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11
以用分数 来表示,这一份就是 块。
33
1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 块)
3
2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 块)怎样看出来的?
3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1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 ,3 个饼共得到
4113
12个 ,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 ,合在一起是 块饼。
444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33
到 块饼,所以每人分得 块。 44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3
老师: 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4
11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 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 块,就
443
是 块。 4
13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 ,就是 块。
44
3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
4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2
① 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 (块)
3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7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
9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3
请学生观察1÷3 = 1(块)3÷4 =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34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除数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除数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a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习: (1)口答: ①7÷13=
()525
=( )÷( ) ( )÷24= 9()824
0.5()()
÷9= 0.5÷3= n÷m= (m≠0)
()()3
3
②1米的 等于3米的( )
8
③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 ,每段长( )米。
0.5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
3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31
②1米的 与3米的 一样长。( )
44
1
③一根木料平均锯成3段,平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
3④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想一想
①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
1
。( )(3)动脑筋15
1
( ) 10
1
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 就是 张。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
33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3
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 就是 张。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
442
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 就是 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
33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0.50.50.5
÷3= ,部分学生会觉着的= 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
33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1
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