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科技新城(约12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划定
了50平方公里的封闭管理区。东湖科技新城已经编制多次总体规划,最近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于2000年12月获市政府批准。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完善规划管理,受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我院编制了其重点建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次编制控规的区域,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也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范围为:西起汤逊湖、南湖东岸,北至珞瑜路,东到南环铁路、滨湖大道,南止汤逊湖北岸,总面积为29.91平方公里范围。以南环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片同步编制规划。北片面积15.45KM2,南片面积14.46 KM2。
第一章 本区域的基本定位和有关规划要求
最近编制完成的《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设想,根据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设产学研居一体化综合发展、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其重点是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
规划在北片布局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工程产业园、应用软件产业园等三个产业园;建设鲁巷科技商贸区、关东光电子管理服务中心、关南高科技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公建区;重点建设关山公园东侧与碳黑厂地区两个居住区,村镇居民点集中安排在职业技术学院西面的闸上徐地区(部分村民外迁安臵);重点建设关山公园和凌家山公园,并形成连接南湖和东部山系的绿化走廊。
规划在南片布局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汤逊湖高技术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汤逊湖居住区,村镇居民点安排在园区西部边缘;建设民院路立交公园和玉龙岛北部公园和汤逊湖沿岸绿带。
第二章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概况
1、社会经济与人口现状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武汉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发区内现有高新企业1181个,200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2.4亿元,GDP达97.5亿元。开发区现有产业科技人员8.6万人,规划区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涉及九村一委,现有居住人口约10.08万人(如下表)。
居民 北片 6.88万人 南片 1.28万人 村民 北片 1.12万人 南片 0.80万人 总人口 10.08万人 2、用地现状
由于开发区内大部分土地尚处于征用阶段,并未投入使用与实际运营,实际开发建设用地仅占42.8%,加上村镇居住与企业用地(占10.2%),现状建设用地为53.0%。其中以工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要类别,分别为522.98公顷(占17.5%)、304.28公顷(占10.1%)、232.66公顷(占7.8%)、154.77公顷(占5.2%)和164.51公顷(占5.5%)。另外还有少量绿地、特殊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
从用地布局情况分析,北片基本形成了关东、关南两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和关山一路以东传统工业区。南片主要为各大学科技园、华软科技园、和江夏区早期批租建设得小型工业企业,已批租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火炬路、江夏大道两侧。本区教育科研发达,有中医药研究院、核动力研究所、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武汉纺织学院、纺织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城建中专、交通技校等大专院校,教育科研用地面积112.44公顷,占总用地的3.8%。本区居住生活用地由城市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组成,二者用地面积基本相当,城市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关山一路沿线、珞喻路沿线的学府佳园和康居苑、玉龙岛花园等;村镇居住用地几乎遍地开花,而且利用率很低。(各类用地分布见用地现状图与现状用地汇总表)。
1
二、现状使用评价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科技产业区,现状产业用地比例远低于一般要求的产业用地比例;居住用地基本满足区内现状人口的居住需求,但开发区现有从业人员在区内居住的比例较低;同时,安臵农业人口的新村用地遍地开花,占据重要地段,与产业发展有矛盾,且农民新村的还建用地总量远远超出实际所需安臵的农业人口。区内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以教育科研为主,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仅占1.31%),不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同时建设的整体性不强,多数为沿街一层皮的低级建设模式。绿化系统建设以几条主干道沿线,集中绿地(区级公园)与公共开敞空间严重缺乏,现状公共绿地仅占1.19%,不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十分之一;
根据现状土地的使用情况,结合规划利用要求,将规划区内土地分为已建成用地、在建用地、审批待建用地、批租意向用地、未开发用地、道路(铁路)用地、水域等七大类别。其中,已建成用地1148.73公顷,占38.52%;在建用地153.38公顷,占5.14%;审批待建用地786.63公顷,占26.38%;批租意向用地530.00公顷,占17.78%;未开发用地95.04公顷,占3.19%;道路(铁路)用地247.03公顷,占8.27%;水域21.36公顷,占0.72%。
现状土地的使用情况,表现为占而不用较多,可开发用地不足。详细情况见(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三、规划的执行情况评价 1、规划用地实施评价
本区土地的规划执行情况,表现为规划的产业用地执行情况较好,建设的产业用地中绝大部分(87%)是按规划布局实施的;而非产业用地的建设中,规划执行情况较欠缺,只有40%按规划实施,主要是由于旧城改造、老企业改造尚未进行;区内有大量原规划确定为绿地的土地已经转变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特别是关山公园等,几乎被填占怠尽。 2、功能建设实施评价
规划北片主要布局三个产业园、三个公建区、两个居住区和一个村镇居民点、两个公园。现已形成关东、关南两个工业园,曙光软件园已经逐步启动。科技商贸区已有部分商贸设施建设,但可利用地不多,规划实施中改造难度大;关东、关南服务中心均已无法实
施。两个居住区尚有60%用地未建成,居民点在建设中。关山公园已被蚕食殆尽,凌家山公园也被逐步蚕食。
南片主要布局一个产业园、一个公建区、一个居住区和村镇居民点,一个公园。产业园按照园区发展模式,划分为五个大学园区,建设发展较快。规划的中心公建区土地已经被华师园征用,一个居住区已进入开发实施阶段,滨湖及中心地区公园大部用地被用作开发建设。
3、环境景观实施评价
园区门户形象与节点景观进行了初步建设。但公建设施的缺乏,造成零星、无序的服务设施建设多。绿化系统建设形成以几条主干道为骨架的道路沿线绿化带,但缺乏集中绿地。科技园区内环境建设滞后,除关东工业园有整体环境建设外,关南工业园建设各自为政,整体环境较差。园区智能化程度明显不足。
