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我国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0年l2月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Dee. 20l0 第23卷第4期 Journal of Gnizhou Commeroila College V01.23 No.4 论我国西部区域问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李 博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l0年中,西部各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彼此间的发展进度并 不一致,导致了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各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 势,并且经济发展重心也有较大变化。认真分析这一变化,对于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部地区;发展格局;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49(2010)04—0001—04 The Chang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mt Patterns in Western China Li Bo (Gniyang Center Subbrane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Gniynag,Guizhou 550001) Abstract:During the ten years of western development,various western a.ress have procured the huge development a— ehievement.Because of the inconsistent development rates,it has caused th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It desenes htat the development gaps during western areas ale expanding by data analysis,besides the gravity of eeonom— ic development has bi sh change.It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of analyzing the change earnestly for making area development policies which“.itch the local condiitons,and promotign the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Western region;Development patterns;Regional economies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 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按照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 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 的3个阶段 ,目前第1个阶段已经基本结束。10 12个省、市和自治区 。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 年的发展,令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 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 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 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快发展,一个经济繁荣、社 区。 会进步、生活安定、人民富裕的新西部初步呈现在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 了世人面前。 国东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 目前,对于西部大开发1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 各类新闻媒体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报道,学术界也 性问题。为此,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 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都是针对西 区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部的整体状态。例如,孙妍(2008)分析了西部大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开发以来西部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比揭示出了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西部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就…。也有部分学者针 收稿日期:2010—10—05 作者简介:李博(1984一),男,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职员。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和区域发展 理论。 ・1・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l2月 对某一地区进行了单独研究,例如,朱玉福(2010) 从研究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项指标方法,选 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总结了西藏10 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经验 J。然而,从 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界还缺乏对一个问题的 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依 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单一指标具备操作上的可行性。综合指 标体系虽然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区域问经济差异状 况,但往往由于时间序列资料获取上的困难和统计 口径的变化,不易反映出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上的 关注,即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 的变化。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原因是西部的各个 区域并非是同质的,同样存在着发展差异,而且伴 随着西部的发展进程,这种差异也会呈现出动态的 动态变化情况。单一指标具有操作简单、代表性 变化特征。深入研究这些差异,对于准确把握西部 强、统计资料容易获得等特点,因而易于进行区域 地区的发展现状、正确预测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 差异的时间序列比较。 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都具有重要的 第二,单一指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综合 现实指导意义。 指标方法依赖于指标体系的构建,但指标体系构建 二、研究指标的选择 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基于不同视角构建的指标系 不同学者由于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解不同及 统往往是不同的,从而使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而 受统计资料等的限制,往往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 且,如果指标体系过于庞大,会使评价系统变得迟 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分为综合 钝,增删几个指标或者改变几个指标数值的大小, 指标和单项指标两种方法。综合指标方法是将区 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从而导致“数字黑 域经济发展依据某种原则划分为几个层面,然后将 洞”的发生 J。 每个层面再进行细化,由此组成一个评价指标体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具备广泛的代表性。生产 系。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0年提出由人均 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区域经 GD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16项指标 济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 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衡量地区发展水平;张淑花 差异。将各个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 等(2007)建立了一个包含综合经济竞争力、人民 来看待,虽存在产业结构、城市建设、收入分配等方 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状况、基础设施竞争力、对外开 面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只是生产水平差异导致的结 放程度、科技文化竞争力等6个方面城市发展水平 果。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虽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 评价体系【3]。单项指标方法仅采用单一指标对区 全部信息,却是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这一指标应具有广泛的代表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性,通常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首先将研究视角定格在省域④。表1总结了 综合指标。例如周三(2008)采用单一指标分析了 2000年和2009年西部各地区人均GDP在西部的 近年来福建省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4]。 相对位置和排名变化。 