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3-09T16:18:03.2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作者: 王昌松 倪敏华
[导读] 笔者认为加强小微型企业监管及督导,提升辖区及周边地区该类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十分迫切[4,5]。
(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卫生科 江苏无锡 214062)
【摘要】目的:了解本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现状,健康监护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以及管理情况。方法:对2016年健康监护机构收集的10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本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对象八成为本区企业,近九成为中小型企业,内资企业接近八成;八成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大型企业专兼职人员均数达5.75个,劳动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职工比率随企业规模从大到微逐级提高,噪声、粉尘、高温、苯、铅及其化合物分列危害因素接触总人数前五位。结论:本区健康监护机构已不局限于服务本区;有近二成企业无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提高对微、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增加其职业卫生管理专兼职人数。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况分析;企业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95-02
随着职业卫生现场监管工作移交至安监系统,滨湖区职业卫生工作逐年完善,具有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资质的数量也逐年提高,至2016年底,全区具有资质的机构数达到5家。为了解近年我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管理情况及辖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情况,结合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我们对2016年健康监护过程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104家企业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6年辖区内5家职业健康监护机构上报的重点职业病监测表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2012版),由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向生产企业收集汇总,共104家。 1.2 分析内容
分析被调查企业的区域分布、规模、行业分类、经济类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劳动者及职业危害接触人数、职工职业危害接触种类等信息。
1.3 质量控制
申报表由区疾控中心按照《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手册》(2016版)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说明,专人审核。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 2010录入调查表数据,对各项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 企业区域分布
104家企业中,本辖区企业占比81.73%(85家),新吴区8.65%(9家),锡山/惠山区各占2.88%(3家),常州1.92%(2家),梁溪区/江阴各占0.96%(1家)。 2.2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占比3.85%(4家),中型企业占比21.15%(22家),小型企业占比67.31%(70家),微型企业占比7.69%(8家)。 2.3 行业分类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划分,104家申报企业共涉及制造业(101家)、批发零售业(2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家)三大门类,21大类、38个中类、54个小类。 2.4 注册类型
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划分,104家申报企业共有内资企业82家(78.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家(4.81%),外商投资企业17家(16.35%)。 2.5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申报企业中,有职业卫生管理的企业占80.77%(84家),每个企业专、兼职管理人员均数为2.51个、0.66个。开展职业卫生管理的企业占比、专职人员均数、专兼职人员合计均数都与企业规模大、中、小、微的顺序一致。见表1。 表1 104家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及人员情况
申报企业中,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其他(驾驶)五类危害因素企业数分别为61家、47家、83家、3家、2家。噪声、粉尘、高温、苯、铅及其化合物分列危害因素接触总人数前五位,接触总人数分布为2547人次(77家)、1710人次(65家)、355人次(14家)、344人次(25家)、110人次(5家)。 3.讨论
2013至2016年,随着我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数增加到5家,我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企业已不局限于本区域,辐射到本市其他5个市(区)以外,临近的外市也有涉及,但未超出苏锡常地区,预期该趋势还将有所发展。
97.11%(101家)的申报企业是制造业,说明我区健康监护服务的企业仍以传统的制造行业为主。104家企业涉及21大类、38个中类、54个小类,本地及周边制造业企业类别众多,制造业中各细分类别的企业对健康监护均有需求。
78.85%的申报企业共有内资企业(82家),外商投资企业占16.35%(17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81%(5家)。这与本地及周边企业构成基本一致[1]。噪声、粉尘、高温、苯、铅及其化合物接触分列申报企业中接触总人数的前五位,这与本区域及周边以机械制造类企业为主相符。
通过对大、中、小、微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人群及危害因素接触分析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比例越高,反之,未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比率越高。而职业卫生专职人员均数、专兼职人员合计均数也呈现出企业规模从大到微逐级递减的趋势。说明企业规模越小,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性越需要提高及加强[2,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专兼职人数也有待增补。申报表中未显示出的信息也包括专兼职管理人员的素质,微、小型企业也比不上大型企业。职业危害人群接触分析显示,劳动者人群接触职业危害比例随企业规模从大到微逐级提高。微型企业中78.38%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这可能与企业规模越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工程学防护更加到位等因素相关。综上,笔者认为加强小微型企业监管及督导,提升辖区及周边地区该类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十分迫切[4,5]。 【参考文献】
[1]冯鸿义,郎燕梅.江阴市150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318-319. [2]余世杰,韩利东,屠晴静等.慈溪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53-55. [3]成小林,陈宇炼,朱玮.无锡市锡山区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14):1552-1555. [4]韩毓珍,王祖兵,顾明华,等.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现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85-287.
[5]张蓓蕾,王祖兵,韩毓珍,等.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 20(2):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