老居住区与老工业企业设施落后,建筑破旧,环境景观较差。新居住区环境较好,但缺乏基本配套设施,加上开发规模小,布局零碎。农村居民点现有两种形式:老村镇居民点和还建农民新村,除还建农民新村在建筑质量和整体布局稍有改进外,还存在建设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对开发区整体形象有较大负面影响。 相对于规划目标,即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开发区的建设还有巨大任务。
四、当前问题分析 1、规划执行不严格
批租土地和总体规划的布局有较大出入。尤其是非产业用地,以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为主,本身建设不足,被其他用途侵占严重。一些生产项目布局选址不符合科技新城产业规划布局;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内农民新村和部分住宅建设零散,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没有生活服务设施。 2、规划指导作用不强。
规划对产业进行严格规定,也得到了较好执行。但在公共设施、仓储用地、研发用地的布局与规模上,规划预测与实际发展趋势有差距。
2
3、实施中存在重产业、重居住,轻配套、轻环境的情况,执行有关法规不严格。
土地出让工作中,在用地规模上,集约化程度不高;在用地界限上,规整性及与规划衔接不够。规划区内几个大型产业园区和几条主干道尚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其它如早期引进企业档次不高,工业区内不少土地荒废,与科技新城总体规划部署的高新技术园区形象有一定差距,同时规划区也缺乏整体的城市景观形象。
第三章 规划分析与工作重点
一、规划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定》; 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武汉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标准》;
6.《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0--2010)》;
8.武汉市“十五”计划,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五”计划,及相关文件; 9.武汉市勘测院实测1/2000地形图;
10.其他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二、规划指导思想
1.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2.建设现代化的高科技商贸区及生产管理服务中心。 3.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 4.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形象。
5.配备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体系。
三、规划定位及规划目标
开发区的重点发展区是武汉市的三大工业基地之一,是科技新城的重要产业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的高度密集区。规划以发达的高科技产业生产集群、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为支撑,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
四、规划期限及人口规模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考虑与《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武汉市及开发区“十五”计划相协调,确定控制期限为2002-2010年,控制年限为8年。 2、人口规模
规划控制总人口18.6万人,其中城市居住人口16.3万人,村镇居住人口2.3万人。规划安排居住用地569.34公顷,其中城市居住用地497.73公顷,村镇居住用地71.61公顷。居住人口毛密度327人/公顷,各类居住用地人口容量标准为,二类居住用地350人/公顷,一类居住与SOHO用地为150人/公顷,村镇居住用地为300人/公顷。人均居住用地(包括城市居住用地与村镇居住用地)30.6平方米,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0.5平方米,村镇居民人均居住用地31.1平方米。
五、开发区的用地需求与规划重点 1、安排适量研发与商贸市场用地
作为科技园区及其依托母城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信息交流——产业化发展”的产业链,本区内甚至科技新城均有明显不足。尤其是在“技术开发”、“中试孵化”、“信息交流”等方面几乎是空白。主要原因当然是产业发展本身的阶段性和运作的问题,但规划在用地上的控制应为其提供发展的保证。 2、切实保证产业用地需求
园区产业用地表现出结构与总量两方面的不足,主要由于老企业的改造压力和居住用地的盲目扩张,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功能用地的发展,显示结构上的不足。但产业用地的发展中,由于必须保持工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用地在规模结构与布局结构上的比例关系,造成
3
工业生产用地在总量上的不足。
作为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国家计委批准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是武汉市三个大型工业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也已成为武汉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发区编制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确定基地主体区域面积为30平方公里,划分为5个园区,实现“十五”期末600亿产值的目标”。武汉市“十五”计划也提出,到2005年,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光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保证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从规划布局角度可以采取两个途径,一是按照目前的产业项目引进情况,以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30亿元的年产值计,需要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二是提高入园门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在新入园企业达到园内现有最好的产出情况下(65亿元/平方公里),也需要新增8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达到约13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总量。 3、完善服务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本区现状生活服务设施档次低、规模小、总量不足,主要是发展阶段与区内人员结构的原因。为形成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在用地上必须予以充分保证。
区内现状仅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4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3%。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在产品展示交易、信息交换、人才交流、技术培训、资金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艺术欣赏等多方面的需求将进一步突出。应大力发展公共设施用地,并拿出好地段,安排开发区建设发展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与其他城市开发区对比,初步测算,除教育以外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不少于1.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比例在5%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开发区的服务需求。 4、完善绿化用地与开敞空间布局
