜 草1.08×10m kg,如牧草利用率按70%计算,相当于 属于青藏高原升温幅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进入20世 纪90年代后,长江源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80年代 平均减少43.71~51.14 mm,降水量季节分配变化较 518万个羊单位的年饲草量。鼠虫害直接威胁着本地 区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生产发展。 大,80年代以来冬季降水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15年间平均增加5.1 mm。气候暖湿变化影响了牧草 2.1.3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青藏高 原孕育了独特的生态体系和植被类型,被誉为高寒生 物种质资源库。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湿地的退 缩,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偷捕滥猎和对虫草等药用植物 的大肆采掘,生物种分布区缩小。有关资料表明,目 前青海境内濒危物种约占其总数的15%~20%,高于 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的正常生长发育,牧草生长季节降水量减少,蒸发量 增大,导致干旱机率加大,使草地牧草生长量减少, 土壤水分强烈蒸发,使气候日趋干旱。气候干旱的进 一步加剧,促使草地退化,特别是高寒草甸和沼泽化 草甸植被退化更为明显[61。 2.2.2草地载畜量过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青海省 人口从1952年的160多万增至目前的540多万,人 2.1.4湖泊萎缩,湿地减少:青海省湖泊广布,众多 湖泊出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湖水内流化和盐碱化。 被誉为青海省的象征——青海湖,现湖水水位较20世 口数增加了2倍多。随着人口的增长,青海草地载畜 量与人口同步增加,1952年青海牧区共饲养各类草 食畜933万头(只),2000年存栏各类牲畜2 259.1 3万 纪50年代下降1.2m,鄂陵湖、扎陵湖水位下降了2m 以上,1996年两湖之间的黄河段曾断流;1998年1 月6日至4月10日,鄂陵湖口以下至黄河沿60 km 以上的河段曾断流98 d。由于气温变化和草地生态环 境的恶化,境内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 演变,大片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导致沼 头(只),牲畜存栏数也增加了2倍多。按现有草原产 草量测算,平均超载率在64.04%以上。根据80年代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推算,20世纪70 年代以前,青海省草畜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草地生态 系统保持相对稳定。70年代以后,牲畜数量快速增加, 草畜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冬春草地严重超载过牧, 泽地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严重破坏了湿地调节水循环 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功能。 2.2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分析 2.2.1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 因素:近40年来,青海省气候变化呈气温升高趋势。 据青海省气象部门对青海省气候分析,1976~1998年 严重抑制了优良牧草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原生优良牧 草逐渐丧失优势地位,毒草和不可食杂草趁机蔓延, 同时导致了土壤结构变化和鼠害加剧,草地生态系统 平衡失调,加速草地退化,草地生产能力明显下降。 以地处江河源区的达日县为例,1952~1999年牲畜占 有草地数量的变化也可以证明草地载畜量过大是草地 平均增幅0.15 ̄C/10 a,远远高于全球气温增幅(全球 退化的重要原因 17](见表1)。 时 段(年) ’ hmz 表1达日县历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 一 日 1952—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67 1968—1975 1976—1981 1982—1983 1984 1999 畜均占有面积 年 数 3.59 6 7.13 5 4.18 3 2.29 2 1.65 8 4.42 6 3.69 2 2.42 16 =£ 贝 从表1可以看出,第五时间段(1968—1975年) 的8年时间里,因每头牲畜平均占有草地数量为47 年中的最低值,是草地严重退化的渐变期,青海有关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最初报道就在这一时期开始, 第八时间段(1984~1999年)的16年里是草地严重 退化的发展期。 2.2.3 鼠虫惫害加速了草地退化的进程:高原鼠兔是 危害青海省草地最大的啮齿类动物。研究资料表明, 鼠害与草地环境密切相关,草地退化使草地植物群落 发生演变,植被变得低矮,土壤表层致密的生草层逐 渐消失,为高原鼠兔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随 着啮齿类动物大量繁衍,造成地表洞穴纵横,水土流 失加剧,土壤趋向荒漠化,草地退化速度加快。由于 任 编 辑 王 柱 鼠虫危害,优良牧草减退,毒杂草趁机迅速生长,使 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 坛 CAOYE YU XUMU 3.3柴达木地区 2008年第4期总第149期 革业与畜牧_ 植物群落发生演替,草地生产力下降。因鼠虫造成草 地退化面积约占退化草地面积的1 3%~58.3%。 2.2.4人为作用加剧了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 50年代末开始,青海省广大地区大量开垦种地,使 大片优良冬春草场被毁,使天然草地原生植被遭到严 重破坏。