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借用了传统家教“一对一教育”的形式,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个性的发展。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呢?我国的教育实践在建立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运行机制、确立个性发展观、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和探究个性发展的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创造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激励教育模式、活动教育模式等,这些个性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个性化教育的推广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倡个性化教育,并不是要将其看做一个独立教育实体,而是要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内外教育的全过程。不能简单的把个性化教育等同于兴趣、健康、才能教育或仅仅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也不能与集体教育对立起来而放纵学生,滋生其个人主义。个性化教育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教育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体现在所有教育模式中,其功能大于所有教育模式整体功能相加的和;或者说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依靠某个固定模式来完成,而应该体现在所有的教育过程中。它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教育模式。因此,我提出实施个性化教育几点措施:
1.重视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自主性。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价值,需要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使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励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个性。
2.注重差异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个性是人与人的差异性,强调人的特殊性。个性化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这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一切,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并把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要素。
3.通过启发手段和审美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好奇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于提出问题,发展求异思维能力,使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开发又依赖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活动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创造性情感,发展创造性品质。
4.要注重活动性和未来性。学生的个性只能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发展完整的个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作为多种隐蔽性课程,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