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论 代=}1.科视野2009 1 值的慨念不仪频频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中.而且也载入网家宪法、法律以及数届党代大会 权利。自F#I主义所讨沦的问题就是同家既要尽职, 又不能滥州权力、馒犯公民的权利。所以,自 主 义就是关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一种学 说。马克思则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机器,有圉家 就不可能有自由 只有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才能 的文件中,可称普世价值已入宪入法入文。时下 个别“专家学者”对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责难 与批判.不是与宪法、法律与党的文件较劲吗? 自由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面旗帜。《共产党宣 言》中“自F}1人联合体”那段名言甲已众所称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l}1社 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一 生的著述以及执着的追求,无不是为了人类的自 由解放。 有自由。也就是说.自由在国家消亡之后才能普降 人间。所以马克思提出了“联合体”的概念,以有别 于国家。但“联合体”是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其功能 和职责是什么?它同国家有什么区别?这一切马克 思没有说 要说,也难免会有空想的成分。可是, 人类社会总得有公共管理机构呀!不管你称它为 什么:政府,国家,共同体,联合体,等等。只要有这 个机构存在.就存在公共权力,就存在这个机构与 它治理下的公民之问的关系。 第三,个人的自由与集体(一切人)的自由。自 由主义的自由仅指个人自由。如同贡斯当所一再 强调的.“个人自南是真正的现代自由。”它不顾及 集体自由与国家自由。马克思的自南其内涵包括: 1.个人的自由发展;2.个人的自由发展与集体(一 切人1自由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语义米看, 自由一直是人类进步思想家探索的理想王 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也可以说流派纷呈。不应当 把马克思主义排斥于自由主义之外。马克思主义 与自由主义在崇尚自由的价值与追求自由的目标 上是一致的。但对于如何实现自由的途径则有着 某些差别。这种差别为: 第一。现实的自由与未来的自由。马克思认 为。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特别是受 剥削的无产阶级不可能获得自由,只有消灭“资产 阶级旧社会”。只有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对抗消失 之后,在“一个联合体”里。每个人才获得了自由的 条件。可见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不是现实的、此岸 世界的自由,而是未来的、彼岸世界的自由。因为 在现实社会制度下不可能获得自由.你要争得自 由,就得去革命,推翻现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 美好的未来而奋斗。所以,马克思的自由观首先 把人们引导到革命。自由民主主义则是向不自由 或不完全自由的现实去争取自由.它立足于现实. 去一点一滴地、一步~步地去争取自由.扩大自 由。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未来。不能认为革命成 功了,大家就全自南了。自由不是一次性的批发. 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个逐步扩大和提升的过程。 这种自由观(应当说是争取自由的方法)是切合实 际的。马克思的自由观带有一种宗教色彩(尽管他 是反宗教的)。因为宗教总是将人们的幸福呀.自 由呀这些美好的憧憬都寄托于来世。天堂,天国: 马克思则寄托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进人 天堂或来世的幸福,宗教要人们从善,积德,忍耐。 马克思则号召人们以暴力摧毁旧世界。实现无产 可理解为个人自由是集体f一切人)自由的基础(条 件1.但也可以理解为个人自由是为了集体自由, 个人自由是手段,集体自由是目的。因此,个人自 由应当有利于集体自由,服从集体自由,亦可推理 出:为了集体(一切人)的自由应当限制乃至放弃 个人自由。结论是集体至上。国家至上。 总起来说。马克思和人类进步思想家一样。都 视个人自由为人类最高的价值理念;区别在于马 克思认为。要获得自由,到达彼岸世界的自由王 国,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可 见,革命和专政只是实现自由的手段。遗憾的是, 后人竞把手段当目的加以“坚持”.而自由的崇高 目标却弃若敝屣,横遭批判,这岂不哀哉! (李摘) 阶级专政。这是与一切宗教相区别的。 第二,国家的自由与无国家的自由。自由主义 的自由始终是指国家存在条件下的自由 社会不 能没有公共权力.有公共权力就会有国家:而行使 公共权力的国家往往会超越权力边界侵犯公民的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中国经济面临 着衰退威胁。其原因有二: 原因一: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 中国处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工业化越深入. 意味着资本越排斥劳动。按照现在国际工业化完 成的标准,产业结构高度(H值)--1意味着工、I 化 完成.中国现在是0.36.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工、I 社科新论 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1期 化中期,以制造业为主力的工 革命朗着重工、霞 化工、基础材料工 和动力工、Il,以及冶金转化,而 这个转化恰恰是资本密度空前增大的时候,对劳 动密集产业就是一种排斥。 