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新闻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0-02-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基金倮题 两 翥 以新闻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 李 聪 f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思政部,四川成都61 1743) 摘要:把以新闻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及时掌握了大 学生的关注点,有效引导了大学生的思想。把以新闻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要做好课前、课中和 课后三个环节;坚持不干涉、不分组的原则;正确处理抛开教材和回归教材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大学 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闻;翻转教学;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674—8883(2017)21—0040—01 将新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政课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要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性,真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 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使大学生 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国内外大事,增强理论的现实 感和亲和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 果。把新闻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当中,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 来,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 问题为素材,结合课本理论进行讲解,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 鲜活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 实效性。 (二)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当前大学生学习成长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 的新时代,关注中国和世界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侧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和分析是 他们有效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对新闻的关注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动态。他们希 望了解当前的时政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思 政课教师应顺势而为,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 重要,这也是大学生思政课应该具有的内涵。 (三)切实可行的翻转教学模式 2013年,我们在2014级部分本科生中开展翻转教学试点。 方面,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些工作诸如录制 高质量的视频等,远远超出了教师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参与 试点的193名学生,课前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看视频并 为J二课交流做精心准备的学生只有24人,占比不到12.5%。如 此低的有效参与度,让当时参与此次翻转教学试点的老师普遍 反映“醉了”。有些老师干脆退出翻转教学试点,开始摸索更 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比如.思修教研组探索出“课前思 想汇报”、纲要教研组探索出“历史上的今天”、毛概教研组探 索出“课前新闻播报”等各具特色的翻转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摸索,我们保留翻转教学的有益形式,吸收翻转 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2015年,我们提出“用 翻转教学的瓶、装度数适当的酒”的办法来解决“醉了”的 问题。大家统一认识,认为利用课前15分钟进行新闻播报这 种“微”翻转教学形式有更多的共性,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政 一、课的5门课程当中。2016年,我们针对课前新闻播报的满意度, 在全院随机抽样了247份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91.36%的学生表示支持课前新闻播报,只有2.73%的学生表 示不愿意进行新闻播报。事实证明,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新闻 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这种切实可行的翻转教学模式。 二、将新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操作模式 (一)三个环节 三个环节就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第一,课前学生搜集新闻素材,整理材料,制作新闻课件。 这一环节,教师坚持不干涉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一第二,课中学生利用l0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新闻课件,教 师点评新闻并留下思考题。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展开 自由讨论,让学生充分就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意见大多 带有主观随意性、片面且偏激、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泸 ¨14,偷被发现,走投无路跳河淹死”事件,多数学生认为小偷 该死;“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学生对男司机的行为表 现出憎恨,对女司机表现出同情;“于欢杀人救母”案,学生普 遍同情于欢母子。 学生因掌握信息的片面化和碎片化,充当的是感性的角 色,教师则要充当理性角色。“这要求教师必须大量阅读时事 新闻,掌握数倍于学生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 余。”¨2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有相当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艺术 水准,既不能和学生一起感性,又不能因点评语言过于教条 而让学生失去兴趣,要做到点评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还要与理论相结合,彰显其学科价值,并通过灵活多样 的现代教学手段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诠释。“这就要求教 师既要博学多才,又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关 注和了解其他邻近学科,能够触类旁通,使各科教学在内容 上、方法上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上相互渗透,以从不同的角 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和论述,否则就无法引导学生的 思维活动。” 第三,课后,教师将学生的新闻课件存档并归类,进一步 研究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学年中学生报的新闻,从中分 析出学生关注度最高的新闻类型,并及时研究该类新闻的背 景、过程和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 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理论和实际 生活紧密结合,一改学生对思政课“教条”和“呆板”的印象; 另一方面,时事新闻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有些(下转第44页) 一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 ̄'2017年度科研规划项目“以新闻为载体的‘微’翻转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If;z ̄-究”(编号: 17SB( ̄09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聪,男,山东邹平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讲师,中共党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思政教 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课题 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环境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通过扎实持续的 宣传,让每个阜新人对“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 民众的生态意识,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媒体是连接政府和民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报道上一 方面要实现上情下达,传递政府的精神和政策;另一方面,还 要做到下情上传,媒体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百姓需求,传达广 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如个别企业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 河流中,给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市民反 映、媒体深入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而推动地方政 府及时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发挥了媒体 的舆论监督作用。 (四)媒体要构建生态文明传播的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效工作,媒体宣传不能一阵风,而是要 制度化、多元化、系列化,全方位、持久性地进行。地方纸媒 应开设与环境有关的专栏或专版,如“环保动态…‘环保卫 士…‘环保家园”等系列栏目。广播电视开设环保栏目,如《我 们的家园》《绿色课堂》等。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来密切关注环 境议题,并连续报道事件进程,在生态文明议题上发出自己的 声音,科普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活动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广播 电视每天要有相应的栏目全面报道各行业的动态与成效,宣 传报道要紧锣密鼓,做专访,搞专栏,有效汇聚多方声音,组织 学校、机关、企事业、民间组织等参与节目录制,让干部、专家 走进演播室、民间地头,深度解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意义, 唤起民众的环保共识,形成生态文明的合力。要使生态文明 的宣传形成气势,通过开设相关专栏,利用版面和时段宣传优 势,在关键节点上认真策划,积极部署,形成生态文明宣传的 大格局。 糕 (五)针对重点受众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 毳 第一,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领导干部是进行生态 文明建设的源头,因此,媒体要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的宣传力 度,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是抓好阜新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 的关键。只有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落实有关大气、水、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推广秸秆综合利 用,加快“气化阜新”步伐,强化总量控制,推进节能减排等工 作落到实处,是针对领导干部宣传的重点。 第二,增强企业家的环保意识。阜新有 大产业集群,大 众媒体可以设置与企业相关的议题,邀请企业家、科技工作者 参加,如针对“发展绿色经济,企业家在行动”“科技支撑、科 教兴皮…‘环境污染治理”等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索企业家 在绿色经济时代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号召企业家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企业转型。更多关 注在绿色经济发展浪潮里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 设版面、开专栏,让企业发出声音,从而推动政府制定强有力 的政策。 在党的十九大的指引下,地方媒体一定会把生态环境建 设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为进一步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 治,打造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绿色阳光生态宜居阜新 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爱风.阜新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 科技,2013(08):78—79. [2]薛国林,张艳丽.大众传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担当 [J].绿色传播,2013(07):6-7. [3]杨志勇.城市台自办节目如何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记者,2014(02):69—70. (上接第40页)新闻为了博眼球而不顾忌社会影响,一定程度 上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引入时事新闻 到思政课教学中则能够及时察觉这种苗头,从而对学生进行 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教育,让青年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二)两个原则 第一,不干涉。教师课前布置新闻播报的任务,只要播报 的内容积极健康,学生所播报的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生态、体育、娱乐、家长里短甚至是校园新闻。之所以 不干涉,是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或 是任务而被动应付,致使新闻播报失去能真实反映学生关注 面的价值。 第二,不分组。我们查阅有关文献发现,有些高校在进行 新闻播报时,往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分工与合作 的形式完成新闻播报。“分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发挥小组成员 的个人优长,分工协作,讨论分析,易于形成比较深人的认识, 缺点是可能造成部分小组成员责任心不强,逃避任务,蒙混过 关。” 因此,我们认为,新闻播报对学生而言,并非一项艰巨 的任务,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学生从搜集材料到加工整理信 息,再到展示课件和表达信息都是独立完成,既锻炼了能力, 也能最大化地将新闻的有效信息表达出来,使新闻的价值发 挥到最大。 (三)一个关系 闻的播报推动了大学生去关注新闻和了解事实,也促使大学 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思辨的精神,同时在客观上增加了 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点评则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结 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系列讲话精神,时新 闻不失新,使学生愿意闻。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根本的属性是实践性。只有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处处体现时 代性,充满实践性,才能让大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 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将新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评价机制 这一环节也是大学生起初最为看重的一个环节。激发学 生兴趣,首要的便是使学生有获得感。教师要从平时成绩加 分、期末总成绩加分等环节来激发学生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每月结束前,将学生的新闻课件放到 网络平台,让学生评选出本月“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 播报员”,期末再从入围“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播报 员”中评选出“最受学生关注的十大新闻事件”和“最受学 生喜爱的十大新闻播报员”,并举行颁奖仪式,向获奖学生颁 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意见(中发[2004]l6号)[z]. [2]曹亚雄,余思新.刍议时事新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 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46—47. [3]闫红茹.时事述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J]. 新西部,2016(I1):154. 新闻播报要处理好新闻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学生报 新闻是抛开教材的,教师点评新闻就要回归教材。 新闻播报看似与教材无关,却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提供了 个支点,因为时事新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国情 相结合的最佳素材。大学生理应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新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