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起霞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2016年第03期
说好普通话是人与人沟通交际的需要,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东北方言存在艰涩难懂、平卷舌难辨、零声母前加声母、变音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语文教师对推广普通话力度不足、方法不当,使孩子仍然停留于家乡土语的语言水平阶段,等孩子长大走出故乡,势必会增加沟通障碍,甚至会给今后的生活、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推广普通话,现将多年来我如何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方法简介如下:
一、语文教师必须形成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语言习惯
许多教师的语言都不符合普通话优秀的标准,就算是语文教师也并非“标准可范”。教师在上课中难免不自觉地违反普通话标准,尤其是在课后与师生的谈话中,多以日常白话来进行,如此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普通话规范化是有负面作用的。语文教师负有推广普通话的直接责任,必须着重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中普通话视频教学资料进行自学,一遍一遍地听和读,极力修正自己的语言失误,形成无论课上课下、班内班外都尽量使用普通话来交流,养成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语言习惯。老师的普通话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点拨、指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在课堂上极力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情况存在易读错、语音偏激、停顿失当、语速失调、机械无感情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活动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每个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有助于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口语水平。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们反复讲述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意义,唤起学生向往的兴趣,并以教师、学生范读来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可灵活选择指名读、选段读、师生齐读、小组分读、角色朗读、行列赛读、配乐读等训练方式,融入竞争意识,来引导学生参与读、能够读、喜欢读。在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之时,教师可发动全班学生之力对某位同学的朗读情况做“评读”,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使学生明确口误失当之处,形成深刻印象,便于今后修正。不妨先以朗读正确流利为标准,再以声量高低、轻重缓急、有感情朗读为目标,最后再以即兴演讲为进军方向。语文教师可适当开展模拟普通话测试活动,依照每位同学的测试结果赋以“三级六等制”的评价,以测促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仍需努力提高,激励其自觉投入训练过程。
三、大力开展语言类活动,促进学生普通话能力提高
为了保证普通话的推广实效,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应自主开展或向学校建议开展系列语言类活动,如开展“美文朗读比赛”、“我来讲故事”、“辩论会”、“学说绕口令”、“我是播音员”等活动,尤其是要做好“国旗下演讲”活动,语文教师要在学生演讲前对这位学生的演讲情况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甚至每字每句都要认真演练,保证其演讲质量,对学生能起到心灵震撼、观点认同、美感欣赏的作用。语文教师还需倡议学生多看“新闻联播”、“新闻袋袋裤”、“大风车”、“智慧树”等语音规范的电视节目,既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的听说水平。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推普”氛围,锻炼学生口语能力、赏析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语言规范化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读写字典有助于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
字典不仅只是一本厚厚的工具书,同时它还是一位具有“一级特等”资格的“无声教师”,无论是字形不辨,还是字义不明,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向它请教。为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这几年,我试行了读写字典活动,在征求全体同学意愿的基础上,倡议学生们参与到读写字典活动中,我们每天读一页、写一页,也可适量增快学习进度,等全部读写一遍后,再重新开展一遍。字典虽小,但内涵丰富;活动周期虽长,但对增进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却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更能验证出此项活动的效果,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的学生往往都能在作文中加入一些富含文学性的妙词佳句。当然,未必所有学生都能坚持天天读写字典,教师也不必苛求学生非得把字典背下来,只要学生能够参与此项活动,哪怕坚持一个月,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教师要善于发挥激励手段,及时对学生的“不懈坚持”给予肯定,保证其进取之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1997年开始,国家就把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定为普通话宣传周,可见推广普通话已成为祖国建设的战略地位要素。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个人文化、文明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交际沟通、促进自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推普意义,尽最大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