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测试卷(II )卷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测试卷(II )卷

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4分)

1. (8分) 下面是某同学的词语笔记,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吆喝 头衔 勋章 踪迹 眩耀 掺和 绵延 蔷薇 篷勃 缥渺

霹雳 旷野 兴高彩烈 不可救药 眉开眼笑 莽莽榛榛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6分) (2019九下·温州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每一片土地都在酝niàng________一个季节的故事。在这个色彩斑lán________的季节里zhù________足,你会忘记流年。这里有àng________然暖和的绿色,有圣洁静mì________的白色,有热情活力的红色,有高贵富有的黄色,有辽阔博大的蓝色……而我要讲述的故事,却为颜色涂抹上更深的yù________意。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3. (6分) (2017八上·泰州期中)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千里之堤,________。 (2) 工欲善其事,________。 (3)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4) 感时花溅泪,________。

(5) 《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 《己亥杂诗》中运用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

4. (3分) (2018八上·温州期中)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积累,完成下面表格。

第 1 页 共 6 页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记录表 人物 事迹 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①________ 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他原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却毅然放弃荣华富贵投身于②________ 共产主义事业。 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的马常让给部下骑。 ③________ 共同特点 彭德怀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2·营口) 2012年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高位截瘫……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她的学生,在她苏醒后,给她发一条短信,表达你的心声。(40字左右。)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 (16分) (2018九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①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节选自《宋史·林逋传》) 材料二: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第 2 页 共 6 页

【注释】①晦迹:隐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少孤,力学,不为章句________ ②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________ ③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________ ④游西湖诸寺________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逋 善 行 书 喜 为 诗 其 词 澄 浃 峭 特 多 奇 句。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4) 比较上文中的林逋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7. (21分) (2018八下·肇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的重量 凸凹

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

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却一直坚强地独立而居。几种药物都是我买的,而社保卡有限制,“贪”一下也没几粒药丸,就索性自费。其实是我舍不得时间,索性一次备下一两个月的用量,我便可以安心于创作。如果像那些无所用心者,每周都出现在办理社保的窗口,也自然可以省去过多的花费。但钱与时间相比,我自然选择后者。

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竟锁着。想到母亲灶间的煤气可能快用完了,就径直到了配房里的灶间。虽然从入冬到现在已过数月,但煤气罐的重量还是很沉,母亲真是用得节俭。我所居的小区通了天然气之后,我就把煤气本给了母亲。指标内的煤气一罐才43元,她居然也这么节省,让我心酸。

第 3 页 共 6 页

不久母亲回来了。我大叫一声“妈”,她答应得脆亮,同时亮的还有她的目光。50岁的儿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叫她,她心中受用。她说,我去村西头的小店,吃了两根油条、一碗老豆腐。我说,您血脂高,少吃油腻的为好。她说,你妈就好这口,谁管它好不好。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戳着手中的木杖,急迫地朝灶间拽去。她的腿疾在膝盖,关节劳损,不能直行,“拽”是快速的动作。她掀开锅盖,说了一声“完了”,就朝我傻笑。

母亲每当做错了什么事情,就是这个表情。原来,她知道我爱吃田间的苦苣,就拖着病腿剜了一些回来。她也推断我今天会来,就上火焯它一下,好让我省去此环节,带回去直接凉拌。但她忘了马上捞出来,菜就一直浸在热水里,软了。我打趣道,软就软了,省得费牙。她说,吃野菜就得用牙,有咬劲才有味道,看来,你妈真是老得没用了。

我说,没用也是妈,您站在那儿就有用,让我感到,自己虽然足够老,但依旧年少,因为父母是儿女的尺子。她说,我儿子就是会说话,总是哄妈高兴。我一直以为,孝顺的前提是“顺”,不仅要供奉钱物,更要供奉好心情。进了她的房间,我扶她坐下,问她腿上的浮肿消了没有。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消了。

她长期服用降压药,有药物反应,中医叮嘱,要时常服一点五苓胶囊,祛湿化瘀。服用之后,果然见效,浮肿渐渐地消了。她回答得果断,我便心中生疑,蹲下身去,挽起她的裤腿——脚腕亮而腴,一摁一陷,实实在在地肿着。我说,您是不是停药了?

她答非所问,说,只是腿肿,既不碍吃喝,又死不了人。我说,您老真不听话,几粒药也花不了几个钱。她马上接上话茬儿说,还没几个钱呢,小小的一盒药就好几十块,腿不肿,我心肿。我说,怎么就心肿?你儿子堂堂的一个处级干部,国家公务员,每月工资好几千块,能把药店里的药柜子整个给您搬过来。

你就吹吧,她说,人就怕算细账——我孙子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你要给他买房子、车子,还不都得要票子?你是属兔的,即便是肥兔子,也拔不下几把毛来,除非你去吃夜草、取身外之财。这种事你甭说是去干,就是想一想,我也都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我说,您老放心,我是个文化人,明白事理,不会发生您所担心的事。这可不见得,她说,有的时候,越是明白人,越会做糊涂事,比如你二舅。他那时当着村里的支书,一直大公无私,但那年水灾之后,上边送来成车成车的救济物资,堆在场院,像座小山。以为毛多不显秃、不易被察觉,你舅顺手就往家里多拿了几捆布匹——他家里孩子多,都露着腚呢。不期就被人发现了,举报到上边,被铐走了。大家都知道他不是贪心的人,是一时糊涂,就为他求情——批评教育一下就成了,切莫铐人。上边说,盗窃救济物资不同平常,要严办。你看,“好处”这种东西身上就有“邪劲儿”,会让人身不由己。我说,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我呆的单位,是清水衙门,没多少油水,即便是想“湿”,也湿不了。

第 4 页 共 6 页

她说,你这又错了,为什么?你看,咱们村前这条马路,常有拉煤的车经过。车稍一咯噔,就会掉下来一些煤渣,虽然不起眼儿,但只要你长年地捡,也能捡出成吨的煤。你再看,东头占地拆迁,拆剩下一些碎砖烂瓦,大家都以为是弃物,可我一点一点地捡回来,也堆成了一大垛,也盖起了一间厨房,这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说,再零碎的东西,也怕捡,捡多了也成气候;再寡淡的油水,也怕刮,刮多了,也肥。妈知道你是个本性清正的人,但就怕你身后有用度,一有用度,本钱不够,就会自生邪心,所以,咱们必须算计着花钱。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母爱的模样——母爱,总是垂下身来的姿态,是忘我的呵护。那么儿女呢?要想无愧地承受这大爱,就要站稳脚跟、挺直腰杆——因为爱是有重量的!

看一眼母亲,由于齿稀而唇瘪,由于衰老而发白,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眼泪也止不住地滚落下来。母亲眼里也有了泪光。她毕竟多病,无奈于生活,承受不起这过于温柔的情感了。面对这样的母亲,我暗暗对自己说:对她最大的孝顺,便是更加清正地做人。

(选自2014《读者》第6期)

(1)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刻画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形象和一个________的儿子形象。

(3) 请赏析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中两个“亮”字的表达效果。

(4) 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以“母爱的重量”为文章的题目?

(5) 有人说“读一篇好文章就相当于上了一堂人生好课”,相信你读了这篇文章一定学习了很多东西,试着谈谈从文中的“我”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答出三点)

第 5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4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3、答案:略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

4、答案:略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答案:略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答案:略

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7、答案:略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