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峥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在大专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学思维,脱离“死规则”,教授“活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摆在众多高职大专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实际出发,对于大专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改变学生学习语法困难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关键词:英语语法;活思维;语法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1-0149-002
在向学生讲授语法框架时,可采用画树状图等方式将语法框架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
五种基本句型分别是主谓结构、主谓(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结构及主谓宾+宾补结构。三大从句分别为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时间、地点、方式、目的、伴随、结果等)及定语从句。常用词性分别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及代词。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以上语法框架内容,该框架基本上能满足高职大专学生在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其他英语资格考试中对于语法的需求。学生有针对性根据此框架进行学习,就能避免知识的重复性。只要学生把框架内的所有内容学习完毕,他们对于语法的认知水平更会上升一个台阶。
三、取舍课本内容量体裁衣高职大专学生所用的职业学校国家规划英语教材通常包括“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四个部分。“listening”部分通常包含一定量的生词与口头语,若单独在此部分对于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则一定会感到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speaking”和“writing”部分则需要对于相关主题单词和句法有较好的掌握,才能说出口、写出来,对于学生难度较大。“reading”部分则通常会出现一些话题性极强的小短文,包含一定的相关词汇与语法。笔者认为可以先从此部分着手讲解,以此选段为例:
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149·
高职大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学生自身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难度大。二是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不具备吸引力,只是刻板地罗列教条式的语法规则,教学效果不佳。两者相互影响,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学了就忘”“再学再忘”的恶性循环。
然而语法又是对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引导与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言,因为没有语法的语言如同枯萎的花朵,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所以不可不学。因此在这里,探讨语法教学的策略,以期使高职大专学生对于语法内容有较好的认识。
一、通过英汉对比了解语法特点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当中,大多数学生会因为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不了解而百思不得其意。尤其是面对英汉互译时,往往因为不熟悉、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而只会“按顺序”理解,不知如何变通或调整语序。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语法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英汉对比的方法,通过大量、直观的例句向学生展示两者的差异,将使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时更加轻松明白。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前者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 ,后者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都遵从主-谓-宾语序,但也具有诸多差异。
例1: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选自《药》第五段)
It was much colder than indoors, yet Old Chuan's spirits rose, as if he had grown suddenly younger and possessed some miraculous life-giving power.
例2: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家中没有笼子。(选自老舍《麻雀》第五段)
I had no idea what to do. If I let it go, it was sure to die; if I kept it with me, I did rot have a cage for it.
例1中的‘it was much colder’中的it和例2中‘it was sure to die’中的it均表示强调。从以上例子中可看出英语中的非人称代词it往往使句子显出物称倾向,汉语中常用人称或省略人称或用无主句。汉语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而英语中往往强调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诸如上述的差异在英汉语言中还有很多,了解的多了,英语语言自然就学得透彻了。可见,在教授学生语法内容的时候,应多注意对于中英文表达进行对比,尤其是可以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句,以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二、构建语法框架归纳语法内容高职大专所学语法点较为分散,而学生很少会主动归纳总结这些语法点。如果把零碎的知识点放到构建的框架中去,可使学生对于语法内容有一个宏观的、系统的了解与掌握。最基础的语法框架是以五种基本句型为基础的,非谓语动词和三大从句为关键,多种词性和结构充当不同句子成分为主线贯穿其中。
智库理论 landmarks is the Eiffel Tower, which was designed and built by Alexandre G.Eiffel in 1889. 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Paris and has become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with thousands of 智库时代 的主语在是某物时,需要采用be+V-ed的形式表达其意。此方法可使学生加深对于语法知识的印象,亲身体会的同时对于课本上的内容也产生了亲近感。
五、结合阅读练习培养语感悟通语法
I think it should not be a problem for you to catch your next flight.
以此形式作为教学补充,并在此情况下对于语法进行讲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与学习兴趣。
七、小结
tourists visiting it every year.
此段落对于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进行简要描述,可先向学生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对于埃菲尔铁塔做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讲解生单词及出现的语法知识。选段第一句出现“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讲解完毕之后便可要求学生将其归类到语法框架中的三大从句部分。在掌握了新单词及语法内容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听、说、写的练习,作为对于上述内容的复习、运用、与巩固,以此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巧设情境初识语法
高职大专学生相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讲,年龄大、思想成熟,但也渴望活泼生动的课堂。在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带领学生走近真实生活,就不失为一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课堂、同时也会内化所能学到的知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News Reports”这一课时中,可以使学生两两结合,分别扮演记者与受访者,模拟新闻报道场景,与此同时运用幻灯片匹配相应场景图片,增加真实感。场景对话如下:
Reporter:When and where did the flooding take place? Interviewee: Yesterday, Garrick was hit by heavy storms which caused major flooding throughout the area.
Reporter: Was there any damage?Interviewee: Hundreds of homes had to be removed and thousands of residents stood by helplessly.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堂课的语法点——被动句,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后,体会文章语言与自己平时说话过程中的异同之处。在学生思考之后引入被动句及其句式结构,英语句子·150·
英语语感又叫做英语思维,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在形成了一定的语感或思维之后,可帮助语言回归于实际生活运用。好的语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语法的掌握与运用,通俗来讲就是“见的多自然就会的多”。一旦学生的语言意识得到发展,句型、语法都将处在学生潜意识中,并可随时运用。教师可利用好课本或练习册的阅读练习部分,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泛读等阅读形式联系上下文、感受语境、多读、多思考,培养语感,以此更好了解掌握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分析阅读篇章的语境,最终使学生学会判断各种条件下所出现的语法知识点。
六、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较强,学生从进入学校初始就有了较明确的就业目的,也往往乐意于接受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在高职大专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专业岗位技能特点,选择、安排贴近学生的场景案例,把语言学习与技能培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可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场景对话:
Passenger:Excuse me,I have a connecting flight in Guangzhou. Because of this flight delay, I am wondering if I can still catch it.
Stewardess:Sir,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ext flight number.
Passenger:My next destination is Los Angeles, flight CZ327.
Stewardess:I see. The captain has informed us that we will be landing at 7:00 p.m. Your next flight’s departure time is 9:30 p.m.
高职大专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传统填鸭式的语法教学必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用为主,以提升学习兴趣为辅,使学生主动去接受语言结构规律,是当下每位高职大专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72) 说过:“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没有建立在语言规则之上的“听说读写”技能是不完善的,是缺乏正确性的,与欲建高楼却发现地基不牢固是一个道理,想要在英语学习道路上走的长久,就需要稳扎稳打。因此高职大专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转变固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建胜.巧设情境,激活课堂——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6):17.
[2]刘凡.交际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9):119-120.
[3]仝艳平,周妍.谈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语法教学思路的转变[J].海外英语,2010(5):148+150.
[4]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2-5+9-80.
[5]左育红.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85-186.
[6]许青.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方法[J].海外英语,2013(20):68-69+79.
【作者简介】常峥(1994-),女,回族,硕士研究生,助教,专职教师兼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英语笔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