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文学与文化调查
论文题目:钧瓷的现代化发展及
带动周边文化品牌的发展
班级:1112061
学号:111206110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韩晓鹏
日期:2014年8月30日
钧瓷的现代化发展及带动周边文化品牌的发展
摘要:作为中华文化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钧瓷文化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各个时期都有其稳定的发展,所以钧瓷文化流传至今,不断丰富和完善,继续发挥着灿烂的光芒,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时期对钧瓷文化的发展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和政策,与时俱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建立高端文化品牌,推动中原文化新的复兴。
关键词:钧瓷 发展 带动 周边文化品牌
一、钧瓷及新时期的发展路线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国,陶器和瓷器也都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尤其是钧瓷的出现,结束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也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及其辉煌的时期,他以其炉火纯清的技艺,沉静素雅的风格,精美绝伦的釉色,位居我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瓷为国之魁宝,华夏一绝,举世无双。
在建国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一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钧瓷文化,周总理亲自批示,一定要恢复和保护这一民族宝贵遗产。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钧瓷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弘扬,目前钧瓷的发展不仅充分继承钧瓷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了创新和发展现在的钧瓷以经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振兴禹州经济的重要载体。
钧瓷产于禹州,始于唐,盛于宋,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河南禹州神星镇是天下驰名的钧瓷主产地,但现在钧瓷产业面,临着各种问题。提出培养新型的钧瓷艺术人才,进一步擦亮“钧瓷名片”。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等改革思路。
钧瓷文化产业生产状况 应予以改善神星镇的街道两旁,到处是钧瓷广告标语,各个钧瓷厂的招牌让人应接不暇。现如今钧瓷的人工涂色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现象已成了钧瓷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现在钧瓷产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设备简陋,品种单一,造型简单,品位不高,无序竞争,廉价倾销,恶意炒作”。例如:现在神后镇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有近百家,但真正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很少,很多厂家靠模仿别人的产品为生。由于模仿的成本低,其产品价格有竞争优势,有的甚至廉价倾销。
要想均瓷市场不再无序的任其发展下去就要在钧瓷精品的认定上,设立专门的钧瓷鉴定专家委员会,聘请由钧瓷专家、钧瓷工艺大师和知名鉴赏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如果厂家需要鉴定产品品质,可向钧瓷签定专家委员会申请,经评审后,签发钧瓷精品收藏证书,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鉴定钧瓷的品质,不得私自签发钧瓷精品收藏证书。经评定属钧瓷珍品的还要禁止出口。这一项管理措施町有效遏制钧瓷精品漫天飞的现象。其次,是在原料资源上加以限制。钧瓷的生产条件要求严格,不同地方生产的产品品质有很大差异。如钧瓷用料,根据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禹州市有部分乡镇是保护地,但这些乡镇的陶土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那些用于生产精品瓷器的优质陶土就更少,原料资源面临渐匮乏的境地。禹州神星镇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的管理办法规定“不许非法乱采滥挖钧瓷生产天然原料和矿石”,代之以有序适量的方式使用陶土资源。如何处理
好资源和效益的关系,关乎到行业的长远发展。再次,行业生产如何联合。现在生产钧瓷的厂家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有独立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更足很少,资本分散,人才分散,管理分散,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生产厂家各自为战,为了经济利益,相互诋毁,恶意竞争。如何把钧瓷作为一种文化来开发和经营,在原产地组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打造出国家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的。
培养新型的钧瓷艺术人才陶瓷艺术创作需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人才,特别需要顶尖级的艺术创作大师。这种艺术大师要能够深刻发掘钧瓷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使之与现代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推陈出新地创造出风格特异的陶瓷艺术品,并能借以牵引钧瓷艺术的时代潮流,带动整个钧瓷的健康发展。培养这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应该成为文化导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因此,应将此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来抓,要给艺术创作人才充分的创作自由空间,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鼓励不同风格流派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甚至可以鼓励将现代前卫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模式、手法运用于陶瓷艺术创作之中。还要切实加强对钧瓷文化艺术名人的宣传,浓墨重彩地向国内外推出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从基础教育抓起,也就是在艺术院校中增加实践课程,就近建立实地考察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陶艺的制作过程和了解其发展历程。在陶艺的道路上不仅要精益求精,而且要不断刨新,注重人才培养,为钧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钧瓷产业要发展,就必须把陶瓷业作为文化产业来运作。既要大力宣传钧瓷文化,更要把弘扬钧瓷文化与经营钧瓷文化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神星镇可以考虑成立陶瓷文化产业统筹管理运营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发钧瓷文化资源。