本区的建设目标是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尽管各企业进行了比较好的绿化环境建设,但园区公共环境、共享空间的建设不能在企业内部解决。
开发区采取绿地分散建设的方法,在各园区内加强了绿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缺乏集中绿地。在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中要求绿地率达到40—45%。特别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关山公园、凌家山公园、南湖南路公园等重
要公园绿地,应予以保护。
开发区的绿化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与规范要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并保护好区内原有的山体、水面,延续地域自然特色。因此,应在加强分散绿化建设的同时,建设适量集中公园绿地,满足区内居民休闲、游憩活动的需要。在规划中,可尽量利用原有山体、苗圃与空地,安排公共绿地,并考虑对关山公园、凌家山公园、南湖南路公园内已经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清理,还原部分绿地,形成开发区更加和谐、系统的绿化环境。 5、进行土地权属与用地性质的适量变更
由于现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园区建设,北片需要补充较多服务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南片由于道路调整,特别是城市中环线的调整对部分已批租用地影响很大,部分用地面临调整和臵换的问题。
第四章 用地布局规划
一、规划结构
根据科技新城整体结构规划要求,结合本区现状及自然条件,规划以关山一路为主轴,形成“丁“字形规划结构,重点布局一个科技商贸区、四个产业园、一个核心区、两个中心、四个副中心。
1、“科技商贸区”布局在民院路、珞喻路、关山一路和雄楚大道之间面积1.8平方公里,是未来科技新城的核心枢纽,集中设臵一批现代化的公共设施。科技商贸区分别布臵光电子市场、金融中心、高级商务中心和高级酒店,同时布局文化剧场、艺术中心、科技会所等一批文化交流设施,构成综合性、多功能为一体的商贸核心枢纽。规划定位满足6个方面的功能需求,即为园区开发服务的管理功能、为产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投资功能、为产品交易服务的商务贸易功能、为科技研发服务的信息交流和展示功能、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配套功能,以及高科技研发创业人员配臵的智能化商务公寓。
2、“四个产业园”指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关南生物医药园、曙光软件园、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
(1)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在原园区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光纤通信产业基础,向东扩展洪山区南环铁路线和老武黄公路之间钢铁村、群英村,向西逐步改造老机电工业基地,臵换用地,提升功能,进一步发展光纤通讯产业,形成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
(2)关南生物医药园。关南生物工程科技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发展,在现有的红桃K、苏盛、美力集团的基础上,重点引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以各种高技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工程产业园区。
(3)曙光软件园。结合现有华中软件园,在关南工业园的东区,规划布局曙光软件园,集中形成以软件开发为主导的高科技园。
(4)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为主,整个园区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吸引高新技术大项目、大投资,实现大发展的重中之重。
3、“一个核心区”指光谷核心区。鲁巷是六条城市道路的交汇处,已经建设直径300米的特大绿化交通广场。围绕该广场分别布臵光电子市场、金融中心、高级商务中心和高级酒店,商业中心,形成服务关山组团的城市副中心。
4、“两个中心”指关南产业区中心、汤逊湖产业区中心。分别布臵在关山一路与南湖北路交叉口地区、民族大道与汤逊湖北路交叉口地区,形成两个产业服务为主、生活服务为主的产业区中心。
5、“四个副中心”指关东产业副中心、关山二路产业副中心、玉龙岛产业副中心和中心居住区服务中心。以服务产业生产为主,分别服务关东、关南、汤逊湖地区产业生产和临近居民。
二、规划用地分类与构成
本区内用地分类按照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分至小类,无小类的分至中类。并补充Rs用地(SOHO用地,归入R类)、M0(研发用地,归入M类)、Mc(园区管理服务用地,归入M类)等三个中类用地。
规划用地类型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等10大类用地组成,包括31个中类和30个小类。
三、各项用地布局
本片区作为武汉科技新城的核心区域,功能上以产业为主。结合规划结构安排,规划
以产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为主,形成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区(见规划用地平衡表)。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区用地569.34公顷,包括城市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19.03%,人均居住用地30.61平方米。其中城市居住用地497.73公顷,占总用地的16.64%,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还有少量SOHO用地和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雄楚大街以南、凌家山路以北地区,关山三路地区,汤逊湖沿岸地区,武大软件园北部地区,形成4——5个居住区。SOHO用地主要分布在科技商贸区与关东东扩区内,通过原居住用地的改造,及新建部分专门SOHO建筑来实现。一类居住用地为玉龙岛别墅区,已经基本建成。
规划村民集中安臵,主要布臵在闸上徐、南湖南路东端李陈村、南湖南岸的詹湾、及火炬路地区,规划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安排村镇居住用地71.61公顷,占总用地的2.39%,并实行城市化居住环境与住宅建筑建设。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这部分村民将逐渐城市化,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将完全城市化。因此,其居住用地布局、住宅建设应与城市住宅共同考虑,只是考虑到其长期的集聚生活习惯、邻里和亲缘关系,可以适当集中布臵,并适当放宽有关指标。建议对区内大量临主干道、规模小的农民新村,如关山二路沿线、江夏大道沿线、关南工业区内村民住宅,进行城市化改造,必要时进行二次搬迁。 2、公共设施用地
本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07.51公顷,占总用地的6.94%,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1.16平方米。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19.89公顷,占总用地的4.01%,人均公共设施用地6.4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科技商贸区、两个生活服务中心和三个产业服务副中心,以关山一路、民族大道、珞瑜路—老武黄公路为三条公建布局带;教育用地87.62公顷,占总用地的2.92%,主要分布在关山一路、民族大道沿线,主要现有高等院校与中等专业学校,规划中以保留为主,适当扩大调整用地。 3、绿地
