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2013年l0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0NG WATER RES0URCES AND HYDROPOWER No.10 0et.2013 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设计概述 刘 敏,袁明道,张旭辉,刘 洪,宋 鹏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3]250号)精神,确保水库安全运 行,针对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和改造方案,现归纳几个要点,以供大 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或技术改造工作参考。 关键词: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12(2013)10—0054—04 2013年1月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水库垮坝事 黄龙带水库于1972年12月兴建,1975年11月竣 故,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水库大 坝安全运行,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 工,是1座灌溉、防洪、发电综合型水库,最大库容 为9 003万m ,集雨面积为92.3 km 。主要建筑物: 浆砌石重力坝1座(长181.9 m、高61.3 m);溢洪道 1处(2扇8 m×7 m弧形钢闸门);电站2座(总装机 测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3]250号),就加强水库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要充分认识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安全监测是水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为8 800 kW);输水隧洞2条(大坝至一级电站194 m 为有压隧洞,引水明渠冲沙闸至二级电站前池566 in 为无压隧洞);引水明渠1条(长803 m)。正常水位为 175.01 rn,相应库容为8 289万m ;死水位为 139.91 rn,相应库容240万IIl ;设计洪水位(100a一 遇)为175.85 II1,相应库容为8 698万m ;校核洪水 位(1 000a一遇)为176.44111,相应库容为9 003万m 。 掌握水库大坝安全性态的重要手段,是科学调度、安 全运行的前提。通过安全监测和资料整编分析,掌握 施工期工程建设质量、运行期大坝安全程度,及时发 现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有效监控大坝工作状 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要根据工程特点,按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建立监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977 mm、入库水量约为1亿m 、 出库水量为9 595万ITI 。 2013年5月,现场调查、核查大坝安全监测项 目有: 测资料数据库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整理各监测项目 的原始数据,认真做好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确保 数据准确、完整。 近年来,我省也发生了数起水利工程(水库、水 1)变形监测包括:①坝顶(左半坝段)引张线1 条,5个测点;②坝顶(左半坝段)静力水准1条,4 个测点;③廊道静力水准1条,5个测点;④监测结 闸、堤围等)重大事故,给我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 成了重大损失。 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确保水库安全运行,黄 龙带水库管理处委托我院:在查清水库大坝安全监测 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和改 构缝开合度的测缝计,5个测点;⑤用于廊道绕度监 测的1个倒垂线测点和2个静力水准测点。 2)渗流监测包括:①扬压力,15个测点;②渗 流量,4个测点。 造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方案,使监测项目的 设置和系统软、硬件的功能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现状 收稿Et期:2013—08—23;修回日期:2013—09—20 3)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包括:①坝体温度,3个 测点;②基岩温度,3个测点。 4)环境量监测包括:①库水位,1个测点;②降 作者简介:刘敏(1958),男,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利量测、仪器仪表、自 动控制及安全监测的技术设计、咨询、检测、施工及研发工作。 ・54・ 2013年10月 第10期 刘 敏,等: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设计概述 No.10 Oct.2013 水量,3个测点;③大气温度,1个测点。 1.2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参照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黄龙带水库大 坝安全监测系统,在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要求;部分扬压力传感器严重老化。②设备选型不当, 例如,PLC主要用于工业的过程控制,在本工程中用 于闸门的控制比较合适,但不适于大坝安全监测的数 据采集。目前,大坝安全监测行业已有成熟的MCU或 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系统完整性问题:①缺漏关键项目,例如,两 坝肩漏设绕坝渗流监测项目;坝顶水平位移缺基准, 得不到水平位移的绝对变化量;坝顶垂直位移缺基准, DAU产品供用户选择。③坝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项 目缺少基准。由于这些原因,现有的安全监测系统的 观测方法及数据,其有效性及系统性存在问题。 3)系统实用性问题:①数据不完整,因监测系统 存在漏项、监测项目残缺与漏测点、缺少基准、仪器 设备选型不当等问题,使得观测数据不完整、不系统, 不利于大坝的安全评价;②应用软件功能不能够满足 得不到坝顶沉降的绝对变化量。②主要项目残缺、漏 测点,例如,坝顶引张线,5个测点仅布置在左半坝 段,右半坝段未设测点。坝顶静力水准,5个测点也 仅布置在左半坝段,右半坝段未设测点。 要求,未配置和开发相关的数据库、信息处理与分析 软件、安全预警软件等。因此,现有的大坝安全监测 系统实用性较差,软件的功能不能够满足要求。 2)系统有效性问题:①仪器设备老化、精度差, 例如,结构缝5支测缝计,精度和稳定性不符合规范 \ _l0-l郴… \ 要 口 oHl58结构缝 1/。 舛结/构/缝 / _ _0+022结构缝 且 山,/二Ⅱ] 二一 ,一一 一// / 水平位移测点 垂直位移测点 1 _二: r / =: 图1 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测点布置示意 2更新改造目标和内容 性态,及时发现异常迹象,有效地监视大坝安全,为 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①系统能够实时、可靠地 2.1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达到安全监测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 和实用性,使系统具有预警功能。 1)完整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补充和完善必要 采集到真实的数据;②应用软件能够将采集的数据有 效地应用于工程的安全管理。 2.2建设内容 的监测项目——建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监测系统。①不 缺漏关键的项目;②不残缺、不漏测点。 2)有效性:对现有安全监测系统的基准、监测项 原则: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 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1)补充和完善水平变形监测系统。①增设坝顶水 平位移基准,即两岸坝肩各设置1个倒垂孔,并装倒 目、监测设施及仪器设备,进行补设和改造,使各监 测项目及测点的设置方式、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等有 效。①监测项目及测点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能 够真实地反映大坝对应于该监测项目及测点的状况; ②观测方法直观、便捷,同时,必须设有人工比测装 置,以便进行测量精度的校核,或自动监测设备发生 垂线。根据黄龙带水库地质情况,主坝左右岸倒垂孑L 深为30 m,开孔6171 mm,有效孔径6100 mm。倒垂 线采用CW—CGⅡ型CCD遥测垂线坐标仪,并用CG 一2A型精密光学垂线坐标仪进行人工比测和校正。② 完善坝顶引张线系统,在右半坝段增设5个测点,使 故障时,进行人工补测数据;③各监测项目的观测数 据,必须具有:a基准值和初始值、b有互为对应的相 关参数。 3)实用性:在完整性和有效性基础上,配置和开 其与左半坝段的5个测点连成一个整体,建成一个完 整坝顶水平位移监测项目。 2)补充和完善垂直变形监测系统。①补设坝顶垂 直位移监测基准,按照规范要求,在坝顶设置1个双 发相关数据库、信息处理与分析软件、安全预警软件 等。使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坝工作 金属孔,并在孑L内分别安装钢管标和铝管标;②完善 坝顶静力水准系统,在右半坝段增设5个测点,使其 ・55・ 2013年10月 第10期 广东水利水电 No.10 0ct.2013 与左半坝段的5个测点连成一个整体,建成一个完整 坝顶垂直位移监测项目。 3)更新改造用于结构缝开合度监测的5支测缝 计,使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补设两坝肩的 绕坝渗流监测项目,并更换部分扬压力传感器;MCU 或DAU取代PLC,以适合大坝安全监测的数据采集。 4)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使 功能能够满足要求。