另外.中国也在市场化,市场化就要鼓励竞 争.鼓励竞争就排斥劳动,减员增效。国家统计局 的劳动力蓄水池有1.6亿剩余农村劳动力。 基于此.刘伟认为:反衰退已成为首要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的出路第一要靠发展,因为它是发 展中产生的问题,它的解决也必须靠持续加快发 展;第二,要依靠改革,因为很多问题的特殊性是 源于体制转轨,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够真正找 到体制的方式。 (李摘自《新经济8--rq))2008年第24期) 数据显示.~L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 点相应劳动力增加240多万,9O年代对应为】70 多万.现在对应为90多万.直线下降。再加上经 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增长速度回调,矛盾就会更 加突出。 为什么此次衰退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刘伟 认为.它有自己特殊的背景特征:首先,此次衰退 是长期内需不足所导致的。内需不足是一个很长 时期的问题.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内需 疲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消费不足的原冈.首先是投资增长过快,排斥 消费水平增长的空间。现在固定投资每增长一个 点,遏制消费0.86%的点,因此从2003年经济高 速增长以来,已经形成较大的排斥。 第二点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国经济 高度发展,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拉勘消费需求更多的是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 消费,更多片j于投资、储蓄。于是出现了消费支出 和收入严重的不匹配。 石良平教授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演讲中 指出:我们现在就必须从一个更为长远的角度来 观察世界经济,观察美国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的 长期影响。危机总会过去,经济还会继续发展,我 们现在要做的是,在下一轮产业革命到来之前,充 分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最 大限度地调整好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产业结构 和人口结构.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我国自身的经济 转型。 很明显.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看,投资相对 过热,消费相对萎缩是一个必经的过渡阶段.只有 在投资导向阶段后期不断孕育创新因素,我国才 第三点原因是体制改革,从以政府改革核心转 移到以仑业改革为核心,政府公权领域成为改革的 热点,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改革意味着风险。 低收入人群对于未米的支出增大,储蓄过剩。 第四点,中国发展本身出了问题,二元体制矛 盾的加深,农民增长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严再地 不相 配,中国58%的人口收入增长缓慢,这使 得中国国民消费增长在体制上变得狭隘。 因此,中围经济内需不足,消费疲软,经济的 衰退是很多原冈形成的,有投资的排斥,有收入差 距扩大,体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城乡二元体制的 矛盾的加剧,因此要解决的办法也得多方面.所以 这次衰退有着极其深刻的性质 原因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震荡幅 度之大,时间之久,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基于中 别是进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我们要 能真正走出投资导向阶段而跨入创新导向阶段。 为此.本轮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进行的大 规模投资的结构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全球 经济持续下滑,最终需求进一步缩减,我们就不能 把资金过多地投到生产领域,因为当这些投资转 化为下一期生产能力时.将会造成更多的产品积 压,形成进一步的通货紧缩。阕此,这次大规模投 资只有投向以下四个领域.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 真正转型。 第一是投向与医疗、教育、养老、保健、保障性 住房等有关的服务性消费领域。目前消费需求长 期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教育、养老、住 房等重要领域体制尚未完善,从而极大地增加了 居民对未米消费支出的预期,压缩了现期消费的 能力。 第二是投向与创新有关的领域。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并不少.科研人员数 科研转化机制存在问题外,风险投资数量偏低,市 场化的投资机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和大 型企业除了对科研机构的研发进行投入外,还应 当对科技转化过程中的市场建设进行投资,从而 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此次衰退对中国影响深远,特 也不少,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却很低。除了 对失业的警戒有个清醒的态度,中国拥有世界上最 大的劳动力存量,大概7.6亿人口:世界劳动力最 大的增量,每年新增劳动力1300多万;世界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