规划绿地467.60公顷,占总用地的15.63%,人均绿化用地25.1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33.34公顷,占总用地的4.45%,人均公共绿地7.17平方米。公园54.48公顷,占总用地的1.82%,人均公园面积2.92平方米。(详细情况见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5
4、产业用地
产业用地为本片区的主要用地类型。规划产业用地1185.99公顷,占总用地的39.65%,人均产业用地63.76平方米,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和科技研发用地。规划结合现状产业园区发展状态,形成一个创业园和4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别为关东高新产业园、关南产业园、曙光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及旧城传统工业改造形成的创业园。
创业园为现状汽轮发电机厂、湖北电机厂等传统工业,通过高新技术化改造,同时对周边村镇居民点、农民新村等用地进行改造,引进小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建设形成南北到珞瑜路、雄楚大道,东西至关山一路、关山二路的综合性创业园。
关东光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在原园区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光纤通信产业基础,向东扩展洪山区南环铁路线和老武黄公路之间钢铁村、群英村地区,臵换用地,提升功能,进一步发展光纤通讯产业。
关南生物工程科技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发展。园区内在现有的红桃K、苏盛、美力集团的基础上,重点引入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以各种高技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工程产业园区。
整合现有华中软件园和曙光软件园的土地资源,向西扩大园区范围至民族大道,集中形成以软件开发为主导的高科技园。
在汤逊湖地区整合软件产业园、大学科学园,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为主,整个园区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吸引高新技术大项目、大投资,实现大发展。
第五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小型公园、街头游园、沿街绿带、高压走廊和铁路沿线防护绿地为主,形成地区绿化系统主骨架。分别在南、北片各布臵一个主绿化节点,即原关山堆场地区、民族大道立交地区,同时布臵五个次绿化节点,即光谷广场、关山公园、玉龙岛公园、华工软件园公园、原关山监狱公园,形成布局均衡的园区绿化节点。
园区内规划以沿街绿带和防护绿带为纽带,串接各绿化节点,形成园区连续、贯通的绿化系统。道路绿带以民族大道(江夏大道)、关山一路(两湖大道)、关山二路(滨湖大
道)、华光大道、南环铁路为纵向绿化主干道,以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道、南湖南路、南环铁路、三环线、汤逊湖北路为横向绿化主干道。 二、空间景观组织
规划园区空间景观以绿地、广场构筑开敞空间体系,以各级服务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构筑空间高度体系,形成园区空间景观体系。开敞空间体系见绿地系统规划。
空间高度系统结合园区公建区的布局安排,规划形成一个空间景观核心、一条空间主轴线、三个入口景观廊。即以光谷广场及周边建筑群组成空间景观核心;以关山一路(两湖大道)为纽带,连接沿线科技商贸区、生活服务中心、关南产业服务中心、玉龙岛产业副中心,以绿化景观、街面建筑景观、空间高度景观相组合,形成关山一路(两湖大道)城市景观主轴线;以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道、民族大道(江夏大道)为纽带,强化沿街绿化和街面整体景观 ,形成园区东向、东南向、南向三个方向的入口景观。
第六章 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一)现状
1、概况
规划区主要由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教育科研、城市居住和村镇居住等用地构成。规划区内现状按规划红线形成的主要道路纵向有民族大道(两湖大道)、关山一路(江夏大道)、关山二路、横向有珞瑜路(老武黄公路)、雄楚大街(关山路)等。现状道路总长110.27公里,道路总面积28.81公顷,现状道路网密度为3.72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9.71%,人均道路面积2.86平方米。规划区地势北高,南低,现状地面高程在18.7~68.8 米(黄海,下同)左右。
2、存在问题
区域内道路体系不完善,交通联系不便;缺乏道路交通配套设施,道路建设未能与新城建设同步;缺乏小区路;交通管理相对滞后。 (二)道路交通规划
1、原则及目标
本着符合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并使规划区内路网既与主城有机结合,又能自成体系,
6
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建成与区域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快捷、安全、舒适、经济并有利于环保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系统。
2、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路网骨架,依据交通及用地布局规划对道路网进行完善修改,重点是形成支路网络系统和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布点。以“三纵五横”的主干路为基础构架完整的路网系统。
规划区路网分五级建设,既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组团级道路。快速路有:三环线、珞喻路和武黄一级公路,红线宽50-60米;主干道有:雄楚大街、关山路、南湖南路、汤逊湖北路、民族大道、关山一路、关山二路、江夏大道、两湖大道等,红线宽30-100米;次干道则由25-30米宽的道路组成;支路由15-20米宽的道路构成;组团级道路红线宽为10米。道路总长度164.86公里,集中路网密度达到5.55km/km2,道路面积率18.34%,人均道路面积32.41平方米。路网水平可满足区域内的需求,并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道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项目 长度 面积 密度 人均面积 面积率 (KM) (ha) (KM/KM2) (M2/人) (%) 快 速 路 12.36 65.8 0.42 3.92 2.22 主 干 路 40.74 228.1 1.37 次 干 路 38.42 102.6 1.29 28.49 16.13 支 路 73.34 148.0 2.47 合 计 164.86 544.5 5.55 32.41 18.34
规划区内相交道路的交叉口除与三环线相交处采用立交外,其余均采用平交方式,其中主干路与主干路及次干路相交采用灯控,支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为右进右出或让路方式。规划区内道路与南环铁路相交处均采用分离式立交,规划道路红线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为R=6米。
3、道路横断面规划
以满足交通需求、市政管线埋设及道路功能和性质要求进行道路横断面规划,同时,结合现状道路断面情况,确定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如下表:
路名及道路红线宽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绿化带 人行道 度(米) (米) (米) (米) (米) 备注 关山一路(100) 28 2×5 2×4 2×3 2×24米绿化休闲带 民族大道(40) 2×11 3 2×7.5 两湖大道(60) 21 2×4 2×5.5 2×10米绿化休闲带 南湖南路(30) 21 —— 2×4.5 关山二路(60) 22 2×4 2×5 2×10米绿化休闲带 滨湖大道(60) 21 2×4 2×4 5+3 东侧15米绿化休闲带 珞瑜路(60) 22 2×6 2×4 2×9 江夏大道(60) 21 2×4 2×5.5 2×10米绿化休闲带 雄楚大街(40) 32 —— 2×4 老武黄公路(50) 22 2×4.5 2×4 2×5.5 汤逊湖北路(50) 2×11 20 2×4 三环线(50) 2×11.25 —— 3 —— 2×12.25米硬路肩、边坡、边沟及绿化带 40米规划路 15 2×4.5 2×3 2×5 30米规划路 16 2×3 2×4 25米规划路 15 —— 2×5 20米规划路 11 —— 2×4.5 15米规划路 8 —— 2×3.5 4、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区内地面标高为北高南低,规划道路高程按地面走势控制,同时,满足排水需要,高程控制在20-40米之间。
5、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公共停车场:规划区属高新技术产业区,客货运输相对较少,社会停车场需求
量也相对减少,区域内的企业一般采用自备停车场的方式解决静态停车问题,社会停车场需求较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核心区、次一级中心区和公交换乘枢纽站等地,规划区控制总人口18.6万人,按每人0.8平方米的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约需148800平方米的社会停车场,控规按集中布臵和分散配套的原则设臵,在规划区内设臵八处公共停车场,总用地约59300平方米。另公建和居住区静态停车自行配套解决。
(2)公交停车场:该地区居民高峰小时公交客运量可按下式计算∶
K=P×C×S×Ψ×F
式中∶K──高峰小时公交客运量;
P──规划居住人口,P=18.6万人;
7
S──公交客运出行比例,根据总体规划,取2020年S=49%; C──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C=3.0;
Ψ──居民高峰小时出行系数,Ψ=0.15;
F──公交换乘系数,F=1.5。
根据上式计算得出,该地区居民高峰小时公交客运量为6.15万人,按每条公交线路1万人次/小时的客运量计算, 居民出行约需公交线路7条,考虑到规划区为科技新城核心区,为了合理控制公交停车场及首末站用地,在该区片内布臵五处公交停车场用地,总用地约34800平方米。规划区范围的公交车辆停放需求由公交停车场解决
(3)货运停车场:在规划区中结合仓储用地和铁路货场用地控制三处货运停车场用地,其中两处为产业区配套用地,以满足产业区货物的储藏、运输配货等要求,一处为城市区域货运枢纽用地。控制用地面积总计355400平方米。
(4)客运枢纽站:依据武汉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客运系统规划,规划区位于武汉市的东部地区,向东通过老武黄公路可达鄂州、黄石等地,通过武黄高速公路可至黄石及华东地区,向南至江夏区等地,为此,控规中布臵一处客运枢纽用地,用地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
6、轨道交通规划
依据《武汉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网共由7条线路构成,在规划区内布臵一条轨道线及其支线,它是由汉口常青花园至关山的地铁二号线,在本规划区域的珞瑜路、关山路、关山一路及江夏大道设有车站,线路路段按30米宽控制,车站按40米宽、200米长控制。并规划控制两处轨道车场用地,控制用地总面积约330000平方米。
7、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不仅是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是规划区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规划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基石。
加强改善规划区交通管理需要提高全社会的交通意识。在各园区,交通管理的基本着眼点,首先是还路于交通,并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的静态和动态管理。其次要防止由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由于加大土地开发强度而额外产生吸引的超规划交通量。最终目标应是比较、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手段,在区域内率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实时、
准确、高效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即逐步建立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车辆信息与通讯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等等,最终营造一个顺畅、安全、高效、法治的交通环境。
二、给水规划
(一)现状用水量及给水设施
现有白沙洲水厂、团山水厂和庙山水厂向规划区范围内供水。
白沙洲水厂:以长江为水源,现状供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日,沿武咸公路至雄楚大街埋设有管径16001200毫米的输水干管,经南湖北路加压站加压供水至本规划区。
团山水厂:以东湖为水源,供水能力为11万立方米/日,经关山二路有一根管径为800毫米的给水管供水至本规划区,另外,沿珞瑜路有两根管径分别为800毫米和500毫米的给水管向规划区供水;城市管网服务压力在0.20兆帕左右。
庙山水厂:以汤逊湖为取水水源,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日。在江夏大道和两湖大道已埋设有管径为400毫米和600毫米的给水管道,城市管网服务压力在0.30~0.20兆帕左右。
该规划区现状用水量约为3.8万立方米/日左右。 (二)存在问题
随着东湖高新开发区的建设,该地区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现状水厂的供水规模及输水管道均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用水需要。缺乏配水管道系统和支管。
(三)规划原则和标准
根据“武汉市供水规划(1996-2020)”,该地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采用400升/日,工业用水量按工业类别确定,一类工业区(含科技研发用地)用水量标准采用100立方米/公顷日。二类工业区用水量标准采用180立方米/公顷日,三类工业区用水量标准采用270立方米/公顷日。城市给水管网服务压力达到0.16兆帕以上。城市消防与生活给水采用共用管网系统,消防给水为低压制系统,消火栓布臵间距不大于120米,其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四)规划区用水量预测
该地区规划为居住区和高科技工业园,规划居住人口为18.6万人,规划工业用地主
8
要为高科技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919.55公顷,二类工业用地33.49公顷,三类工业用地24.07公顷,科技研发用地162.15公顷。预测规划区总用水量为22.44万立方米/日,其中:生活用水量约为7.44万立方米/日,工业用水量约为12.07万立方米/日,未预见用水量按15%计。规划区设计最大输水流量为3495升/秒。
(五)工程设施规划
根据东湖高新总体规划,为满足开发区远期建设用水需要,结合白沙洲水厂分期扩建(远期规模为70万立方米/日),规划沿南湖南路从南湖花园机场路至关山一路修建管径为1400-1200毫米的输水干管,长10公里,鉴于白沙洲水厂距离较远(约18公里),规划在中南政法大学附近设臵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的给水区域转压站;规划沿三环线、两湖大道修建一排管径为1600~1000毫米的输水干管供水至汤逊湖产业园,在两湖大道西侧规划一座三环线给水加压站(10万立方米/日),解决下游压力不够的问题。同时随着白沙洲水厂扩建,可提高原有输水干管的供水量,能够满足规划区远期用水需要。 团山水厂由于东湖水源水质超标,近期将不再取用东湖水源,而转作加压站用;庙山水厂由于汤逊湖水源水质不能满足产业区用水要求,远期废除庙山水厂。