此外,十多年来,进入草原区开采沙金和采 挖药材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如黄河源区的 充分利用盐碱地及弃耕地资源,加大以苜蓿等豆 科牧草为主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围绕资源开发提 供肉、奶等生活必需品,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发展半细毛羊生产基地;荒漠和半荒漠化地区按 照“控制数量、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的思路,适度 发展绒山羊。 4保护草原生态,促进青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 曲麻莱县,因开采沙金就有3.3 X 10 hm 草地被毁, 增加了草地沙化的隐患,加速了草地荒漠化的扩展。 另外,修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注意保护周边 的生态环境,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 一。 3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布局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可根据青海自身所处 的地理位置、草地生态环境及畜牧业生产现状,划分 为3个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3.1环青海湖地区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环青海湖生态治理工程,重 点巩固和提高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基地的产种水平和草 种质量,促进牧草种子产业化经营;同时以草地建设 为中心,依托气候、天然草地资源和人工种草条件, 开展草地改良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人工种草和圈 窝子种草规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学饲养管 理和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步 伐;转变草地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稳定数 量,加快周转,提高品质”的思路,立足现有基础设 施,健全服务体系,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提高母畜 比例,实行冬羔生产,发展羔羊经济 。 3.2青南地区 要结合(倩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体规戈 的实施,加强天然草场治理和建设,以保 护和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稳定 发展为目标,实行草原保护建设与科学开发利用并 举,加快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提高草场单位 产量和牧草品质。努力扩大圈窝种草规模,提高饲草 料贮备水平,稳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通过退牧 责 还草、“黑土滩”治理、灭治鼠害、建设养畜等综 合措施,遏制草地退化,提高天然草场产草量,促 辑 进草地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按 王 照“压缩数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坚持以保护优 先、保护和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力 度,恢复自然生态,实现草畜平衡。转变饲养方式, 推进草地放牧和半舍饲养殖相结合,重点发展绿色无 公害有机畜牧业 。 策建议 针对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现状,在保证 牧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持续 发展的前提下,对区域内的部分天然草地实施退牧还 草工程,同时在加大人工饲草料基地、草地改良、畜 棚等基础建设力度和配合饲料推广力度上下功夫,加 大牧民定居房屋、牲畜两用暖棚、草地围栏、人工饲 草料基地和人畜饮水工程以及“黑土滩”综合治理建 设和投资力度,并在加强州(县)草原站、草原监理 站和畜牧兽医站三站等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 进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建议 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81。 4.1 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 青海省已实施和计划实施的退牧还草规模为 8.36 X 10 hmz,只涵盖了青海三江源大部分地区的中 度以上退化草地。但从整个三江源区和三江源周边地 区来看,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与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 境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对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或负面效应。 因此,为了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发挥青海草原的整 体生态效益,必须将尚未纳入退牧还草范围的三江源 其他地区和其周边地区纳入到退牧还草范围中来。 4.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应包括水源补偿、土地和草场征用的补 偿,以及完善生态移民政策等,补偿的方式可采取国 家财政补偿、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发行三江源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彩票等,以便多方筹措资金。 