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田野 唐政伟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__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多选)

1 / 15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二、 课外阅读。

从前,大海里长着一棵树,名字叫扶桑,这棵扶桑又高又粗,是太阳的家。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住在这棵扶桑树上。

这十个太阳是十兄弟,他们轮着到天上去,一天一个。

过了几千年,几万年……有一天夜里,太阳十兄弟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咱们十天才上一次天,太没意思了。明天,咱们一起上天去玩个痛快。”

第二天,公鸡“喔喔”一叫,太阳十兄弟一起上天了。这可不得了了,天上亮得叫人睁不开眼,地上热得叫人喘不了气。不一会儿,河里的水全都被烤干了,地里的庄稼全被烤焦了,还有许多人热死了。要是太阳十兄弟在天上玩上一整天,那么整个世界都要毁了,怎么办呢?

那时候,有一个天神名叫后羿,他有一张弓,很多箭。他射起箭来,又远又准。他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拿出他的弓,又拿了十支箭,去射太阳了。“嗖嗖……”后羿陆续射了五箭,射下了五个太阳,地上不像先前那么热了。他又一口气射下了四个太阳,这下可好了,天气跟平常一样了,一位老者赶忙对他说:“不要再射了!要把太阳都射下来,大家也没法活了。”

后羿一想,对呀!要是把太阳全射下来,整个天下就黑咕隆咚了,庄稼长不成,人也没法活了。

后羿射日的传说就这样被流传下来了。 1.为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 又远又准

3.后羿为什么要射日?他又是怎样把太阳射下来的?( )

2 / 15

A.因为十个太阳在天上同时出现,让人接受不了。后羿自己用弓箭先射下五个太阳,又射下了四个太阳。

B.因为十个太阳在天上同时出现,让人接受不了。后羿是在一位神仙的帮助下把太阳射下来的。

4.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写下名字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乐园。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 ,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 ,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3 / 15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1.把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2.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哪个国家的侵略者作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男孩为何拒绝写“日本战胜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伯伯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训练

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解缓它的饥饿。

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

4 / 15

大,正是因为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出于危难关头,选择了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沫”。

人其实也是生活在一个个集体当中的,家庭、单位、国家、社会。而这一个个集体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这样那样的危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衰败的集体中的人几乎都选择了各种形式的明哲保身,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做法不仅伤害到整体利益也会伤害自身利益。事实上,在一个集体败落以后,损失最大的还是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人。在危难中选择“相濡以血”,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这是一个集体能够度过难关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填空。

“相濡以血”这个词是由(___________)这个成语转变而来的。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鲜血(xuè xiě) 奄(yǎn yān )奄一息 处(chǔ chù)于 3.“这笔感情债”指的是什么?怎么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相濡以血”是一种大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吸血蝙蝠是靠吸同伴腹中的血而生存的。(________) (2)吸血蝙蝠援助同伴时是有顺序的。(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________)

(4)一个集体中的人都是选择明哲保身,那么这个集体必将走向败落。(________)

6.对于“丛林法则”文中并没有解释,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下面的哪种解释比较正确( ) A.以多取胜

B.个体的自然生存

C.大家并肩作战。

7.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 / 15

大自然的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qū xū)。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fáng fán)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kuò kuǒ)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

飓(jù tuì)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我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反义词。

幸福( ) 辽阔( ) 灾害( )

3.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怎么写风是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是怎么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风将来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要求举例说明。

6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中学习方法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这事恰巧被妈妈知道了,她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多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就够你忙的了,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起来。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蒙眬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何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工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本文记叙了“快妈妈”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件事是作者重点记叙的。

7 / 15

4.文中的“妈妈”有什么特点?从所记叙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妈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妈妈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思想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妈妈”让我想到了奔跑很快的________(填动物名称)。

七、 阅读芳草地。

①照相的事,尽管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②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蹿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墙上挂着一块绘着风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机,机器上蒙着一块红表黑里的布。从县里下来的照相师傅站在机器旁等待着。

③先是一位年轻女老师手里攥着一卷白纸照了一张。照相时师傅将脑袋钻到布罩里,从里边发出许多瓮声瓮气的神秘指令,然后他就高高地举起一只手,手里攥着一个红色的橡胶球儿,高呼一声:“往这里看,别眨眼,笑一笑!好!”橡胶球儿咕唧一声,照相完毕,真是神奇极了,真是好看极了!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

④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我堂姐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机前,等待着照相师傅发号施令。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蹿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师傅的头从黑红布里钻出来,说:“怎么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照相师傅的头在黑红布里说:“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胶球儿,咕唧一声,好了!

