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1-2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关于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它有着极大的凝合力和向心力,体现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广大市民共享,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用新的理念,加大参与度,为XX的城市建设定好位、把好关、出好力。

一、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纲,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总体效果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先行。

第一,把握规划本质。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公共工程和设施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合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和功能组合在一起,就是城市规划、建设、设计的本质工作和实际内容。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城市的知名度,体现在清洁的饮水、电力供应、取暖、治安、道路、路灯、车站交通、公园、学校、购物、医院、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物流等方面。那么规划设计就要围绕上述内容,从定位、定量、定型、定调四个方面来体现:定位就是建筑物的分布方位,一般地讲就是先修路,在路边定功能;定量就是建筑物的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匹配;定型就是建筑物的形式和风格;定调就是建筑物的色调和色彩。我们就是要针对这一法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布局,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推进完善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第二、提高四个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认识上到位,实践上才能自觉。面对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切实提升城市规划理念,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已显得尤为重要。其一,规

-1-

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城市规划不仅是空间物质规划,也是社会经济规划。规划就是生产力,规划就是财富。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分配空间布局、确定功能分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作用,可以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二,规划失误是全局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如果土地过度开发、工程项目选址不当、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将造成巨大的历史性失误。其三,规划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只重视近期的规划建设,忽视远景发展的研究,没有超前考虑道路、公共基础设施、住宅等各项建设的发展需要,甚至违规开发建设,后期只能忍痛拆掉,造成很大损失。其四,规划的遗憾是最大的遗憾。规划是整个城市形象的“模具”,一旦生出瑕疵,有的只能顺其自然,留下长久遗憾。

第三、明确四个要求。城市建设应以现代科学观念为指导,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强制性和指导性技术规范为标准,以领导、专家、公众相结合为管理方式,立足于本地实际,从四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树立“两光”(发展眼光和审美眼光)。城市规划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谋划,增强前瞻性和超前性,做到对历史、对将来、对后人负责;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和画卷,规划应假以审美的眼光,从塑造城市艺术形象角度出发,避免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风采。二是强化“三性”(严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是否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是区别合法与非法的分水岭。要保持严肃性,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规划的现象;坚持权威性,对即将建设的工程,必须符合规划,服从规划管理;流程的连续性,严格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三是推行“两化”(规

-2-

模化和配套化)。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应顺应形势发展变化,提升规划理念,坚持分阶段集中开发建设,做到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四是实现“四点”(绿地尽量多一点,道路尽量宽一点,楼距尽量大一点,外观尽量美一点)。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要处理好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适当地向低建筑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方向努力,促进人和环境和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第四、处理四个关系。城市规划是调配依附于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上利益关系的工具,是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社会各方面,面临许多尖锐复杂的矛盾,需要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规划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和各类社会集团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往往发生冲突,有时会出现局部利益试图侵蚀整体利益、规划受开发者利益支配的现象,政府必须顶住干扰和压力,强化规划的刚性,严控规划的弹性,使局部服从整体,维护全局利益。二要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对于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或经济利益,损害长远利益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项目,不能盲目开发建设。对不具备高起点开发条件的,不能急功近利,应给后人留有开发空间和发展余地。三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首先是严格保护,其次是合理的开发利用,防止出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现象,使发展处在可承受限度内。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文物古迹、风貌特色,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四要正确处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实施城市规划必须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排水、给水、供热、供电、燃气、通讯等地下管网设施与地面的道路、建筑配套同步改造和建设,加强协调管理,杜绝“马路拉锁”、重复建设现象。

