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活动教案反思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反思
偶然的机会在百度MP3上听到了这首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儿歌,最初就是想马上下载下来让孩子们也都来学唱这首京腔京调的儿歌。第一次播放给孩子听时,几个孩子竟然自由组合随着儿歌玩起了“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这个时候我发现,孩子们意识到了儿歌中1――10的数字排列。几次聆听之后有很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记忆,随时随地都会蹦出几句。与此同时,我也听出了与原文的不同之处,孩子们没有真正的领会儿歌中名词量词的应用,总是会张冠李戴。这么好听、这么容易让孩子接受,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领悟到的知识这么的丰富,为什么不针对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开展教学活动呢?于是,我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常用量词的用法,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
2、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PPT;1――10的数字卡片
2、班级区角中各种各样的实物各10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兔子的小铺子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完整倾听儿歌。
二、提问儿歌主要内容: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的就是小兔子的铺子的广告歌曲,在儿歌中说出了好多种铺子里的货物,都有什么呢?
三、用课件展示儿歌中出现的物品,学习量词的用法。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好多,到底对不对呢?我们现在就进门看看!
――播放课件,教师和幼儿逐一看,孩子回答,教师纠正孩子们使用不正确的量词,重点对孩子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量词进行及时的解释。
四、用“争当营业员”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儿歌的兴趣。学说几遍儿歌。
教师:孩子们,小兔子的铺子刚刚开业,需要招聘几位宣传员,这可是一件很光荣的工作呀!有谁想参加!条件是要学会广告歌。
――看着课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一遍。
――边播放课件边按照孩子们坐的位置一人一句练习两遍。
小兔子要来考试了,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吧!预备•••起•••
――幼儿看课件学说,教师用手打节奏。
五、带领幼儿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教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在听广告歌曲时,前边有一段音乐,你们感觉好听吗?(好听)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得过程中,一起来想想,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课件
教师:真棒!小锣和京胡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我们的国粹京剧中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它们两者的声音结合在一起既有力又悠扬。现在我们就伴随着这悠扬有力的音乐一起来一遍广告歌!――播放音乐前奏,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
六、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儿歌。
1、教师:哎呀!大家说的这么起劲,我也想自己开个铺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广告歌,你们想吗?
教师:我可以给大家提供货物,小朋友按照自己拿到的数字卡片,到我的仓库里提取相应数量的货物。
――孩子们自由抽取出数字卡片,然后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到实物摆放位置取相应数量的.货物。在孩子取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每人选取一样,尽量不要和其他的小朋友重样。
2、请小朋友按照从一到十的顺序坐好,一一介绍自己的货物。――要求幼儿讲话说完整:我拿数字卡片1,我拿1****;及时纠正幼儿使用不准确的量词。
3、将选择的货物摆好编成儿歌练习。
教师:现在就把我们的货物放在货架上吧!谁想来当掌柜的!――全体幼儿将货物摆放完毕后,请一致两名主动担任“掌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铺子情况。
4、一起完整学说自己创编的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开铺子。小朋友,开铺子~~~~。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照“店里”货物摆放情况进行儿歌的创编朗诵。
七、小结后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把我们铺子里的货物都准备齐全了,感觉还挺累的!孩子们,休息好,准备明天开门营业!
【活动延伸】
1、语言领域: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量词,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可以开展与量词相关的游戏:如以“辆”为单位进行比赛,一辆汽车、两辆卡车••••••让孩子充分理解什么样的名词对应什么样的量词。2、数学领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大量的实物、数字卡片,同时孩子们在玩开铺子游戏时意犹未尽,将这些材料材料放置区角活动中,可以进行“超市”、“数与量一一对应”、“20以内加减法”的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目标一则要求: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一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讲述。这在活动之前我已经做了准备,以前在无意中曾和孩子们玩过类似游戏,所以当这个游戏再次出现在活动中时,孩子们并不是很陌生,很快就能接应此游戏的玩法。但对于出现的图片,他们会填量词,可是在后来的创编活动中,他们的反应就比较慢了,可能是对量词的理解不多,对于常玩起的几个印象已经深刻,而陌生的量词在生活中一般不是很留意,或渗透的不多,所以有孩子答不上来,导致创编活动这一环节完成得有点力不从心。
孩子们在接受儿歌的过程中,原本认为简单、押韵上口的儿歌应该会非常的容易让孩
子接受并记忆,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量词使用上处理的相对简单和模糊。由于我们日常的生活用语与书面语言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在处理“三根小棍子、六条小绳子”时就产生许多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条”在针对“棍子、绳子”时我们多数时间是可以混用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过于强调了与原文的一致性,因此阻碍了孩子们对儿歌的接受进程。除此,原文中有几样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经很少听说了――匣子、册子,孩子们在使用这些名词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演变成了机械的记忆,在他们的印象中,图片上的东西和生活中的实物似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当初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曾经想要做出一定的更改,但是抱有一丝的希望,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解释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可是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才真正的体会到被动的接受记忆和主动的理解记忆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也意识到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知识积累程度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改与变化。
这个活动虽然以语言活动为主,但在我的意识里,活动内容是语言和数学的有机整合,孩子在观察、点数、学念儿歌和后来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就是学习数、量对应的过程。在孩子们可以非常熟练地运用不同的量词创编儿歌时,我们可以延伸至让孩子将名词最后一个字相同的事物编入儿歌中,如:一个大苹果、两个火龙果、三个无花果;一辆吉普车、两辆三轮车、三辆自行车、四两坦克车,这样也让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押韵。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在探索中不断的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