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体的颜色教案设计

2024-05-1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物体的颜色

一、学情分析

“宽浅新活”是8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求知欲强但持久性不足,对知识汲取的热情高但知识储备不足,容易产生挫败感。学生对本节课物体的颜色知识几乎是空白,但在生活中却都能感受得到。很多学生都会用手机拍照片,但是如何让照片的颜色更加鲜活却很少有人考虑。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这节内容安排在本章最后,体现了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等知识进行简单解释。补充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并且通过实验自己完成;对于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捕捉获得现象,教学中应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通过光的色散小实验活动,回顾已有的知识,调动学习热情。

3.通过三原色合成器实验,了解各种色光的名称,知道现在科学技术如何利用光谱的相关知识进行物体颜色的合成。

4.比较色光混合现象。

5.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乐于探索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

教学难点:了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利用美丽的彩虹的图片,通过问题激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入课题。

1

2.“知识点”教学(1)光的色散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三棱镜制作彩虹。

实验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色散等相关知识。

教师通过教材中图5-37,让学生了解关于光的色散的研究历史。

这一实验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65年完成,使得人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光的客观和定量的特征。他使一个房间形成暗室,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玻璃三棱镜。结果在对面墙上出现的不是一片白光,而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紧挨着排列,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如果再使光束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2)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

让学生通过手机中的修图软件对现场拍摄的照片进行颜色调节,比比谁的图片颜色修得更加美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从实用角度认识光的三原色理论,让学生体会现代科技的好处,引导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多条途径,避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通过修图软件,带领学生体验调节三原色(RGB)的参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彩色电视机屏幕颜色合成原理。介绍三原色,利用三原色演示仪介绍色光的合成。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器完成色光的混合。(3)透明物体的颜色学生分组实验:

让光的三原色合成器产生的红绿蓝色光分别通过透明无色玻璃片、蓝色透明塑料片、绿色透明塑料片。

红+绿=?红+蓝=?绿+蓝=?红+绿+蓝=?

2

追踪训练:

红光照射透明玻璃,透过玻璃我们看到 红光照射红色玻璃,透过玻璃我们看到 红光照射绿色玻璃,透过玻璃我们看到 蓝光照射红色玻璃,透过玻璃我们看到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学生分组实验:

让光的三原色合成器产生的红绿蓝色光分别照射不透明黑纸、绿纸、红纸、白纸。

光源白光红光蓝光白色纸红色纸绿色纸黑色纸可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实质上是物体反射某些色光并吸收某些色光的特性。

3.应用与提高

通过图片介绍眼睛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引入生物学对颜色的认知。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觉感受,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另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

4.课堂小结

(1)光的色散实验: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5.小练习

3

(1)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 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

色,因为它只能反射 色,因为

光;。

(2)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3)在没有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当地删减,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学习,课后开展交流。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有趣的颜色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一些知识内容,降低学生的阅读困难。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