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1月 施工技术 孔隙水压力量测试验在强夯法地基 处理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刘隆兴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中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设方法和测量目的,实测了在不同的夯击点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趋 势,阐述了超孔隙水压力量测在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此法值得在施工中应用以及进一步的论证。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量测;强夯法;地基处理:变化趋势 1孔隙水压力产生的机理 孔隙水压力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静孔隙水压力和超静水 孑L隙压力。静孔隙水压力是由土层中地下水的静水位引起的,即 静止水位以下单位面积上水体重量所产生的压力;超静水孔隙 压力是由外加荷载或水位变化所引起的孑L隙水压力,随着时间 的增长而逐渐消散f即固结过程1,最后转化为有效应力。 孔隙水压力的量测对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工程而言意义十分 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研究强夯的影响深度和夯击影响 的平面有效范围;确定最佳夯击次数以及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 时间。 2工程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 某市吹填造地工程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 素填土:灰褐、灰黄、灰色,稍湿~湿,土质不均,稍密为主,主 要成份以可塑粘性土为主。层厚0.20~2.00m。 淤泥:黑灰、灰色,流塑为主,饱和,高塑性,干强度高。层厚 1.00—2.00m,最大厚度4.80m。 中砂混淤泥:灰、灰褐色,松散,饱和,含10~25%的淤泥,少 量贝壳碎片。层厚0.50~1.50m,最大厚度8.40m。 粗砂:灰褐、黄灰色,稍密 松散,稍密为主,饱和,含5-15% 的粘性土。层厚3.o0~5.00m,最大厚度10.00m。 粉质粘土:浅灰、灰黄色,可塑~硬塑,可塑为主,干强度中等, 层底混5-15%的中砂、粗砂。层厚1.00~2.00m,最大厚度5.60m。 粗砂:灰白、灰黄色,稍密~中密,中密为主,饱和,主要成分为石 英,少量长石砂,粘性土含量少。层厚2.00--7.00m,最大厚度8.20m。 砾砂:灰、褐黄色,中密,饱和,成份以石英粗砾砂为主。层厚 1.00~1.50m,最大厚度7.10m。 粘土:灰白、灰黄、褐黄色,硬塑,干强度高,成份以蒙脱石、 高岭土等粘土矿物为主。层厚1.00~2.50m,最大厚度8.90m。 粗砂混粘性土:灰白、灰黄色,中密,很湿~饱和,成份以次棱 角状石英质粗砂及中砂粒为主。层厚3.00~6.00m,最大厚度 14.40m。 残积砂质粘性土:浅灰黄、灰白,可塑 硬塑,略具残余结构 强度,含少量的石英细砂,长石已基本风化为次生粘土矿物。层 厚6.00~9.00m,最大厚度1 1.70m。 本标段共设三个试夯区,分别称作称作A、B、C区。 A试夯区位于C2—15,作为填土试验区,面积为42m ̄42m, 原淤泥层厚度平均为0.5m,原淤泥面标高+0.74m,设计交地标 高+510m,回填砂土厚度为4.26m;A区单击夯能为1200kN・m, 采用一遍点夯、一遍满夯的施工工艺,夯点布置为7m ̄7m中间 加插梅花点。每点夯击击数不小于7击,停夯标准为最后两击的 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5cm,同时连续二击的孔隙水压力增加量小 于lkPa。满夯能量为1000kN・m,每点两击,要求锤印彼此搭接, 且搭接部分应不小于锤底面积的1/4。 B试夯区位于C2—2,作为填砂试验区,面积为42m ̄42m,原 淤泥层厚度平均约为0.5m,原淤泥面标高一0.642m,设计交地标 高+5.0m,回填砂厚度为5.64m。B区单击夯能为2000kN・m采用 一遍点夯、一遍满夯的施工工艺,夯点布置为7mx7m中间加插 梅花点。每点夯击击数不小于7击,停夯标准为最后两击的平均 夯沉量不大于15em,同时连续二击的孔隙水压力增加量小于 lkPa。满夯能量为1000kN・m,每点两击,要求锤印彼此搭接,且 搭接部分应不小于锤底面积的1/4。 C试夯区位于西柯南路Kl+160,作为路基试验区,面积为 42m ̄42m,原淤泥层厚度大于1.4m,起夯面高程为设计标高+ 5.50m。C区单击夯能为2000kN・m,采用二遍点夯、一遍满夯的 施工工艺,第一遍夯点布置为7m ̄7m正方形排列,第二遍与第 一遍梅花形排列。每点夯击击数不小于8击,停夯标准为最后两 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5cm。满夯能量为1000kN・m,每点两 击,要求锤印彼此搭接,且搭接部分应不小于锤底面积的1/4。 3监测内容和测点布设 本次试夯区的现场监测项目:夯坑沉降量、孔隙水压力观 测,没有监测夯坑周围地基变形的原因是本次试夯区主要以填 砂为主,填砂区强夯时的的夯坑周围的隆起变形是很小,可忽 略。