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10月第36卷第10期S-hanxi Med J,October 2007,vol !No. ・869・ 可以为我国针对不同脑卒中类型提供不同的防治 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已经被大 规模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所证实,本结果 制。本研究为政府下一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预防 脑卒中提供了详实的数据。高血压与脑卒中已经 是影响农村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我 们足够重视,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可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3. 2 He J,GuDF,WuWG,et a1.Major causesofdeath amongmen and 也支持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危险性。高血压患脑卒 中的相对危险性和AFp分别为8.372(95%CI, 6.872~10.200),73.6%。与未患高血压的人群相 比,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相对危险增高7~10倍。 若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人群的总脑卒中患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3王拥军.高血压与脑卒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 574—576. 病下降73.6%。就脑梗死和脑出血而言,高血压 可以解释高血压人群中87.2%的脑梗死和90.9% 的脑出血;可以解释全人群中72.1%的脑梗死和 79.0%的脑出血患病。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归因分 值明显高于其他研究【 。 4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北京:北京 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5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孙英贤.中国农村高血压发病和治疗的现状.中国实用内科杂 志,2006,26(16):1231.1232.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脑卒中患病率高,主 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高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归 因分值高于缺血性卒中,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 7徐卫历,仇成轩,汪培山.脑出血与脑梗死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分 析及比较.中国公共卫生,16(11):990.991. 矛盾的结果提示,我们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应该 同时关注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整合 管理,这样才能使脑卒中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控 (收稿日期:2007.07—12) 作者简介:郑黎强,男,1980年7月生,医师,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110004 ・短篇报道・ 结肠镜600例检查方法探讨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037006) 王德玺 结肠镜检查是一项I临床常用检查项目,由于操作不规 曲复合形成,插入镜身后先端部与肠腔有一定角度,调节大 范,各医院肠镜检查的完成率差距很大,且患者的痛苦明 显,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简便、有效、易行的方法,保证绝大多 数肠镜检查均能顺利完成全结肠的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无麻醉下单 人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0例,除外癌性梗阻及其他原 因的狭窄病例。 1.2方法:常规循腔进镜、抖动拉直镜身、少注气并辅以左 小弯角钮后,角度不能改变,采用右侧卧位并托住下腹部多 可顺利进入升结肠。直肠进镜后在直乙部或降乙部弯曲处 采取边拉直边进镜,多可在不打弯的情况下到达降结肠,这 样就提前防止了直乙、降乙部形成a弯 J。在没有打弯的 情况下通过钩拉多可顺利通过脾曲,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进入横结肠后采用家属按压左右下腹,这样避免进镜过程 中再形成a弯,且边进镜边拉直,多可到达肝曲。升结肠有 部分患者仍有扭 我们的体会是仰卧位加按压下腹部或 右下腹部或下腹部加上腹部按压、变换体位等方法进行结 肠镜检查。 2结 回盲部。 3讨 论 下腹部加上腹部,并拉直镜身后顺皱襞逐个调节弯角钮,如 剥多层菜叶一样,最后可顺利到达回盲部。部分患者肠腔 清楚,镜身不进反退,多为直乙部或横结肠打弯所致,通过 钩拉、按压腹部去弯后完成检查。 参考文献 1于皆平,雷亨郎.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技术.长沙:湖南科技出 果 进镜时间5~40 min,中位时间8 airn,600冽全部抵达 肝曲是几个肠弯曲中最难通过的一个部位,常规通过 循腔进镜多可通过[¨,部分患者在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已打 挛,拉直后采用左下腔加左上腹按压避免横结肠及乙状结 肠打弯多可通过。但另一部分患者经过上述步骤后仍不能 通过,从解剖上看,肝曲并非单纯的一个弯曲,可为几个弯 版社,1990. 2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07—07—18) 作者简介:王德玺,男,1960年3月生,主治医师,大同市第 一人民医院,037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