实现在线监测及数据初步管理, 具有用户管理、单元配置、采集设定、数据采集、数 据浏览、动态报警、数据录入、图形曲线、报表打印、 数据输出等功能。根据原形观测资料,在定性分析的 基础上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用以预测、评判建筑物的 工作性态。 3技术改造的几个要点 3.1基准点的改造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中,普遍存在变形监测基点设 置的不完整和不科学问题,起不到基准点的作用,使 资料分析及安全评估工作缺少重要的基准值。因此, 应重视大坝安全监测基点的建设或完善工作。 1)水平变形监测基点。准直线的两端和交会法的 工作基点,应设置倒垂线作为校核基准点 ;当受 地形条件制约,视准线校核基准点无法设置时,可采 用倒垂线作为校核基准点[31。我省的水库大坝,尤其 是中小型水库大坝监测未设置水平位移基点,或把测 点作为基准点,而测点本身是大坝的一部分,受大坝 变形而变化,其客观的条件决定了测点是不能够作为 基准的。倒垂线由于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决定其作 为水平变形基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而且测量方便, 测值直观、可靠,既可人工测度,也可遥测,便于实 现自动化。 2)垂直变形监测基点。水准基准点可设在坝下游 1~5 km处,基准点宜用双金属标,若用基岩标应成 组设置,每组不得少于3个水准标石,并采用深埋标 志¨ ;水准基点应选择在土石坝下游不受工程变形影 响的稳定区域,设置数量要求不少于3座 。尽管一 些水库在坝下游1~5 km处设置了水准标石,但未成 组设置,也没有保护设施,故是不完整的。另外,由 于设置在1 km外,引测极为不方便,且误差大。在实 际的工作中,要么未进行引测,要么未按要求进行成 组校核(专业性很强,且复杂)。因此,为了解决垂直 变形监测基点无效性和不实用性,可选择一个倒垂孑L, 在孔内分别安装钢管标和铝管标,做成倒垂线+双金 属。江门市锦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就采用这种方 ・56・ 式,一个孑L同时解决了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准问题, 不但测量方便、可靠,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 3.2渗流监测的改造 1)人工比测。渗流,即水库建成后,在上下游水 位差的作用下,水不断通过坝身、坝基、坝肩等向下 游渗透。如果大坝渗流出现异常(变大)情况,应引起 高度重视。土石坝渗流大渗径就会扩大,这将会加大 坝体的淘刷,并引起坝体的沉陷、倾斜与坍塌,最后 导致管涌和垮坝;混凝土坝渗流大,即渗漏大或扬压 力大,可能产生结构破坏或抗滑稳定性变差。因此, 渗流是安全监测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按照规范要求, 必须设置人工比测装置。一方面校核和检验自动化测 量设备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当自动化设 备出故障时,可进行人工补测,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 性和完整性 。 2)绕坝渗流。在大坝的渗流监测项目中,普遍未 设置坝肩、坝基绕坝渗流监测测点,使得监测项目残 缺或不完整。绕坝渗流对大坝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 渗流监测项目必须完整和有效。 3.3系统可靠性改造 1)传感器的可靠性。一些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选用的传感器不是大坝监测专用或岩土工程专用仪器, 尽管价格低廉,但不适应于水利工程的恶劣环境,常 常失效,可靠性极低。 2)数据采集装置的可靠性。有不少的水库大坝安 全监测系统采用PLC或工业RTU进行数据采集,同样 不适应于水利工程的恶劣环境,关键时刻采集不到数 据,监测不到工程的安全状况。例如,东山水利枢纽 就属于这种情况。 3)防雷的可靠性。为了省钱,大多数大坝安全监 测系统的通信和电源电缆铺设不符合要求,未有保护 措施,或使用PVC管作保护,且未埋深,使系统常常 遭雷击而瘫痪。按照规范要求,电缆应采用国标热镀 锌钢管保护,并埋深70 cm;或采用光缆通信。 4结语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一种重 要手段。国内外数十年大坝安全监测实践表明:只要 通过周密、有效的监测、分析、判断,有可能及时了 解大坝工作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补强措施,避 免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我国对大坝安全监测工作非常重视,颁布了相关 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新建工程,或除险 2013年1O月 第10期 广东水利水电 No.10 Oct.2013 加固工程,或技术改造工程中,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普 和典型溃坝案例现场调查及广东省水利厅水库蓄水安 m 蛳 遍存在:系统的完整性不够、有效性低和实用性差。 