譬如向国内外推介钧瓷文化;兴办神壁镇陶瓷文化旅游,可以把参观古窑作坊、现代陶瓷生产线、陶博馆等聚合起来运作;创建陶吧,把个人创作的极具个性的陶艺作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向省外乃至国外推介。钧瓷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应是在文化保护和生产控制上多做文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具体的思路及建议:
(一)加强钧瓷文化理论研究,为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历时性和时代的共时性。而钧瓷文化作为当代文化产业中的特殊业态,又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其突出表现为:第一,科学技术因素。作为陶瓷重要瓷种的钧瓷。在用料比例,色彩成分,工艺流程,温度控制,制作设计诸多方面都有丰富的科技含量和严格的技术要求。第二。文学,艺术,美学等文化因素。一件精美的钧瓷作品,绝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器物形态,无论是造型还是窑变都是一个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有形无形的文化载体,向人们传递着文学、艺术、美学等瑰丽多姿、变幻无穷的文化信息。钧瓷这种集科学、文化于一身,通过科学技术的能量变换为文学艺术的复合型特征,是其他文化产业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从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纵向度和横向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还是从把握钧瓷产品自身的特点、推动创意产品的发展进步考虑,基础理论的研究、学术文化的支撑都是不可或缺的。
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创新、质量提高上,而且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塑造企业形象以及增强产品的公信度、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宣传效应等,又是其他其他非学术力量所无可代替的。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更需要基础理论的前期奠基和跟进研究,以此推动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进一步扩大钧瓷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强势钧瓷文化品牌
钧瓷文化体现了禹州人的精神、气质风范。代表着禹州的形象。禹州市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钧瓷文化,不断扩大钧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世界了解钧瓷、认识钧瓷、接受钧瓷,进而让世界了解禹州和禹州人,认识了解河南和河南人,正所谓钧瓷是禹州的名片,使之也成为河南的品牌。所以禹州必须把钧瓷这块品牌真正打造出来,高高树立起来。
第一,建立健全钧瓷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钧瓷质量标准,加强钧瓷行业管理,确保钧瓷产品的质量和信誉。鉴于钧瓷质量标准已由地方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钧瓷生产经营必须执行国家标准,需要成立钧瓷产品鉴定机构,按国家标准对钧瓷产品进行科学权威的评定,质监部门要对钧瓷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更要严格钧瓷企业资质认证,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每年都要对钧瓷生产企业和销售门店的资质进行审核认证,不断完善市场的准入、退出和奖罚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规范、约束、引导钧瓷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钧瓷的质量和信誉。
第二,拓展钧瓷节庆活动,延伸钧瓷文化张力。要以高起点、大眼届充分认识钧瓷文化的民族性和唯一性特点,继续办好钧瓷文化节,不仅要将其办成全国的知名节会,还要将其推向世界,使之成为弘扬钧瓷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展现禹州形象的全方位平台。为此每年都要精心策划、组织钧瓷文化节的展览、研讨、鉴定、鉴赏、评比、比赛、拍卖、招商、报道等活动,以不断充实、创新钧瓷文化节的内涵,丰富和活跃钧瓷文化节的形式,彰显禹州钧瓷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使钧瓷文化借助这一节日传播出去,享誉世界。
(三)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钧瓷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首先,钧瓷产业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整合力量。政府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土地优惠和税收减免返还政策及搭建投融资平台,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钧瓷产业的扩张加快培育一批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其次,应该调整钧瓷产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建立钧瓷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进而,通过发挥钧瓷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引领和聚能作用,推动钧瓷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并以钧瓷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钧瓷产业园,延展钧瓷产业链条和辐射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增强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钧瓷产业的发展,钧瓷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和提升,都离不开钧瓷专业技术人才。在当前钧瓷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实施人