表1 2000年和2009年各地区人均GDP在西部的相对位置 地区 2000年人均 西部排名 相比西部 2009年人均 西部排名 相比西部 排名变化 GDP(元) 平均水平 GDP(元) 平均水平 内蒙古 5897 2 125.8% 4O156 1 22 o.5% +l 广西 4567 8 97.4% 15857 8 87.1% 不变 重庆 5143 3 109.7% 2283O 2 125.4% +1 四川 4815 5 102.7% 17289 7 95.O% 一2 贵州 2819 12 6o.1% lO251 12 56.3% 不变 云南 4555 9 97.2% 13467 lO 74.0% 一l 西藏 4483 10 95。6% 15378 9 84.5% +1 陕西 4607 7 98.3% 2l7O4 3 l19.2% +4 甘肃 3838 1l 81.9% 12836 l1 7O.5% 不变 ・2・ 李博:论我国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青海 5089 4 1O8.6% 宁夏 4725 6 1oo.8% 新疆 7088 1 l51.2% 西南 4468 95.3% 西北 5l43 109.7% 数据来源:依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西部各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中,西部各个地区均获得 了较快发展,但这种速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内蒙 古人均GDP年平均增速达到21%,相比西部平均 水平,从2000年的125.8%增加到2009年的 220.5%,而贵州虽然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13% (同样是贵州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相比西 部平均水平反而较2000年下降了3.8%。这说明 西部大开发在为西部各地区都带来良好的发展机 遇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 第二,西部地区经济重心有向西北地区偏移的 趋势。2000年,人均GDP排在西部前5位的省份 中西北地区有3个(新疆、内蒙古、青海),西南地 区有2个(重庆、四川),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 2009年,西南地区仅有重庆人均GDP排在了西部 前列,排在西南地区第二位的四川仅排在了西部第 七。同时从表1也可以看到,西北地区的人均GDP 相对西部平均水平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而西南则相 对下降。 第三,相比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各区域间发展 更加均衡。这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发展水平 的均衡和发展速度的均衡。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均 GDP的标准差来衡量,2000年西北地区为 1139.71,西南地区为810.26,2009年西北地区为 9192.48,西南地区为4196.22。从发展速度看,西 南各地区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差异不大,西北地 区则差异较大。这都说明,西北地区各区域间产生 了明显的分化,而西南地区则相对平稳。 第四,从具体排名变化看,各地区在西部的经 济地位也发生了改变。从各地区人均GDP在西部 的排名变化来看,西北地区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和陕 西的突飞猛进,而新疆和青海的经济地位有所下 降;西南地区主要体现在重庆的快速发展,而四川 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载体。为了更 深入的研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我们将 19520 6 l07.2% 一2 21700 4 l19.2% +2 19796 5 1O8.7% 一4 15828 86.9% 23019 ll8.6% 研究视角转向城市,查看2000年和2009年GDP 排在西部前30名的城市的具体分布(表2)。 表2 2000年和2009年西部前30位城市的区域分布 2000在 2009矩 地区 前1O 前20 前30 前1O 前2O 前3O 内蒙古 0 1 6 3 5 6 广西 2 3 4 l 3 4 重庆 1 1 1 l 1 l 四川 2 5 8 l 2 7 贵州 0 2 2 0 1 2 云南 2 3 3 1 2 3 西藏 0 O 0 O O 0 陕西 1 3 4 2 4 5 甘肃 1 1 1 O 1 l 青海 0 O O O 0 O 宁夏 0 O 0 O 0 O 新疆 1 l 1 l 1 l 西南 7 14 18 4 9 17 西北 3 6 12 6 ll l3 数据来源:依据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迅速。2000年,经 济总量排在西部地区前lO位的城市中,西北地区 仅占3个,前20位的城市中仅占6个;到了2009 年,西北地区已拥有前1O位城市中的6个,前20 位城市中的11个。目前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 已与西南地区平分秋色。 第二,整体而言,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以及关 中地区仍然是西部的经济高地所在,但内蒙古“金 三角”地区的崛起更加引人注目。2000年内蒙古 经济总量最大的包头市在西部也仅排在第14位, 但2009年内蒙古却有3个城市进人了西部前十, 这一情况不仅提高了内蒙古在西部的地位,而且大 大改变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 ・3・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2月 第三,省会城市的优势依然明显,但相对地位 应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出台切实可 有所下降。除了重庆、成都、西安3个城市仍然稳 居西部前3外,其他省会城市的排名具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例如兰州从2000年的西部第6位下降到 2009年的西部第14位,贵阳从2000年的第11位 下降到第15位。 行的发展政策,同时对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予 以扶持。西部各地区之间也要加强经济合作,充分 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明确的分工协作,避免恶性 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孙妍,韦苇.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生态成就 [J].开发研究,2008,(2):35—38. 第四,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出现了一批新兴城 市,老牌工业城市的优势减退。如四川的绵阳和德 阳长期以来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现在 已经失去了他们原有的地位。又如广西的桂林,曾 一度是广西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目前也被同区的 南宁和柳州超越。 四、总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即落后”。经 济发展过程中的“你追我赶”是区域竞争的常态, 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对形势加以认真分析,才能对区 域发展格局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经济活动所 获得的成果受生产要素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是 一个综合性的自然地理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变革 和演变过程 J。由于西部各地区经济基础、地理 区位、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政策的不同,区域发展格 局的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成 渝、关中、北部湾等地区由于其良好的基础、便利的 交通、雄厚的科教将继续快速发展,并形成城市群 的发展势态,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地区的距离,西部 地区内部的不平衡性仍将进一步加剧。就同一省 区来说,不同城市的发展差距也不容忽视。可以预 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省会城市的优势将进一步凸 显,逐步拉大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 区域绝对差异过大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 视的,著名经济学家Wilifamson的倒“U”字型理论 表明,当区域经济差异较小时,倾斜发展有利于整 体速度的提高,但当区域差异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在重视东 西部地区差异的同时,也要重视西部地区内部的发 展差距,以及同一省区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 ・4・ [2]朱玉福.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的 成就和经验[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5—11. [3]张淑花,周利军.黑龙江省地级市综合竞 争力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14— 15. [4]周三.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 展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oo8,(3):116一ll9. [5]李博.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2):2O0—102. [6]朱之文,潘征.海峡西岸发展研究论集 [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注释: ①在一些资料中,将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 林延边等区域也包括在西部地区中,本文没有将这 些地区纳入研究范围。 ②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O年划分3个阶 段,分另q是奠定基础阶段(2001—2010)、加快发展 阶段(2010—2030)、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203O一 2050)。 ③在本文中,为了便于研究和对比,将重庆、四 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统称为西南地区,将陕 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统称为西北地 区。 [责任编辑:韩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