例如,今年“4.28”韩江东山水利枢纽险情,充分说明 了这一问题:①用于监测枢纽水平位移的视准线,一 是无基准,二是测点低于地面(规范要求高于地面 1.2 m),无法安设站标进行测量,因此,水平位移监 全专项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指出我省的大坝安 全监测系统在“完整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普遍存 在问题,应引起设计和技术审查部门的高度重视,按 照《通知》精神要求,把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做好、做扎 实,为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起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测项目是不完整的和无效的;②用于监测枢纽沉降的 水准网,一是无基准,二是测点未与水平位移的测点 [1]DL/T 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2]DL/T 5209—2005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 [3]SL 551~201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4] SL 16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 [5]DL/T 5211—200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S]. [6]SL/531—2012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 同墩,因此,沉降监测项目是不完整的;③枢纽渗流 监测系统未设置人工比测设施,且测点多数稳定性差、 数据不准确或失效;④系统的实用性差,关键时刻测 不到数据,无法进行安全评估。 通过对黄龙带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技 (本文责任编辑马克俊) 术方案的总结和梳理,结合参加水利部水库运行督察 (上接第40页) m Tl温度 仍 蛳 uP5.水头~IJP6水头一¨P7.水头 ul —w1.水头 UP10水头-UPI1水头 uP9水头 uI)8 w1水头~T1.温度 / j .f一 —j ● ^I I一 厂、 厂 .\√ n 。 \. j - I^I 。厂。 _/J u 1 妇 -rI 一一 -啊r V 一 ^^ 1 _ 一V 22 27 0l 201l一1 ()6 11 6 21 26 01 b6 2012-0 22 27 b1 06 l1 I6 21 26 bl 06 201l一1 20 1一l2 2Ol2-0 2f l一12 图7闸坝测压管(2 ~3 泄洪洞)成果过程线 图8 闸坝测压管(1 泄洪洞)成果过程线 [3] 张元海.帷幕灌浆在软弱岩石地层中应用[J].广东水利 水电,2005(2):74,77. 4结论 1)耿达水电站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根据 不同的地层所采取的各种处理措施及对部分缺陷所采 取的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4] 王志红,任光明,赵海营,等.某水电站河床坝基覆盖层渗 透稳定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6):45—49. [5] 刘有捷,刘建平.喷锚支护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处 理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0(5):27—28. [6] 张朝明.周宁大坝上游面裂缝处理[J].江西水利科技, 2005(4):206—208. 2)结合计算分析成果和现场试验报告结果,201 1 年11月开始蓄水试验,并于l1月28日蓄至正常蓄水 位1 501.00 m,闸坝水平位移变形量及垂直沉降量均 在规范允许值内;从近期闸坝左右岸绕渗成果过程线 及测压管成果过程线分析,耿达闸坝左右岸绕渗及闸 坝扬压力未发现异常情况,扬压力值也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 501.00 ITI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7] 张彤.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在急水坝防渗加固中的应 用[J].广西水利水电,2010(1):39—42. [8] 杜星龙,梅宝澜,崔鑫.有限单元法分析碾压式均质土 坝渗流稳定[J].广西水利水电,2009(2):8—10. [9] 陈浩洁,吴震宇.罗文广.某水电站大坝扬压力统计回 归分析[J].四川水利,2011(4):24—26. [10] 张志刚,邓钦.黄龙带水库大坝sy7测孔扬压力偏高成 因分析及其影响[J].广东水利水电,2009(4):27—29. [1] 宋胜武,蒋峰,陈万涛.汶川I地震灾区大中型水电工程 震损特征初步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09(2):1—7. [2] 王华柱.百色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帷幕的初步研究[J].广 西水利水电,1999(4):23—26. (本文责任编辑马克俊)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