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学生“学会做人”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让学生“学会做人”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

我认为,这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走进学生心里,以智取人 兵家打仗要知己知彼,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育人则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威信。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坐、立、行、课前准备、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得很差,许多教师也是天天强调,但就是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常有粉笔头乱扔,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手机呼机随叫随接,甚至言语不检点等不良习惯,对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

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爱心、道德品质和行为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教师渊博的知识的涵义不光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培养起钻研精神的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当学生在高明的舵手——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离不开谈话,谈话的技巧直接关系着思想工作的成败,以前,总喜欢对学生讲大道理,对学生要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间一长学生对我的讲话耳熟能背,还没讲话,学生就显示出已经知道或不耐烦的神色,讲话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我对自己的讲话进行了加工处理,发现用小故事进行教育效果甚佳,下面就 举个例子。

如:对待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问题。在很长的一端时间了,时常有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未能按时完成,或是考试成绩不好,被科任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师傅带着他的徒弟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铁片,师傅就让徒弟捡起来,不料徒弟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师傅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来.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他

们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师傅猜到徒弟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徒弟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师傅边走边丢,徒弟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师傅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这是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我在总结时再次强调了师傅的那一句话: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以后,同学们上课注意听讲了,作业也认真完成了,当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次数也就少了。

三.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

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的目标。

让学生“学会做人”

单位:福清市师东希望小学:严孟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