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一本杂志里,翻出一张旧照。
照片里,我站在一间小礼堂舞台上,右手握着一张皱巴巴的白纸,左手朝斜上方伸出,正张嘴说着什么,观众们正在鼓掌。我不禁皱了皱眉——这是什么时候照的?又为什么会被夹进杂志里? 努力回忆,但依然没有头绪。
直到看见背景中一句有些模糊的文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才恍然大悟——这是刻在小学礼堂后的名言。原来这是我首次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发表讲话时的纪念照。估计是看书时顺手把它夹了进去。
说来也挺好笑,老师推荐我上台发言,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别说当着几百人发言,就算让我在几十人的小班里唱歌,也不敢。
为了鼓励我,老师持续强调上台的好处,什么“有助于锻炼胆量”、“培养水平”......我都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当时把老师的话当了“耳旁风”,结果惹得老师下了“死命令”——你必须上台!
当着全校几百人演讲,初出茅庐的我自然紧张——照片中,我身体绷得笔直,站姿也很不自然,两只脚夸张地分开,成了一个“倒八字”;额头上冒出豆粒大小的汗珠,早就将校服打湿;我颤颤巍巍地露出两颗小虎牙,浑圆光滑的脸蛋上远远没有今天这般“崎岖”,也不知是害羞还是紧张,脸红得活像熟透的苹果。
这张稚嫩的脸庞,激起了我思绪的波澜,仿佛又回到那时,面对台下的观众,内心无比激动与紧张。闭上眼,感受自己狂跳不止的心脏趋于平静,伴随着台下潮水般的掌声,自豪与成就感油不过生。
现在,我已经上初二,但那次发言的经历给予我的,不但仅仅仅回忆与感动,还有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经验。
上初中以来,我先后担任过校园运动会主持人、高中部艺术节闭幕式主持人,还曾在“文心雕龙”杯全国作文大赛的现场面对几千人演讲,角逐“全国小作家”,虽然说不上得心应手,但至少也“像不像三分样”了。
回想起那时的紧张与恐惧,我既觉得可笑,又觉得释然——其实现在再回头看看,也没什么可怕。但我知道,如果不是那一次老师的“死命令”,我很难迈出这艰辛的一步;如果不是那一次上台的机会,我很难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许我在这方面的“才能”,就被自己的胆怯给磨灭了——虽然,我“上台”的水平还停留在“毛皮中的毛皮”。
时间久了,照片已显陈旧,仿佛蒙了一层灰蒙蒙的“霾”。我将照片从书中抽出来,照片中的自己,仿佛又得到了“新生”。
书柜右侧的层架上,挤满了从我出生到现在的具有“重大意义”时刻的照片。我将这张照片放在正中央,旧照众星拱月般围绕着“新成员”,在我的房间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些粗浅不一的痕迹跌跌撞撞地拼成了两个大字——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