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要点研究及
BIM技术的应用
尹羽鑫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装配式建筑施工是当前现代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传统现浇施工方式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起步较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施工安全问题,实现建筑产业信息化。文章从预制构件运输存放、施工吊装、临时支撑体系三个要点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问题,并针对BIM技术在吊装过程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BIM中图分类号:TU7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新型建筑材料、新型设计理念和新型施工方法为核心的建筑产业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就是新型施工方法的重要代表,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施工方法不同,它采取了建筑构配件工厂中预制、施工现场装配的方法,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和相关理论不完善,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缺陷,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若干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构件安装过程阐述了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
1.1 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
装配式建筑中大量构件都是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的,预制构件种类多样且尺寸相差较大,这给预制构件的安全运输造成了风险。对于类似混凝土剪力墙这类的长宽远大于厚度的竖向构件,一般采用立式运输,为保证其稳定性,应使用带侧向护栏或者其他保护措施的专用运输架,从而避免运输途中的颠簸可能引起的构件倾覆。对于叠合板、阳台板、装饰板等水平构件通常采用平层叠放运输,此外一些小型或异型构件,通常采用散装运输。
预制构件运送到现场后尚未吊装前要先存放,存放区位置选择、构件放置方式等对于现场施工安全也很重要。选择存放区时,应尽量选择距该批构件施工安装较近的区域,避免施工现场对预制构件的二次转运;存放区还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排水功能良好、地面平坦等条件;对于楼梯、墙板及部分水平高差加大的放置材料,应进行侧向支护处理[1]。预制构件存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构件质量损害,方便后续吊装工作的进行。1.2 预制构件吊装
(1)起吊准备。预制构件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高的一步,所以对预制构件吊装过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起吊准备阶段,首先要根据预制构件的最大尺寸和重量、吊装方法、吊装高度等因素选择安全可靠的吊装机械。工程人员应进行及时的
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1-0120-01
技术交底,确保预制件规格与放置位置首先,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就对每的高度精确确保预制件在建筑主体上附个构件置入RFID标签。RFID技术是指无着的安全[1]。吊装前要检查吊具和相关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识别辅助吊具的质量安全,确定预埋件、预系统,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制构件吊点、插筋等的位置和数量,为式通信,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2]。吊装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RFID标签中包含了该构件的生产制造参(2)吊装作业。吊装作业人员要具数、质量检测等信息,且标签编码具有有相应的资格证明和操作经验方可从事唯一性,便于后续吊装过程中对构件的吊装工作,在正式吊装前,要进行多次试管理。之后,利用Revit软件对施工现吊,检查吊具是否安全可靠、吊具与构件场和构筑物三维建模并进行可视化和参间连接是否牢固、吊点位置是否能保持数化分析,依据便于吊装施工、安全适构件平衡等,试吊完毕后若存在安全隐患,用的原则,进行施工场地三维模拟布置,需及时排除才能进行正式吊装作业。在包括预制构件存放的位置、起吊机械的构件起吊过程中,起重司机应逐级改变布置、作业区范围等。在吊装前,利用构件的上升速度,不得越档操作;在构件BIM模型和软件对吊装过程进行三维模就位和落位时,通过缆风绳控制构件的拟,直观地展示吊装工艺和流程,可以方向,待预制构件距作业面高度一米以预先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排除。内时安装人员方可靠近,预制构件与临对吊装方案反复模拟、检查确认无误后时支撑构件牢固连接后方可脱离吊钩。方可进行现场吊装。在吊装过程中,通1.3 临时支撑体系
过数据终端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临时支撑体系是在预制构件吊装和管理,管理人员可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就位、准备脱钩时设置的维持构件稳定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间的沟通效率,性的支撑系统。对于预制柱、剪力墙这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要想实现BIM技类的高大构件,可设置工具式钢管对术的有效应用,最关键的是模型的建立,其斜向支撑。斜撑与地面的夹角宜呈在设计阶段通过相关建模软件实现主体45°~60°,上支撑点宜设置在不低于模型的初步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后续施构件高度的2/3位置处。对于梁和板这工、运营、管理阶段不断更新扩充有效类的水平构件,可设置钢管立柱、支撑信息并形成完整模型,为项目全寿命周架等进行临时支撑。临时支撑体系拆除期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时,应确保预制构件所在层施工完毕且能够承受上部结构施工荷载,严格按照3 结束语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拆除。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提高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效率和企业效益有重要意义。从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吊装作业、临时支BIM(Build Information 撑体系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Model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在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已构建的建筑模型基础上,集成建设项发生,提高工程质量。BIM技术在装配式目中各类数据及信息,对建设项目全寿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BIM技命周期提供科学的指导。这一技术可以术的可视化特点可以实现对整个施工过改善以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各单位中信程的控制,而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最息交流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有效地为关键的吊装环节,BIM技术也可以提高规避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装配式建筑吊其施工精度。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应不断装工序多且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在安全管理理论和施工实践上开拓创新,题都会对现场施工的进度乃至安全性造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高速发展。成影响。BIM作为一个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共享平台,在预制构件吊装管理中参考文献:
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将就BIM技术在预[1]白露平.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要点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研究[J].居舍,2018,(27):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