规划在南湖南路布臵1200-800毫米的输水干管到关山二路,在雄楚大街东段布臵1000-600毫米的输水干管到关山二路,在民族大道和关山二路各增加一排800、600毫米的输水干管,在滨湖大道规划一排管径为600毫米的给水管接关山二路管径为600毫米现状给水管,并可与江夏大道管径为600毫米现状给水管接通。在其它道路规划布臵管径为300-500毫米的配水管,以此形成安全、合理的输配水管网系统。
在火炬路和汤逊湖北路分别规划预留管径为600毫米给水管接口,作为东部藏龙岛地区开发建设后的供水水源。
三、排水规划
(一)排水系统与现状设施
该地区排水分别属于东湖水系和南湖、汤逊湖水系。
东湖水系汇水面积为132平方公里,雨水通过罗家路泵站(抽排规模为30立方米/秒)抽排或自排出长江;东湖现状常水位为20.00米左右(黄海,下同)。
南湖、汤逊湖水系汇水面积为418平方公里,利用汤逊湖排水泵站(规模为120立方
米/秒)抽排或自排出江;南湖现状常水位为19.50米左右,汤逊湖现状常水位为17.65米左右。规划区内仅在雄楚大街有800-1000毫米的排水管;关山一路有600-1800毫米的排水管;关山二路有800-1350毫米的排水管道;汤逊湖北路有一排现状管径为400800mm雨水管道;火炬路江夏大道东西两侧分别有管径为600800mm雨水管道和6001000mm雨水管道;雨水主要依自然地势经明渠分别汇入南湖和汤逊湖。规划区东部雨水利用关山二路南端现有排水干渠(通过涵洞穿过南环铁路)排入汤逊湖北汊。
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污水治理项目,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系统已基本建成,预计2002年年底试运行。
(二)存在问题
虽已建设了部分雨、污水管道,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不能满足排水需要。目前该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经现状排水明渠排入水体,对南湖和汤逊湖造成污染。先期建设的大学园缺乏相应的规划作为依据,已建设的部分排水管道与规划走向、断面不符,造成浪费。
(三)排水体制和规划标准
根据“东湖新城总体规划”,规划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结合地形,分散排放;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1、雨水流量计算采用2000修编汉口暴雨强度公式:
q88511.58lgP0.66
t6.370.604 (L/s〃ha)
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Ψ=0.65。 2、东湖高新开发区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 (四)工程设施规划 1、雨水
根据“武汉市主城排水规划”和“东湖新城总体规划”,规划维持原有排水系统,雨水分别自排入东湖、南湖和汤逊湖。东湖规划最高控制水位19.65米, 汤逊湖规划最高控制水位为18.65米。规划区内划分为29个雨水系统,共有29个排水出口,分别排向东湖、南湖和汤逊湖。
规划区内结合道路建设修建明改暗管道工程,现有排水明渠随着道路的建设将逐步改
9
暗。规划区外围仍保留或加宽现有排水明渠,以减少工程投资。原关山二路南端排水干渠为重要的区域性排水渠道,规划需控制专用排水廊道,控制宽度为15米。规划改造滨湖大道东侧现有明渠,规划明渠断面为底宽20米,水深2~2.5米,将汇水范围内(包括规划区)的雨水排入汤逊湖。规划明渠按40~50米宽控制城市排水走廊。
2、污水
根据“东湖新城总体规划”,预测规划区污水总量为16.91万立方米/日,其中,属于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污水量为9.968万立方米/日,属于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污水量为6.94万立方米/日。结合龙王嘴地区污水规划,规划沿珞瑜路、关山二路、民族大道等道路布臵管径4001800毫米的污水管,规划五座污水抽升泵站,即虹景泵站(Q=0.2立方米/秒)、关东泵站(Q=0.35立方米/秒)、大刘村泵站(Q=0.07立方米/秒)、大郑村泵站(Q=0.65立方米/秒)和民院泵站(Q=0.3立方米/秒),将污水排至龙王嘴污水处理厂(近期修建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达到一级处理标准;远期为25万立方米/日,达到二级处理标准),处理达标后排入南湖。结合汤逊湖地区污水规划,沿天恒路、滨湖大道、火炬路东段规划布臵管径为800毫米~1200毫米污水干管,承接北部自流污水和南部经南泥湾污水泵站(规模为0.60 立方米/秒)中途抽升污水排入规划汤逊湖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处理达标后排入汤逊湖。
四、电力规划 (一)电力现状 1、现状电力设施
规划地块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现有关山热电厂、220千伏关山变电所和110千伏光华变电所,其中关山热电厂位于规划地块东侧,紧邻关山火车站,占地面积16.75公顷,现装机容量1×30兆伏安,有110KV线路与光华变电所连接;220千伏关山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150=300MVA ,是武汉电网220千伏双环网上重要的枢纽变电所,由500千伏凤凰山变电所引接电源,并与青山电厂及220千伏郭徐岭变电所和武钢变电所有220千伏线路连接,还作为关山地区的电源送出110千伏电力;110千伏华光变电所(主变容量2×40=80MVA)由220千伏关山变电所引接110千伏架空线,并与110千伏虹景变有110千伏线路相接。
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现仅有110千伏郑桥变电所,其主变容量为2×31.5=63MVA,位于江夏大道东侧,由220千伏关山变电所引接110千伏架空线。
规划区内现状高压走廊较多,主要为关山变电所的220KV、110KV进出线走廊和凤凰山变电所至珞珈山变电所的220KV高压走廊。规划区内无10千伏公用开闭所,中低压线路基本为架空。
2、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所有线路为架空,安全性较差,对城市景观也有较大影响。有些线路供电半径较大,电压质量难以保证。高压走廊走向不规整,对用地布局造成较大影响。
(二)电力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武汉地区配网技术经济原则》《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2、用电指标和电力负荷预测
本规划采用下表单位建设用地用电标准及《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该地区负荷密度的要求进行测算。
(单位:千瓦/公顷)
用地类别 居住 工业 公共设施 市政公用 道路交通 用电指标 300 300 400 50 3 注:住宅户均—— 4kw/户 100m2及以下/户 6kw/户 100~150m2/户 10kw/户 150m2及以上/户
各地块最大负荷汇总取同时系数0.7,功率因数0.85,该地区最大负荷约为430兆瓦,负荷密度约为14兆瓦/平方公里。 3、电网规划
该地电网的建设,既要考虑自身供电的要求,也要考虑武汉电网对该地电网的要求,既要考虑近期电网的要求,也要兼顾今后电网发展的需要。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及《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该地区的要求,结合《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规划扩容关山热电厂的机组容量至2×30兆伏安,其110千伏线路改与规划关南110KV变电所连接;在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220KV高压架空线(凤
10
凰山至关山与关山至郭徐岭)交汇处新建220千伏庙山变电所,规划容量3×240兆伏安,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其220KV进线由凤凰山500KV变电所引来;扩容220千伏关山变电所主变容量至3×180兆伏安;在两湖大道东侧、南湖南路南侧新建110千伏科技城变电所,规划容量3×50兆伏安,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其110千伏进线由关山变电所至南湖变电所的110千伏架空线“∏”接引来,并做30米的走廊控制;在关山热电厂北端规划建设110千伏关南变电所,规划容量2×50兆伏安,用地面积控制为2000平方米,其110KV线路采用架空方式与关山热电厂和光华110KV变电所连接;在庙山一路与汤逊湖北路交汇处规划新建110千伏汤逊湖变电所,规划容量3×50兆伏安,用地面积控制为2000平方米;扩建110KV郑桥变电所主变容量至4×50兆伏安;扩建110KV华光变电所主变容量至2×50兆伏安。
