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探析
作者:马雪娟 区倩如 钟文基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2年第12期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本刊推出特别策划“党的建设”。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党的工作,不仅提出要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而且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角度,对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社会动员能力进行了考察,并对广西农村基层党建进行了调查与思考。冀此能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摘 要】讨论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分析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探讨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高知识群体 发展 党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04-02
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探析。
一、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高知识群体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高校是高知识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做好在这一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党赋予高校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高校高知识群体是思想活跃,个性独特,学术水平较高,研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知识,是高校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与活力,就需要不断地把这些优秀知识分子充实到党组织中来,使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成为师生的表率和典范,这样有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带动更多的教师、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从而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增强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因此,探索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途径,使优秀的高知识群体非党人士加入到我们党的队伍来,对加强党的科学执政、扩大党在高校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不适应,特别是高知识群体在新党员中所占比例不高,部分高知识群体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高校高知识群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认可,他们治学严谨,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崇尚自由,关注自我,注重业务发展,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成绩显著。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和冲击着高知识群体的政治信念,党内一些腐败现象和少数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不够,也影响了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威信,影响了高知识群体对党的正确认知和评价,降低了他们的入党热情;一些基层党组织对高知识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摆上应有的高度,对高知识群体非党人士关心不够,措施不够,主动争取不够,精力投入不够,工作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速度,增加了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难度。因此,重视和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加快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刻不容缓。 三、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措施
(一)党委重视。党委重视是做好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保证。根据当前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的现状,高校党委应把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按照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加强统筹协调,从制度、措施、方法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基层党组织做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用事业、感情和适当的待遇凝聚人,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做好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到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打造特色、规范、实效、人性化的组织生活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破除(下转第9页)(上接第4页)“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等观念,坚持看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主流、看发展,使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始终体现时代要求。应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培养教育实效,针对高校党外高知识群体的思想实际,积极主动地做好争取和引导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党、了解党。明确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主动与高知识群体谈心,切实掌握他们对党的态度和认知程度,进而把他们吸引和凝聚到党的周围。
二是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做好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在坚持标准要求、履行基本程序的前提下,创新培养模式,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手续,做到既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又尽量删繁就简;充分尊重高知识人员的禀赋和个性,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在思想考察上,不必拘泥于思想汇报的次数和形式,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和工作情况;同时创新和丰富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培养,积极邀请党外高知识人员参加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三是落实责任,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放到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在扩大党在高校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与高知谈心交友制度、高知入党积极分子与各级后备干部相结合、与科技队伍人才建设相结合的制度,建立重大政治活动、经济决策邀请高知参与等教育激励制度,深入基层,确定目标,主动联系。特别应加强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对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影响较大的入党申请人,应选择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知识分子中有影响、有权威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培养联系人,落实培养教育责任,提高培养教育工作的质量,确保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得到贯彻落实。 四是优化服务,增强吸引力。应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大力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氛围,以感情凝聚人心,努力做好为高知识群体服务的工作,为高知识群体干事创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智力支持。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尊重、保障高知识群体的民主权利,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协商;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在党内外建立意见征询和情况通报制度,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中来;重视高知识群体的根本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高知识群体的工作和生活,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组织渠道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职称评聘、住房调整、学习深造、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通过优化服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党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努力把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马雪娟(1968- ),女,壮族,广西隆安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讲师,政工师,研究生。 (责编 苏 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