4.3加大草原生态治理的力度 草原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草原生 态治理工程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确保工程建设 效益的长期发挥。因此,应对目前开展的一些生态治 理工程的建设投资和方向有新的认识,对退牧还草、 草地补播、鼠虫害防治、 “黑土滩”治理等工程要加 大其投入和提高投资标准,尤其要加强项目建成后的 管理投入和管理力度,使项目发挥应(下转第61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_革业与畜牧 2008年第4期总第149期 CAOYE YU XUMU 调童报眚 续表3 龙羊峡镇 36 678 40 448 —3 770 +9.32 东巴乡 21 632 19 783 +1 849 —9.34 铁盖乡 39 269 46 082 —2 778 +14.78 沙珠玉乡 21 012 33 790 —2 778 +l1.58 廿地乡 79 093 104 802 —25 709 +24.53 英德尔乡 l13 851 112 262 +1 589 —1.42 切吉乡 255 001 159 960 +95 041 -59.42 倒淌河乡 178 868 192 573 —13 705 +7.12 江西沟乡 100 777 133 180 —32 403 +24.33 黑马河乡 189 954 157 343 +32 6l1 —20.73 石乃亥乡 319 681 298 362 +21 319 —7.15 5问题与建议 漠化土地分布广,危害严重。虽然近几年通过治理, 5.1加强人工草地建设与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理速度赶不上沙漠化扩展速 全县人工草地面积已达到31 400 hmz,占全县可 度。从监测看,治理沙漠化土地必须要因地制宜,切 利用草地面积的2.87%,为当地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提 忌“一刀切”,先草本、后灌木、再乔木,为乔木树种 供了一定数量的饲草。但是,从监测来看主要存在质 创造生存的条件。在严重沙漠化地区,该禁牧的,一 量和管理问题。首先是人工草地质量差,耕作粗放, 定要严格禁牧,进行终年围栏封育,而不是季节性的 品种老化,产量低;其次是管理不善,人工草地田问 围栏封育。在封育区内种草,种植药用植物如甘草、 杂草太多,影响牧草生长发育。建议采用高产优质的 麻黄,栽植柠条、沙蒿、沙棘、枸杞等具有固沙且有 牧草品种,加强田问管理,搞好人工草地围栏建设。 经济价值的灌木,待植被恢复后再栽植乔木树种。 5.2继续实施草畜平,街铰化方案,全面实现草畜平衡目标 5.4认真搞好草地资源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 应根据各乡情况,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安排好 技术水平 草地畜牧业生产,逐步调整,使畜群和畜种结构更趋 建议在适当时机对监测人员进行一次技术培训, 合理,使群众减畜不减少收入。要具体落实到乡、村、 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相结合,达到监测人员能独 户,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利用科学合理,生态环境得到 立完成内、外业务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监测精度和 全面保护和改善,发挥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效率。通过对草地资源的全面监测,使草地生态环境 5.3治理土地沙漠化 得到有效保护,为草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草地 共和县沙漠化土地达到166 543.O0 hm ,占全县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土地面积的9.79%,尤其是共和盆地的几个乡的沙 三 三 三;, 亘●三 三莹●三 三 三 三章■差 ’三虿■三 三 三量●罢量●三 三 三章■差i}三量● 茜l三|●三寻●三亘●主弓● |●星亘■喜目●三|l三 ,三刍●主|●三弓● |●呈|●兰寻●{富■差i}三虽●兰萤●三虿●三弓● |●呈|●兰寻●三 ' (上接第54页) 有的效益。 牧区基层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畜牧兽医工 4 4解决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资金投入 作站是青海省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关键部 从传统粗放畜牧业向有机畜牧业转变是青海牧区畜 门,直接关系到牧区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 牧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机畜牧业的生产需要按照 生产力的提高和牧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草地生态 特定的生产和加工标准进行,并经过有机食品论证机构 保护与建设、畜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品升级、动 认定,颁发有机食品证书后,方可进入市场。但从青海 物疫病的防治、科技成果的转化,都离不开牧区基层 目前的隋况看,存在着认识滞后,劳动力素质和管理不 工作的草原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 适应,缺乏高素质和规范化龙头企业,特别是缺乏必要 为此,对草原监理站基础建设、草原站服务设备、交 的启动和发展资金。建议国家在有机畜牧业“基地认 通工具购置、村级动物防疫员等要加大投入,建立补 ’、“品牌注册”、“生产宣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助资金机制,使其长期发挥基层工作作用,以保障各 并建立畜种改良补贴、人工种草补贴、饲草种植和调制 种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的长期效益。 加工棚 贴、标准化暖棚等 啸0。 【参考文献略) 4 加女敷q 服务体系摩设嵛仓投入 责 任 编 辑 王 柱 II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