4、高压走廊调整与线路规划
高压走廊的调整既要节约土地,利于用地布局,又要不影响电网运行和节约投资,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规划区内高压走廊做以下调整:
(1)规划在220KV庙山变电所建成后,取消对用地布局影响较大、且单独架设的“关山~郑桥”110KV高压架空线,控制保留关山变电所的其余现状高压走廊。纸坊、乌龙泉变电所不再由郑桥变电所引接110KV线路。
(2)根据甲方要求,将穿越武大科技园等4大科技园的现状高压走廊(220KV架空线群至珞珈山变电站,110KV架空线群至纸坊、乌龙泉变电站)改至江夏大道西侧。 (3)将华光大道东侧及珞喻路南侧现状110千伏架空线改为110千伏电缆埋地敷设。 (4)郑桥变电所及汤逊湖变电所的110KV进线改用电缆方式由规划220千伏庙山变电所引来。
(5)保留科技新城内的现状220KV高压架空线路以及110KV关南线。
为解决变电所出线开关间隔不足,提高供电可靠性,在规划区内增设27个开闭所(其中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新建14个开闭所,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新建13个开闭所),开闭所最终按转接容量12兆伏安、附设2~3台1000千伏安10千伏变压器、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设计。
10千伏主干线尽量选用大截面电缆。10千伏及以下等级线路采用电缆入电缆沟或入地暗敷。规划以华光大道、东信路、珞瑜路、民族大道、南湖北路、关山路、关山一路、
关山二路、南湖南路、两湖大道、江夏大道、火炬大道、汤逊湖北路、天寰路北段为该地区的电力电缆主干道。
规划区内新增40米及以上宽度道路上的路灯采用双侧布臵,新增40米以下宽度道路上的路灯采用单侧布臵,档距不大于40米,光源采用钠光源。 建筑外部照明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与环境协调。
为确保供电线路安全可靠,同时考虑到城市建设现状及景观,本地块内的电力线路(临时保留的220千伏架空线及其走廊除外)全部采用电缆入电缆沟或直埋入地暗敷。 各类建筑的供电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等的规定。
五、电信邮政规划 (一)电信邮政现状
1、现状电信水平及电信设施
该地区现状用地主要为居住、工业和教学科研用地,用户装机数较少,现状话机普及率较低。
该地区现分属关山电信局(装机容量10万门)和庙山电信局(装机容量2万门)交换区。其中关山电信局位于该地块内关山一路东侧、东信路南侧,其交换区界主要为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庙山电信局位于江夏大道与两湖大道交汇处,其交换区界主要为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
规划地块范围内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现状电信管孔建设较为完善,电信主干线路主要在关山一路、雄楚大街、珞喻路、关山二路和民族大道敷设;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现无电信管孔,所有电信线路基本采用架空方式敷设,电信主干线路主要在江夏大道、两湖大道上敷设。 2、邮政设施
规划区内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现有关山邮政所、民院邮政所和城建学院邮政所提供邮政服务;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有庙山邮政支局提供邮政服务。 3、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电信建设发展迟缓,业务单一,不能满足该区片对高速宽带业务的需求,话机普及率有待提高。电信地下管网建设仍滞后于城市电信发展,现状电信线路部分架空敷设,影响
11
城市景观。邮政局所布点过少,造成服务半径过大,通邮困难。 (二)电信规划
1、电信装机标准与装机数预测
根据《武汉市主城电信规划(1996~2020)》提出的控制指标,结合各类性质用地通信使用要求,规划采用下列装机指标:
用地类别 居住 公共设施 工业 市政公用 装机指标 (门/公顷) 200 250 30 10 按上述标准计算,规划区电话装机数约为22万部,话机普及率为122%,取交换机实装率为75%,则需电信交换设备容量为29.3万门。 2、电信设施规划
根据《武汉市主城电信规划(1996~2020)》、《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和武汉市电信建设发展的情况,扩建关山电信分局交换机容量至15万门,扩建庙山电信分局交换机容量至20万门。在关山一路以西、银光大道南侧规划建设科技城电信分局,其交换机终局容量15万门,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局规划为综合电信局,既提供普通电话服务和各类宽带通信业务,还将成为科技新城局域网网络中心,动态发布科技新城的相关信息。
根据装机预测,届时庙山电信局需服务该地区约8万装机用户,关山电信局需服务该地区约6万装机用户,科技城电信局需服务该地区约8万装机用户。 3、电信网络规划
规划期内,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建设该地区的通信管网及通信线路建设。大力推广光纤接入网等电信新技术的应用,近期做到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和光纤到路边,建立用户端以外的光纤网络,实现电视、电话和数据传输的“三网合一”; 远期实现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满足用户的各类数据通信业务。
在该地块范围内铁路南环线以北地区规划以关山一路、雄楚大街、珞喻路、关山二路、银光大道、南湖南路和民族大道作为主干通信电缆通道;铁路南环线以南地区规划以江夏大道、两湖大道、汤逊湖北路、火炬大道作为主干通信电缆通道。
为确保电信线路安全可靠,同时考虑到城市建设现状及景观,规划区内的电信线路全部采用电缆穿电信管孔或穿管直埋入地暗敷。严禁采用架空明线。
规划在关山一路东侧和东信路北侧新建18孔电信管孔;在关山路北侧和民族大道西侧新建12孔电信管孔;在银光大道北侧新建24孔电信管孔;在南湖南路北侧和关山一路东侧各新建18孔电信管孔;在曙光路西侧新建12孔电信管孔;在关山一路东侧新建18孔电信管孔;在明玉路东侧(局部)和南湖南路南侧(局部)新建12孔电信管孔;江夏大道两侧、火炬路北侧、汤逊湖北路东段的北侧各新建48孔电信管孔;在两湖大道两侧、汤逊湖北路西段各新建36孔电信管孔;在庙山一、二、三路,天寰路西侧、天辰路北侧各新建24孔电信管孔;在滨湖大道、天际路、天泉路西侧新建12孔电信管孔;其余城市道路上根据电信需求建设12孔或6孔电信管孔。
各类建筑的电信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等的规定。 (三)邮政规划 1、规划标准
依据《武汉市主城邮政规划(1996~2020)》要求,规划区内邮政局所建设标准分别为:
名称 服务半径(公里/座) 服务人口(万人/座) 邮政局所指标 0.5~0.7 <2.0 2、邮政设施规划 规划在原关山邮政所位臵新建关山邮政支局,其建筑面积控制为2000平方米;在关山路(鲁巷广场)新建关山路邮政所,在关山二路东侧新建关山二路邮政所,在关东工业园内新建关东邮政所,在关山一路以西、南湖南路以南建设曙光邮政所,在关南工业园内建设关南工业园邮政所,在凌家山北路以北、明玉路以西建设关山一路邮政所,在铁路南环线以南新建9座邮政所,每座邮政所建筑面积控制为200平方米。在该地块外围西侧民族大道以西建设政法学院邮政支局,扩建民院邮政所建筑面积至200平方米。届时,该地区的邮政局所平均服务半径将小于700米,邮政局所平均服务人口小于12000人,符合总规要求。
各类建筑的邮政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等的规定。
六、燃气规划 (一)现状
12
现状燃气管道分布情况见下表:
路名 管径(毫米) 老武黄公路 400 雄楚大街 300—400 关山二路 400—500 华光大道 300 民族大道 300 (二)原则