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以环境建设为着力点

-3-

现代化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环境的竞争。要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就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在立足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城市文化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2003年提出了XX市的城市形象和品格定位应展现“新、特、厚、实”的特点,建设节水型戈壁园林城市的思路。XX公园作为XX戈壁园林景观的典型代表,是XX城市建设的一大成果。人民文化广场的建成,已成为展现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场所。随着文化中心、XX公司科技馆的投入使用,以及龙泉景观带、X水湖、XX湖等重要景观的建成,为增强我市文化品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提升文化品位是增强城市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全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实现城市建设和文化要素的完美统一,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要注重城市核心文化品位建设。城市文化品位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灵魂。城市文化品位是通过城市的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园林、雕塑、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人的生活等所反映的城市整体的精神与风貌,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核心城市文化品位,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公共服务建设、绿化美化环境。规划、设计、修建一批有规模、呈水平、上档次、分布合理的城市公园、绿地,以“见缝插绿”为原则,大力推行拆墙透绿、让绿于民、还绿于民,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推进中、新农村建设中,更加注重这个环节,力求改变一户一宅的传统建房方式,整体规划、集中建房,留下空间,在每一村建设一个广场绿地,形成范围呼应效应,提升城乡整

-4-

体品位。

第二、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城市文化的第一要义是由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造出来的文化,其次才可以转而提到市民、社会、思想及经济等的文化,切不可本末倒置。城市建设应具有承继文化历史、面向时代未来、体现自身特色的深厚文化内涵。看一个城市的魅力,首先看其品位。品位高,则魅力足、出路好、竞争力强;品位低或一般,则其吸引力低,发展后劲不足。由此可见,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进程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必须矫正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结合点,在发掘“金山银山”的同时,实现“碧水蓝天”。 一是以环保优先、科学发展理念为先导。必须坚持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发展速度、规划布局项目的首要前提,落实“增量一步到位,存量限期削减”要求,在资源开发中落实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着眼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着眼于实现增产减排、节能增效目标,坚持将环境容量作为开发和发展的大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硬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严厉措施。二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为切入点。减少污染排放量,重点在存量,难点在减量。削减存量,最直接的手段是“以增长换取环境”,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以此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产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从根本上减少污染

-5-

排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三是以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保障。要健全和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增强环境执法和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评价机制,增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环境保护国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以唤起全民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为基础。群众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要全面开通环保信息渠道,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使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大力开辟环境违法案件的举报、诉讼通道,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人人关注环境保护、自觉监督环保执法、依法维护环境权益的强大合力。

三、城市建设建管统一,以综合手段经营管理城市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指的就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必须坚持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努力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一般管理向格调管理转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将城市的管理提高到综合的、经济文化、艺术化的层面上来。 第一、加快完善长效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立足基层、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的原则,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将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基层,特别是县(区)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城市管理,切实发挥好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强化城区属地管理,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管理职能,将管理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

-6-

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彻底消灭城管工作的“盲区”。着重打好市容市貌管理、交通秩序整顿、市场秩序整顿和环境保护四个“攻坚战”,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下大力气整治规范市区环境卫生秩序,整顿马路市场,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尤其要加大饮用水源区治理力度,坚决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和声光污染的监管力度,不断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第三、树公民文明新风。城市建设不仅要在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队伍、管理资金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立规矩,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市民的文明程度、卫生习惯等方面树正气、抓培养、见真效,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市、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 四、城市建设良性发展,处理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故城市规划要打破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增强区域意识。不仅要从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出发,还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整体状况,安排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还决定着城市的功能培育和城市化的进程。必须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长远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第二,以支柱产业聚集为重点,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工业园区建设既是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战略选择,又是形成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中、消费集中、资产集中,推进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既拓

-7-

展了城市空间,又培植了城市产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最佳结合点。

第三,以文明创建为重点,打造城市经济“金宇招牌”。XX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联创”目标,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生活区北移、生产区东扩”的布局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切实加大城市道路、城市景观、供热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积极推行精细化、人性化、常态化管理,不断增强承载和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城市对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带动高标准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合理,就会人人节约城市建设的成本,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否则,将影响城市的功能发挥,降低城市的档次和品位。二是正确处理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坚持以城市经营带动城市管理。在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快城市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创新机制,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实现城市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良性发展。三是正确处理扩容与提质的关系,坚持以提质带动扩容。提质是基础,是前提;扩容是表现,是结果。四是正确处理兴城与兴业的关系,坚持以兴业带动兴城。城市的真正形成,在于产业的聚集,市场的培育。就是说,一个繁

