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材分析:

“面积”概念是小学生遇到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在生活中“面”无处不在,学习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经验性。那到底什么是“面”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的意义?而且这部分学习内容是日后求长方形、正方形等其它平面封闭图形面积的基础,是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面积”的概念形成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由周长到面积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一次转折。

在这之前,学生已建立了平机封闭图形周长概念及周长的计算,能进行测量并计算具体图形的周长。三年级学生对于物体的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面积”这个说法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大量接触到,比如讨论住房面积的时候,在平时课前笔者曾询问过学习程度不同的三位学生,回答是都说听说过。但对于什么是面积,学生并不能真正说出,说不清也道不明,难以言传,这就是学生的起点,也是本节课的现实起点。 二、片段:

面积概念。

1、师启发:刚刚有同学说了,黑板的面比桌面大,其它同学认为呢? 那么你们打算用自己的什么方法来说明黑板面比桌面大? 任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索交流:是不是有不同的证明方法? 生1:观察。

生2:刷油漆,看看哪个面使用的油漆多,谁的面就大。

2、归纳: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中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大小、面积。

3、辨别:小方的妈妈想给书桌准备一块桌布,桌布的大小就是桌布的( )。还想给桌布镶上花边,需要多少花边这是指花边的( )。

A、周长 B、面积

生读题,选择,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周长与面积有什么区别吗? 体会、认识面积单位。

1、师:那么你以前听说过面积吗?在哪里听到的?

生:我们家的面积是100平方, 生:我们家的面积是85平方。

问:刚刚大家都提到了“平方”就是“平方米”,请问有谁知道这个平方米是指是什么?(板书:面积单位)

介绍字母表示法:㎡,并书空。

2、师:那么一平方米有多在?(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你能表示一下1平方米吗?

找一找:你能在你生活周围找出面积大约1平方米的物体吗?

3、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面积单位除了平方料,你还知道哪些?(平方分料、平方厘米) 请你根据同样的研究方法,选择1平方分米或者1平方厘米进行研究。 课作出示学习要求:

(1)根据同样的方法独立进行研究:画一画、找一找。 (2)独立研究后,同桌交流,准备全班交流。

4、汇报:你研究的是什么?你找到哪一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或者1平方厘米的?其它人有补充吗?

三、思考: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历探索过程。

课堂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的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显现过程。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这种感觉到底是否正确呢?是否科学呢?于是在下面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型学习任务:你们打算用自己的什么方法来说明黑板比桌面大?给学生带来数学的思考,撞击学生的思维,学生出现的情况有:(1)观察(2)刷油漆所需油漆的多少。“面积”这个概念对这个时期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又是无形的,因此面积概念的生成必须借助上述这些外部的力量,借助另外的描述来说明,来比较,从而生成概念。

理解了面积的意义,为了统一比较的标准和准确计算,需要引进面积单位。这时候采用扶放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原有的学习经验。

这里的认识并不是只限于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单位以及写法,更多的学生课前就已经了解除了这一些,更重要的体会并形成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会实际运用,以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有意义的学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考虑到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流动式板块教学五一节,以问题“你以前听说过面积吗?在哪里听到的?”为引子。如果学生出现面积单位比较多的是平方厘米,那么就师生一起解决它;如果出现比较多的是平方米,那么就一起来解决“平方米”。在上一节课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口中出来的几乎都是“平方米”,在家庭讨论住房面积时高频率地出现“平方米”,因此决定先解决“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实践活动有画一画,找一找,比划一下,估计等充分感知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