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共有五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10-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共有五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其中的一个。该主题的确立旨在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学生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的兴趣,形成对化学学习价值及其意义的认识。因此,“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熟悉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是同等的重要。《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停留在感官的层面。《物质构成的奥秘》一下子从触手可及的宏观世界进入到抽象的微观世界,学生的心理接受落差较大,表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

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心理暗示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本章第一课,我就打出一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口号:搭乘粒子航班,进入微观世界。效果相当不错。在内容上,重视本章的第一节引导,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的世界接受了微观粒子的存在,那么给这些微观粒子冠以名号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不管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课本中三条性质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重点是建立起相应的观点。除了课本上的几个实验,另外补充了品红、红墨水、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的分组实验,增加了微粒空隙的分组实验,用三个同样的矿泉水瓶子,分别装满空气、水、冰(提前冰冻)。学生通过观察几种物质的扩散过程,视觉上看到了

物质逐渐淡去的过程,在心理上接受了物质真的可以分成更小的无法宏观感知的微粒。通过对三个瓶子挤压的亲身体验,能够想象出微粒间存在空隙。通过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的解释,把抽象的观念落实到具体问题之中,微粒在不停运动的观点自然建立。

学生真正建立“微粒构成物质”的观点,是开始本章学习的一个巨大的进程。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微粒的存在,对后面分子、原子、离子的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顺利地建立起分子、原子、离子的的概念,因为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看作是把微粒进行了分类与命名而已。,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第一节可以用宏观实验直接感知的学习方法,其他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模拟动画、实物模型、图表、数据、影视录像等直观教学,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运用理性的分析,推理,使学生初步形成了概念,再把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使抽象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能达到悟性学习阶段。在第二节的学习中,课一开始就出示苯分子、硅原子等图片,让学生在内心一下子就感受到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使后继学习有了顺利地开端。

本章前两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对微粒系列概念的接受,希望在学生的世界中真正地相信微粒的存在,学生才不会茫然,才会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分散记忆,降低难度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如:元素符号、原子团、化合价、1-20号元素的核电核数等等。如果都集中在这一单元记忆,学生会感到疲劳、烦躁,从而影响记忆的效果。因此,从开始学习化学就慢慢的渗透记忆。首先是元素符号的记忆,第一单元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没有什么困难,我抓住这一机会,每接课后给学生留5个元素符号要求下一节课前完成。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会介绍这些元素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及有关的有趣信息,比如,铝:十九世纪是一种贵重金属,拿破仑珍藏的一套杯子就是铝制的。可现在铝制品已进入千家万户。这样六节课后,学生就完成了元素符号的记忆。接着结合所学内容,开始渗透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由氧气、氢气、氮气的化学式,总结出非金属气体化学式的书写规律。由碳、 硫、铁、 镁等化学式的书写找出非金属固体和金属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律。由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找出二者的关系。这些,都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巧记化合价

学生书写化学式最大的障碍是化合价的记忆。如何熟记化合价呢?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能力的学生,我让他们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自己找出记忆的方法,并比一比看谁记得好,谁的方法简单。对一般的学生,我会给出化合价的顺口溜。学困生只要求他们记住金属钾、钠、银为正一价,锌、钙、铜为正二价,铁为正二价或正三价,

铝正三价。非金属氢正一、氧负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化学式计算得出。这样,大多数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不再恐惧,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利用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这一单元许多知识比较抽象,例如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等。为此,根据课本内容制成课件和漫画,形象的展示所学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也加深了记忆。课本中的图片也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图片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其含义。这对学生理解概念和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文、理”两线平行走,形成计量观

本章内容知识点安排比较分散,用两条线串起来的。一条主线(文科式),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符号(物质组成的宏观表示)——化学式(物质构成的微观表示)。一条副线(理科式),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体积、质量大小的量化(数据和比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些“计量”内容穿插安排在主线之中,看起来比较散乱,所以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就先把这条副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把“计量”这条线在脑子里进行整合,在学习中就能够注意知识点的前后链接,知道它前后的认识主题是什么,主题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仅仅围绕这两条线,以新带旧,以旧导新,把知识点整合起来,使得本章知识

散而不乱,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理科式的“计量观”开始形成。

总之,教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