-8-

华的城市,同时必须是一个繁荣的市场,拥有“汇天下之客,聚天下之货,积天下之财”的功能。城市建设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术、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科学选择和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

五、城市建设彰显魅力,突出个性特色鲜明

每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民俗民情等方面的差异,其个性化特色各有千秋,我们必须力戒“千城一面”、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要设计、建设出具有自身风格的建筑,越是有个性特色的城市,越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城市越现代化,特色也就越重要。

第一、利用规划展现城市文化。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建设的“龙头”。城市高品位首先是规划的高品位,城市规划肩负着实现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市空间及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品位的使命。XX市的规划就是要体现出节水型戈壁园林城市的特点。要规划设计与西北风貌相适应的沿街建筑、街头雕塑小品、园林景观,突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注重现代文化元素的注入,展现现代工业城市的文化品位。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临街建筑物都应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以及西北传统建筑特色。

第二、利用建筑风格体现城市文化。一座城市要有高品位的文化,在城市建设方面一定要有受欢迎、受肯定的城市建筑。建筑外观的造型、色彩、尺度、线条、装饰、用材,既要有个性特点、标新立异,又要与周围建筑和生态环境相呼应、和谐、互融。规划、建造出一批有品位、有风格的建筑群就增加了城市的亮点,给人以震撼,自然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第三、利用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传承城市文化。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文化设施的规模、档次、水平,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品位

-9-

的重要标志和示范性的集中体现。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高水平、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需要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使其既有历史传承也有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展示。

第四、利用历史挖掘城市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有自己的历史传统,较之于其他城市,既有不断积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共性方面,也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城市。因此,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脉络清晰起来,增强城市的文化厚重感,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使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精神领域都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来支撑,使自己的城市以其浓郁的历史特色构成对内的强烈向心力和对外的巨大吸引力。

作为在XX县域基础上成立的X市,不仅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文化中心,应该具有融合区域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文化的职能。因此,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城市历史发展的文化脉络清晰起来,增强城市的文化厚重感,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把城市设计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坚持历史与现实、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充分挖掘骊靬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西路红军历史文化、戈壁矿城工业文化和我市的人文资源和特色自然资源,重视城市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使XX市的城市形象和品格展现“新、特、厚、实”的特点。规划新建的公园、广场以及雕塑等设施要彰显文化底蕴,体现城市文化品位;规划新建的楼房等建筑物在外观上要有风格特色,体现XX特有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市场,全面实行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项目招投标制度和信息公告制度。

-10-

六、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受能力

我市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制定城市规划和搞建设一定要从我市水资源的状况出发,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有效利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要统筹考虑城市的供水、节水、防洪、防涝、水污染治理、中水的利用等,充分发挥出水利用的效益来。

第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珍惜。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量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多处多次断流就是见证。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水资源警示教育。

第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11-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用户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七、应关切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城市开发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民间资金的介入。从推进制度建设入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对城市政府可调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积极开展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按照经营城市的要求,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资源,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资机制。改变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建立相关准入规则,让许多期望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闲散资金能够介入。

第二,加强地企、军地及驻地各单位协调共建是加快发展、构建和谐

-12-

XX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没有发展,构建和谐XX就是一句空话。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先有矿后有企业,先有企业后有城市,要加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关系就是地企关系。因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的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在XX集团公司强劲发展的带动下,优势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工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群落进一步扩大。可见,XX集团公司是金昌设市、立市、强市的基础,是支撑和保证,XX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XX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其他驻X部队和地方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构建和谐XX,就必须不断加大地企、军地及驻地各单位协调共建工作力度,使各方面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不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构建和谐XX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第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坚持“开放、规范、集中”原则。即思想观念要开放,规划编制、筹措资金、工程投标、城市模式等都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增加规划建设的透明度。同时,因城市规划是从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的,故规划权必须高度集中,做到规划权上收、收到顶。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