⑤这件事至今让我感动。

1.请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 ”的句子是____和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的心情。 3.仔细思考,选出下列对短文的批注采取的角度。

8 / 15

A解释字词句 B品味语言 C理解内容 D分析写法

(1)文章开头点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_______) (2)“历历在目”在本文中指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_______)

(3)第③段描写照相师傅照相的过程,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和神秘。 (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事为什么至今让“我”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靖宇誓死不降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度严寒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强作战,誓死不降。伪排长赵廷喜劝降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

9 / 15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无信不立。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柳絮的时候,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 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 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à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10 / 15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________) 奢侈——(________) 坎坷——(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的句子请你再仿写一个:_______________。

4.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好看 出口

5.以上两段文字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口的

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

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11 / 15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独立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寻找恰当的短语,补充写景顺序。 (_______)→到达最高峰→(______)→上到观景台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云上梯田的特点的一项是( )。 A.规模宏大

B.美丽如画

C.层次丰富

D.从容祥和

4.画“ ”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梯田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5.想象念山的美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美在山道_______,美在最高峰顶古木______,美在茶园生机_______,更美在云上梯田如一幅_________。

答案

一、

1.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仿写示例: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12 / 15

3.田野的美丽 快乐 喜爱 快乐

4.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散发的清香 5.ABCDE 二、 1.后羿射日

2.大大咧咧 疯疯癫癫 又大又圆 又甜又脆 3.A

4.天气跟平常一样了。 5.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三、

1.cáng zhá zhòng zhē

2.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确切地说是1943年。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3.因为小男孩虽然年纪很小,但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他坚信中国人民不会屈于压迫,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 4.表达了作者对小男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四、 1.相濡以沫 2.xuè yǎn chǔ

3.同伴在自己饥饿时把腹中的血给自己,自己腹中有血也要无私地给同伴。 4.为别人付出后,自己需要帮助,别人也会帮助你,这种互相帮助让每个个体都得以很好地生存,同时,还壮大优化了这个集体,因此说这是一种大智慧。 5. × √ √ √ 6.B

7.人类也应该同文中的蝙蝠一样,懂得帮助别人,只有互帮互助,那么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五、

1.qū fán kuò jù 2.悲伤;窄小 ;造福

3.大自然的现象风的形成及作用的

13 / 15

4.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5.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 6.风可以发电。答案不唯一。 六、

1.总—分—总

2.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3. 织毛衣快 干家务活快 一 4. 心直口快,干活麻利 乐于助人 5.马 七、

1.将近四十年前,小学二年级时,照相师傅来学校给师生照相时,“我”借了堂姐的光第一次照相。

2. 神态 语言 借了堂姐的光第一次照相时得意和愉悦 3. D A C

4.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5.和堂姐一起照相,既满足了少年的好奇,又留下了一份骄傲和纪念。 八、

1.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心狠手辣; 丧心病狂

2.战士少; 严寒; 没有粮食; 日伪军人数众多; 强烈的爱国主义 3.A

4.他们会被杨靖宇坚贞不屈的精神而震惊,不敢相信他竟然靠着这样的东西坚持了这么多天。 5.赵一曼、赵尚志等。 九、

1.tí 如果 nèng 宁静 zì cào 2. 光滑 简朴 平坦

3. 拟人 早晨,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14 / 15

4.C 5.从外到内

6.因为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很简单。 十、

1. 闻名遐迩 美不胜收 2. 上山的路 越过茶园 3.D

4. 比喻 5. 弯弯 多 美

参天 勃勃 金色的巨型油画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