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作者:黄春花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0期

江泽民同志早已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蛇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中生作为国家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高素质劳动者,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意义重大。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心理的不良健康状况如不加以疏导不但会影响到高中生的学习、升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由于高中段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青春期早恋情节、叛逆心理等,教师工作繁重、升学率压力、同事间竞争、使心理压力增大等等,都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早六晚九的高中作息时间使师生朝夕相处;县级市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稀缺等等。班主任由于其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高中班主任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身角色优势,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的开展?这是高中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难题。 1.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我国目前高中班级的管理事物绝大多数还是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因而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互动,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可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在班级的时间更长,与班集体的接触更为密切,对不同问题、不同个体、不同因素不同条件等能够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2可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末期,这一时期有其特有的特质。处于这一时期的高中生也会有面对这一时期特有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跟得上学生的心理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及时解决这一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体或集体的反馈及时获得教育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整,如此“教育→反馈→调整→教育”的循环过程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完善教育行为使得教育活动收到更好结果,又可以不断了解教育主体的情况变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1.3可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是对高中生最好的、最具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是青春期末期,虽然外表发育成熟,但是心智还不完善,想法简单、由于学业繁重,至使情绪焦燥,他们普遍讨厌简单的说教,喜欢平等的沟通,尤其是我校只有一名心理健康专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让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人,与他们进行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具时效性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1.4可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权威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班主任工作结合,那么与心理、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要成为班主任职业素养之一,班主任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对象面向的众多的学生或者说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通过培养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将职业化、专业化,使得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得专业上的权威性。班主任在面向广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又会获得许多重要的反馈信息,这些都是脱离一线教育者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专业的知识加上经验的积累能够使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具有权威性。 2.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策略 2.1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心理修养,保持心理健康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心理状态 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心理健康的班主任会通过言行和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外,还要具备正直、自信、认真、活泼、乐观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而班主任要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求自身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具有丰富的正常情感,要有对后进生的爱心与耐心,要知人善教,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克服焦躁的不良心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协调高中班主任作为管理者与心理辅导者双重角色冲突有效方法。因为师生关系和谐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近了,班主任无论扮演哪个角色,学生都容易对班主任的班级教育教学行为产生认同、理解和支持,容易解决学生个体和群体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有些冲突就会自然得到很好地化解。

2.3鼓励学生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令人不快和烦心的事情,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倾诉,这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于同学交往,积极倡导并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可能多的交往机会,使他们通过交往,加深理解,相互信任,增进友谊。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学生不是生来就会的,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教给学生寻找朋友、建立友谊的方法。有了亲密的朋友,学生的不良情绪就能的到发泄、缓解,在别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中增强信心。

2.4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班主任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常识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就会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记住应记的知识。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学生的思维就可能更开阔、更敏锐和更富有创造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主动解答在思想和生活上的难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同学及其周围的人的心理特点,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他人的友谊。

2.5进行个别辅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是年轻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性格不同,各自经历有些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工作。班主任要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情绪、行为,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在个别辅导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状态,注意收集学生的个人资料。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的细微变化,把这些做成心理档案。在个别辅导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完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班主任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要做到耐心细致,注意方式方法手段,避免学生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总之,高中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需要专业人土大力研究,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向着人文、理想、和谐的方向再跨一步,向着最终实现“心育校园”的理想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姜慧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5 [2]陈映兰:《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论文,2005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