才培训工程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一方面,政府、陶瓷企业要与国内设有工艺美术和陶瓷专业的大专院校合作,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许昌学院等。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在禹州职业中专的基础上,通过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在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重视和不断推动钧瓷产品、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增强钧瓷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建立起以钧瓷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机构为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定期举办钧瓷学术研讨会及开展古典精品复原实验,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钧瓷技术、工艺、风格的深入探讨和研究,通过有组织地对古典精品的复原实验,在深刻领会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传统,推陈出新。
(五) 加强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广泛开拓国内外钧瓷市场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钧瓷产品结构,促进钧瓷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层次化发展。既要满足收藏家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要供应足够的一般陈设品,积极引导更多的人消费钧瓷文化。
二是要最大限度的建设和发展国内钧瓷市场。在禹州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钧瓷展览中心和交易市场,再配合钧瓷文化节,创设浓郁的交易氛围,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以扩大钧瓷的市场影响力,并以钧瓷市场带动整个陶瓷市场,使禹州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产品的集散地,进而成为国际化的艺术瓷交易展示中心。
三是要拓展国际钧瓷市场。扩张钧瓷的国际影响力,创造钧瓷文化品牌。推动钧瓷走向世界。
(六)以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的建设为契机,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并以此推动钧瓷文化产业的全面提升
首先,做好规划,重点保护、发掘、修复历史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这些既包括众多钧瓷遗址的保护和发掘,神垕古镇的修复、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料大的收集、整理和编撰,也包括钧瓷博物馆陈的发展等,还包括以钧瓷文化为核心,对吴道子墓、周定王墓、大禹文化遗迹、逍遥观等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合和综合利用。
其次,改造神垕古镇和禹州市区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的基本条件。要优化提升禹州境内各景点间的旅游道路质量,并将禹州与周边旅游目的地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包括宾馆、饭店、游乐场、游客集散地中心、商店在内的系统化、层次化的旅游接待设施。
再次,围绕钧瓷文化,开发旅游项目。依照古法表演拉坯、上釉、烧制流程,举办开窖、祭窖仪式,再现古代生产和生活场景;开发钧瓷旅游纪念品,开发“大禹与禹州史话”、“传统书画瓷文化”等文化项目。
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精心设计旅游路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要设计、开发出禹州境内的多种旅游路线。可围绕钧瓷文化设计核心旅游路线,以禹州历史文化资源为主线的设计人文线路,以观光、乡村体验为主旨设计自然路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现有的旅游资源,联合周边市县,联手打造中原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必须提高旅游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周到的服务,让游客玩的称心、玩的舒心。
三、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中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以钧瓷文化作为一个试点,对本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和了解,再于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择其闪光点,与当地其他文化的精髓进行“海纳百川”式的联系融合,打造出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最后对其进行宣传和发展。给予周围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形象引领和借鉴,带动周边文化形象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与开封古都文化,嵩山少林寺文化,洛阳牡丹文化,信阳茶文化,新郑皇帝祭祖文化,鹿邑道教文化相结合,这些贯穿古今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魅力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然后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形象循环链条,调动媒体和群众的积极性,突出文化形象在现实中的重大意义,培养和增强人们对高端文化形象的重视度和追求。 通过研究本地的钧瓷文化新的形象色彩,带动周围整体文化产业和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升。以小带大,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符号,塑造属于自己的高端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融合和发展,从而带动河南到整个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增强河南本地人文化认同的归属感,积极学习,为新时代高端文化的建设注入强心剂。
参考文献
【1】苗锡锦主编:《钧瓷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力强:《“北方瓷都”神垕》[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8年第12期
【3】郑永彪:《中国钧瓷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年05期
【4】王艳玲:《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
年第0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