每个试夯区的孑L隙水压力监测数量根据所属区域的面积、按 照检测频度要求而定。强夯施工后通过载荷板试验来验证试夯 区地基承载力。 测点分布:首先确定孔隙水压力测试位置,强夯前,孔隙水压 力计的测试位置,静载试验应直接在孔隙水压力计的位置进行。 本次试夯共设置了3个孔隙水压力测试点、3个静载试验点。 4监测方法 孔隙水压力采用电测法,孔隙水压力计型号为ZX一530A智 能型,量程为0.3MPa,精度0.001MPa,测试仪为CDGL—ZHX振 ・57・ 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1月 且基本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B区填料全为中粗砂,而A区和C 区的填料下部为中粗砂,上部2.Ore左右为红粘土。说明强夯加固 处理土体时的孔隙水压力和夯沉量的大小与填料的种类密切密 切相关。综合试夯结果,从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角度来看,对于 填料全为中粗砂时,夯击能为2000kN・ITI情况的夯击次数不应小 于8次。对于道路路基部分,表层填料为红粘土(或花岗岩残积 土),夯击能为2000kN・m的情况的夯击次数不应小于10击。 6静载试验验证 图4~6和表4-6分别是试夯A、B和C区的静载试验结果。 从Q~S曲线来看,Q~S曲线基本成直线,总的沉降量3.9- 13.8mm,回弹变形点总沉降量的18.00~39.81%。按照规范确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50kPa,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表4 A区静载试验 序号 荷载(历时(min) 沉降(mm) kN)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O O O O 0.oo 0.00 1 38 91 91 1.12 1 12 2 75 121 212 0I22 1.34 3 113 91 303 O.24 1.58 4 150 91 394 O-24 1.82 5 188 91 485 O-29 2.11 6 225 91 576 0-22 2.33 7 263 91 667 0.34 2.67 8 300 91 758 0.52 3.19 9 225 61 819 -0.O8 3.1l 1O 150 6l 880 —0.19 2.92 11 75 6l 941 -0.39 2.53 12 0 6l 1032 -0.6l 1.92 最大沉降量:3.19mm最大回弹量:1.27mm回弹率:39.81% (a)0~S曲线图 (b)logt S 图4 A区静载试验结果 表5 B区静载试验 序号 荷载(k历时(min) 沉降(mm) N)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0 O 0 O O.O0 O.OO l 38 9l 91 2.54 2.54 2 75 91 182 OI23 2.77 3 l13 9l 273 O.21 2.98 4 15O 9l 364 O.19 3.17 5 l88 9l 455 O.15 3.32 6 225 9l 546 O.16 3.48 7 263 91 637 0.24 3.72 8 3o0 61 728 0.28 4.OO 9 225 61 789 -0.O2 3.98 1O 150 6l 850 -0.O9 3.89 11 75 91 9l1 -0.21 3 68 l2 0 91 1002 -0.40 3.28 最大沉降量:4.OOmm最大回弹量:O.72ram回弹率:18.00% 施工技术 图5 B区静载试验结果 表6 c区静载试验 序号 荷载(历时(min) 沉降(mm) kN)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O 0 0 O O.o0 0.00 1 38 9l 91 0.30 0_3O 2 75 l21 2l2 2.44 2.74 3 1l3 9l 303 2.1l 4.85 4 150 9l 394 1.79 6.64 5 188 9l 485 1.56 8.20 6 225 91 576 1.6O 9.80 7 263 91 667 1.79 11.59 8 3o0 121 788 2.23 13.82 9 225 61 849 -0.23 l3.59 10 l5O 61 91O -0_38 l3.21 1l 75 61 971 —1.16 l2.05 12 O 121 1092 —1.92 l0.13 最大沉降量:13.82mm最大回弹量:3.69mm回弹率:26.70% \ \ t s㈣ (a)Q~S曲线圈 (b)1ogt—S 图6 C区静载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1]于小军.浅谈孔隙水压力量测在地基处理重的作用[J1.盐城工学院学 报,1998,11(4):12~14. [2]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3]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1996. [4]万良勇.不同孔隙水压力的动力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2 (作者单位:厦门市宏业工程建设技术有限公司) ・59・