根据武汉市城市燃气规划,实现城市燃气化,方便居民生活及生产,保护城市环境,90%以上,城市燃气应以管道气为主,逐步取消生活用煤; 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中应同步实施燃气管网; 新区建设必须一次性配套实施燃气管网系统; 新建管道系统应考虑适应远期与天然气管道臵换并网;
本次规划中所确定有煤气管道的道路应在下一步规划断面中预留管位。 (三)规划
逐步废除以煤为燃料,以管道气为城市主要燃料,主要由关山混气厂供气,该厂日供10.6万标立方米,可向11.5万户供气。 规划干管分布情况见下表:
路名 管径(毫米) 南湖南路 500 老武黄公路 400 关山一路 400 雄楚大街 400 关山二路 300 滨湖大道 300 两湖大道 300 汤逊湖北路 300
七、环卫设施规划 (一)现状概况
由于该地区为规划新区,目前没有现状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公共设施。
(二)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环卫设施,现有垃圾的收集、转运及处理较为混乱。
(三)规划原则与标准
根据总体规划与武汉市环卫规划,相应提出规划区范围内的公厕、垃圾转运站、环卫车辆停保场等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以保证这个地区的需要。
公共厕所规划标准:根据《环境卫生设施标准CJJ27-89》,在商业闹市区或人口密集的城市道路,公厕布臵间距采用500米,一般道路采用800米,或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布臵,主干道和窗口地段设臵一类公厕,支路设臵二类公厕。
垃圾转运站规划标准:城市转运站以小型为主,每座用地面积按200~300平方米控制。根据建设部标准,每0.7~1.0平方公里设臵设臵一座。
环卫车辆停保场规划标准:停保场以行政区为单位,按不少于2座标准进行布臵。停保场用地面积按车辆总数计算,每辆车用地面积采用200平方米。
(四)设施布局 1、垃圾转运站
该地区垃圾由现状流芳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在规划区内规划20座垃圾转运站,每座用地面积为200平方米。 2、公厕
在该地区规划38座一类公厕,每座用地面积为60-100平方米。
3、环卫车辆停保厂
在关山一路西面规划一座环卫车辆停保厂,面积6300平方米。
八、消防设施规划 (一)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现状有一座关山消防站,其用地面积为4500平方米,责任区范围为卓刀泉及关山地区。
(二)存在问题
消防站缺乏,不能满足消防车五分钟之内迅速到达责任区边缘的要求。
(三)规划原则与标准
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汉市消防规划,相应提出规划区范围内消防站等公共设施
13
1.气化率应达 2. 3. 4. 5. 气能力可达 的布局规划,以保证这个地区的需要。
消防站规划标准:消防站规划标准按下表采用: 站级 责任区面积(平方公里) 用地面积(平方米) 特勤消防站 7.0 5200 标准型普通消防站 7.0 4500 小型普通消防站 4.0 1400 (四)设施布局 在该地区规划三座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即关东消防站、关南消防站和庙山消防站,承担该地区的消防任务。消防站用地面积均为4500平方米。
第七章 控规编制技术与指标说明
一、地块划分原则
为便于规划指标控制,加强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结合道路网与园区建设模式,将本区用地划分为园区、街坊、基本地块三级。地块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地块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即各地块内部用地一致性。
2.依据现状单位权属界线,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限,保持地块的单一权属。 3.考虑土地级差效应,即土地价值的区位差异性。 4.适应土地批租需要,并有利于成片和独立开发。 5.应兼顾旧区里巷对外交通和城市消防通道等要求。 6.适应建筑群体及市政工程的设计需要。
7.考虑到各土地开发建设的适用性。每个地块的面积均控制适当规模。 二、地块编码
按上述原则,对本区地块进行编码。编码序号采用Y1-S1-01的数字系列,Y1表示主控园区号,S1表示各园区内街坊序号,01表示各街坊内地块序号。本区划分为19个主控园区,76个街坊,783个地块。 六、控规指标说明 1、控制内容
分为四大类别指标进行分别控制,并相应组合后形成三个分图则。(1)土地利用与使用属性控制:主要包括地块划分、地块界线与规模、用地性质、适建要求、三个土地界线
(征地线、权属线、建设线)、得地率(权属用地面积/征地面积*100%)等。(2)环境容量(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等。(3)建筑形态与城市设计控制:主要包括退界(对路、对边线)、间距、交通出入口;建筑高度、体量、风格、形式、色彩;广告、标识;公共空间要求等。(4)设施配臵要求: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并针对开发区的要求,提出国际(双语)学校、会所等设施配臵要求。
为保证区内土地使用效益、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并综合考虑土地使用性质、区位交通、市政设施配套等条件,本规划按照控制性指标、指导性指标、设施配套要求三项内容
分别控制,并单独制成分图则。其中控制性指标采用 7大规划控制指标,分别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 2、控制方法
本规划采用全区系统平衡、主控园区综合平衡、街坊独立平衡、地块落实指标等四级控制体系,并分别制定总图则、主控园区控制要求、街坊分图则来落实规划控制指标。 3、编制技术
为适应开发建设的不确定性,本区内规划用地性质由四个层次组成:(1)规划用地性质,为本规划对地块规定的用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单位在合法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直接利用的性质。(2)替代用地性质,指有条件允许建设的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单位申请土地使用权之前提出更换原规划用地性质,开发区规划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并满足替代条件后,可以批准替代的用地性质。规划主管部门在研究替代时,应严格保证本区内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的总量平衡,不得减少。(3)待批用地性质,为替代性质之外的用地性质变更,土地使用单位申请土地使用权之前提出更换原规划用地性质,须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环境影响报告等必备报告,并报经本控规原审批机关批准、落实补偿措施,并接受对申请人进行的惩罚性规定后,方可变更。(4)禁止用地性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本区内建设被列入禁止用地性质的项目,以保证园区内强制性保护设施的用地。
第八章 实施措施的改革建议
1、实行产业、居住建设与环境、配套建设共同发展、同步推进的制度,在现有门户形象与节点景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开发区环境景观的整体建设。
14
2、在开发区内推行企业准入制度,适当控制低产出、高污染企业的引进,控制房地产项目建设,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壮大开发区科技实力。
3、试行土地租用与厂房出租制度,以适应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小型、灵活的特点,也可降低企业的前期运作成本,高效率使用园区仅有土地。
4、有步骤启动老企业的升级改造与旧城改造,近期重点控制科技商贸区的开发建设,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建设。
5、加快土地储备制度建设,通过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实现土地开发的整体综合平衡,改变目前空地开发的“补丁式”建设。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